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年味(文字原创)

米兰

<h3>又该过年了,虽然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年货,朋友们大包小包的采购,但依然会有很多人感叹,现在的年啊,越来越没了年的味道。大家见面都会例行这样的招呼:“年准备得怎么样了?”也大都是这样的回答:“没啥准备的,想吃啥买啥,该买的都买了。”</h3> <h3>多实实在在的回答。社会在进步,该有的都有了,为什么年味就淡了呢?我们匆匆的脚步,我们忙碌的身影,我们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慢慢地忽略了生活中那些温馨的記忆。那些温暖的镜头,那浓浓的年味已被我们匆忙的脚步声冲淡,渐行渐远……留住年味,也就留住了美好,留住了生命中那些曾经温柔的岁月,那些萦绕心头的温情。</h3> <h3>小时候一放假,我就会欢呼雀跃地向奶奶家奔去,那是过年最热闹最难忘的地方。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爷爷首先忙活起来,他把晾干的大树根用斧头劈成大小均匀的木条,准备过年用的柴火,每到那时,厨房里总是堆得小山似的。到了腊月二十六,奶奶就开始做酵母(用温水和好面糊,捂严实)等酵母发好,奶奶就会找来家里最大的盆(那是用黏土烧制的,里面涂釉的那种)和上满满一盆面,用棉被捂好,放在还有余热的被窝里(苏北的冬天比较寒冷)。大约两三个小时的样子,面就发好了。奶奶会提前找好蒸笼,那竹制的蒸笼有好几层呢!村里人轮流借着使用。每家都会做上大大的一筐馒头(一来预示着年年有余吧,二来大过年的,天也冷,有了馒头来了客人也好做饭),那时条件差,黄面的馒头蒸得多(玉米面)白面的要少很多,只有在过年那天或者招待亲戚才吃白面的,平时都吃黄的。奶奶蒸馒头我总会转前转后,看着面团在奶奶手里揉捏、旋转,那一个个大小适中的面团,不消一会功夫就在奶奶手中变成了一个个特别精致、馋人、可爱的小馒头。我就忍不住要下手,想去做一个,想去摸一摸,每当这时,奶奶都会严厉地阻止。她就会说:“过年做的一切东西小孩子不能随便摸”,说时极虔诚,极郑重其事的样子。我至今記得。等馒头蒸好了,热气腾腾。闻着,看着,散发着玉米与麦香混合味道的又圆又大的馒头,大家都会一边笑哈哈品尝,一边夸赞着:“今年的馒头发得真好”!那满足的表情,那对年欢欣、热烈的憧憬,溢满了整个屋子</h3> <h3>眼看就到腊月二十八了,爷爷会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赶大集(那种三角架老款的自行车,我侧身坐在前杠上)乡里的集市真是热闹非凡!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那是我最欢喜的时刻。我兴奋地指着那些馋人的花生、酥糖、米团……对爷爷说:“爷爷,快看,快看……”,一脸期待的样子。爷爷总会宠溺地给我买上这些好吃的,塞满我衣服的所有口袋。爷爷还会给我买上两朵特别漂亮的头花(用彩纸做的那种,通红通红的花儿,中间还有特夸张的黄条条的花蕊)插在我头上。那时,我心里好开心,真的觉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我会一直笑,一直笑,心里那个美呀!爷爷还会买上一块猪肉,肥多瘦少的那种,那时的条件都不好,平时连油都俭省着吃,过年了那香喷喷的猪油还是挺馋人的。人多才会吃出味道。爷爷告诉我这样的猪肉做出的饺子才最香最香。赶集回到家,奶奶又开始忙碌起来,她把提前准备好的满满一箩筐红萝卜切成薄片,然后烧上一大锅开水,放入萝卜片焯水后捞出,用纱布缠裹,一团团的挤干水分备用。然后把猪肉切片剁碎。