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彝族人的葬礼

汉唐

<h3>我在大凉山偶遇彝族人的葬礼,看到穿着盛装参加隆重的仪式的人们 ,面容喜庆充满着快乐和幸福感,让我意外的,这是缅怀逝者的葬礼。</h3> <h3>凉山是彝族聚集最多的地方,现在还保留着自己丧葬文化。丧葬文化在彝族文化中是特别重要的仪式,而且在丧葬时他们会聚集在一起饮食,彝族称之为“古止古舍切”。</h3><h3>凉山彝族传统的丧葬习俗是火葬,火葬在凉山彝族地区传袭甚久。葬礼的规模视死者的年龄而定。规格无统一的标准,视家庭条件以及亲族网络关系的强弱来定。丧葬的礼仪是基本相同的,大体可以分为收殓、丧集、守灵、出殡、聚食等程序。</h3> <h3>彝族人认为,作为儿女厚葬与超度故去的父母,是重孝、贤能的标志,所以谁也不愿落得不孝和无能的名声。因而,不少人为了赢得这一名声,无论父母在世时如何不孝,也要在父母死时,大办丧事,得到这么一个美名。而且,一旦办了丧事,一切不孝的罪名,也会被洗刷掉了许多。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每个家庭办理丧事都是一次沉重的经济负担,超过了自己所能承受的能力。有的甚至几代人也无法还清父母丧礼的债务。</h3> <h3>丧期中最热闹的一天。凡是来参加丧葬的人都定在这天到齐,祭品也是这天送来。奔丧者多以一个家支或村寨为单位,客人中有提酒的,牵牛羊的,还有悬举着祭帐的。临近了人人都得大哭一场。之后劝诫家属节哀,主方则就地用酒给他们洗尘,简要介绍死因及生平事迹,然后统一安排食宿。</h3><h3><br></h3><h3>守灵是凉山彝族地区丧葬的一大习俗,也是各村寨间团结互助和亲戚哀悼死者的一种表现。彝族认为老人辞世是青笋脱壳,菜熟叶黄,是人们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用不着过分悲伤。因此灵前既有悲戚的哭声,也有乐天的酒语,还有扣人心弦的摔跤比赛。最吸引人的则莫过于答辩贤言巧语了,通常以宾主对垒的形式,引经据典临场发挥相结合,双方常常争得面红耳赤,难解难分。“阿古荷”是贯通这一夜的活动,鸡鸣之后更盛,通常组织许多人,排成队以领唱的形式为死者指路送魂。</h3><h3><br></h3><h3>出殡在凉山彝族的丧葬活动中是很重要的,要专门请“毕摩”做法事,目的是为了不让死者带走在场亲戚朋友的灵魂也为死者做出殡前最后的指路送魂。凉山彝族的葬地多选在住房上方的荒坡上,有些岁数比较大的人自己在世的时候就把葬地指定好的,有些是死后其子女或者祭师指定的。出殡时,所有的送葬者都拥挤在灵床后边朝前走动。这时儿女子孙、亲朋好友个个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有的泣不成声,一直把灵床抬到柴堆上,安放就绪,从上引柴火。</h3><h3><br></h3><h3>聚集在一起饮食是凉山彝族丧葬中特别重要的一种仪式。彝族叫“古止古舍切”。为老人办丧呜枪意为向前来蛮缠死者灵魂的魔鬼开火,为祖灵除去祖界途程上的邪魔。实际上是为了显示家支的势力,过去在这个场合里,谁家的枪鸣得多谁家就显得体面,以显示家支势力庞大。雨点般的枪声,使人震耳欲聋。</h3> <h3>近年来,凉山各县市也相继探索出台了一些办法措施,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治理高额彩礼和铺张浪费问题。《婚丧嫁娶高价彩礼和铺张浪费问题调研报告》指出,彝族婚嫁彩礼和丧葬习俗,是彝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取缔了事,而应在充分尊重历史、传承历史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挖掘民族文化亮点、发扬民族文化闪光点,用优秀传统文化激励人们积极向上、推动社会跨越进步。</h3> <h3>汉唐(缪锡鹏)</h3><h3>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h3><h3>陕西省对外友好协会理事</h3><h3>国际摄影家联盟(GPU)会员</h3><h3>获得第27届奥赛FIAP金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