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 我校《“涵泳优游”学习方式的继承与创新》是南京市“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1月22日,南京市教科所专家来我校进行了开题论证。源此,学校组织了一场以“涵泳”为主题的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和以“涵泳教学法”为主题的“立言”杯辩论赛,旨在让教师对“涵泳”一词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今后展开课题研究奠定基础。</font></h1> <h3> 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狄昌龙校长、教育局基教科徐仕春科长、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徐彪主任和我校校级领导作为评委一同出席了本次活动。</h3> <h3> 比赛不是目的,而是希望我校青年教师能够通过更优越的发展平台来锻炼自我,不断成长。“涵泳”读书交流会上,青年教师分成三组进行读书分享,他们从自己的阅读经历出发,或深情、或慷慨、或婉约、或质朴,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声情并茂地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h3> <h3> 第一组:共读《离骚》</h3><h3> 文学的奇妙之处在于即使相隔千年,我们也可以透过文字体味情感。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心声——《离骚》,正如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让我们解读到了他博大的情怀。</h3> <h3> 莫振宇老师深情地朗诵词句,张经纬、胡媛媛、韩倩、徐爱康和丁莉莉老师一边吟诵,一边品读,介绍了《离骚》重要的文学地位,以及诗人通过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让我们感受到他与祖国共存亡的真挚情感。</h3> <h3> 第二组:品读《诗经》</h3><h3>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又是如何诠释春秋时期社会全貌呢?王妍、范逊、贺缘、胡朝雨、孙铭悦、程巧芬和黄玥几位年轻教师在分享了自己阅读感悟的同时,更将音律之美融入到了文学之中。</h3> <h3> 他们围桌共话,阐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桃夭》《子衿》《无衣》《黍离》《君子于役》《卷耳》在他们的演绎下,令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古人对爱情的忠贞,对战争的英勇无畏。</h3> <h3> 第三组:惠读《学记》</h3><h3> 中国古代第一本教育论文《学记》是我们熟知的教育教学专著,向我们总结了优秀的教育经验。林硕、王婷婷、陈兴兰、娄妍、耿梦缘和汤晓冬老师将他们的阅读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向大家介绍了阅读《学记》的收获,分享了精彩的阅读心得。</h3> <h3> 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开启智慧的钥匙,今天的涵泳读书会让我们慨叹中华文明的灿烂,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阅读是种精神的供养,相信我们实验学校的青年后俊们也会继续用“涵泳”阅读方式品悟中华经典,用经典文化润泽内心。</h3> <h3> 为传承和实践中国古代“涵泳优游”的学习方式,提升我校老师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体现青年教师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涵泳”读书会结束之后,我校一年一度的“立言”杯辩论赛也再一次拉开帷幕。</h3> <h3> 本次比赛的主持人为我校的李诗苓老师。</h3> <h3> 正方“结果很棒”队和反方“说什么都对”队围绕“ 涵泳教学法是否适用于所有学科教学”的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台上的辩手旁征博引,唇枪舌剑,攻守不断互换,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台下的观众更是情绪高涨,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h3> <h3> 本次辩论共包含自我介绍、开篇立论、攻辩阶段、攻辩小结、自由辩论和总结发言几个环节。</h3> <h3> 自我介绍环节,双方辩手语言简洁明了,声音洪亮,气势十足,很好地展现出了青年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h3> <h3> 本次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涵泳教学法适用于所有学科教学 。在开篇立论环节,正方一辩晁梦秋老师从“涵泳”教学法具有创造性和整体性这两个特点出发,认为“涵泳”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沉潜其中,深入体会,从容探索新知,因而适用于各个学科。</h3> <h3> 反方的观点则是:涵泳教学法只适用于语文学科教学。面对晁梦秋老师有理有据的陈述,反方一辩孟娜老师从容不迫,逻辑严密,先是深入剖析“涵泳优游”的含义,再揭示语文学科的特点,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再结合自身的学习,认为对方的观点是违背自然规律一刀切的做法。