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许昌援疆人

吴建军

<h3></h3><h3> <font color="#167efb"> 漫漫援疆路 浓浓豫哈情</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一、踊跃报名,有幸入选</font></h3><h3> 2018年7月20日,河南省万人援疆计划正式启动,将遴选125名优秀教师赴疆支教。经过个人申报、学校推荐、资格审查、择优选派,我们6人有幸成为许昌市首批援疆支教教师,分别是许昌市二中教育集团语文教师吴建军,建安区二高数学教师王发军、语文教师宋新宇,建安区梨园小学音乐教师张丽鸽,鄢陵县一高地理教师陈景成、英语教师王群霞。</h3> <h3><font color="#ff8a00">  二、作别许昌,赴郑培训</font></h3><h3> 2018年8月26日,在许昌市教育局师训科乔斯乐老师陪伴下,我们6名援疆支教教师作别许昌,赴郑州进行短期的支教培训。</h3> <h3><font color="#ff8a00">  三、短暂培训,明确任务</font></h3><h3> 在郑州师范学院,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短暂培训,主要由前几批的各地市援疆同行介绍援疆经历、感受以及注意事项。经过培训,我们按捺下内心中“新疆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美好憧憬,清醒地认识到:援疆,不仅仅是一次新鲜的人生历练,更多的是一项严峻的政治任务。</h3> <h3><font color="#ff8a00">  四、动员欢送,踏上征程</font></h3><h3> 8月28日下午,省教育厅召开援疆教师支教行前动员暨欢送会。</h3> <h3>  时任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郑邦山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h3> <h3>  会后,与会领导与我们125名援疆支教教师合影留念。</h3> <h3>  18:00,我们收拾好行囊,乘车前往火车站。</h3> <h3>  20: 54,我们一行125人踏上了T197次列车,开始了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全程2400公里的漫漫旅程。</h3> <h3>  望着渐行渐远的熟悉的家乡风景,想到即将开始的未知的支教生活,心中交织着对家乡亲人的依恋,对大美新疆的憧憬,对支教生活的期待,以及越走越远也越来越大的压力……</h3> <h3><font color="#ff8a00">  五、风雨洗礼,各赴新岗</font></h3><h3> 8月30日凌晨4点,列车历时32小时、行驶2400公里到达本次旅程的目的地——哈密。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我们踏上了这块广袤、神秘、美丽的土地。</h3><h3><br></h3> <h3>  在火车站前,125人兵分两路。除支教地方的张丽鸽老师前往禾禾中原国际酒店外,支教兵团的5人前往华宇大酒店作短暂休息。</h3> <h3>  10:00,梳洗用餐后,各自参加哈密市教育局、十三师教育局分别在禾禾中原国际酒店、红星学校举行2018年河南援疆支教教师欢迎会。</h3><h3> 途中意外的收到哈密给我们援疆教师的特别的见面礼——“沙尘暴”,漫天的沙尘铺天盖地,随之而来是瓢泼的大雨。踌躇满志难免沦为踌躇,内心的忐忑与忧虑自是又加重了几分。</h3><h3> 短暂的欢迎会后,各自随受教学校接待人员前往受教学校安顿。</h3> <h3><font color="#ff8a00">  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选择了援疆,就是选择了奉献。我们6</font>人从报名到入选,最后组成许昌市援疆支教团队,不约而同的凝聚了一个思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管是支教学校的变更,优惠政策的争取,还是教学工作的调整,生活补贴的发放,我们始终保持冷静,不提条件,只讲奉献,不求索取。</h3><h3> 我们6人分配到5个不同的学校,其中王发军老师分配到第十三师火箭农场第一学校,教高一两个班的数学。陈景成老师分配到第十三师黄田农场学校,教7年级1-3班的地理、科学教育和六年级1-4班科学。宋新宇老师、王群霞老师分配到第十三师红星高级中学,分别教高一两个班语文和高二两个班的英语。