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周末打开微信看到麻雀写他们仨。让我相信爱情。大概爱情的模样就是这样吧,彼此靠近,彼此温暖。
</h3><h3>
</h3><h3><br></h3><h3>而幸福,幸福的模样应该有很多种。其中,最大的幸福是学会独处。学会独处的人,内心丰盛,不畏惧孤独,也不感觉寂寞。
</h3><h3>
</h3><h3><br></h3><h3>而爱又是什么?
</h3><h3>
</h3><h3><br></h3><h3>人的一生,遇到爱的人,并能够相守,一种福。
</h3><h3>
</h3><h3><br></h3><h3>遇到爱的人,也不一定能够相守一生,只能相伴一段路。也是人生的一种状态。滚滚红尘,难免失散在人海。
</h3><h3>
</h3><h3><br></h3><h3>爱一个人,给你安全感,认同感,依赖感,给你温暖,但是也要冒着丧失的风险。
</h3><h3>
</h3><h3><br></h3><h3>而无数的作家透过他们的作品,一直在探讨爱情。
</h3><h3>
</h3><h3><br></h3><h3>《无比美妙的痛苦》就写了一个爱情观。爱最终要面临失去,要留下疤痕。美国作家约翰.格林借小说表达:那就让生命留下这疤痕吧。我也认同帕慕克在《纯真博物馆》表达的爱情观。爱,不一定是占有。追求了即是拥有。
</h3><h3>
</h3><h3><br></h3><h3>生命的形态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而没有一种形态是完美无缺的。比如你收获了儿孙满堂,可能要付出和损失更多个人的空间和自由。你体验了个人的完全自由与自在,那就需要忍受孤单。
</h3><h3>
</h3><h3><br></h3><h3>每一种生命的形态都是上帝的礼物,你学会了接纳,那就都是喜乐。
</h3><h3>
</h3><h3><br></h3><h3>世间万物,皆不可强求。人生不过百年,完事皆空。</h3><h3><br></h3><h3>而现代社会的宽容在于,无论你想过怎样的生活,都可以有足够的物资条件过下去。
</h3><h3>
</h3><h3><br></h3><h3>特别是,假如你有一点点钱,你所要的生活似乎就变得更容易。
</h3><h3>
</h3><h3><br></h3><h3>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唯一不能让独居更加容易了。
</h3><h3>
</h3><h3><br></h3><h3>养老的社会化也让独居更加容易了。
</h3><h3>
</h3><h3><br></h3><h3>唯一不能社会化的,是情感需求。
</h3><h3>
</h3><h3><br></h3><h3>钱,唯一买不到的是爱。
</h3><h3>
</h3><h3><br></h3><h3>所以,就回到一个千古难题了。人,到底要不要爱呢?
</h3><h3>
</h3><h3><br></h3><h3>爱不仅仅是缘分,化学反应,还是付出和责任,伴随着不可避免的疤痕(就算是一个寿终正寝的爱,也总有一天要面对疤痕,因为,很难有一个爱你你爱的人真的是可以同年同月同日死的)
</h3><h3>
</h3><h3><br></h3><h3>剥离了繁衍的责任,婚姻就面临解体的危险。而存粹的爱,变得如同缺水的土壤。
</h3><h3>
</h3><h3><br></h3><h3>因为人性,本质上害怕疼痛。大部分人并非圣人。
</h3><h3>
</h3><h3><br></h3><h3>爱,是奢侈品。
</h3><h3>
</h3><h3><br></h3><h3>这样说来,自由应该是人生超级奢侈品。给有独立意识的人享用。比如梭罗这样的人,就在瓦尔登湖边领悟了简单贴近自然的哲学人生。
</h3><h3>
</h3><h3><br></h3><h3>而爱是顶级奢侈品。给有缘人享用。
</h3><h3>
</h3><h3><br></h3><h3>因为,自由,只需要你精神的解放和悟性,纯粹个人的事情。而爱,是两个人的事,需要两个人的共鸣,两个人的包容和付出。
</h3><h3>
</h3><h3><br></h3><h3>生命如此丰盛,那就让该来的来,该去的去。有人陪伴的时候就好好珍惜,一个人的时候就独享静谧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