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广播山那静默的电波频道

刘小亮

<h5><b>  时光流逝,岁月更迭,世上有些事物会随着时间的远去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然而总有些事物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凝结了一代人浓郁的深厚情感,随着岁月的叠加变得更加韵律悠长,耐人寻味。</b></h5><h5><b> 厦门环岛路石胄头“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巨幅牌匾后面不远处的山峰顶端,有一处容易被人忽略的塔状建筑物,隐匿在相思树丛林之中,也看不出有丁点鹤立鸡群的突显地位,有谁知道它曾是刺向敌人心脏的无形“战刀”。如今倘佯在环岛路上,如果没有特别介绍,谁也不知何物,更不知其用。我曾经也在附近对高山弹药库哨所站岗放哨,略知些许有关广播山上对台广播站的往事。本人寓居厦门二十余载,也从未身临其境,感受其味,一直成了心头想拉直的疑惑问号。2019年1月20日的清晨,大寒时节嘎然而至,我以强身健体为由,来到环岛路与环岛干道夹杂广播山路,试图探寻山峰中部那处悄然走进历史深处的遗址建筑,啜饮咀嚼两岸台海对峙下曾经上演的风闻秩事。</b></h5> <h5><b>  如今的环岛路犹如一条金色彩带环绕在濒海前沿,成了厦门旅游的一张烫金名片,“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景区更是堪称经典之景,漫步其上,迷人旖旎海岛亚热带风光让人流连忘返,石胄头对台广播站就建在“一国两制”牌匾后面独立山峰的半腰山上。</b></h5> <h5><b>  据记载:石胄头广播站1954年6月由海军水警区建立,隶属胡里山536部队,这支部队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对台心战部队”,石胄头广播站专门针对小金门龟山一带国民党广播。冬日的朝阳缓缓升起,伴随着前方海域海面潮起潮落的起伏节奏,我顺着环岛干道广播山下那条杂草滋生,野花盖覆,曲折蜿蜒的石条小道拾阶而上,其实山并不算太高,充其量只是云顶岩余脉向外延伸的小山峰,周边除了部队军事用地外,逐渐被各类房地产商残食殆尽,排排栋栋精致别墅、高星酒店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山道靠外延一侧还遗留青苔斑驳的土胚射击军事掩体,深冬枯黄的杂草树叶自由散落,尽显人去叶落潇瑟的凄凉之状。行至半山腰,依地势建有钢筋水泥浇筑的防空洞、坑道构造异常坚固牢靠连接着广播山各个山头方向的坑道阵地。顿时又回想起自己十几年从军履历,不论是酷热的三伏天,还是严寒的三九天,只要台海局势紧张的警报拉响,整个前沿一线部队都得搬进防空坑道进行战备演练。期间最难耐的就是酷暑炎热天,洞外艳阳高照,洞内却阴暗潮湿下“小雨”,衣服被褥格外潮湿,有的官兵因为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患了湿疹皮肤病。</b></h5> <h5><b>  立在山顶,一种豁然开朗的景致扑面而来,远方大小金门及诸岛尽收眼底,隐约可见大担岛上“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牌匾,海风迎面徐徐吹来,还能明显感觉淡淡的潮湿咸味。往前,就可见到喇叭堡,真感佩于我们前辈的智慧,喇叭堡位置选择之精巧,之隐蔽,之悬峭。广播塔建立于一块陡峭的巨石岩上,四周又被巨石环绕拱卫,可说是地形独特,易守难攻。如今,对金门广播喇叭堡被确定为市第三批涉台文物古迹,遗址牌背面记述着喇叭堡的简要情况:广播塔距环岛路约500米,塔身为条石砌筑,广播喇叭共有30个,横排5个,共6排,该广播塔为上世纪50-70年代对金门广播之用,是台海关系变迁的实物见证。走进喇叭堡,浏览细嚼里面的陈物旧址,不尽思绪绵绵,自然勾起了对这支特殊部队历史回放。石胄头广播站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一个小组,隶属于原福州军区和后来南京军区管辖的即中国人民解放军32210部队。1953年3月,它以角屿广播组成立并开始对金门马山广播为标志。它对外广播呼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站”,对内部队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随着30多年来台湾海峡两岸形势从对峙到缓和,军事氛围随之淡化,该部队名称和广播呼号也紧随时代变迁变化着,1984年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厦门对金门有线广播”,1985年改隶属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辉煌历史的特殊部队,是全军唯一的一支直接面对面对国民党军队实施“心战”的特种部队,也是战争年代我军瓦解敌军工作在和平时期延续的具体载体。由于它在几十年对台宣传工作中立下了赫赫功勋,在当年军内外有着重大深远的战略战术意义。</b></h5> <h5><b>  福建前线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从1953年开始在厦门沿海一线播音,早期在角屿、香山、石胄头、白石炮台、胡里山炮台等处都设有广播组,后来陆续规整成立了对高山、小嶝、青屿(青屿分站为撤掉角屿广播组之后成立的)、大嶝广播站分站。有线广播站于1991年4月24日停播,其前后对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进行有线广播历时达38年(金门方面则于2001年停止对大陆有线广播)。</b></h5> <h5><b>  有一段时期,广播站各站点分别由陆军或海军组建并指挥领导。后来随着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的成立,几个点位收归整合,统一归属于31军政治部联络处管辖,业务则归属于福州军区联络部和总政联络部指导。1973年12月厦门广播总站组建之后,有线广播站隶属于31军政治部管理,工作性质更加独立和规范。该单位级别为团级,人员建制达140人。</b></h5> <h5><b>  特殊的部队,光荣的使命,斗争的延伸,别样的战场。组建38年来,厦门对敌有线广播始终按照中央对台工作精神,围绕统一祖国这个中心,各个时期广播的内容也是紧跟形势,与时俱进。“8.23”炮战之前宣传主要进行瓦解敌军宣传,号召蒋军官兵投诚起义。反复播送对起义投诚人员的“六条保证”、“奖励办法”、“联络办法”;报道前线战况和我军的胜利;播送蒋军起义、投诚人员受到的欢迎和优待;播送国民党军政人员在大陆亲属的信息、家信、讲话录音及寻人启事等;“8.23”炮战至1975年蒋介石逝世时期。主要围绕粉碎美帝图谋策划台湾独立阴谋,蒋介石集团的骚扰破坏活动,配合军事、政治和外交斗争展开广播宣传;1975年至1991年停播期间,主要围绕“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进行宣传。例如《告台湾同胞书》、“叶九条”方针、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对金门驻军表示关怀等等。林毅夫,这个名字大家肯定不陌生,林毅夫原名林正义,1979年在金门任马山连连长时,以游泳方式“叛逃”大陆,后改名为林毅夫。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大陆政协委员。</b></h5> <h5><b>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对台广播传递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强大的政治攻心战,火药味十足,时常充满对峙情绪。双方军队都是想方设法、出谋划策,制定行之有效,针对性的“心战”策略和措施,起到蛊惑军心,达成各自难以达成的军事目的。峥嵘岁月也似水流年,厦门对台广播站开播38年里,一茬茬官兵默默地为对台宣传事业付出辛勤的工作,在瓦解敌军、宣传祖国统一和传播两岸信息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今,广播山喇叭堡里消逝的播音频道没有机会再现,但其曾焕发的历史光彩永远不可磨灭。</b></h5> <h5><b>(文中除两张照片来自网络外,其余均由手机拍摄于石冑头广播站)</b></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多内容,请关注“浏下足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