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危险

陈海津

<h3>  他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递给我,“你该读读这个。”我接住,大部头,很沉,绒布封面的精致装订。我翻了一下,都是一些长句子,从句里包含着从句,连绵不绝,有些句子从这一页爬到了下一页,没完没了。一个句子读到三分之一,又得从头读起,而每次都无法到达每个句子的一半。我心里泛起一阵对自己智商的怀疑。心想,我一辈子也不会去读这样的书的。但出于礼貌,我还是很诚恳地说:“我试试,假如我能读懂的话。”</h3><h3> 读书会,有个读者在讲“阿德勒”,“阿德勒说……阿德勒还说……阿德勒继续说……成功必须具有……成功者的特质……”,叽里呱啦,叽里呱啦……这让我想起《蓝精灵》里的聪聪,而且我高度怀疑他根本不理解“阿德勒”,“阿德勒”不是“成功学”。</h3><h3> 这时候我就会想,阅读,对一个人来说,它到底意味着什么?继而发现,阅读,其实似乎是件挺危险的事情。</h3><h3> 首先,阅读有放弃自己的危险。弗吉尼亚·伍尔夫,当她读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彻底崩溃了。她想,她再也没有勇气提起笔来写下哪怕一个字了。正像瓦尔特·本雅明所说:“人们之所以成为作家,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一本已然让他们心悦诚服的书。”弗吉尼亚的问题在于,她发现了这本书,至少她一度这么想的。她差点因此放弃了自己的作家生涯,幸运的是,按她的话说:“她决定‘纵身一跃’。”硬着头皮写下去。这才有了《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h3><h3> 其次,阅读是件很耗费体力的活。不容辨说,写作是件辛苦的事,凯鲁亚克在写《在路上》时,他把十二英尺长的临摹纸黏在一起,截成能放进打字机里的卷纸筒,不停地打字,没日没夜,汗流如注,然后他会把脱下来的湿乎乎的衬衫晾在屋子里,三周后,他虚脱倒地。据说第一个冲进房子的人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人躺在地上,打字机还在嘀嘀嗒嗒作响,屋里晾着二十多件白色的衬衫。</h3><h3> 写作辛苦,阅读其实也不容易。有时候,真心诚意、热情洋溢、全神贯注地阅读,比写一本书还要费力。作家可以喋喋不休,可你只能保持沉默寡言。虽然偶尔会发出会心的笑声“哈哈”或是几个简单的感叹词“哇”、“咦”、“靠”……但总体来说,阅读更类似于一种苦修。有个比喻说“每次都要像在行刑前阅读由狱警送到你牢房来的最后一本书一样阅读书籍。”如是这样,这可真的是用生命在阅读啊。</h3><h3> 最最危险的是,阅读容易丧失自我。阅读往往会使我们判断中最具独立精神的那部分自我受损。我们总是景仰我们所认为好的书籍,很容易就让作者的感受代替了自己的感受。例如我特别景仰王二,所以不知不觉中,思考和行文就会受他的影响。</h3><h3> 事实是,要充分意识到我们感受到的东西,光靠书本远远不够,书可以打开我们的眼界,让我们更敏感。然而其功效毕竟有限,原因很简单:作者不是我们。阅读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让人惊叹,然而如果它的存在不是让我们的生活激化,而是取而代之;如果真理对我们不再是一个唯有通过我们的心智努力趋赴的理想,而只是物质存在于书中的东西;如果别人已经妥妥当当酿好了蜜,我们只是举手之劳,从书架上取下,机械地阅读,那阅读就变得危险了,而最大的危险就是丧失自我,人云亦云。</h3><h3> 那我们该如何阅读呢?我觉得,把阅读当成修行,或是想在阅读中得到什么,则未免将阅读看得太重了。阅读不过是一种乐趣,一种刺激,它是通向精神生活的一道门槛,能将我们导入精神的世界,却远非精神生活的全部。</h3><h3> 所以,阅读,要时刻意识到它的危险。</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