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村雕楼群,有多少故事深藏

澎澎

<h3>   碉楼是广东开平侨乡民间建筑特色,鼎盛时期共建有三千多座形态各异的碉楼。碉楼修建始于明末,兴盛于二十世纪初,强调防御功能,部分附带居住功能的多居塔楼式乡土建筑,碉楼是对这种乡土建筑的正式称呼,开平人首先提出保护此类建筑,并以"开平碉楼与村落(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s)"为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于2007年6月28日申遗成功。因其中外多元文化融合的内涵和价值,以及防匪、防洪、居住、办学等综合性的功能,在世界同类建筑中独树一帜。</h3> <h3>  自力村碉楼群位于塘口镇,是开平雕楼与村落的代表之作。该村自然环境优美,稻田、荷塘散落其间,与众多的碉楼、居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有铭石楼、云幻楼等15座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用品,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h3><h3> 这是开平侨乡一段独有的历史,记录着无数凄美和传奇的故事。</h3><h3><br></h3><h3><br></h3><h3> </h3><h3> </h3> <h3>  自力村村口,看不到热门旅游景点的那种喧嚣躁杂,也没有过度的商业开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措施做的相当好。</h3> <h3>  进入景区,要走过一段长长的木栈道。</h3> <h3>  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碉楼与周围万顷稻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绝无仅有的奇异景观。(网络摘图)</h3> <h3> 村民正在晒桔梗,每片都剥成三环或四环花型,看来侨乡人果然不同凡响,晒个中药材也要注入艺术细胞哎。</h3> <h3>  见到的第一座碉楼——湛庐,建于1948年,属村里最晚建的碉楼。</h3><h3> 这里古老的建筑保存得非常完好,有着浓浓的人文气息,走进村里,仿佛穿越到那个《让子弹飞》的年代。</h3> <h3>  叶生居庐与铭石楼,这是目前自力村仅有的两座能入内游览的碉楼。</h3> <h3>  荷花盛开时应该最漂亮吧。</h3> <h3>  在自力村碉楼群里,最著名、最精美的当属铭石楼。铭石楼的外形壮观,内部陈设十分豪华,所用材料,除了青砖是国产的以外,其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h3> <h3>  楼主风雅,门楣上有幅花开富贵图,还配有一诗:</h3><h3> 春兰增美景,夏日发祥光。</h3><h3> 秋菊环芳宅,冬阳赋锦章。</h3> <h3>  走进铭石楼,仿佛进入了凝固的历史瞬间。</h3><h3> 底层门厅两侧的玻璃雕花屏风,色彩斑斓,手写体的诗句镶嵌其中,彰显主人的儒雅。</h3> <h3>  楼内的家具、文物也非常丰富。除制作精致的岭南家具外,"舶来品"很多,有德国的落地钟、意大利进口的彩色玻璃、留声机、法国式纯银茶具、美国式座钟……似乎走进了一座万国博物馆。</h3> <h3>  每层楼面都有一个门厅,两侧各一间居室,室内雕花木床古色古香。</h3> <h3>  方润文长子方广仁的房间,桌上还摆放着他的结婚照。</h3> <h3>  形形式式老物件,不知又会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浮想联翩喔。</h3> <h3>  枝形铸铁吊灯,明显的欧式风格。</h3> <h3>  老古董留声机,是当年楼主方润文从美国带回。</h3> <h3>  第五层富丽堂皇,前部是一条宽敝的柱廊,八根柱子是古希腊爱奥尼柱式,四周的平台是变形的罗马栏杆,下面是铭石楼的匾额。</h3> <h3>  后部是祭祖台,还有一幅很有意思的对联:"箕裘承作述,俎豆荐馨香。"表达了楼主对祖先的尊重和怀念之情。