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飞雅韵 狮山蕴幽香

枫桥晨雨(幽篁郡主)

<p>《白水飞韵》《雨敲轩窗》枫桥晨雨两本诗集出版!</p> <p>   韵悠悠</p><p> 文/枫桥晨雨</p><p> 史卷凝眸望,悠悠古韵苍。</p><p> 山川承不动,愁重化词香。</p><p> 继《白水飞韵》出版不久,时隔一年枫桥晨雨《雨敲轩窗》再度付梓。《白水飞韵》是我市青年作家肖天秀(枫桥晨雨)创作的第一部诗集。这部诗集汇集了肖天秀近几年创作的700多首古体诗词。掂在手里,很有些分量。其中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有歌颂领袖先贤的;也有描写家乡风貌,风土人情的等等,豪放婉约兼具,比较殷实厚重。从印刷是看,也非常精美精致,美观大方,纸质尤其好,很值得收藏。下面,对这部诗集作个简单的介绍。</p><p> 《白水飞韵》这本诗集的命名。源于帝乡悠久厚重的历史。白水湖边狮子山,山顶之上“白水寺”,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驻军躲过王莽追杀。千古帝乡,名扬天下;山清水秀,炊烟袅袅,“龙飞白水”,“白水重光”等等具有浓厚的帝乡古色和韵味,所以,用“白水飞韵” 来命名这本诗集,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白水飞韵》这本诗集的研讨会之所以选定在吴店,是因为这本诗集里有大量抒写赞美帝乡的诗词,也是因为吴店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还因为吴店镇是底蕴深厚的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是古文明和现代发达高度融合的知名乡镇,还因为这里就是诗人肖天秀的家乡,这方水土养育了她,在这里畅谈她的诗集,弘扬古韵文化,真是再合适不过了。</p><p> 《白水飞韵》这部诗集有以下几个特点:</p><p> 第一、该诗词集:百花齐放,品类甚多。不仅有格律诗词,古风,还有少量的乐府诗,涉及的词牌近五十个。</p><p> 第二、该诗词集:风格多样,刚柔并济。</p><p> 肖天秀的诗词以婉约为主。但也屡见有以“豪放”著称者比如,《一斛珠》“星光耀,女中豪杰丛中笑。丛中笑,英姿飒爽,双枪开道----利刀快马如神到,如神到,凤鸣龙啸,敌军魂掉”等等这类词,气势磅礴,雷霆万钧。时间关系,不多举例 。</p><p> 第三、该诗词集:讲究格律,精益求精。</p><p> 第四、在肖天秀诗集中,有一种很珍稀奇妙的东西。那就是回文。她写了几十首回文。天秀的回文,有三种:单句式回文,同体式回文和异体式回文。而异体式的回文,须整首词倒过来后却是七律诗。或者是七律倒过来后,变成一首词,难度极其大。七律本身就难写,倒过来的就更难了。因为不仅要对仗,平仄韵脚也须变,甚是奇巧!正因为难度极大,所以历来很少人去尝试填写。史上流传下来的甚少,也只有清代才女张芬写过一首《虞美人》回成七律。这需要熟练驾驭文字的能力,深厚的古韵功底,和敏捷才思才行的。</p><p> 第五、该诗词集:感染力强,扣人心弦。意蕴丰富,耐人玩味。比如,《好事近-禅心》,“四季景斑斓,岂止蔚然春色。纵使麦收时节,有殷桃千百。西风吹彻半山红,金秋紫阡陌。最是凭梅听雪,醉中寻南北。”这首诗,清新雅丽,富有韵味和禅意,余味无穷。由于时间关系,不一一举例。所以说,肖天秀的诗词还具有感染力强,耐读、耐看、耐品味的特点。(党校副校长杜老师评论。)</p> <p>  《白水飞韵》封面设计非常优美!清新淡雅!是诗人肖天秀亲自设计的。纸质也非常美观,都是螺纹底板,光滑温润。基本上都是彩印,美观大方!整本诗集积聚了七百多首诗词,比较厚重!差不多有500克重,沉甸甸的。</p> <h3> 真热爱真用功的真诗人</h3><h3><br></h3><h3> -------再读《白水飞韵》有感</h3><h3> 文/杜本文</h3><h3> 我原本不认识肖天秀,前年,通过她的作品集,我才认识并了解她。俗言说:“见贤思齐之心人皆有之”。读了她的作品,景仰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不怕现丑地写下了一首读后感,即《喜看诗坛新星出》。而今时过年余,再读她的《白水飞韵》仍感到惊叹、惊羡和欣喜。我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时不时地念叨着一句话:哎!