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漫步高桥古镇 细赏老街昔日风貌

美友12814285

<h3>它位于浦东新区北部,北毗吴淞口,西临黄浦江,曾称“翁家桥”、“清溪镇”,据史载,早在宋高中建炎三年(1129年)就在此设行政建制,有着“万里长江第一镇”美誉。</h3> <h3>它临江濒海,三面是水,扼长江和黄浦江之咽喉,历来为军事要地,形成了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浓厚的江海文化。</h3> <h3>上海开埠后,高桥受浓郁的海派文化影响,是历史上的海派名镇,在中国近代史上,这里曾走出上海开埠后的首任市长李书平、较早接受西学的科学家、军事家孙元化、上海著名江湖大佬杜月笙、海上画派宗师钱惠安等举足轻重的人物。</h3> <h3>在古镇风光上,与不少江南水乡古镇相比,高桥古镇不仅拥有江海交汇、三水合一的独特风光,其中西合璧江海文化特色,这就是高桥古镇的耀眼之处。</h3> <h3>著名学者、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家徐建融也出生于高桥,他在“古镇再造·高桥复兴”计划之文化行动中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坚持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聚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召集大批全国知名书画家雅集浦东、汇聚高桥,吸引广大爱好者共同参与,打造文化艺术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的成功样式。</h3> <h3>这个冬日,让我们一起漫步高桥古镇,欣赏由徐建融老师撰写的《高桥赋》,感悟千年古镇所沉淀的历史韵味。</h3> <h3>高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今高桥镇北,有一条百余米长的弹石街路,称天仙弄。天仙弄地名来源于当地的妈祖庙天妃宫。天妃宫建造的确切年代无从查考。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寇抢劫骚扰,法昌寺、天妃宫等寺庙道观被焚烧,但反映妈祖文化的天仙弄地名一直传承至今,不少历史地图上也标有天妃宫这一道观。</h3> <h3>为满足信教群众信仰需求,传承和延续高桥地区传统的道教信仰和文化,2016年高桥天后宫正式移厝高桥“钟家祠堂”修复开放。开放后的天后宫殿堂精致,神像庄严,在保留原祠堂主体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设有主殿、财神殿、文昌殿、观音殿等殿堂,供奉妈祖、财神、文昌帝君、慈航真人等仙真,成为浦东地区又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弘扬妈祖信仰的道教宫观。</h3> <h3>千年古镇高桥,集中了浦东诸多的名胜古迹、名宅故居。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有着800多年历史的高桥老街依“丁”字形河道而建,分为东、西、北街,总长约2000多米,目前已恢复了“弹格路”路面。行走在石块砌成的略有高低的老街,看着老街两边的各类古朴建筑,颇有时光穿越之感。</h3> <h3>高桥港畔的高桥人家陈列馆则是当年高桥众多大户人家的缩影。展馆本身就是典型本地民居风格,馆内几百件展品大多古色古香,再现了民国初期高桥一个四世同堂大户人家的居住和生活情景。</h3> <h3>高桥绒绣馆在春节期间依然向公众免费开放。绒绣是用彩色绒线在特制的网眼布上精心绣制的手工艺品,具有形象逼真、色彩丰富、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等艺术特点。上世纪80年代,高桥是全国最大的绒绣出口基地,其花样多达15000种。目前,上海绒绣已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绒绣馆内陈列了不少绒绣传人制作的精品。</h3> <h3>高桥古镇不仅散发着浓郁的文化味儿,这里的美食也很值得好好品尝。最出名的自然是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桥松饼。高桥松饼不仅在浦东小吃中知名,更是名扬上海的本地土特产。香脆酥糯、甜润可口的松饼,既可作餐食,又可当点心,且价廉物美。</h3> <h3>高桥还有几样土特产也值得一尝。高桥镇四大传统名点——又薄又脆又香的高桥薄脆、又香又软的松糕、又甜又酥的一捏酥,以及高桥松饼,都能在高桥老街的三联商厦内买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