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记忆】

阿尔卑斯

<h3>  “年三十”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家户户翘首祈盼团圆欢聚的时刻。今天一大早我就上坐公交车来到地处江北的工作单位,准备和单位值班的职工一同过“年三十”。</h3><h3> 今年的“年三十”是我主动要求值班的,因为我的行政搭档是铁路运输出身的老同志。自从他走上领导岗位后,“年三十”几乎都是在运输一线和单位职工度过的。作为老大哥,今年我让他体验一下和家人久违了的团聚。<br></h3><h3><br></h3> <h3>  “年三十”铁路货场也没有多少工作量,企业和货主也都忙着过年,白天只卸了5车化肥,装了1车到南方的橡胶。下午4点半,单位小食堂的炊事员到各个岗位和办公室喊:“开饭啦!”。 <br></h3> <h3>  我们值班的十几个人走进单位的小食堂分两桌坐定,食堂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宴”,共八菜一汤。按老话讲:鸡、鱼、海鲜啥的都是“硬菜”。虽然不允许喝酒,我还是以饮料带酒,向节日期间为铁路事业坚守岗位的各位师傅们表示敬意,并祝福大家新春快乐。<br></h3> <h3>  尽管好吃喝摆了满桌,但大家的表情都很木讷,大概是想家和思念亲人的缘故吧。大家的话语很少,这是我入路后在单位过的第一个“年三十”,职工们此刻的心情我真的是感同身受。</h3><h3> 为了缓解大家的情绪,我尽量说些轻松的话题,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在询问他们参加工作后“年三十”在单位谁值班最多时,一位老同志说:自打我到铁路工作30多年,算一下有24个“年三十”是在单位过的。听到他们对过年的讲述,我为中国铁路职工这份坚守和付出感到由衷的敬佩。<br></h3> <h3>  吃过晚饭后,我到各个岗位去转了转,和职工们聊聊天,给大家拜拜年。最远的一个岗位是检斤房(检测铁路车辆是否超重),离我们单位将近2公里。从检斤房返回单位的路上,已是夜里11点多了。<br></h3> <h3>  此时铁路两侧天空炸响的鞭炮和燃放绚丽的烟花,把江北这一带夜空点缀的五彩缤纷,已经透着浓浓的年味了。新的一年离我们真的是越来越近了。虽然此刻没有亲人在身边陪伴,但人生中能有这样的经历,还是很值得回味的。 望着天边绽放的烟花,使我想起了许多过年的往事。<br></h3> <h3>  从记事起到中学毕业,“年三十”基本上都是在奶奶家度过的。那时候我们家里孩子多,我的父母都在铁路工作,因为他们工作忙没时间照看我们。特别是寒暑假,哥哥姐姐嫌我淘气,带我外出觉得是累赘,谁都不愿看着我。其实我也不愿意让他们管束,乐得在奶奶身边,因为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儿时的伙伴。所以上学以后只要是放寒暑假,心里就像长了草,惦记着那帮小哥们,立马坐火车去长春奶奶家。 &nbsp;&nbsp;&nbsp; <br></h3> <h3>  记得那是文革前的1965年,我怀揣着一年来攒下的八毛多钱来到奶奶家过年。那个年月我们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都很低,许多家庭一人上班要供养一大家子人生活,小孩子基本上见不到零花钱。我攒的这八毛多钱大都是“压岁钱”,按现在话讲那就是十足的“土豪”了。</h3><h3> “小年”一过,我就到商店买了两挂100响的小鞭,10个二踢脚,10个钻天猴,几个小蜜蜂转蝶和小刺花。当小伙伴们看到我买了这么多“年货”,那种“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至今我都能想得起来。就是这点“年货”还要分几天享用,不然的话到了初五、六手里一点货都没有,那在小朋友面前是很没面子的事情。