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月5日。我们开始环岛游的第一天。晨9点,按原定计划到位于文昌龙楼镇的昌松旅居之家。董哥是昌松旅居老会员,他以会员资格入住,我们非会员是以体验的名义入住。昌松旅居整体环境较好,房间干净卫生,配备冰箱、洗衣机,也有阳台凉晒,入住的老年人较多。整个上午我们在房间休整,喝茶聊天,养精蓄锐。到文昌后,我们稍微适应当地气候后,即换短装,较之武汉的冬天穿戴完全两样,我们感到了夏季的炎热。</h3> <h3> 下午2点,我们精神抖擞从昌松旅居出发,去仰慕已久的宋氏祖居。祖居在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始建于康熙年间,老屋青砖,二间正屋,二间横屋,民国岳父宋耀如出生于此。屋外树木环抱,蔓草丛生,绿意盎然,静谧有加。祖居周围树木环绕,一派海南特色,椰树、芒果树、荔枝树各展其姿。相距五十米,立有宋耀如雕像。还建有宋庆龄纪念馆,馆前有宋庆龄半身雕像,雕像基座上“宋庆龄”三字为邓小平1988年所题。馆内分别存列着宋庆龄家世、投身民主革命、在抗日风云中、杰出人民领袖、世界和平使者、致力缔造末来、家乡情手足情等专题内容,集中概述了宋庆龄光辉战斗的一生。</h3><h3> 晚在房间与裴哥同昌松旅居的李总谈天,了解昌松的基本情况。</h3> <h3> 1月6日。龙楼镇附近的景点较多,我们住在此处也有方便游览的考虑。早餐后,我们同武汉来此避寒的肖哥夫妇同车去铜鼓岭。抵近岭前,仰望山上云雾缭绕,缥缈朦胧,能见度肯定很低,估计上山去也难以观景,故而驾车往山道里漫无目的行驶,走哪算哪,无路即返。回程时顺道去了龙楼镇钻石大道南侧的南海港民宿,几处民宿都建在海边,富有渔家特色,也显得优雅幽静,在享受慢时光中可以体会“面朝大会,春暖花开”之景致与感受。休息片刻时,我抓拍了一张父母的合影,年近八旬的他们神态自如,神情自在,悠闲自得。</h3> <h3> 离南海港民宿不远处有个好圣村,门阔路宽,绿树环绕,整洁漂亮,有文昌鸡、东山洋养殖基地,也有多种农作物试验田,是个农业科技综合体的实验村、样板村。</h3> <h3> 下午2点半,我们到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购票乘坐电瓶车才能入内参观。发射场的面积很大,按规定只能在指定区域参观拍照,管制区的地上都划着黄线,绝不允许跨越。我们只参观了控制中心、装配车间和发射台的外景。</h3> <h3> 1月7日。早餐后,我从龙楼镇驱车28公里去文昌维嘉国际大酒店。昨晚同老朋友夏君有约,今早9点半在酒店大堂会面。夏君每年来文昌越冬,熟习文昌,也知道我的兴趣爱好,见面寒暄后,夏君带我去文昌的孔庙。</h3><h3> 孔庙位于老城闹市中,孔庙牌坊前车辆行人川流不息,过牌坊走二十余米转弯进去才是孔庙正门,这在全国孔庙(文庙)中独此一例。孔庙棂星门前植有二棵硕大的莲雾树,仰头可见枝上结着果实,树的周身挂满祈福的红绸布,可怜天下父母心,多是默祷子女金榜题名,蟾中折桂的祈愿。状元桥两旁的月牙形泮池,小巧精致。祭孔的大成殿不是很宏伟,盖文昌文庙占地规模不大的缘故。后面偏院有间学堂,桌椅摆放整齐,空中飘来诵读经典的童稚声,细辨才知是重复播放的录音。</h3><h3> </h3> <h3> 孔庙旁还有一所蔚文书院,从外观上看,文庙和书院是融为一体的,书院命名有典故,出自《汉书》中“蔚文之风日盛,士林之才常出”之意。其前身为明代玉阳书院、清初至公书院,清嘉庆九年才改为蔚文书院。孔庙内还曾开办有一所西式建筑的图书馆,这在全国孔庙中也是稀见的。