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牛皮不是吹的,</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火车不是推的,</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好书画不是写出来的,</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而是煮出来的。</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不信?</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那好,</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我们到煮画人家看看去</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切便会明了</h3> <h3> <b>煮画人家,便是被誉为“中国当代画虾圣手”的著名书画家李天翼。</b></h3><h3> 他的水墨虾,深得齐白石之子齐良迟 真传。</h3><h3> 他的字,承蒙林散之老师启蒙,启功大师点拨。</h3><h3> 他的梅兰竹等得力于朱屺瞻、王个簃等前辈的教诲和徐谓、陈淳、郑燮、朱耷等前贤的遗墨。</h3><h3> 他的菊、荷、草虫、翎毛等得力于石涛、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王雪涛、陈半丁、潘君诺等大家的遗迹范本。</h3><h3> 他的导师随便报一个名字,在中国书画界都是掷地有声响当当的人物,正可谓出师各门。</h3><h3> 名师出高徒,再自然不过,然而,这只是他成为"书画圣手"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在于他<b>鲲化南飞的凌云壮志和"画不惊人死不休"的"煮画精神"。</b></h3><h3></h3> <h3> 李天翼自称煮画人家,源自齐白石老人家的家训,并以此作为自己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座右铭,加以自勉。</h3><h3> 所谓“煮画“;其实就是一种反复思考琢磨,直到把书画揣摩透彻探底的过程。书画是艺术,是奉献给他人的精神食粮,而食粮是要煮熟后才更利消化。因此,创作书画的过程,正如厨师制作美味菜肴的过程,形如一个 “煮”食的过程,而认真、激情、严谨的态度就是煮书煮画所必备的“火”,火候可大可小,这都需要“书画厨师”来很好地把握。</h3><h3>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为了“煮”好一句诗,将“春风又到江南岸”先改为“春风又过江南岸”,仍不满意,反复思索,精心“烹煮”,最后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全句生辉,成为千古妙句。</h3><h3> 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h3><h3> 清代李渔则是“隔日一删,愈月一改,始能淘沙得金,无瑕瑜互见之失矣。</h3><h3> ”文学巨匠“煮字”、“煮书”煮到“断须滴血”的程度,令人叹捥!</h3><h3> 然烹煮之功,因人而异,有人急功近利,煮出食而无味、如同嚼蜡的次品;有人则精益求精,烹出香味四溢、百吃不厌的精品。李天翼便是后者。<br></h3><h3> 难怪<b>书画大师启功先生</b>,在李天翼才二十多岁时,便给予如此评价:<b> “鲲化李天翼这小伙子,年龄不大,功夫到蛮深,现在虽未成名,实为难得妙手。他的作品将来必定传世,前途不可限量。”</b></h3><h3></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序</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张若</b></h3><h3> 李天翼的作品,以骨骼劲逸,魄力雄浑,神全气足;即形无细微之失、沉着中透气韵而著称。</h3><h3> 书画大师启功先生课徒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鲲化李天翼这小伙子,年龄不大,功夫到蛮深,现在虽未成名,实为难得妙手。他的作品将来必定传世,前途不可限量。”</h3><h3> 中央电视台三套、四套、九套以及香港卫视西部频道做过专题报道和评论,部分作品被收入《当代美术家光盘》、姓名载入《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美术年鉴》、《中国书画市场年鉴》等十几部大型典籍当中。</h3><h3> </h3> <h3> 李天翼幼年深受其周围文化名家的教导和熏陶,从小就系统地勤加练习了颜、柳、欧、赵以及四王(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王询)等书家名帖,博览遍临古今名作。吸取百家之所长,汇聚百绝之精妙,形成了体韵遒举,风采飘逸的风格,这在同行当中是少见的。</h3> <h3> 现在他的作品,已经广泛收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型书画店以及博物馆。北京有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 ,八一电影制片厂,天津有杨柳青书画院:南京有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广州有中山纪念堂:武汉黄鹤楼,昆明世博园、大观楼等也收藏有李天翼的墨宝。</h3> <h3> 收藏李天翼先生作品的还有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影视明星赵本山、黄宏、斯琴高娃、王刚、孙楠、王宝强、张国强;著名导演成浩(陈应岐)、康洪雷、李文龙:日本著名书画收藏家串间结子: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等。</h3> <h3> 李天翼先生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国书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作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百杰书画家。中国书画研究院一级美术师、 林散之纪念馆.求雨山书画院书画师,南京静海画院副院长,世界华人华侨艺术家联合会金陵(书画)院副院长,南京(军区)铁军书画社艺术顾问,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香港东方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装裱师。</h3> <h3> 先生笔底深秀,作品神韵气力,不让前贤。与其后天之孜孜以求,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取之于四时寒暑、晴雨晦明,非徒积墨。其六法运用之妙,笔墨酣畅,意趣超然,能举重若轻,予书于画,又能予画于书。所以每每操笔,往往是随手为之,目者击节称赏;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致。慨然想来,实属不易。