乡村的挂面

乡野闲人

<h3>  前两天晚上回家,刚进家门,一股阳光的面香扑入我的鼻中。好熟悉的味道,我赶紧循着香味望去,用红袋子装的人工挂面,便闪进了我的视线,我望着排列整齐的挂面,仿佛依稀中又重现了在落日余辉中切挂面的母亲的身影。</h3> <h3>  那时家里穷,孩子又多,又不像现在物质条件丰富。母亲是个勤劳的女人,在那样的年代总想吃苦多干活来极力改善家里的条件。于是,每到秋冬季节,母亲就施展祖传手艺_挂挂面,据说这是姥姥的拿手绝活。</h3> <h3>  母亲虽大字不识一个,但比较注意天气的变化,那时总是听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或许我地理好就与这耳濡目染有关。一旦确定天气晴朗,母亲就开始准备原材料_面粉和盐,按照一定的比例把面粉与盐在大瓦盆里和面,那时的我并不懂这里面的艰辛,只是用自己稚嫩的的双眼注视母亲一上一下用双手和面的背影。等到把一大盆面和好了,母亲双手捶打着自己的双肩,然后又把用土坯砌筑的面箱清扫一下,以备第二天 醒面之用。忙完这些,母亲又去看看面,生怕有什么闪失。直到确保无误,才肯去睡觉。</h3> <h3>  第二天清晨,不知什么时候,母亲已经起床,用两根细长竿,开始把面搓成长条,分别挂在两根竹竿上,达到定量,把它们放在面箱里进行醒面。在母亲熟练的技艺下,一条条面像个跳动的精灵,在竹竿上下翻跃,有的非常调皮,好像在嬉戏。大约过了两个时辰,一大盆和好的面在母亲的巧手下却变成一根根长条,在面箱里醒面。</h3> <h3>  一个小时后,面醒好了,我和姐姐把面拿到外面进行拉长,晾晒,拉长是需要技术的,力道要不大不小,力道大了,面容易拉断,力道小了,面又拉不细。我曾经因为拉面遭受母亲的多次训斥。晾晒的的时间不太长,面干了,就需要收了,当时我们一家全体动员,收面的,切面的,用绳系面的,各自分工,忙的不亦乐乎。面收拾完毕,太阳已经落山了。</h3> <h3>那时周围邻居都还不富裕,人们买面是用麦子换挂面,好像是2.6斤麦子一斤面,可能时间太久,我记得不确切了。由于母亲的宽厚,价钱公道,老远的乡邻都纷至沓来,生意很好。每一次挂面出来不到半个小时,面就已经售罄。</h3> <h3>唉,岁月不饶人啊,母亲已离开我已六年余了,每当我看到人工挂面,就好像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知道我这一辈子或许就生活在回忆中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