<br></h3> <h3> 孔庙近旁有座攻关桥,桥下穿城而过的文昌河是文昌的母亲河。桥旁河畔的文昌老街是文昌的根脉,文昌厚重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和人文风俗都浸透在老街里。老街门楼上镌有“文南老街”,左右各书紫贝、平昌二字,紫贝仍文昌旧名。门楼背面左右各书偃武、修文二字。老街门楼处正在修葺,稍显杂乱,街上也时见乱堆乱放乱停的现象。老街中间的青石板路弯弯曲曲,油光锃亮,两侧骑楼立面也相应地显着弧度,绛红色的墙面透着斑驳,窗棂也呈现着历史悠久的沧桑,整条老街南洋风味十足。夏君介绍,这些都是后来修补上去的。整旧如旧,外地人和外行人是难以觉察出来的。老街中段有处官署样式的老楼,系文昌市政府原址,人去楼空,痕迹仍存,阶梯旁的门首还存留有文革时期特有的标语。</h3><h3> </h3> <h3> 紧邻河边的街头有2010年文昌特大洪水时曾淹没文昌的水位标识纪念碑,当年的河水泛滥使文昌损失惨重。纪念碑旁有几组栩栩如生的铜塑,如“荣归故里”呈现了华侨的历史,“椰子之乡”反映了特色的物产,整体联贯起来就是文昌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缩略版说明。<br></h3> <h3> 我和夏君边走边聊,步行1.5 公里至张云逸纪念馆。张云逸,文昌人,参加过广州黄花岗起义,后在广西百色组建过红七军,任军长,邓小平为政治委员,建国后被授大将军衔。步行途中遇见有刑宥纪念馆、宋庆龄图书馆、文昌二中,皆关文昌的人文印记。</h3><h3> 旧雨重逢诉别情,尽在关切问候中。与夏君握别后,我赶回昌松旅居之家,与早已办妥退房手续的裴哥、董哥整理好行装,赶往琼海的博鳌镇。</h3> <h3> 二小时车程到达博鳌,在博爱街博鳌客栈安顿。客栈旁不远就是博鳌亚洲论坛会址。父母他们进去逛了后,我们又去博鳌禅寺一览。路边的万泉河农家旧事农家庄在万泉河之滨,环境清静,规模也大,我们预订了晚餐的桌位。我们随兴驱车沿路而行,邂逅美丽乡村沙美村。沙美村在湿地边,绿树环抱,花卉竟秀,溪畔青草油油,村里有一条洁净的车道,还在湿地边堤上修建了一条观景道,漫步其间,随处可以看见村宅美观大气,有的挂着店招对外营业,多为客栈、清吧、咖啡屋。从村里出来后,我们熟门熟路回到万泉河旧事农家庄。餐桌就摆在河边,我特意从武汉带了二瓶先涛兄总代理的东书坊酒,趁此良辰美景,开怀痛饮,好酒好景才有好兴致。我们从欣赏万泉河的夕照喝到夜幕低垂,远处一桥如带,桥上桔黄色灯光连成一线,近处河水微澜,一叶小舟横弋江上,一位渔夫端坐船头,一豆灯光,一星渔火,恰似渔舟唱晚。</h3><h3> 回客栈后出来散步,百余米就是海滨路,主街上灯火通明,商家林立,人气旺生意好的多是海南特产经销店,主营椰子糖,椰子粉,苦丁茶,兰贵人等,顾客多外来游客,前几次来海南时,土特产店内人声鼎沸,疯抢一般。</h3> <h3> 1月8日。6点起床,赶早去拍几张博鳌主街的晨景。博鳌就一条不太长的主街,街的两侧商铺林立,椰树耸峙,行走其间的多是南来北往客,站在街的一端可以看到街的另一端。我们在鳌贤街偶遇一家条件较好的滨城旅租,就预定了二间房,将从博鳌客栈迁来。<br></h3><h3> 滨城旅租出门不远就是博鳌亚洲论坛旧址。我和裴哥今早进入其内,玉带滩处,水陆相间,一望无垠。万泉河中一排喷泉喷出水柱冲向天空,错落参差,甚是壮观,园内游船码头,游客可以乘船畅游三江。会址外形似帆,内置桌椅,布置一如当年。会址旁的果园内,奇花异草,葱茏馥郁,树木果实,俊秀饱满,都是吸人眼球的热带植物。