</h3> <h3>  顶楼有一个中西合璧的琉璃顶六角亭,柱子为多立克式立柱。</h3> <h3>  站在顶楼远眺自力村全景,这些中西合壁的碉楼,散落在田园里,飘洒着西洋的古典之风,又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h3> <h3>  荷塘与稻田,组成一幅阳春烟景田园诗意般的农耕水墨画卷。</h3> <h3>  铭石楼的对面就是有名的云幻楼,顾名思义,楼主定是一派潇洒飘逸风度。据说楼里并无什么奢华的物品,字画对联是云幻楼唯一的风景,可惜现在已不开放了。</h3> <h3>  据介绍,云幻楼5楼门口两侧的木板上凹刻着一副最长、最令人陶醉的对联。</h3><h3> 上联:云龙凤虎际会常怀怎奈壮志莫酬只赢得湖海生涯空山岁月</h3><h3> 下联:幻影昙花身世如梦何妨豪情自放无负此阳春烟景大块文章</h3><h3> 横批:只谈风月</h3><h3> 此联由楼主方文娴(号云幻)自撰、自题,突出了楼主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及其人生感慨,不仅意境高雅,寓意深刻,而且书法潇洒,很有大家风范。</h3><h3> 导游曾介绍说,每一座碉楼背后都凝聚着一段辛酸往事,或藏有一段传奇故事,果然如此。</h3> <h3>  云幻楼后还有居安楼和安庐。</h3> <h3>  望着那一座座兀自矗立的碉楼,不由得让我回想起导游讲述的铭石楼——这座陈设最豪华的碉楼背后的故事来……</h3> <h3>  楼主方润文,早年在美国谋生,开过歺馆,后以"其昌隆"杂货铺发家,成为本地首富。有了钱之后,方润文就像大多数中国人强烈的衣锦还乡情结一样,回国置地、建房、娶老婆,于1927年花十多万银元建成了这座碉楼。</h3> <h3>  方润文先后娶了3位太太,至今铭石楼的底层正中还悬挂着方润文同他的3个太太的大幅照片,方润文戴着眼镜,西装革履,一副西洋派头。他的右边为元配吴氏,吴氏右边是二太太梁氏,方润文的左边是三太太杨氏,卷发,连衣裙,穿着时尚摩登。</h3> <h3>  1948年底方润文在美国病逝,按方润文生前遗嘱,三太太杨氏及子女将其遗体进行防腐处理后,雇船运回自力村落葬。远离家乡的游子,思乡心切,是一定要叶落归根的。</h3><h3> 当年葬礼很隆重,送葬的人也很多,是因为方润文早年与著名爱国侨领司徒美堂共同发动华侨捐资抗日,并积极捐助家乡教育事业,所以深受乡民爱戴。</h3> <h3>  1953年的某天,居住在铭石楼的方家后人,突然全家出走,分别到了香港、美国。他们走得是如此匆忙和悄无声息,以至于半个世纪后的今天,碉楼内的每一样物件都还保持着原样。出走的原因虽然是个谜,其实也不难猜测。</h3> <h3>  方润文后人一直非常支持开平的申遗工作,2005年,方润文的孙女方瑶珍、方瑶珠女士代表家族与开平市政府签订了托管合约,将铭石楼交给政府管理。</h3><h3> 作为开平自力村保存最完好、陈设最豪华的碉楼,申遗期间,铭石楼成为联合国专家组重点考察对象之一,方家的后人觉得非常欣慰,铭石楼能为开平申遗助一臂之力。</h3> <h3>  铭石楼左侧是叶生居庐,它的主人曾是"其昌隆"的伙计方广宽,之后发财也建了楼,其规模仅次于铭石楼。</h3> <h3>  建筑精美程度确实不如铭石楼。</h3> <h3>  这个灶台比较接近于我下乡插队时用的土灶,只是少了风箱。</h3> <h3>  这幢楼里也有许多老物件,只是风物依旧,世事已沧桑。</h3> <h3>  村里最老的龙胜楼建成于1917年,是一座低矮朴实的众楼。当年日寇打进村里,全村的穷人都逃进了龙胜楼,万幸躲过一劫。</h3> <h3>  居安楼还有人居住,很想进去看看,可是担心会打扰村民的平静生活,还是算了吧。</h3> <h3>  走出自力村,思绪仍停不下来,方润文及其后人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其实,开平目前保存有1833座完好的碉楼,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两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坎,纵横数十里连绵不断,每一座碉楼皆有一段交融着悲和喜的凄美故事,只是铭石楼主方润文的人生故事最传奇、最精彩罢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