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双江--探寻国民党陆军机械化学校遗址

成渝

<h3><b>文物名称:</b>国民党陆军机械化学校遗址(含大礼堂、中正室、将军楼、医院、营房等)</h3><h3><b>文物级别:</b>市级或区级</h3><h3><b>巡查时间:</b>2019年1月15-16日</h3><h3><b>巡查人:</b>成渝</h3><h3><b>文物现状:</b>部分已修缮在用,部分为空置或待修缮。所遗存房屋建筑大都已变为学校、工厂或农场。</h3><h3></h3><h3><b>文物背景简况:</b></h3><h3>双江位于重庆市潼南区西北部。</h3><h3>1995年,双江镇被命名为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h3><h3>2002年,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市级历史文化名镇。</h3><h3>2003年11月,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h3><h3></h3><h3><br></h3><h3>双江历来为军商要地,素有‘小重庆’美誉。</h3><h3>位于双江的国民党陆军机械化学校<b>,</b>因曾作为国民党在重庆的重要军事训练基地,而闻名陪都山城。</h3><h3><br></h3><h3><b>陆军机械化学校,是国民党独一无二的培养坦克部队军官的最高学府,在军事建设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蒋介石亲自任校长。</b></h3><h3></h3><h3><br></h3><h3>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入重庆后,机械化学校于1944年夏,由湖南洪江迁到潼南双江,因保密需要,学校对外称为‘’精是学校‘’。</h3><h3></h3><h3><br></h3><h3>学校于1942年开始筹建,历时2年,建有营房48幢,校部办公用房8幢,还在双江、大佛、新林等地河坝上修建了8个训练场。</h3><h3><br></h3><h3>学校建成后,开始在重庆、泸州、宜宾等地招收高中、大学生入学,培养坦克军事人才。3年中先后培养学员2万余人。</h3><h3></h3><h3><br></h3><h3>根据本次‘’扫街‘’巡查及与当地原住民或遗址所在企业人员交流等得知:</h3><h3>位于双江镇的国民党陆军机械化学校遗址,大致分布在猴溪河两侧及古镇正街、兴隆街等6处,分别为:陆军机械化学校遗址(位于闇公中学内)、中正室、将军楼、大礼堂、兴隆街大院及位于正街的医院。</h3> <h3>图为:大礼堂一侧<br></h3> <h3>陆军机械化学校大礼堂旁边,所遗存房屋建筑还有6幢。</h3><h3>图片为遗存房屋建筑现状的其中一角。</h3> <h3>国民党陆军机械化学校遗址文保牌。</h3> <h3>位于闇公中学运动场边旗杆下的房屋建筑即为:国民党陆军机械化学校在此所遗存。</h3> <h3>国民党陆军机槭化学校遗址文保牌,位于闇公中学校院内。目前仅剩2幢呈一字排开的平房(如图片为其中一幢)。</h3> <h3>位于闇公中学大门外10余米处,尚存的另一幢陆军机械化学校遗存房屋建筑。</h3><h3></h3><h3><br></h3><h3>据当地原住民介绍:此建筑当时为学校食堂,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所在地。</h3><h3><br></h3><h3>虽然,后来又为某企业所用,但房屋建筑墙壁、门窗上的‘’为人民服务、五角星、毛主席语录‘’等字迹、符号至今仍清晰可见。</h3> <h3>在双江的‘金龙坡’顶独立着一橦砖混结构的西式小洋房,即:<b>中正室。</b></h3><h3><br></h3><h3>只是,国民党陆军机械化学校在双江的3年期间,校长蒋中正先生并未到过双江,倒是“小诸葛”白崇禧将军到双江检阅部队时曾2次入住过中正室。</h3> <h3>图为中正室正面。</h3> <h3>在中正室旁边曾经有过几十幢军营及无边无际的练兵场。</h3><h3>目前在中正室旁边另遗存有3幢房屋建筑。</h3><h3><br></h3><h3>图为中正室右侧前方的遗存建筑之一。</h3> <h3>图为在中正室旁边遗存的房屋建筑之一。