</h3> <h3> 下午4点钟,一时兴起,决定开车去5公里外的大乐水乡。水乡在大乐大桥北端桥下方,万泉河畔,村子不大,多以打鱼为生,有处漂流点在此,时值淡季己歇业。</h3> <h3> 过大乐大桥,万泉河的南岸边有一个古村蔡家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三十年代印尼华侨蔡氏四兄弟回村依山所建。四栋独立建筑风格相似,中西合壁,有海南传统民居元素,借鉴南洋风格,参考西方理念,高墙深院,飞檐翘壁,墙上嵌入中国喜字,廊柱釉彩花瓶和罗马柱则借鉴引进西方的样式,华侨在促进文化交流交融上是颇有贡献的,蔡家宅与开平碉楼一样,是中西建筑理念融合(包括与东南亚的结合)的结晶,是中外文明互鉴的结果。</h3><h3> </h3> <h3> 村中椰树挺拔,芭蕉舒展,椰子果实随处散落小径旁,花草茂盛,绿色满村。村中有莲花池一眼,呈碧绿色,池的两侧各筑有一座凉亭。最为称奇的是一棵八百年重阳木,虽然龙钟老态,但是枝繁叶茂,树围四人合抱,树冠伸展十米,树根瘤子硕大,历经沧桑,饱经风雨,傲然屹立,泽荫村民。村中有古井一口,也是拙朴可亲。</h3><h3> 在海滨路晚餐,点了半只文昌鸡,醮点味料吃细嫩可口,美名不是浪得的。散步后回客舍休息,与裴哥闲聊军史人物佚事至午夜。裴哥健谈,见多识广,谦虚随和,是我们这次出游的总策划师。</h3> <h3> 1月9日。从博鳌到五指山市昌松之家,途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本号镇,本号镇誉为绿色本号、梦里黎乡。本号大道两旁木棉树夹道,朵朵木棉花怒放,街景如花园。正午时分我们到达五指山昌松之家。餐后稍事休息,三点钟往五指山市闲逛。在南圣河旁沿河东路停好车,走下十几级台阶来到亲水平台,以大桥为背景拍照,远方房顶上清晰可见“五指山水”等字,作了我们到达五指山一游的证明。</h3> <h3> 从昌松之家往五指山市途中,路旁有旅游指示牌,标有海南民族博物馆,我们决定前往一观。到琼州大学旁找到门口正在道路施工的海南民族博物馆,我们沿着沙石路入内,出示身份证换取参观券。博物馆座落在山腰,掩映在椰林、丛竹、芭蕉之中,蓝天白云下,站在馆前平台可以俯瞰市内,远观群峰,视野极其开阔。进入大厅,一堵透空的竹簾屏风隐约可见簾后小门外景致,小门匾额题有“海南第一龙门”。小门两侧壁上刻石表现了海南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第一展馆展出海南民族历史文化及琼州的民风,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族源、村落、生产、生活和信仰。第二展馆展示海南各族人民各出机杼,主要是棉麻制作技能和黎锦苗绣的精美,极富艺术观赏价值。第三展馆展示海南民族艺术系列,包括手饰、装饰工艺、木雕、骨雕、剪纸工艺、竹木乐器、生活器具、竹编、制陶,表现了海南各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馆内三楼正在展出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h3><h3> 晚上,昌松武汉分部唐经理来,介绍昌松发展规划和入会细则,带引我们参观山上别墅区。山顶上有一座昌松总部老总的别墅,气派非常。</h3> <h3> 1月10日。早大雨,房间休息。9点半,我们出昌松之家,途中雨歇,往保亭茶溪谷。谷内生态环境很好,植被茂密,空气清新,人造景点有天下第一壶,自诩太过。山中有林彪父子曾作为备用的指挥所。