张丽鸽老师分配到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现暂支教哈密市第四小学),教三年级八个班音乐。吴建军老师原分配到第十三师红星一场学校,后调整到淖毛湖农场学校教六年级的语文。</h3> <h3>  来自鄢陵一高的的陈景成老师,在学校担任工会主席。黄田学校安排已届知命之年的他教七年级地理、科学教育和六年级科学。一直教授高中地理,突然面对陌生的学段、超负荷的工作量,他心中好生作难,但虑及学校地理老师已两年缺编的窘境,身为共产党员的他,愉快地接受了学校的安排,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面对初中孩子及家长对地理学科的轻视,他潜心做学问,静心求突破,讲好民汉开始合办的第一课,维持好课堂秩序,力求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在武汉参加名师培训期间,他买回大量参考资料,学习电脑知识;组织学生制作了黄田日晷仪、新疆地形图,考查坎儿井等;和文科组老师一道备课、听评课,努力让知识在实践中深化。他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h3><h3> 到新疆后,哈密的干燥气候使他多年的脚板干裂症状加重,严重时走一步就像刀割一般,他坚持着一瘸一拐的走到学校。</h3> <h3>  除了繁重的教学工作,陈景成老师还主动去粉刷墙壁,不怕油漆洒在身上,爬高上低,和其他援疆教师一道奋战几天终于完成任务;</h3> <h3>  陈景成老师和同事一起费力地把500多公斤重的毒品柜搬到实验室;</h3> <h3>  陈景成老师带着头盔,在房顶打眼,安装多媒体;帮图书室搬书,图书摞到下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用安排和监督,乐在其中,从不抱怨。</h3> <h3>  来自许昌二中的吴建军老师,在学校担任教科室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和工会宣传委员,负责学校教科研、书香校园创建工作。</h3> <h3>  此次申请援疆,学校领导百般不放,同事也万般不舍,最后感念爱好旅游和运动的他“劳苦功高”,又年过半百,机会难得,吴良校长还向局里大力推荐,终于得偿所愿。</h3> <h3>  临行前,同学、同事都不约而同的叮嘱他,到了新疆可别主动揽活,年龄不饶人,多悠着点儿。</h3> <h3>  可是到了淖毛湖农场学校,看到学校除了乘着迎接国检的东风添置的教学硬件外,学校的各种制度、活动建设很多都是空白,吴建军老师急在心里却又束手无策,考虑学校眼下正忙于迎接国检,多说反而添乱,只能默默地尽一份心、出一份力。</h3> <h3>  为了缓解开学一月,教师用书还没到位的问题,他尽快联系许昌从事图书经营的学生,邮寄来1-9年级各类教师用书;为了给学生提供早读诵读资料和书法用书,托付原学校同事寄来了他组织编写的《晨诵》《习字:三字经》《习字:千字文》等校本教材,因淖毛湖地处边境,仅运费就花了近300元;</h3> <h3>  与农场学校的毕宇胜校长分享他为前任校长撰写的二中先进的办学经验发言稿,希望能提供借鉴、开启思路;与农场学校的班主任分享他为省培班所做的班级建设的讲稿;与原学校保持联系,与农场学校的语文同行共享内地最新的教学理念、二中优秀的教学经验。为了迎接国检,吴老师为学校出谋划策,策划农场学校宣传画册,撰写校园文化讲解词等。</h3> <h3>  教学上,面对陌生的小学学段,他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课堂上循循善诱,课下与学生打成一片,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h3> <h3>  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吴建军老师想方设法组织各类活动促进语文教学;他自掏腰包购买文具奖励成绩优秀、作业认真的孩子;班上有孩子有心理障碍,不合群,不爱说话,他总是有意识提问他,并耐心等待,给予热情的鼓励;为让孩子们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他每次作业、作文、测试都悉心更正书写不工整、不规范的字和错别字。每当他提前进班或上完课,总有一双双小手拉住他,嘴里冷不丁的塞进一块糖果、点心,衣兜里塞进蜜桔、苹果等,办公桌上经常出现哈密瓜、核桃、大枣……每当这时,他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丝甜蜜,一股股自豪!