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本比较少见的湖北早期小文革连环画

连环画

<p class="ql-block">  我的连藏之路不是从到处收集连环画起步的,而是直接来自于家庭传承; 岳母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革命干部,一生所爱惟书耳。岳父岳母都是抗战时期入伍的革命军人,建国后任大型国企领导干部,相对于一般工薪家庭来说,收入不菲,然家庭收入除用于日常生活外,其余基本上都被岳母用来购买书报杂志,到老人去世时,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几乎被堆满,令楼下住户惶惶不可终日,生怕楼板被压断。我们当年结婚时,为方便妻子上下班,住的是岳母名下另一套住房,房间里留下不少岳母搬迁新居时没有带走的报刊书籍。岳母购买书籍报刊并无具体指向,工农学商、诗歌小说、散文杂谈、现代科技、线装古籍所涉范围之广,林林总总包罗万象,连环画只不过是岳母购书时偶尔替孩子们捎带的附属品而已。岳母留下的连环画共约数百本,可分为老版、文革及70年代后期~80年代三大类,老版连环画因小孩翻阅次数多,品相不是太好,大多在8~8.5品,其中包含三套古典题材套书;缺三本缺本(李郭交兵、单刀会、白马坡)的二版三国,岳传和西游记。文革连环画的品相是三大类连环画中最好的,原因除了岳母爱惜书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应该是家里孩子们不知出于何因,似乎都对文革连环画不感兴趣,没有翻阅,否则就不会出现绝大部分文革连环画封面连阅纹都没有的‘奇观’。至于70年代后期~80年代连环画,很遗憾的是在我还不知连藏为何物时,为清理婚房,将其与其他一大堆书籍报刊送往岳母住处,现在已归属妻兄一家。我有时忍不住会想,假如岳母大人当年将购书重点放在连环画上,那么我家现在该是一幅怎样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岳母喜欢购书,也爱惜书,每次购得新书刊归来阅读时,虽说不像古人那样要焚香,但净手却是必需的,且看书时都是两手捧读,故书面很少会留下阅痕,这一点从下面的连环画图片上很容易得到印证。</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连环画保存还有一个特点: 大文革连环画品相好于小文革连环画; 小文革连环画中,73年前的前期小文革连环画品相明显好于后期小文革连环画。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初家中一口大书柜一开始为连环画留了一席之地,按照购买前后顺序往书柜里放,但因地方不大,一旦放满,后买的连环画就只好屈居别处,堆放在一张空置的竹凉床上,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后期小文革连环画版型保存尚可,但大部分封面或封底都有多少不等的斑点、灰尘等问题,较大的影响了连环画的品相,令人扼腕叹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