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时光荏苒,从事工艺品雕刻已进入第十五个年头,每每回首却不知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但却知道喜欢了什么?爱上了什么?或许说这就是命吧,有些东西不止你一个人想与他擦出火花比如说(端砚老坑)比如说(紫袍玉),,,,可有些东西就没那么幸运,尽管身披霞衣,肌肤如玉却依旧被世人随意玩弄,就像凡尘艺妓根本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会与怜香惜玉这个词连一条直线。 十五年来一直砥砺前行,从未忘却初心,期间遇到过不少石种,如贵州的紫袍玉,广东的端砚石,安徽的歙砚石,东北的松花石,湖南的祁阳石,包括我自己家乡的晶墨玉等等,,,,,,可我选择陪伴的却只有紫袍玉和端砚石,冥冥之中后半生已经大致可叹!</h3><h3> 紫袍玉是当今工艺品界的新宠儿这自然不用多说,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大家也都知晓,今天我不是来普及各种石头文化的,但是却很想和大家聊聊端砚砚石中的一种石品(绿端)。</h3><h3><br></h3> <h3> 说起她着实有些让我心酸,结识她时工艺品行业已经开始走了下坡路,这让我曾经一度以为是世事难违,就像眷侣一样,你能力顶八面时怎可让佳人体受微风。如今行业下滑,匠人们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渡得灾荒,怎能多花哪怕一秒在为你梳妆打扮。</h3><h3> </h3> <h3> 可当我寻到那与我一样的傻瓜时方才知道行业的下滑多部分也是因为有人想用这“美人”在这混浊之中大捞一笔从而导致“传承”二字的无法挽救。可怜这美如佳玉的(绿端)在一个个粗糙大汉的揉拧下满是伤痕,浑身污垢,试问百年后~不!数十年后我们拿什么留给后人。</h3><h3> 玉之美出于匠,石之美也是如此,石为体,匠为心,物方有魂。我始终相信复兴之路就在明天,那明天你也将用市场上的《小桥流水》《山里人家》给后人和朋友展示你是如何毁掉这天赐之物的吗?</h3> <h3> 我真的不是抨击任何人,我只是在呼吁大家,作为匠人应该把精力多放在设计中,让(绿端)承受的每一刀疼痛都有价值体现,因为你有没有发现不负责任的工匠和商铺已经慢慢消失不见了,对于他们的遭遇这是可悲的,可对于行业文化和传承却是可喜的。</h3><h3><br></h3><h3> 下面与大家分享下各位大师的绿端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