援疆,让我们体会到,这是奉献,更是收获!</h3> <h3>  作为援疆教师,我们不仅要把内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的教学经验带给受教学校,更肩负着新疆维稳的政治使命。教学之余,我们参与了受教学校的维稳工作。</h3><h3> 张丽鸽老师国庆刚过就走上值班的岗位,新疆值班不同于内地,24小时全天候执勤,摄像头前眨眼不能少于3秒钟,否则就记作值班睡觉。她费力地穿戴好全副“行头”,沉重的装束压得娇小的她喘不过来,但乐观的她却苦中作乐,悄悄地自拍了一张美照。</h3> <h3>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随时顶岗到南疆交流和赴豫培训老师的教学工作和维稳任务。半年来,教六年级语文的吴建军老师,七、八、九年级三个学段的课都代过,每次代课都一丝不苟地备课、授课、批改作业,殚精竭虑想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教会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h3> <h3>  寒假前,因幼儿园放假,吴建军老师顶岗执勤,头戴钢盔,身穿防刺服,手持木棒,守候在学校大门口,迎送护卫着上学放学的学生。</h3> <h3>  吴建军老师顶岗网格调查员分片包干入户调查,随班包干家访并如实登记家庭情况。</h3> <h3><font color="#ff8a00">  七、立德立言,无问西东</font></h3><h3> 怀揣着“新疆这么大,我要去看看”的憧憬,到了哈密才”真正体会到“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的残酷。</h3> <h3>  初到哈密,因这里气候异常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海拔、时差极度不适应,很多人出现流鼻血、痰带血等症状。</h3><h3> 张丽鸽老师突发重感冒,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咬牙坚持着,下班后才去医院。人生地不熟,只有孤单一人前往;也没有医保,只能自掏腰包,哈密医护人员奇缺,诊费昂贵,一次感冒就花了1000多元,而张老师一月的工资才3000出头;雪上加霜的是医生开药竟药量过重,导致张老师输了一夜的葡萄糖稀释液:仿佛从鬼门关逃过一劫的她,病痛、孤独、无助、恐惧一下子涌上心头瞬间击垮了她……</h3><h3> 正像前指副指挥长方韬局长所说:工作再累,环境再苦,都抵不上背井离乡的孤独感对人身心的冲击。</h3> <h3>  为了减缓初到新疆造成的各种不适应和挥之不去的思乡情绪,我们许昌援疆教师团队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有烦恼一起分担,有困难一起扛。</h3><h3> 听说王发军老师生病了,吴建军老师趁着到哈密相聚,买了礼品,去火箭农场学校看望他。在哈密陌生的街头,辗转奔波,七八公里的路程,竟用了1个小时。之后忙着赶班车,坐在公交车上,发现有空出租车,赶紧下来打车,多亏司机听说我是援疆老师赶回淖毛湖,一路快车及时送到车站,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当地人对援疆干部的尊重,心中充满了作为援疆人的自豪。</h3> <h3>  援疆的课余生活,是凄苦、单调、寂寞、孤独的。尤其在淖毛湖农场,这个在新疆仅次于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五类艰苦边远地区。吴建军老师就分配到这里的农场学校。</h3><h3> 这里地处偏远的天山以北的戈壁滩,距中蒙边境仅40公里,从哈密坐班车要花费5个半小时,行驶260多公里(新疆公里限速60公里,山区限速20公里,还要区间限时),其间要翻越连绵的天山山脉,穿越茫茫的戈壁荒漠。气候条件也极其恶劣:炎热干燥,夏天40度高温是常事;风大沙狂,春秋天,7级大风是常态,9级大风也不少见。</h3> <h3>  果不其然,仅半年就遭遇了4场沙尘暴,7-9级大风不等。</h3> <h3>  这儿人烟稀少,一进入冬季,甘、豫、川等省来这儿替人种瓜看瓜的农民工,就回家乡了,整个淖毛湖镇变得空荡荡的。白天,只见那辽远的天空下空寂的长街、呼啸的北风,夜晚更别说寂寥的寒星、漫漫的长夜……</h3> <h3>  尽管环境恶劣,生活单调,内心孤寂,让我们“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入疆前领导、前辈所谆谆叮嘱的“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踏实工作。