</h3> <h3> 在双方的精彩陈述之后,比赛紧接着进入到了攻辩阶段。正方二辩朱紫涵老师一马当先,向对方抛出难题:“您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否需要在教师已传授学法的情况下,再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独力思考?”</h3> <h3> 反方二辩周宇翔老师沉着冷静,他抓住“涵泳”教学含义中的“自有所得”,从哲学的角度进行阐述,风度优雅,尽显睿智。</h3> <h3> 正方三辩狄世成老师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对周宇翔老师的观点进行了反驳。他理论结合实际,条理清晰,再加上语言风趣,赢得了台下老师们的热烈掌声。</h3> <h3> 反方三辩谢杨老师抓住对方辩友所说的“学生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这一点,认为学生缺的不是思考的时间而是思考的动力,也就是说运用“涵泳”教学法也未必会促使学生的思考。她从历史学科出发,列举了七年级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制度这一例子,认为历史本就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与其浪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潜入文本思考,更应思考如何提高效率。</h3> <h3> 经过两个环节的博弈,辩手之间的交锋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攻辩小结中,正方一辩晁梦秋老师认为,反方一味地否认和逃避“涵泳”教学法在其他学科的应用,乃是思维固化,一叶障目。</h3> <h3> 而反方一辩孟娜老师则认为,正方没有审清题目,弄清“涵泳”和“涵泳教学法”的区别。她再一次强调了“‘涵泳’读书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观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h3> <h3> 激动人心的自由辩论环节将本次的比赛推向了高潮。两支队伍乘风破浪,气势如虹。辩手之间你来我往,时而妙语连珠,诙谐幽默,令人捧腹;时而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发人深省。</h3> <h3> 现场气氛不断升温,掌声、笑声此起彼伏。</h3> <h3> 最后是正反双方巩固战果,由各方四辩作总结性陈述。正方四辩毕玉蓉老师分析了当下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学习压力与困惑的来源,认为老师并不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更多的是要依靠他们自己沉下心来,慢慢思考和品味,“涵泳”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的生活态度,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使其获得幸福和快乐。</h3> <h3> 反方四辩丁凯英老师先是指出对方观点的多处漏洞,继而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语文课程的内涵等方面进行陈述,得出结论:“涵泳”教学法因其独有的针对性、模糊性和个性化主观体验,只适用于语文学科,而不适合所有学科。</h3> <h3> 现场赛况回顾。慧心妙舌,巾帼不让须眉。</h3> <h3> 一场酣畅淋漓、高潮迭起的唇舌之战转眼就落下了帷幕,大家都觉得有些意犹未尽。这次辩论赛可谓势均力敌,各有千秋,正反双方皆使出了浑身解数,一展实验学校惠童人师的绝佳风采。</h3> <h3> 在评委现场打分环节,作为大赛的主评委,来自教师发展中心的狄昌龙校长在大家的掌声中来到台上,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与总结。</h3><h3> 狄校长深感不虚此行,自己在观赛的同时也对教学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他认为本次的两个辩题都很有意义,肯定了我校继承传统,并将之内化为具有学校特色教学文化的做法。通过本次活动,狄校长也深深感受到了我校在培养师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最后,在新年到来之际,他也祝愿实验学校越办越好,老师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在他的祝福和激励下,全体教师干劲十足,意气风发。</h3> <h3> 颁奖环节,李诗苓老师公布了获奖结果。狄昌龙校长、徐仕春科长和徐彪主任纷纷上台,为获奖老师们颁奖,并一同合影留念。</h3><h3> </h3> <h3> 朱丽涵、胡媛媛、莫振宇、王妍、范逊、胡朝雨、孙铭悦、程巧芬、黄玥、王婷婷、娄妍和汤晓东老师获得了读书会优秀奖。<br></h3> <h3> 李诗苓、晁梦秋、毕玉蓉、狄世成、季浩婧、朱紫涵、谢杨、孟娜、丁凯英、周宇翔、尹一凡和周涛老师获得了“最佳辩手”称号。</h3> <h3> 本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促使青年教师继承和发扬传统,既要沉下心来“涵泳优游”,也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立德、立功、立言。</h3><h3> 感谢学校和领导们为学校青年教师搭建了成长的平台。2019,相信我们这支有活力、有思想、有干劲的教师队伍,定会不负厚望,砥砺前行,成为更加优秀的惠童人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