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古镇

蓝天白云

<h1><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沙湾古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大巷涌路,整个旅游景区占地2300多亩,其中核心区占地约265亩。</span></h1> <h1>古镇始建于南宋,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饮誉南国。</h1> <h1>沙湾古镇先后获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兰花名镇、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2017年6月,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走进小镇,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的广场,远远的眺望,一座座古色古香、青砖黛瓦、雕梁画栋、错落有致的“镬耳屋”、宽敞的前庭后院、对开的朱红木门,依稀可见当年大家族的气势和辉煌;广场旁边是数条纵横交错的小巷,小巷行人稀少、青石板的路面、布满了斑驳痕迹的墙身,给小镇平添了一份幽深的寂静;岁月的痕迹似乎刻在这一墙一瓦一砖上…行走其间,有种时空穿梭的错觉,那迎面传来的气息,能让人的心灵瞬间回归质朴沉静却又感受到其间散发的勃勃生机。</h3> <h1>走进古镇区,古镇发展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辨。现存的街巷错落纵横,宗祠古屋点缀其间,檐缘梁枋巧饰雕琢。尽管街巷很多,也很容易迷路,当你看到标志牌,心里就有底了。当你看不到标志牌时,向镇子里的人一问,他们都会说:跟着红灯笼走就没错啦!</h1> <h1>沙湾古镇的建筑无疑保留着明清的遗迹,古色古香,虽然在后期加入了现代化的建筑元素,不过总体来说,还是能够从中感受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在这个地方的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的。</h1> <h1>沙湾古镇“石阶石巷”的古村落格局保存完好,并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是珠三角中心广府文化的杰出代表,这里的飘色被誉为南国艺术奇葩。</h1> <h1>沙湾古镇保存了大量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艺术精品,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沙湾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市级文化保护单位14个,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文物点109个。</h1> <h1>沙湾曾是古海湾,河涌甚多,蚝壳沉积丰富,古人就地取材,用粘土把蚝壳垒砌作为墙体,所以蚝壳建筑遗存不少,宋元时期就有出现,明清时期更是流行。沙湾古镇现在还有完整保存下来的蚝壳建筑。</h1> <h1>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难得有时间坐下来慢慢地、静静地去研究或回忆传统的文化。然而当我们走进沙湾古镇,观赏到保存完整的蚝壳屋,人们就会驻足其间,深深地佩服前人的智慧和巧妙!</h1> <h1>蚝壳墙壁是用当地一带盛产的生蚝,就地取材,将吃剩的生蚝壳,拌上黄泥、红糖、盐水、砂浆以及蒸熟的糯米,再一层一层堆砌而成现在大家所见的蚝壳屋。凹凸不平的墙体、 像极了现代极具线条感的立体雕塑 , 用蚝壳砌成的墙壁不仅冬暖夏凉,坚固耐用,而且据说在当时还能有效地防盗。</h1> <h1>全镇现存以留耕堂为典型代表的古祠堂约100多座,还有一筒竹、三间两廊、镬耳屋、高楼、西式住宅、自由式民居等建筑。</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古色古香、青砖黛瓦、雕梁画栋 、对开的朱红木门,气势犹存的大家族古屋。</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font-size: 20px; white-space: pre-wrap;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对于很多老番禺人来说,沙湾一直是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是周末一家人消闲散心品尝地道老滋味的好去处;确实,沙湾就是这样一个至今还保存着古朴风韵的小镇。</span><br></h3> <h1>沙湾古镇在景区特色开发中修缮了留耕堂、聚福楼等一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明清古建筑,重现清水井片区4座古建风貌。核心区打造了10个主题鲜明的展馆,包括沙湾宗祠文化展览馆(留耕堂)、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广东音乐纪念馆(三稔厅)等,展现沙湾瑰丽的祠堂文化、宗族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文艺等,充分彰显了沙湾古镇的风采和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1>用“世外桃源”形容沙湾这座风情古镇似乎一点也不夸张,春夏秋冬,无论何时踏入小镇,或许都让你感觉不到旅游景区的热闹和喧嚣,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也没有充斥大街小巷的商业产品;小镇人家的每一天都是从拉开屋前趟栊门的细碎吱呀声中开始的;广场旁边是数条纵横交错的小巷,小巷行人稀少,往小镇深处走,越来越窄小的巷道,两旁茂盛的古树洒落的树荫,即使在盛夏,也充满了凉意;带着浓浓的岭南建筑特色、随处可见的旧民居古屋, 仿佛在向每一位路过的行人述说着这座逾八百年历史古镇的悠悠古韵情怀。