<br></h3> <h3>  子夜的钟声刚刚敲过,年夜饺子还没吃上几个,屋外的小伙伴就大声喊叫着我的名字,我顾不上奶奶的劝说,点上灯笼撒腿就往外跑。那时候每个家庭都有收音机,收音机每天播报的节目也很单调,没有太多的精彩节目。小孩子过年过节和同龄人相聚、相伴、玩耍,再能穿上一件新衣服、新鞋,或是再能看上一场电影啥的,那可是再快乐不过的事情了。</h3> <h3>  此时,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孩子们在大街上游荡的身影,大伙说话的内容大都是谁家吃了什么好东西,得了多少压岁钱等等。我们几个小伙伴来到街上捡那些没有炸响的鞭炮。黑暗其中,一个伙伴捅了我一下说:“哎!看见没有,对面过来那几个丫头片子的灯笼是纸糊的,咱们去给她炸了”。哥几个想都没想,走到女孩近前,悄悄点燃小鞭就往她们手中提的灯笼里扔。只听几声啪、啪鞭炮的炸响,女孩们的灯笼有的被炸坏,有的被炸灭,吓得她们哇哇大哭,哥几个冲着她们开心地跺脚、怪叫。<br></h3> <h3>  我们几个边走边闹,正在为刚才的恶作剧炫耀时,突然背后有女孩的喊叫声:就是那几个小子!我们扭头一看,只见身后有几个高个男孩的身影正冲着我们奔跑过来。吓得哥几个妈呀一声,丢下手中的灯笼,挣命的四散奔逃。我跑进一个了胡同,猫在一户人家的柴火垛下大气都没敢出。也不知过了多久,听听大街上没有了动静,才悄悄的回了家。</h3><h3> 第二天哥几个又聚在一起,听了每个人的诉说后,才知道昨晚谁都没被抓到,免去了一顿胖揍。至今想起来依然是那么的可笑…… <br></h3> <h3>  1975年6月,我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来到吉林省柳河县大通沟公社庆隆一队(黑瞎堡)集体户,开始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h3><h3> 1976年12月,县里征兵工作开始,我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军。经过政审、体检和层层塞选,我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在那个年月让人们羡慕的解放军战士。1977年1月14日火车拉着我们到了辽宁省丹东市,在沈阳军区后勤二分部汽车第15团新兵教导队,开始了我人生中的军旅生涯。 <br></h3> <h3>  新训时间不长,转眼就来到了春节。“年三十”晚上会餐前,司务长大声宣布:“晚饭后各班派人到炊事班领取白面和饺子馅,各班自行包饺子”。</h3><h3> 吃过晚饭后大家就开始忙活包饺子。连队没有那么多面板,各班就把餐桌抬回到营房。班长让我选了几个洗脸盆,洗了洗、刷了刷就到炊事班领取白面和饺子馅。回来后大家开始和面,我问班长:“擀面杖发没发?”班长说:“对呀,还没有擀面杖哪!”我说:“你们先弄着,我去炊事班看看。”</h3> <h3>  我来到炊事班问有没有擀面杖,炊事员说:“连队就那么几根擀面杖,早就让人拿走了。”我琢磨着没有擀面杖这饺子可怎么包啊!我开始在炊事班各屋转悠,看到仓库门开着,里面存放着许多锹、镐。我瞅着铁锹把发愣,觉得它能派上用场。瞅着周围没人,拎起一把铁锹悄悄溜回到班里。</h3><h3> 回到班里班长见到我就说:“你小子出去瞎转悠半天,拿回个破铁锹干什么?”我冲着铁锹露出神秘的微笑。班里的大个子立马心领神会,一把拿过铁锹说:“你小子鬼点子不少哇!行了,交给我瞧好吧。”大个子出去不一会就回来了,他手中的铁锹头不见了,铁锹把都变成了一段一段的“擀面杖”。看到有了“擀面杖”大家这个高兴,把这几根不太正规的“擀面杖”洗了洗、擦了擦就开始擀饺子皮包饺子。</h3><h3> 正当我们兴高采烈的包饺子时,走廊里七吵八嚷的有人在喊:“哎!我说哪个班有擀面杖借一根?没有擀面杖这饺子拿啥包啊!?”这一帮人走进了我们屋,看到我们都在忙活包饺子,他们当中一个人有些不解地问:“哎!