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了解人文圣山深厚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庐山石刻博物馆</h3><h3> 庐山文化久远,登临过庐山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在庐山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其中庐山石刻是庐山历史文化的最完美遗存。</h3><h3></h3><h3></h3><h3> 自晋以来,一千六百余年,刻石记游庐山,代代不断,目前已发现的有一千三百余处,主要分布在秀峰、白鹿洞书院、观音桥、归宗、康王谷、东林寺、卧龙潭、牯岭等景区。庐山石刻按其依托物的区別可分为碑刻和摩崖石刻两类。碑刻内容多为诗文,篇幅长而字小,镌刻于碑石。摩崖石刻多为题识,言简意賅,字数少而字大,刻于岩石上。庐山目前现存石刻以宋、明和民国时期为多。最早为位于庐山北麓龙门沟的唐武则天时代的“海会寺”;最大的单字为秀峰龙潭峭壁上的“龙”字占地面积最大,字数最多的是庐山南麓玉渊瀑潭边的民国时期冯玉祥所书《墨子篇》。占地63平方米,252个字。<br></h3> <h3>石刻博物馆座落在牯岭河西路258号,原是一栋英国建筑风格的别墅。门前的一块英文石碑是原主人留下的记忆。</h3> <h3>庐山石刻博物馆室外景观。</h3> <h3> 庐山石刻博物馆以摩崖石刻为主,室内展厅以图片为主。</h3><h3><br></h3><h3>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明清以后连绵不断。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h3><h3></h3><h3> 现代一般认为,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h3><h3>1、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h3><h3>2、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