奶奶就开始了她过年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做饺子馅。她会找来两把刀,爷爷也跟着帮忙,把萝卜也剁碎,掺和在一起,加上葱姜。只听得剁馅声“乒乒乓乓”此起彼伏,刀在爷爷奶奶手中飞舞,鼓点一样落在案板上,声声悦耳,那声音简直是新年最美妙的乐章。让人开怀,让人兴奋,让人喜悦,让人向往。</h3> <h3>大年三十的中午是吃饺子的时刻,奶奶告诉我要先尝试饺子的味道,看看盐味可刚好?味道如何?要在这天中午放鞭炮,放鞭炮的时间也是极有讲究的(饺子掀锅开始,寓意新年已到,万事大吉)饺子简直是年味里重中之重了,三十那天,吃了早饭,奶奶就开始和面做饺子(做饺子的面粉也是磨面粉时收集的第一箩最劲道最白的精粉)奶奶特别的心灵手巧,做饺子她都是一个人独自完成,我只有看的份,看着奶奶做好一个个面剂子,撮拉成长条,切成均等的小面团,擀成薄厚适中的小面皮。她手捏面皮放馅的样子,我至今都难忘记,那么认真,那么郑重其事,就像做着一件考究的工艺品,马虎不得。一上午的功夫,十二点之前,满满一案板的饺子就做好了。那些精致的饺子看着就让人满足让人安心,真是一个富足的年啊!奶奶会找来大簸箕,里面洒上薄薄一层面粉(防止饺子粘连)再把饺子整整齐齐地摆在簸箕里。大锅烧水,水开后,这一大簸箕的饺子被奶奶端起下到沸腾的锅里,那时觉得奶奶真是特能干的女人,因为她,年味是那么的浓郁、芳香、诱人。饺子要出锅了,奶奶虔诚地在那絮絮叨叨,说些吉祥的祝福语,爷爷开始放炮,我迫不及待地去端碗品尝,我们大家都那么兴奋。一大家人围坐一起吃着最美味的饺子,那个香呀,至今回味着仍是诱人的。即便现在的饺子演变出千变万化的馅料,也不用我们“乒乒乓乓”地烹制,但我们再也吃不出曾经的味道。</h3> <h3>三十的晚上,奶奶会炒花生,还会做她最拿手的大麦面的红薯糖。奶奶会拿出窖了一冬的红薯,放在锅里煮熟、弄碎,熬制,直到熬出黏糊糊的糖稀来,然后用炒熟的大麦粉掺和在一起做成美味的大麦面的红薯糖。那时村里很少有电视机,我会和爷爷奶奶吃着花生、红薯糖,坐在被窝里熬年夜。听爷爷奶奶讲那些有趣的陈年旧事,慢慢进入梦乡。</h3> <h3>大年初一,天还不明,鞭炮声就会把人吵醒,我们在奶奶的催促下早早就起床了。大家互相串门拜年。去给各家年长的老人磕头,行礼。大家都会热情洋溢地寒暄,都会把自家准备的年味全都端出来,热情招呼着每一个来拜年的乡亲们。那浓郁的年味,久久地飘散。即便在艰苦的岁月里,过年仍让每一个人都那么兴奋,都笑得那么开心,那么温暖。</h3> <h3>如今的我们太忙了,即便闲着也懒得再为年劳心费神。吃馒头可以随时买,饺子馅可以去加工,不做饭有外卖。甚至年夜饭,各家饭店都会推出提前预订。也常常爆满。我们在慨叹年味变淡的同时,自己也在做着远离年味的举动。我们再也品不出年的曾经的味道,我们不开怀因为我们没用心。我们跟随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遗忘了初心,遗忘了许多许多曾有的快乐时光,包括那厚重的年味。细思极恐,若干年后或许年味只会演变成吃喝玩乐的休闲假日。</h3> <h3>留住年味是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承,那应该是义务,是美德,是欢乐,是经久不衰的幸福的味道。</h3> <h3>又到年了,你是否愿意抽出时间带着孩子去精心挑选一幅对联?你是否愿意上演一出你的“乒乒乓乓”的剁饺子馅的年终大戏?你是否愿意带着孩子早早起来给长辈们拜年,互道祝福?你是否愿意给孩子们讲讲你儿时的新年和新年里那些曾经有趣的故事?</h3> <h3>留住年味,传承美好!我想你一定跃跃欲试了吧?那浓浓的年味正尾随你而来。快在心里好好计划一番吧。我想今年的年味因您的参与定会不同寻常。</h3> <h3>图片来自微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