困难没有让我们退缩,反而挺直了身躯,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支教工作中。同时援友们借助微信群,互相交流、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很快的做到了“思想上入疆、感情上融疆、生活上适疆”,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受教学校尽快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新疆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h3> <h3>  援疆半年来,我们许昌援疆团队始终恪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宗旨,不怨天尤人,不拈轻怕重,不挑肥拣瘦,维护许昌教师的良好形象。在其他地市援友偶有抱怨、发牢骚的时候,我们紧密团结,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感念局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乔斯乐老师的不断嘘寒问暖,真正把援疆工作落到实处。</h3> <h3>  即便后来微信群不断推送各地市各级领导在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带着各种慰问品看望援疆老师,有入疆前送千元拉杆箱的,有直接发放1000元、2000元慰问金的,有发放羊绒被、加湿器的,有来回路费、补贴话费的,甚至有授予师德标兵的,追加职评指标的……面对这些仿佛从天而降的喜事、意想不到的财物,很多人在群里各种羡慕嫉妒恨。只有我们许昌援疆团队始终保持冷静,诚然心里难免会羡慕,但我们也知道,比起洛阳、新乡、开封等地市,我们许昌教育口是第一次选派支教教师入疆,既没有经验的积累,也没有资金的准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借鉴兄弟地市的经验和做法,随后再量力而行。</h3><h3> 而且我们许昌援疆团队相信: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有一颗坚韧的心:不抱怨、不泄气、不畏艰辛和不均;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不给许昌抹黑丢脸,要为许昌增光添彩!援疆教师在西北边陲支援边疆建设,家乡领导在中原腹地也时刻牵挂着我们的安危。天寒地冻,省厅及时采购了羽绒服送到我们手中,寒风呼啸,冷在身上,暖在心里……正是有了后方人员的默默付出,我们才没有了后顾之忧,安心支教。正像乔斯乐老师所说: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政府和领导没有忘了你们!</h3> <h3>  既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援疆;就不求生活优渥;既然选择了这里,就别管环境恶劣。面对眼前恶劣的环境、孤寂的生活,想起父母妻儿的牵挂,单位兄弟姐妹和中原父老的重托,我们心中的那个信念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坚定:不忘援疆初心,砥砺奋勇前行!</h3> <h3>  最后,改编濮阳援友马永军的短诗来表达我们援疆半年的切身感受:</h3><h3> 那年,</h3><h3> 一群教书匠,</h3><h3> 骤然热血满腔,</h3><h3> 背上行囊,怀揣梦想,</h3><h3> 毅然决然的奔赴边疆。</h3><h3> 时常,</h3><h3> 我们会望向家的方向; </h3><h3> 也曾,</h3><h3> 思念着千里之外的爹娘。</h3><h3> 诚然,大漠狂沙会吹皱我们的脸膛; 但天山飞雪也定会砥砺我们的思想!</h3><h3> </h3><h3> </h3><h3> </h3><h3> 最终,</h3><h3> 用我们许昌教师的敬业和担当,</h3><h3> 在哈密留下河南印象!</h3><h3> 我骄傲——</h3><h3> <font color="#ff8a00">我是许昌援疆人!</font></h3>

援疆

老师

学校

支教

教师

我们

许昌

教学

建军

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