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讲故事之国学常识小课堂1⃣2⃣

散人

国学常识小课堂 刨根究底说成语 十二 <p class="ql-block">蚂蚁画画</p> 三十而立 <h1>  三十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指人开始有所成就。这个成语来源于孔子的《论语·为政》,是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说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h1><h3></h3> <h1>  “三十而立”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意识;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是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h1> <h1>  这个“立”说的是人格的独立,而不是说婚姻的成立,所以我们不能把“三十而立”理解为“成家立业”。</h1><h3></h3> <h1>  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h1> <h1>  我们学习成语,不能片面的从文字上理解,而要深入了解这些话的用意,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h1><h3></h3> 学优而仕 <h1>  学优而仕。现在很多人把这个成语理解为读书读得好的就可以当官。其实原意是指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h1> <h1>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这里的“优”的正确意思是“有余力”,整句话理解就是“官当好了,有余力就去治学;学习搞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不然的话,这句话就讲不通了,我们总不能把前半句“仕而优则学”理解为,官当好了就去搞学问。一边做官,一边做学问,两边都不耽误。</h1> <h1>  在孔子看来做学问和当官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单纯地指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当官。如果说努力学习、拼命工作都是为了当官,不钻研技术,不好好工作,只想着努力提升所谓的“情商”,这是很危险的。我们不要错误地理解忘记了孔子讲这句话的初衷,不要把做学问的目的理解成狭隘的只为了当官。</h1> <h1>  现在国家倡导“工匠精神”,就是为了让大家不管是做什么工作,都要有严谨的治学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更多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h1><h3></h3> 喜欢来听老赵讲故事🍵 <p class="ql-block">蚂蚁画画</p> 撰文:赵如心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