我说你们十班道行挺深哪,在哪弄的这么多擀面杖?”我们都低着头笑而不答。有一个人似乎看出了门道,拉着这帮人就往外跑…… <br></h3> <h3>  大年初一吃早饭前,我们列队在饭厅门前高唱着军歌。歌声一停,连长虎着脸站到队伍前半天没说话,用目光从左到右把队伍扫了一遍。忽然冲着副连长喊道:“把队伍带到炊事班后院去,参观参观这帮新兵蛋子的杰作。”<br></h3> <h3>  队伍被带到炊事班后院,只见十几把铁锹头横躺竖卧地散落在各个角落。此刻,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h3><h3> 从初一到初五,我的心一直在悬着,担心连队要追究责任。可几天过去了,连队竟没有查“锹把”事件,我糟糕的心情才渐渐的平复下来,庆幸躲过了一劫。大概是连队也觉得200多号人包饺子,擀面杖准备的不足,是连队考虑的不太周全,所以此事就不了了之了。多少年过去了,每当过年包饺子时,我就会想起这件事,为自己当时的创举感到自豪。<br></h3> <h3>  1980年12月末,结束了4年的军旅生涯复原回到了吉林市。元旦过后就开始筹备过春节了。那时我正在家中等待分配工作,父母还都在上班,春节采购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的身上。</h3> <h3>  1981年,我们国家城镇居民家庭使用的煤炭、轻工、纺织、棉布,食用的粮油、主要副食品等都实行“供给制”,全部凭票、凭证供应。那个时候谁家要是有个在副食品商店工作的亲属或朋友,那无疑是提升幸福指数和优越感,最令人羡慕的家庭。</h3><h3> 在那个年月,每个家庭在购买为数不多限量的猪肉时,都想买到“肥”一点的。因为那时每月每人豆油才限量供应“三两”,买到“肥肉”时能靠出点猪油,贴补生活中的不足。只有在副食商店有关系的人家,才能买到这样“奇缺”的食物。</h3> <h3>  “小年”还没到,各家各户就派出强壮人手开始奔走在各个副食商店、粮店进行“拥挤、排长龙”式的疯狂采购。鱼、鸡蛋、香烟、白酒、糖果(白糖)、花生、瓜子、干豆腐、大豆腐之类的还算好买些。</h3> <h3>  唯独购买猪肉是最让人头疼的事。在那段时间全市的副食商店我跑了十多家,排的那个大队,挨的那个拥挤就不必细说了,但始终没有买到“肥猪肉”。眼看“年三十”就到了,因为和副食商店里的人没有“关系”,只能听天由命,这点猪肉只能买到啥样算啥样了。</h3> <h3>  记得那次买回家的是一块“五花肉”,老爸回家看到肉时只说了一句:“这肉有点瘦啊!”。我知道老爸对我买的肉不满意,但又没好批评我。我当时也感到深深的自责和内疚,一个大小伙子在外头跑了五六天,连块肥肉都买不到,是有点让人说不过去,但我真的是尽“洪荒之力”了。</h3> <h3>  此时,鞭炮的响声把我从遥远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城市上空爆竹声越来越密集,炫目的礼花为城市增添了斑斓的色彩。尽管爆竹的响声像不和谐的交响曲,搅动着这座不安的城市,但它预示着新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h3><h3> 回想在这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亲人、朋友、同事的支持、关心和帮助,此刻虽然不能亲口向他们道一声谢谢!我会默默地祝福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快乐、好运、平安!&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h3> <h3>  2015年2月19日初一凌晨2点 赵 刚</h3><h3>(图片由网络提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