山中别墅外墙凃着黄色,门前木棉树花朵正开,雨打风吹后,落红委地,特别是别墅前停放一辆红色轿车,颜色搭配和谐靓丽。</h3> <h3> 下午2点半,沿省道过南圣镇,循红峡谷溪流盘旋上山,行驶32公里到五指山热带雨林,只在门口逗遛片刻,感觉特色不彰,转而去五指山风景保护区。五指山风景保护区的登山起点位于水满乡,一个颇富诗意的乡名,也称水满小镇。小镇袖珍整洁,镇上的文化中心辟有海南省图书馆辐射基层的“椰树下小书屋”,是文化下乡的项目,泽惠乡民。水满园宾馆前的一棵百年荔枝树,茂密繁盛,仍散发着青春活力,显出勃勃生机。</h3><h3> </h3><h3> </h3><h3> </h3> <h3> 购票进入保护区,登山栈道入口处停泊着七、八台车,淡季时难见游客踪影。我只身一人沿着木质栈道向深山进发。保护区不愧为海南肺叶,木质栈道向里弯曲延伸,依山势忽上忽下,左拐右折,沿途绿色如茵,枝柯交织,仿佛走入植物大观园,热带雨林植物随处可见,如贡甲、胭脂、红车、杜英、枝花木奶果、药用狗牙花,若不是挂着标识牌,那是很难辨识的。走在山道中的景致恰如王维诗所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栈道伴着淙淙溪流而建,溪水在乱石底汩汩流淌,到了山麓汇而成为昌化江,最终流入南海,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我走到仙女潭时,静静欣赏,但没有继续向上攀登,一则因父母和朋友在外等候,一则因栈道旁木牌写着“附近有毒蛇,请注意安全”,“附近有蚂蝗,请注意安全”,越往幽深处走,越是空无一人,寂静无声中,不觉惊悚,我急速从原路而返。</h3> <h3> 我住的客房是三居室,客厅较大,晚上我和裴哥收看电视时与同住的一位客人闲聊。客人来自海口,1988年海南建省时从内地作为专业人才调来《海口日报》,老先生65年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文革前最后一届大学生,他评价海口是发展多年没多大发展,都市不像都市;三亚是畸形发展的,三亚当地人收入低,房子盖得漂亮,外地人花钱大方;五指山市落后等等,所评较为允当。<br></h3> <h3> 1月11日。在昌松旅居之家办妥退房手续,我们从保亭方向赶往兴隆热带植物园。午间到达兴隆热带植物园附近的槟榔园就餐。这是我第四次到兴隆热带植物园了,以前都是夏季来,这次却是冬季,以前都是只看热闹,最近二次才有意识地探究植物的相关知识。乘电瓶车游园时,导游介绍了沿线的黄花梨、海红豆、沉香、美人蕉、槟榔、橡胶树、可可、见血封喉、铁西瓜、海芋(滴水观音)、香草兰等树木花草,在生态湖停留的几分钟,我们观察到不同光景下的湖面颜色大异,深蓝碧绿,奇异无比。园内有座实验楼,许多科研人员在此从事热带植物的研究。导游带我们在茶厅品尝了四种不同口味的茶和咖啡,其中咖啡椰奶的味道最爽口,海南的茶我是喝不习惯的。</h3><h3> 从兴隆再往万宁,入住万宁万州大道东侧仁里桥畔的维多利亚酒店。难得下午有空闲时间,阅读携带出来的旅途书《锦瑟华年是情痴——李商隐诗传》。晚上沿文明北路、人民中路散步,在商业繁华的街道上,看了几家茶叶专售店。</h3> <h3></h3><h3> 1月12日。在酒店旁肠粉王小店早餐,往万宁东山岭景区。东山岭属佛寺之地,我们转去春园湾,此湾在海南的众多湾中,不算太出名,游客稀少,我们可以在蓝天下阳光里椰林畔,独享海湾的宁静,细听海浪的涛声。我们悠闲自在地走在黄色松软的沙滩上,一脚深,一脚浅,深浅不一,惟恐沙砾灌进鞋里硌脚,待漫步到临近海岸线十余米时,沙滩湿漉漉的,变得平整结实,如履平地,身处于此,不负人间好时光,岂不惬意快哉!