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国从建国至今共发行了5套人民币。其中第一套人民币(俗称旧币)因受当时国内战争引起的通货膨胀影响,面额较大,旧币一万元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的一元,因而第一套人民币中没有角币和分币;发行于1953年的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1种面额,即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既是我国第一套面值中包含分币和角币的货币,也是唯一一套同时发行了纸质分币和金属分币的货币。纸质分币因耐用性差,在稍后时间金属分币发行上市流通后,就逐渐淡出市场流通领域,到70年代中后期,市场上就已较少见其踪影。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时代小商品流通市场蓬勃发展,小商品交易中对分币的需求急剧上升,造成分币供求严重失衡,为缓解分币供求失衡问题,国家于1982年重新印制发行53版1分、2分、5分纸币供应市场,以解燃眉之急。同时为了区分新老两种分币,新分币票面上只印制罗马字母冠号,而不印制阿拉伯数字编号号码(如下图所示,上面一张为53年印制,下面一张为82年印制的53版5分纸币)</h3> <h3> 也就是说,目前钱币收藏市场上的第二套人民币分别有50~60年代印制和1982年印制两种同版但印制时间不同的纸分币。按照目前的钱币市场收藏行情,由于有两个印刷版本,所以,市场有两个价格,1982年印制的53年版纸分币收藏价远远低于50~60年代印制的纸分币。</h3> <h3> 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的纸质角币面值分为1角、2角、5角3种,其中5角币按照颜色深浅分为深色版和浅色版两个品种。在钱币收藏市场上,这三种纸角币的收藏价格按照高低排序为2角、1角、5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发行,其中的5角币却迟至1974年才上市发行,是第三套人民币中最晚发行的品种,为了保证市场流通需要,第二套人民币5角币的退市时间大大晚于同套中的其他币种,因而其市场保有量也大大高于其他币种,这也造成了其收藏价格在第二套人民币角币中垫底的局面。</h3><h3> 第三套人民币纸角币无论是发行流通时的百花争艳,还是退出流通后,毫无争议的占据钱币收藏市场第三套人民币龙头三甲的惊艳表现,都不是第二套人民币角币可相比拟的。</h3><h3> </h3> <h3>从上至下分别为 1. 红一角 2. 背綠一角 3.普通蓝三冠一角</h3> <h3>第三套人民币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印制的首套人民币。其角币面值同第二套人民币一样,分为1角、2角、5角3种;但根据印制时罗马数字冠字颜色、个数、版式不同和有无水印分为15个品种,其中5角纸币分为平版、平版水印、凸版水印3种;2角纸币分为二字冠平版、三字冠平版、三字冠凸版三种;1角币更是百花纷呈,共计有蓝二冠、蓝三冠、红二冠、红三冠平版、红三冠凸版、红三冠凸版水印,背绿、背绿水印和红一角9个品种。如今在钱币收藏市场上,一枚全品相的背绿水印一角,价值数万元,是第三套人民币当之无愧的币王,红一角和背绿一角则跟随其后,共同占据前三甲的位置。</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