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h3><h3> 今天,我想把我再读《飞韵》的一些感受感慨说出来,以求教于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方家大腕。我这个发言稿的题目就叫做“真热爱真用功的真诗人”。</h3> <h3> (一)</h3><h3><br></h3><h3> 先就“真热爱”这三个字说一说。</h3><h3><br></h3><h3> 肖天秀女士在《卷首语》中写道:“父亲肖辉明,他是我的启蒙老师”,“父亲是个小学校长,手不释卷”,“活到老,学到老,简直是一部百科全书”。根据天秀的自述,我们得知,她今天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取得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她能取得今天如此成就的全部原因,主要是来自她自身对于诗词的一种挚爱和为了这种挚爱所付出的努力。下面先听听她的自述:“我自幼熟读唐诗宋词,深受影响和感动,并沉迷其中,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又不乏雅趣意蕴而骄傲自豪,使我长了一双会发现的眼和一颗易感知的心……日常生活出口即是趣味语言,聚会时,经常应邀即景赋诗,古韵幽幽,已经融入我的灵魂和血液,并发誓为中华古韵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尽一点微薄之力”,够了!无须本人赘言,一个自称“诗词已融入血液”的人,谁能说这不是“真热爱呢”?!</h3><h3><br></h3><h3>肖天秀女士的成功,昭示着人们:“热爱是最好的老师”。</h3> <h3> (二)</h3><h3><br></h3><h3> 再说“真用功”这三个字。</h3><h3><br></h3><h3> 从《飞韵》一书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写好诗、填好词,她是用足了功夫,无论是雪天雨天,无论是清晨傍晚,无论是黑夜白天,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她都没有忘记寻找诗源,没有忘记去观察发现。无论是在京北的草原,还是在齐鲁大地,无论是在屈原故里,还是在孔子庙前,她都闪亮着她那两只会“发现”的眼,她时刻都开动着大脑去思考去琢磨,她可能一边走,一边在酝酿着下一首诗或词。去“赤壁,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至柳岸,感‘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去黄山,‘云青青兮欲雨’;至三峡‘水澹澹兮生烟’;筝一曲“春江花月夜”,挑一瑟‘晓梦迷蝴蝶’”。</h3><h3> 我大致数了下,《飞韵》一书收录了700多首诗词作品,涉及到古风、格律诗、一字诗、一七诗、自由诗;就词而言,书中涉及到的词牌数十个。就用韵而言,有古韵,有今声韵。我个人认为,书中最见功夫的是回文诗,尤其是近20首的诗词双现的作品,令人叫绝,那是一般人作不出来的,顺读是“诗”或“词”,倒读则为“词”或“诗”。做过格律诗或词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要绞尽脑汁的活。这需要多大的推敲功夫哇!古人有句话云:“为求一字稳,捻断数根须”。我们无法知道,肖天秀女士为了格式规定的那些上阙下阙,为了格式规定的那些平平仄仄,为了那些粘连对仗,为了那些词性、词义的选择,折腾掉了多少根头发! 谁知她写这样高难度的回文,跟写一首七律耗时差不多。可见其非常才思和驾驭文字的能力。</h3><h3> 肖天秀近几年佳作频出,获奖多多。从获得的奖来看,由本地区到省级,从省级到国家级甚至国际级。有金奖银奖和特等奖。</h3><h3><br></h3><h3>这些奖会说话,它告诉人们:功夫不负有心人!</h3> <h3> (三)</h3><h3> 最后,再说说“真诗人”这三个字。</h3><h3>写诗的人,不一定都是真诗人。真诗人的条件是“三懂”。这“三懂”是:</h3><h3>* 要懂得什么是“诗”。众所周知,诗与文不同,诗与歌有异,诗与顺口溜也有别。