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讲“努力”、“奋斗”,你会将孩子培养成为“老黄牛”式的庸才

谱情如歌

<h3>图片来自网络</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我们家长,包括学校老师教育孩子,是否总在给孩子强调“努力”、“奋斗”。当然,我们日常教育自己的时候,也会握紧拳头,暗暗告诉自己:要“努力”、“奋斗”。因为在当今全社会都在讲“努力”、“奋斗”的氛围下,你不论走在街上、拿起手机、打开电脑还是与人交流,无处不讲“努力”和“奋斗”的故事,谁都知道:<b>“你努力了,不一定行;你不努力,就一定不行。”</b></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对社会、时代形式早有预判,无休止地用“努力”、“奋斗”对孩子轮番轰炸。你必须努力!你必须奋斗!似乎只有放下玩耍、打游戏、看电影电视等一切娱乐活动,时刻捧起书本才是老师和家长们愿意看到的样子,只有这样才能换取孩子想要的人生。</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仅靠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吗?说到这里就有人会哑然失笑,不努力、不奋斗,就一定什么也得不到,除非你是什么官二代、星二代、款二代之类的“二代”,或者是靠脸吃饭的“二爷”、“二奶”,如若不然还是乖乖埋下头“努力”、“奋斗”吧。</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当有人哑然失笑的时候,我也在笑。我笑有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照这样的思路下去,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是庸才才怪呢,就算孩子将来能拿到高学历,也是高学历的庸才,在创造和创新的路上走不了多远。他们顶多是社会、公司、单位里的“老黄牛”,碌碌无为一生罢了。</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大家一定要明确,我讲这些,并不是全盘否认了“努力”、“奋斗”的价值,而是想告诉大家,教育孩子,包括我们自己,仅靠“努力”和“奋斗”是远远不够的。要教会孩子懂得思考,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正确的思维指导有策略地努力、奋斗。我们都听过“南辕北辙”的故事吧,一开始方向错了,你越是努力,你就离目标越远。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只一味强调“努力”和“奋斗”,没有学会思考,没有策略思维,最终只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我们最终培养出来的只是一群“老黄牛”式的庸才而已。</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多人都会浅表性地认为,驱除惰性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断催促努力、奋斗,而不曾想到人还会对依赖感到舒适。也就是说努力、奋斗可以,但最好还是能依赖别人的指示,不论这个指示是来自己于家长、领导还是书本。反过来,在不能依赖外界“指明方向”的时候就会盲目、毫无头绪,努力、奋斗也就不知从何做起。所以人们都习惯于依赖别人的指示,而不会通过思考,用自己的思维指导自己去创造性地努力、奋斗,更何况我们的孩子,更容易习惯于等待来自学校、老师、家长们的指示。而恰好,大家都喜欢给孩子指示,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指示去努力、奋斗。</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可老师、家长们的指示一定就没有问题吗?当然有,而且还挺多。老师、家长们对孩子的指示大多都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经验,通常都是由浅表性的、条件反射式的思考所产生的。就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这个事例,假如我们任何一个人坐在树下,被苹果砸中了头,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会是感到头疼而去捂住头部,进而思考如何才能不会二次受到疼痛,稍有思想一些的人会忍住疼痛,想到怎么样才能摘到更多苹果,有深度的思考就会想到果园、果农、销售,很少有人会想到“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而不是掉到天上去。”所以,我们以这样的思维方式去指导孩子努力、奋斗,非但使孩子产生了惯性思维,而且禁锢了孩子的思想,其结果可想而知,以后还有谁能像牛顿一样发现“万有引力”。</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更何况,老师、家长们对孩子的指示本身就算是通过深度思考得来的,一点问题也没有,那也只能是自己的,与孩子自己独立思考后再去努力、奋斗并没有半点关系,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成为孩子成长、成才路上最大的杀手。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就毫无创造力可言,因为他们早已在老师、家长的指示中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形成了依赖思维,你说什么他就能做什么,而且会做得很好、很完美,但绝对不会把“1”做成“1.2”或更多。这也就是我国的孩子在世界级比赛中,表现完美却创新不足,有团体优势而缺个体竞争力的原因所在。</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放开手让孩子在独立思考下去“努力”、“奋斗”,而不是按照我们的指示盲目地去干,把孩子变成我们眼中所谓“听话的”“好”孩子。同时,我们也不要担心放开手会使孩子特立独行,<b>鲁迅说过“猛兽永远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b>,只要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他自己的思想能起主导作用,他就会克服依赖,放弃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就不会成为只会“努力”、“奋斗”而不会思考、创新的庸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