</h1> <h1>走着走着,你会发现一幅幅精致有趣的插画或墙壁上的小装饰出现眼前,充满着趣味,,给这片古朴的村落增添了不少活力。</h1> <h1>来到沙湾肯定要试一下当地著名的姜埋奶,这里的姜埋奶历史悠久、姜味浓郁,奶滑味香;制造方法是把现磨的姜汁煮沸冲入常温的水牛奶中,据说还有祛寒行血,止咳安眠的作用,吃一碗姜埋奶同时也能歇歇脚。淳朴的岭南乡音,幽深曲折的小巷,浓郁独特的文化、静静流淌的时光……</h1> <h1>奶香浓郁扑鼻,甜中带辣,具有温中、调胃、驱寒、养颜的功效。沙湾姜埋奶的独特风味深受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群众的喜爱,并作为第一个食品项目入选番禺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1> <h1>留耕堂:位于北村的“庐江咛道”,为沙湾何氏宗族的始祖祠。始建于元代至元乙亥年(1275 年),数百年来历经劫难,屡毁屡建。现时的面貌是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始,按明制品官家庙的有关规格,先后共花了17年时间扩建而成。</h1> <h1>初来乍到留耕堂的游客,即使是在远处,也应该能够感受到留耕堂的非凡气派。门前一口四四方方的大池塘,池塘后大埕(天街)上林立的旗杆石,无不昭示着这座祠堂所代表的家族在当地的权势和名望。就连祠堂山门两侧悬挂的那对超级大灯笼,都能告诉人们一段有关何氏的显赫家世。</h1> <h1><br></h1> <h1>何氏大宗祠:又叫“厚本堂”,是沙湾何氏宗族的大祠堂。“留耕”两字取自“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h1> <h1>沙湾的飘色和舞狮子艺术更是让人叫绝。找了一些图片给大家看看。</h1> <h1>沙湾飘色是广东省沙湾镇本土特色的传统民俗艺术活动,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影响全国。它集合了材料、力学、音乐、造型、装饰等工艺,以色柜作为展示舞台,色柜上坐立着的人物造型称为“屏”,凌空而起的称为“飘”,二者由中间的色梗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此表现某个民间传说或戏曲故事片段。</h1><h1><br></h1> <h1>沙湾飘色起源于明代中叶至晚明时期,由沙湾北帝诞迎神赛会娱神节目发展而来。清中叶至民国初年达到全盛,改革开放后复兴,内容与技巧经历了三次大创新。现村中仍存有一百多年前的色柜和色梗。传统的沙湾飘色活动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举行,由乡中各坊里轮流组织,每次出20-30板色,以八音锣鼓伴奏,在主要街巷巡游表演。</h1> <h1>沙湾古镇的沙坑村,人口不多,却孕育了独特的龙狮文化,其中沙坑醒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沙湾古镇上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一支队伍。在这里,村民们不遗余力地传承着醒狮文化。</h1> <h1>2003年9月,广东省第五届龙狮(首届传统南狮)大赛在沙坑村举行,当时,来自全省各地的20来支醒狮队整整比赛了三天;除醒狮外,沙坑龙狮也闻名海内外,自1987年至2004年,沙坑龙狮在国内外龙狮竞技比赛中荣获26个奖项,名声大震;2004年,沙坑村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龙狮之乡”。沙坑龙狮如此成功,离不开传承人和村民热心的支持和对龙狮的热爱。</h1> <h1>沙坑醒狮的表演形象生动,与沙湾飘色一起巡游时,主要通过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此外,醒狮表演编排巧妙,融舞蹈、武术、杂技、力度、美学于一体,表现了醒狮的静、看、探、采、闻、睡、醒等动态,突显其威猛与刚劲之态·····</h1> <h1>最令人赞叹的是醒狮凌空飞跃于高度和跨度达2至8米的高桩上,一气呵成,堪称狮艺一绝。除醒狮外,沙坑舞龙的表演也让人叹为观止。以9节布龙为主,每条龙由10人舞动,巧妙糅合了武术、杂技等元素,通过盘、游、翻、滚、缠、穿、腾、戏等各种姿态,配合鼓乐的节奏,舞出流水行云般的艺术效果。</h1> <h1>家住沙湾的我,游览古镇的次数并不多,但有一处每去都会进去看看。那就是沙湾广东音乐馆,要知道沙湾是广东原创音乐的重要阵地啊!</h1> <h1>通常,我们认为的音乐只局限于演唱,其实它还包括作词、作曲、音效、乐器……而沙湾这里诞生了三位音乐家,他们都姓何,并称为“何氏三杰”。</h1> <h1>音乐馆不仅有他们的生平简介,更多是他们的艰苦创作和音乐作品。传统乐器被他们应用得炉火纯青的地步。</h1> <h1>创作的音乐更是获得海内外的赞誉,这点真值得我们骄傲!如果只是看一看觉得不够,那么后厅可以来欣赏1曲,再泡杯茶,真正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h1> <h3>沙湾是音乐之乡,镇里十几间所小学都有很棒民乐队呢!</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如果这时觉得该骄傲了,那到了何炳林院士纪念馆你会更骄傲!<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何炳林院士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没有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原子弹爆炸的成功估计会被推迟很多年,他被誉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span></h3> <h1>住在古镇的人们,家家都把自己家门口装点的漂亮又不乏典雅,还做着生意,日子过得好惬意!</h1> <h1>借用并篡改唐代诗人许浑的诗几句,聊表此刻的心情:<br>此身多为异乡人,多年<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荣辱梦中存。<br></span>久居南国沙湾镇,一卧烟霞三十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