毛泽东在致陈毅的信中曾写道:“诗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手法是不能不用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毛泽东这段话指出并回答了“诗”是什么或“什么是诗”的问题。现代诗学家张祖新在《通用诗学》一书中解释并强调“打比方”在诗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说:“用今天的眼光看,有知无喻即伪诗,有喻无知是歪诗,无知无喻是劣诗,有知有喻是真诗”。湖北省诗词学会会长罗辉列举了毛泽东少年时所写的一首《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罗会长解释说:“诗中的对象,一只小小的青蛙,本是大自然的物象,是诗人观察深入社会生活所摄取的原材料,但经过诗人头脑加工后,这只青蛙气象不凡,俨然有一派虎视八方的王者之气,诗人胸襟抱负与人生境界跃然纸上,诗的高格也不言而喻了。他还说:“试想一位没有诗人底蕴,不是志存高远的人,纵然年年月月都见到青蛙的人,也写不出这样的诗”。</h3><h3>* 肖天秀深深懂得上述这一点,并着力地去探索,去实践。着力用形象思维去创造意象;用比兴手段去达到自己创作的境界。比如她在《枫桥晨雨》中就尝试着把“清风”拟人化,其中有句云:“晨风悠吻千年树”。又如,她在《如梦令.瑞雪》中就尝试着把“下雪”比作仙女“撒花”:“玉女自天来,素手撒花堆厚”。特别是《如梦令.雪忆》一词,更是巧用了形象思维和比兴手段,把“下雪”比成了动态中翩翩起舞的妙龄舞女:“作个悠悠轻样,舞尽野村僻巷,道韫在何方?柳絮随风流浪。难忘,难忘,傲骨冰心高尚”。她拿雪与飞散的柳絮相比,把“雪”人格化,盛赞了“雪”的傲骨冰心 的高尚品格。</h3> <h3> 要懂得“为什么写诗”。</h3><h3><br></h3><h3> 1939年1月31日,毛泽东在《致路社常务委员会诸同志》的信中明确指出:“无论文艺的任何部门包括诗歌在内,我觉得都应是适合大众需要的才好”,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指出并回答了“为什么写诗”或“为谁写诗”的问题。</h3> <h3>  中华诗词具有“感发生命的力量”,其社会功能,用孔子的话来说,叫做“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用现代的话说,应是诗有鼓舞作用,认识作用,团结作用和揭露讽刺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诗词作为文学大家族中的佼佼者,其“兴、观、群、怨”的深层意义,更是对现实的审美反思,是对生活的终极关怀。所以作为诗人的各自“兴、观、群、怨”,当然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鲁迅先生说过:“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不能为诗人独有,凡一读其诗,心即会解者,即无不自有诗人之诗”,这也是说那些能引起他人共鸣的诗词作品,当然是诗人源于实际,源于生活,源于群众,且实现“物以情观”与“情与物兴”的诗化成果。总而言之,诗,不只是写给自己看的,更主要是写给社会的,写给他人看的,目的是要传递生活感受,传递审美反思,传递文化信号,用当今的一句时髦语言来说就是“传递正能量”的。</h3> <h3>  通览《飞韵》全书,您可发现,天秀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她讴歌先烈,如《战魂》、《民族魂》、《破阵子.挥铁戈》、《破阵子.血溅轩辕》、《满江红.神州寄怀》等,她还歌颂了当代的航天英雄聂海胜。除此之外,她还以很大的篇章讴歌祖国,讴歌了新时代。书中还有数十首诗词,是用来讴歌家乡的变化、家乡的山水、家乡的风光、家乡的民俗家风的。比如,对“汉城”、对“玫瑰海”、对“白水”、对“世外茶园”。她曾不惜笔墨,不惜心力地写了又写。其中《鹧鸪天.茶山放歌》一词是这样写的:“堤岸枯藤吐绿芽,山坡老树绽新花。香风阵阵拂苹草,柳浪声声和鼓蛙。穿竹径,踏晴沙。渔舟荡处起双鸦。谁人解我桃园意,十里飞歌唱晚霞”。这首词,表面看,是写的季节更替景象,但深层的意识是写新时代生态环境建设所带来的可喜变化。</h3> <h3> 在肖天秀的书中,我们发现她还特别留意地去弘扬具有普世价值的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孝”文化。