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上的哲理故事: ‘’有朋自远方来‘’新解

鲍老师

<p class="ql-block">  《论语》开篇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通常的释义为:‘’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我),不是(令我)很快乐吗?‘’这种解释尽管是正确的,但并非唯一的正解。因为‘‘朋’’这个字在古代有两层含义:除了朋友之外,还有朋贝的含义。朋贝就是十枚贝币,朋这里当量词使用,有时候也用朋指代朋贝。</p><p class="ql-block"> 例如《易经》坤卦的《卦辞》说:‘’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对于这句话当中的“朋”,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认为,这里的“朋”是“朋友”的意思,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适宜西南方向得到朋友,东北方向丧失朋友。另一种理解则认为,这里的“朋”是“朋贝”的意思,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适宜西南方向,能够得到朋贝(钱财),东北方向,则会丧失朋贝(钱财)。朋贝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一种贝壳货币,代表钱财,一串为五枚贝币,两串为一朋(十枚贝币)。这两种理解,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持有不同理解的人,谁也不服谁。因为《易经》原本就是用于指导占筮的工具书,这句话作为求财的占问结果,将“朋”理解为“朋贝”合情合理。但是,这句话作为人际关系的占问结果,将“朋”理解为“朋友”也一样合情合理。同时,在《易经》的卦爻辞中,“朋”的含义,的确也有“朋友”和“朋贝”两种不同的理解。比如,复卦的《卦辞》说,朋来无咎。《咸卦》的九四《爻辞》说,朋从尓思。等等。这些地方的“朋”,都是“朋友”的意思。损卦六五的《爻辞》说,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益卦六二的《爻辞》也说,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等等呢。这些地方的“朋”,则都是“朋贝”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名言可能还有另一层含义,即‘‘有朋贝(钱财)从远方寄来(给我),不是(令我)很高兴吗?’’也许这种解释会令许多人不以为然,甚至有人会觉得玷污了孔子的圣人之名。其实我以为这种解释虽然有些牵强,但并非毫无根据!通读《论语》就会发现,孔子并非一些人想象的视金钱如粪土的清高之士,而是爱财之人。孔子在《论语》中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释义为:“如果富贵合乎道义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乎道义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做事”。这里看到孔圣人与绝大部分人是一样的,也是要工作、生活、养儿育女,也是要吃喝拉撒,也需要基本的物质条件。但他深知只要合乎道义赚钱求富贵,即使是执鞭之士亦可为之。他心中没有贵贱,只有是否合乎道义。也就是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他的真心话,这样内心才能坦荡荡又清清净凈,心无挂碍,轻松自在。所以儒家倡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理念。</p> <h3>天然贝:主要以海贝中的货贝磨制。先秦时期,货贝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实物货币。商周的甲骨文、金文上屡有赏贝、赐贝的记载,而在考古发掘中也发现大量贝币。</h3> <h3>骨贝:仿贝的一种。当天然贝不够用时,古人就用动物骨头、蚌壳、石头等雕刻成骨贝、蚌贝和石贝,代替天然贝行使货币职能。</h3> <h3>青铜贝:中国最早的青铜铸币,是商朝后期(公元前16一11世纪),人们为了替代天然贝实物货币而铸造的金属货币。青铜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h3> <h3>包金贝:是中国古代贝币的一种,本身铜质,外包一层金,铸造于公元前11世纪商代中晚期,包金贝、鎏金贝、金贝等往往用于赏赐与馈赠,很少流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