诺大的像半月形的春园湾,风平浪缓,海边礁石绿苔覆盖,月牙两端山岩绝壁下乱石垒积,石下淌着小溪水汇入海洋,沙滩上散布着贝壳、蚌壳、珊瑚石及色彩斑斓的小石子,沙海拾贝,这本是小孩和美女们的喜爱,此时,我也突发兴致,沿着沙滩寻寻觅觅,一路俯拾,须臾间装了一小袋,回房后洗净摊干,留作纪念。裴哥还在平整的沙滩上留下墨宝:2019年1月12日杜文才到此一游。待潮水涌来,则冲刷干净,又复为一滩黄沙。</h3><h3> </h3><h3><br></h3> <h3> 不知不觉已近正午,我们从春园湾出来,意犹未竟,驾车继续往前行进,到达和乐镇,这是出产和乐蟹的地方。海南有以四个地方命名的特色美食,文昌鸡、东山羊、和乐蟹、嘉积鸭,和乐镇就是其中之一。在英文村路旁顺发饭店午餐,带鱼和海螺汤的味道不错。饭后我们又向前疾驶十多公里,抵达英豪半岛的海边小渔村盐墩村。村里沿海边修了条漂亮的石质观景栈道,崭新的雕花护栏,栈道如九曲回廊可供徜徉,漫步其上,可以观赏海港景象。港里停泊着各式新旧渔船,伴着海风吹来咸腥的味道,渡口喧嚷杂乱,一派忙碌景象,有渔民满载而归,活蹦乱跳的鱼儿现场售卖。我们游览一番后,返回酒店。<br></h3><h3> 餐后同裴哥他们逛街,街头小摊多售槟榔,槟榔花捣成汁,槟榔叶裹汁后放入槟榔果实,摊主说这样咬嚼槟榔才有味。我买了几个,试咬后味同嚼蜡。</h3> <h3> 1月13日。从万宁出来往石梅湾。我们从高速下来转到滨海路,这条路相当幽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我们直接将车开进华润石梅湾国际游艇会。游艇会主体建筑如两条大鲸鱼,靠山面海,湾内驻泊着几十条游艇,最大的一艘游艇就是通体白色的石梅湾号,静静地泊在湾内,成为一景。</h3><h3> </h3> <h3> 从游艇会出来,我们没走大路,而是沿着芦苇飘拂、荆棘丛生的乡间小路蜿蜒前行,疑似无路之间转而柳岸花明,疑惑间我们仍然前行,坚信有小路的地方就会通向大道,就会遇见海湾。果不其然,不期而至的一处海湾,竟是景点日月湾。这里冲浪者多,游泳者多,远处有日月桥,清晰可见,近处有海神庙,祭祀着妈祖,祐护渔民平安。 <br></h3><h3> </h3> <h3> 我们中午到达三亚大东海,三亚是中国最南端的著名热带海滨城市,大东海是三亚颇富盛名的景点之一,这里中外游客蜂拥而至,我们站在街头荫凉处,吹着海风,凉酥酥的,舒服惬意。经问询,我们入住大东海瑞海豪庭B区12栋一所三居室的公寓楼。室内生活设置非常齐备,主卧和客厅南北通透,惠风和畅,凉爽宜人,房间内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蓝色大海,海天一色中,冲浪艇弧形疾驶,小帆船缓慢游弋,不远处的珊瑚海潜水点也是看得清楚真切。</h3><h3> 晚至建设小吃街,这是一条极普通的街,经营着各地小吃。我们餐后回大东海,沿街都是酒店、海鲜店、甜品店、快餐店、泳装店和土特产店,散步进入海边沙滩,这里游人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灯火璀璨如昼,各式帐篷鳞次栉比,餐饮、酒吧生意兴隆,东海路上四海渔家、东海龙宫、大东海渔村、鲜满楼是规模较大餐饮店,类似于精品店,大东海夜市多是经营服装、小吃、小超市、酒吧和游乐的场所。酒吧的歌手在简陋的舞台上清唱,抒情的歌声响彻四周,烘托出热闹的气氛。</h3> <h3> 1月14日。楼下早餐店吃抱罗粉过早后,我们驱车去天涯海角景区,这是来三亚的游客必去的地方。