</h3> <h3> 他的字得力于林散之老人的启蒙,启功大师的点拨:画,梅兰竹等得力于朱屺瞻、王个簃等前辈的教诲和徐谓、陈淳、郑燮、朱耷等前贤的遗墨。</h3><h3> 菊、荷、草虫、翎毛等得力于石涛、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王雪涛、陈半丁、潘君诺等大家的遗迹范本,虾有缘于齐白石大师之子齐良迟的真传。</h3><h3> 因而,这些年来,以写生为本、临摹为用、注重传统,不断创新,形成了他的独特画风。</h3><h3> 尤其他的水墨虾,在得到齐派真传以后,厚积薄发,动变适宜,形无细微之失,予神灵于活现,无媚俗,清雅纯和而不欺世,被誉为“中国当代画虾圣手”。</h3><h3> 国内同行中,曾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他和他的墨宝:古朴典雅,刚劲有力;淡墨书来,轻盈飘逸;浓墨写去,苍劲凝重。</h3><h3> 探墨于笔,力发于心;疏缓张弛,造润有姿。令观者心旷神怡,精神飞动。</h3> <h3> 他的书法,由于碑帖功夫扎实、字外功夫深厚。其作品给人的印象是:蕴蓄、清朗、高古、遒劲、雅正、斩截、深沉、劲健、飘逸,极富书卷之气。在当今画坛之中要么画强字弱,要么字强画弱:能够做到字画都非常均衡的并不多见。</h3><h3> 在此《李天翼书画作品选集》再次付梓之际,是为序。</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二千一二年岁次壬辰之春于古城金陵</h3> <h3> 李天翼,字:鲲化,号:馥春,斋号:盛满堂。</h3><h3> 1959年生,江苏连云港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干部管理学校,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国书画作品评估委员会委员</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书画学术委员会委员</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百杰书画家</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家广播影视美术家协会会员</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书画研究院一级美术师</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林散之纪念馆.求雨山书画院书画师</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世界华人华侨艺术家联合会金陵(书画)院副长</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南京静海画院副院长</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南京(军区)铁军书画社艺术顾问</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香港东方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家一级装裱师</h3> <h3> 上个世纪70年代,李天翼在其恩师刘海粟先生的启蒙和提议下,初承林散之、朱屺瞻、王个簃等前辈,后立雪于启功、亚明、齐良迟大师门下,私淑于白石老人。</h3><h3> 国画擅长花鸟,兼攻山水、人物。</h3><h3> 书法擅长草书、行书、行草、行楷、楷书,同时兼能隶书、虫篆、东巴文等。</h3><h3> 画风:写生为本、临摹为用;注重传统,力求创新。</h3><h3> 1980年在全国首届书法大赛中获青少年组特等奖;</h3><h3> 1986年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大赛获一等奖;</h3><h3> 1995年江苏省首届书法篆刻展获一等奖;</h3><h3> 1997年参加北京中国第五届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海市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h3><h3> 1998年获中央电视台“大红鹰”杯书画大展一等奖;</h3><h3> 1999年获中国现代美术馆“第五届国际书画大展”金奖,五月,赴泰国参加“99中国艺术家泰国博览会”,作品巜万里春》获“99中国美术家泰国金奖”;</h3><h3> 2000年获中央电视台“杏花村"杯书画大展一等奖;</h3><h3> 2001年获“第六届海内外中国书画精品展”金奖</h3><h3> 2002年获“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银奖;</h3><h3> 2004年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h3><h3> 2005年参加杭州西冷印社、昆明市、广州市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h3> <h3> 近年来,他还先后荣获:</h3><h3> “中日美术作品展”银奖;</h3><h3> “中国画三百家作品展”银奖;</h3><h3> “民族魂、 国土情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h3><h3> “第二届加拿大国际枫叶奖赛”铜奖;</h3><h3> “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二等奖;</h3><h3> 作品多次被选入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全军以及国际性展览,荣获多个国家级重要奖项。</h3><h3>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新华日报》 、《云南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报》、《江苏科技报》、《中国国门时报》、香港《大公报》、《美术时代》、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均作过相关评论和报道。</h3><h3> 其作品被港、澳、台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书画收藏家及国内外各大博物馆、院等多家艺术机构广为收藏。</h3><h3> 日本横滨市知名人士(著名书画收藏家)串间结子曾专门出高价大量购买其作品。</h3><h3> 巨幅国画作品《锦绣中华》被孙中山纪念馆收藏。</h3><h3> 书法作品《毛泽东词沁园春.雪》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h3><h3> 部分作品被编入《中国书画名家精品集》、《当代书法家、美术家书画精品大典》、《中国书法家精品手册》、《中国书画艺术》等典籍。姓名载入《中国美术年鉴》、《世界名人艺术名家》、《中国人才库》、《世界华人书画篆刻艺术名家辞典》(06年版)、《中国书画市场年鉴》(05-06年册)等。</h3><h3> 主要著述有《李天翼书画专集》、《字随其人》、《书画与人的寿命》、《怎样写好钢笔字》以及《李天翼楷书,行书钢笔字帖》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