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

野猫

<h1><b>《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 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r></b><b>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吴绮(1619—1694),扬州人,字园茨,号听翁。生于明末,为清初词人。由书中记载可见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b></h1>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据《旧五代史》载,公元887年,庐州刺史杨行密与宣州刺史秦彦对战时,在此扎营。 扬州文昌阁位于汶河路、文昌路交叉处,为江苏省扬州市地标建筑。文昌阁,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属于扬州府学建筑群,旧日阁上悬有"邗上文枢"匾额。扬州府学建筑,已陆续圮毁,现仅存文昌阁,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和2013年分二次摄影 感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