我来过多次,去年也曾造访过。在去景区的路上,凡城区红绿灯路口,摩托车、电动车多如蝗虫,密集而行成为街头一景。</h3><h3> 天涯海角景区门口,左右并排各有二棵大腹木棉树,树身如腹,亦如瓶,树如其名,倒也形象,其中一棵开着粉白色的花,另三棵枝上则是绿叶,相异如此,不知何故?进景区大门,是一条宽阔的观景道,直通喷泉激涌的天涯海角星雕塑,也可以直视到浩大无边的大海。游人走到海边,习惯性随人流或按指示牌向右前行,左边草坪上、绿树间分布着对海南开发的有功之臣石刻像,大多忽略了,只记住了天涯海角星两旁的汉代马援和路博德将军。我们沿海边林荫道向天涯石、海角石方向慢行,欣赏海景,观赏大石头,偶尔去沙滩走走,又绕回林荫道。途中在南天一柱、玉兰含苞、情侣树等处留影拍照,圣旨博物馆因我去年进去仔细看过,这次飘过而已。因景区临近三亚凤凰机场,不时有飞机从景区上空慢速飞过,游人抬眼辄清晰可见机腹,蓝天、白云、飞机、大海、帆船、海浪、沙滩、游人共框,也是难得的美景。天涯海角处日照厉害,游人争抢最佳留影处也利索,一个一个往前抢,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游人天涯共此影。石头到处都是,大凡占有地利的石头,只要达官显贵名士大儒刻上几个大字,漆上赤色,就引来众人膜拜。天涯海角不是尽头,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理名词而已,在它的侧旁岸上,芳草萋萋,绿树郁郁,绿色也到了天涯海角。</h3><h3> 返回时,电瓶车下客处是天涯非物质文化长廊,展示黎族非物质文化。有间小巧的天涯书屋,我进去逛了,所售之书的品种较少,有本书我记住了,《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封面上的文字契合我心:“旅行能让你遇到更好的自己。”</h3><h3> </h3><h3><br></h3> <h3> 2点前回酒店午休。4点又开车去附近的鹿回头景区。因老人登山不易,我们没进景区,这次出来我们是游水不玩山。我们从鹿回头停车场出来后沿公路一直前行,不预设目的地,走到无路方止。意料之外,我们驶过鹿回头国宾馆后在洲际路尽头左转,确实无路了,但一片明朗的蓝色海洋呈现在眼前,我们为之兴奋不已。“我爱大海犹如爱我的灵魂。”这是德国诗人海涅在《北海集》第三篇中发自肺腑的感慨,这句话也说出了向往大海之人的共同心声。</h3><h3> 海湾在半山半岛,海水湛蓝湛蓝的,几艘船静静停泊在离岸不远的海上,沙滩上的沙子白色粗硬,几对情侣非常投入地在摄影师导演下拍摄婚照,还有些貌美如花的女孩弄姿摆拍,背景是茫茫的蓝色海洋,帆船点点,细浪滔滔。野景是有野趣的,因没有人为的过度开发,反倒保存些本真。这里的沙滩上,沙里浅埋或半露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珊瑚石,我弯腰捡拾了二个自然天成、晶莹镂空的小珊瑚石,收入囊中,带回武汉留作纪念。<br></h3><h3> </h3> <h3> 晚上坐在租住房的阳台上,面朝大海,陪父母聊天。他们对三亚的风景和气候赞不绝口。夜晚的大海己是黝黑的样子,喧嚣了一天终于沉寂无声了。周边楼宇外壁的灯饰闪烁着,变幻着不同的色彩,柔和亮丽,楼下酒吧飘出的萨克斯演奏的音乐随风而上,我和父母靠着藤椅,乘着凉风,品着香茗,伴着音乐,聊着闲话,我想的是:亲在儿欢忭,事亲宜趁早!<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