比如,关于“吊屈原”,应有5首之多,特别是《江城梅花引.端午节祭屈原》一词,写得一唱三叹,催人泪下:“忠魂一缕绕罗江。恨端阳,又端阳。劲舞龙舟,两岸赛旗扬。千载遗风传万户,插艾叶,饮雄黄,弄粽香。粽香,粽香,惹人伤。掷大江慰栋梁。唤也,唤也,唤不应,把酒千斛。齐唱哀歌,短赋撼心房。舟首邀天同祭奠在,拿锦瑟,奏《离骚》,韵满舷”。</h3> <h3> 《白水飞韵》一书中,作者多次写到了她的父母,其中有一首《卜算子.父亲节》,名义上是写给他父亲的,事实上,她深层的考虑,是如何去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原文是这样的:“枙子吐清香,黄杏金光耀,喜鹊声声唱颂歌,节日今来到。父爱重如山,儿女难相报。忙里偷闲常回家,尽孝须行早”。“尽孝须行早”体现的是“孝道”,怎想“常回家”,这几个字,应和了当下流行的一首歌,即《常回家看看》。这讲的是“尽孝”的实际行动。这首词,会使看到它的老人为之动容,倍感温暖。</h3> <h3> 要懂得“如何写诗”</h3><h3> 肖天秀擅长于填词和写格律诗。她也很坦诚,是自由诗的,是古风的,甚至在用韵方面属于“新声韵”的,她都作了具体标注。认真读过她的作品并对照规范样本,您会发现,她的格律诗和词,绝大多数都不仅写得中规中距,而且还给人以游刃有余的感觉。</h3> <p>  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闻一多先生曾把诗词格律比作“镣铐”,将创作旧体诗比作带着“镣铐”跳舞。其实,旧体诗的美离不开“镣铐”,旧体诗的难也与“镣铐”不无关系。湖北省诗词学会会长罗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然而,正是由于镣铐是硬的,舞姿是软的,所以在创作旧体诗的过程中,才能跳出神采,跳出独创,跳出个性来”。他还说:“今天我们学习和欣赏毛泽东诗词,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为之感动,叹为观之,不止是毛泽东诗词中所蕴涵的丰富思想内容和强大精神力量,还在于包括诗句平仄在内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旋律美”。所以说毛泽东关于“律诗要讲平仄”的诗论思想也是旧体诗创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千百年来诗词格律的形成不只是人为的产物,更是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独特的音韵规律的体现。中华诗词的发展历程表明,坚守诗词格律,是一条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p><p><br></p><p>* 前面已经提到,肖天秀女士的诗词是中规中矩的,她自己也说过她的诗是依照佩文诗韵的,她的词是遵照《正韵》的,即《词林正韵》的,读过她的《白水飞韵》的同志,可能都会有同感,她的格律诗词,除极少数为表现内容的需要适当变通外,都是极其严格守规的,很少见有“三连平”和“三连仄”现象。同时,她还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并没有出现因照顾形式而有损内容的。下面不妨读一读她的《江城梅花引.思泪零》、《梦飞翔》、《红妆球神》、《景秋》、《醉在雪冬》、《猴年钟声》等作品,大家品味一下吧!</p> <h3> 最后,我想用肖才女本人的话(稍加变动),作为此次发言的结束语吧:</h3><h3><br></h3><h3>痴心一片为韵倾,才女寻句形如“憨”,</h3><h3><br></h3><h3>莫道雅韵无觅处,喜看《飞韵》数十篇。</h3> <p>新诗集《雨敲轩窗》(208首)也已出版。《白水飞韵》和《雨敲轩窗》两本书封面都是作者亲自设计,反复修改直至臻美。清新淡雅!纸质非常好,易收藏保存,螺纹底板,光滑温润,彩印,美观大方!《白水飞韵》七百多首诗词,比较厚重!差不多有500克重,沉甸甸的。</p> <h3>  枫桥晨雨致辞:感谢大家的支持鼓励!让我们在诗海徜徉,在词林漫步!让韵入心脾,韵入骨髓!让我们唱着歌儿把中华古韵发扬光大,传入四面八方!</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