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遂川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h3> <h3> 遂川有着100年的金奖史,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此后还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2010年狗牯脑茶荣获上海世博会金奖,2011年“狗牯脑”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品牌,2013年“狗牯脑”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15年狗牯脑茶被评为“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和米兰世博会金奖等</h3> <h3> 遂川有着5000年的产茶史,据史料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罗霄山脉井冈南麓南风面即为神农尝百草的核心区域,冰川时期留下遍布山上山下的冰臼,就是传说中神农氏的洗药池。罗霄山脉西麓为遂川毗邻湖南炎陵,即现炎帝陵、炎帝庙所在地。</h3><h3> 遂川有着1000年的名茶史,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古代中国分为八大茶区,其中关于江南茶区的记载是“江西(即江南西道)生鄂州、袁州、吉州……”唐朝时遂川属吉州,吉州与江西绿茶有“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之美誉。</h3> <h3> 海拔八百米以上的罗霄山脉南麓支脉,深厚的土壤层,森树林立的山头,清泉环绕,流水不绝,汲山林之灵气,浴日月之精华,……一切与地域相关的优越条件使得狗牯脑茶生来就这般与众不同。</h3> <h3> 然而,一款好茶,不仅取决于原料的品质,也取决于制茶师傅的制作工艺,好的原料,遇上好的工艺,才不会辜负这上天送的礼物。</h3> <h3> 狗牯脑茶以“外形紧结、色泽嫩绿、香气清雅、汤色明亮、滋味甘醇、叶底鲜活”而著称。狗牯脑茶从采摘到制作,工艺独特、精细,匠心独具。</h3> <h3> 在鲜叶采摘时,采摘方法、采摘标准有严格规定。制作前,将鲜叶认真拣选。制作时,拣青、摊青、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整形提毫、足干等工序,其操作技巧,火候把握等都十分考究。</h3><h3>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传统遂川狗牯脑茶加工工艺:<br></h3> <h3>一、鲜叶采摘</h3><h3><br></h3><h3> 狗牯脑茶鲜叶采摘时间在春分左右,采摘标准是芽头、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及当年茶树所发新梢,然后根据不同的鲜叶标准进行分别存放。采摘方法是:手心向上半握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芽叶,轻轻向上连拔带折芽叶,芽叶随即掉入手心,严禁用指甲掐采,以免产生红梗现象,采下的芽叶轻轻放入竹篓,待采有一定量时,及时送入加工厂验收分级。</h3> <h3>二、鲜叶拣剔</h3><h3><br></h3><h3> 鲜叶采下后先行拣剔,清除不符标准的老叶、鱼叶、病虫叶、紫色芽叶及非茶类物质。对于拣剔出来的芽叶要统一进行集中处理,鲜叶分拣好后交厂验收,验收。</h3> <h3>三、摊青</h3><h3> 拣剔验收后的鲜叶集中分级摊放于通风、干燥、清洁、卫生、无污染、无异物异味、无阳光直射的摊青室内、摊青厚度不超过5厘米,摊青可促进鲜叶减少水分,散发青草气,增加香气,调和滋味,在酶的作用下,叶绿素略被破坏,多酚类化合物轻微氧化,进面减少苦涩味,摊青时间应控制在2-5小时,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h3> <h3>四、杀青</h3><h3><br></h3><h3> 杀青是绿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形成绿茶绿叶清汤的关键工序。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控制鲜叶内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氧化,防止叶子红变,蒸发叶内水分,使叶质变软,便于揉捻,散发青草气,挥发出芳香气味。杀青时必须遵循:高温杀青,先高后低,老叶嫩杀,嫩叶老杀,透闷结合,多透少闷的原则。锅温一般掌握在160-140℃,每锅投叶量为0.5公斤左右(手工炒茶锅)。</h3><h3><br></h3><h3> 操作方法:杀青前先将茶锅磨光,清洗干净,使茶锅光滑,避免鲜叶粘锅,保证杀青质量。在锅温达到160℃时,(手距锅底20㎝处,手心向上,手背有烧灼感为度),鲜叶下锅。炒制手法:单手五指分开,捞起叶子沿锅壁轻轻磨擦,旋转半周,高出锅面将叶子抖散,双手交替,重复以上手法,动作要快、轻、匀,做到忙而不乱,轻巧熟练,避免烫焦、芽叶破碎。约3-5分钟后,炒至叶色转暗,叶质稍有粘手,茶梗折而不断,气味由青草气转为清香气时起锅。夏秋茶制作一般等级可用机械代替。</h3> <h3>五、揉捻</h3><h3><br></h3><h3> 揉捻的主要目的是:揉紧茶条,塑造外形,破坏叶细胞,使茶汁挤出附着于茶叶表面,以便冲泡。</h3><h3><br></h3><h3> 杀青后的叶子要及时用风扇吹冷或抖散降温,散发水气,进行冷揉。揉捻必须掌握:轻-重-轻,老叶重揉,嫩叶轻揉的原则,揉至90%以上的叶子卷缩成条,叶子组织受到破坏,茶汁溢出时即可,一般揉5-7分钟。夏秋茶制作一般等级茶叶可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后的茶叶要用解块机解块。</h3> <h3>六、杀二青</h3><h3><br></h3><h3> 二青的目的和操作方法与杀青相同,锅温为135-100℃为宜。</h3> <h3>七、复揉</h3><h3><br></h3><h3> 目的和方法与初揉相同,由于复揉时叶子易成团,必须增加解块次数,缩短时间,约4-5分钟。</h3> <h3>八、整形提毫</h3><h3><br></h3><h3> 整形提毫是绿茶制的一道关键工序,是在揉捻的基础上,使叶子条索进一步卷紧、白毫竖起。其方法是把复揉后的鲜叶投入炒茶锅翻炒时把叶子拢在两手心中,五指稍曲并拢,始终朝一个方向搓揉、滚团,将叶子搓揉五、六次后抖散放入锅中,如此反复进行,锅温从80℃慢慢降低到50℃右,历时15分钟左右,叶子达到九成干时起锅摊凉。使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再行足干。</h3> <h3>九、足干</h3><h3><br></h3><h3> 足干是绿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是除去叶内水分,使茶叶充分干燥,避免茶叶在存放过程中发生霉变,使茶叶发挥清香。足干可以在锅内炒干,也可以用烘笼烘干,炒干的条索比烘干的稍紧,烘干的香气比炒干的稍香,这可以根据茶叶的特性来灵活运用。炒干时可以适当增加用量,锅温控制在50℃左右,用手使茶叶在锅中轻轻翻动。烘干就是用竹制烘笼,用完全燃烧的木炭火进行烘焙,使茶叶充分干燥,历时30-45分钟,足干后的茶叶含水量必须控制在6%以内,手捏茶条成粉即可。足干的茶叶待摊凉后及时贮存。</h3> <h3>经过以上工序后,狗牯脑茶的成茶品质特点为:</h3><h3> 外形紧结秀丽,条索匀整纤细,颜色碧中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细软嫩的白绒毫,莹润生辉。茶汤清澄而略呈金黄,喝后清凉芳醇,香甜沁入肺腑,口中甘味经久不去。饮狗牯脑茶能提神醒脑,消食去腻,益肝利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