</h3> <h3><b>将军楼</b>位于双江镇金龙山下的猴溪河畔,为一楼一底砖混结构的小洋楼。</h3><h3>将军楼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徐庭瑶1942年修建的官邸。</h3><h3></h3><h3><br></h3><h3><b>徐庭瑶</b>,安徽无为人,保定军校毕业,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东征、北伐,因屡建战功而为名将。1932年任国民党十七军军长,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十七军将士以劣势装备英勇抗击配有飞机、大炮、坦克的日本关东军,血战70多天,付出了伤亡15万余人的惨重代价。痛定思痛的徐庭瑶向当局提出了建立机械化军队的建议。</h3><h3></h3><h3><br></h3><h3>1935年,由徐庭瑶任教育长的机械化学校在南京筹建。</h3><h3>1937年,学校迁往湖南长沙。</h3><h3>1940年,学校迁往黔阳县。</h3><h3>1944年,学校迁到双江镇。徐庭瑶亲自主持沿金龙山、银龙山、猴溪河一线修建营房、校舍的工作。</h3><h3><br></h3><h3>猴溪河畔的这座小楼就是徐庭瑶将军当时的办公、休憩的处所,‘’将军楼‘’因此得名。</h3><h3></h3><h3><br></h3><h3><b>徐庭瑶被誉为‘’国民党军装甲兵之父‘’</b>,其报效祖国,矢志抗日救国的精神在国民党军中堪称楷模。</h3><h3></h3><h3><br></h3><h3>1947年,双江机械化学校的一部分人员随徐庭瑶经上海去了台湾。</h3><h3>晚年的徐庭瑶立志台湾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并做了大量工作,还两次让儿子到大陆寻根,为家乡的教育捐资助学。</h3> <h3>新中国成立后,将军楼由中国人民解放军7799、0021部队接管。</h3><h3>1979年,移交成都军区遂宁军分区。</h3><h3>1987年,交由地方政府使用。</h3><h3><br></h3><h3>2004年,地方政府将其拍卖,由民营企业所购得。</h3><h3></h3><h3>目前,在将军楼旁边所留遗址尚有一幢。</h3><h3><br></h3><h3>图片为:将军楼现状。</h3> <h3>目前,在将军楼旁边所存建筑尚有一幢。</h3><h3><br></h3><h3>如图片为房屋建筑一侧,其墙面上的毛主席语录尚依稀可见。</h3> <h3>图片右侧房屋建筑为:位于双江古镇正街上的国民党陆军机械化学校<b>医院遗址</b>(图片左侧中部即医院斜对面为:杨闇公陈列馆)。</h3> <h3>由图片可见,当年的国民党陆军机械化学校医院,后来也用作双江某医院,目前处于空置或待修缮状态。</h3> <h3>医院背面现状(已见挂有“ 危房”的警示牌。)</h3> <h3><b>兴隆街大院</b>,建于1895年,宅主杨紫丰(为潼南首富杨世绥三子杨传德的后代,与新中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的父亲杨淮清是堂兄弟)。兴隆街大院为杨氏家族的又一处豪宅。</h3><h3></h3><h3><br></h3><h3>1941年,因家道中落,杨紫丰以3000块大洋将用巨资修建的大院卖给了本姓族人杨兴豪。</h3><h3></h3><h3><br></h3><h3>陆军机械化学校迁到双江后,学校本部设在兴隆街,兴隆街大院成为‘’陪都遗址‘’之一。</h3> <h3>新中国成立后,大院被收作军产,曾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炮兵三团的团部。</h3><h3></h3><h3><br></h3><h3>1980年,被用作双江镇中学校园。</h3><h3>如今,已被列为<b>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h3><h3><br></h3><h3>目前,所见部分为‘’民宿‘’,部分正在进行施工修缮。</h3> <h3><b>注:本‘’巡查作业‘’部分文字内容参考由潼南区文化委 潼南区文联主编的《走进双江》(中国书籍出版社)。</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