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校园,岁月如歌~~华附1966届初三(1)班海南中坤农场篇

yinghua

<h3>1968年11月5日 我们登上了红卫3号轮离开广州,赴海南岛务农。11月8日,按分配31班共有10位同学同批到达屯昌县中坤农场,分别被分配到4个生产队:</h3><h3>跃进队5人(后改为15连~备注)</h3><h3>&nbsp;&nbsp;&nbsp; ~周冀石、王晓培、潘旭、周显元、赵英华</h3><h3>八一队2人(后改为29连)</h3><h3>&nbsp;&nbsp;&nbsp; ~梁新新、范迎平</h3><h3>奋斗队2人(后改为37连)</h3><h3>&nbsp;&nbsp;&nbsp;&nbsp; ~李璟、陈启宁</h3><h3>胜利队1人(后改为6连)</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杨子迪</h3><h3>备注:建设兵团成立后,中坤农场更名为六师四团,所有生产队改为连队。</h3><h3><br></h3> <h3>萌萌哒的周冀石和王晓培在跃进队(1971~1972)</h3><h3>(王晓培提供)</h3> <h3>王晓培在跃进队宿舍前(1971~1972)</h3><h3>(王晓培提供)</h3> <h3>1969年兵团成立后,为大力发展橡胶种植,不断扩建新队。由老队负责建立新队,抽调几名老工人担任新队领导和骨干,其余人员基本是知青和来自各地的年青人。</h3><h3>跃进队(15连)组建的新队是16连。当时,</h3><h3>潘旭、周显元和赵英华报名到了新队(16连)。以下照片摄于1969~1970</h3><h3>照片中的简易房子(瓦顶泥墙)为连队伙房,我们的后面是一口水井,伙房右侧是男生宿舍。</h3><h3>(赵英华提供)</h3> <h3>新队的主要任务是开荒种橡胶,先是大刀阔斧砍芭砍树,晒干后大火烧芭,然后再挖大穴、修环山行。当时女生多用砍刀,砍灌木、小树,大树则留给男士们用大刀和斧头解决。相片中的女生全部是华附的学生,左2周显元,右1赵英华。</h3><h3>(赵英华提供)</h3> <h3>收工归来,右1赵英华,右2周显元</h3><h3>(赵英华提供)</h3> <h3>1970年元旦前,摄于大会战(突击开荒挖大穴)工地</h3><h3>(周显元提供)</h3> <h3>离开跃进队(15连)前在宿舍(砖瓦房)前与老工人合影(赵英华提供)</h3> <h3>在宿舍前自娱自乐(摆拍)</h3><h3>(赵英华提供)</h3> <h3>古老的大榕树是我们过河的交通“要道”</h3><h3>(赵英华提供)</h3> <h3>1969年国庆节期间,李璟到16连与周显元合照。</h3><h3>(周显元提供)</h3> <h3>1970年开始,团部(农场,下同)逐步抽调知青担任连队卫生员、中小学老师、团部医院护士、团部各部门工作人员等。1970年8月,赵英华被调到37连小学工作,照片是1970年37连小学的校舍和全部学生(一~四年级)</h3><h3>(赵英华提供)</h3> <h3>学生在橡胶林里上体育课</h3><h3>(赵英华提供)</h3> <h3>37连小学女子篮球队</h3><h3>(赵英华提供)</h3> <h3>当年37连小学5名老师中,就有3位来自华附的知青,可惜没有留下我们与校舍和学生的合照,只有这张摄于小学后面橡胶林的照片。</h3><h3>左李璐(初二),中聂晓兰(高三),右赵英华</h3> <h3>1972年摄于团部红星加工厂门前木柴堆。当年的工厂是用柴火烘干胶片,后面有着矮小烟囱的便是厂房。</h3><h3>(周显元提供)</h3> <h3>周显元被调到团中学任教。</h3><h3>(周显元提供)</h3> <h3>周老师教过的学生</h3><h3>(周显元提供)</h3> <h3>中坤场中学的老师队伍有多名华附的校友。周日休息,中坤场的校友们常在位于农场中部的团中聚会寻开心。…(1973年)</h3><h3>(周显元提供)</h3> <h3>1974年8月,几个回广州探亲的同队知青校友相约回学校,留下了珍贵的旧校园照片。</h3><h3>以下附中校园照片由周显元提供</h3><h3>下图左起王晓兰(初一)、麦漪芙、吴世珠、周显元</h3> <h3>我们初一时上课的教学楼</h3> <h3>岗顶球场边的教学楼,二楼走廊第一间便是当年我们初二(1)班的教室</h3> <h3>毕业楼首层第一间是当年我们初三(1)班教室</h3> <h3><br></h3><h3>在当年农场建新队的热潮中,奋斗队(37连)的陈启宁、李璟报名去了新队临江队(39连),新队知青们与老工人的合照。前排左1李璟。(1969年)</h3><h3>(李璟提供)</h3> <h3>与相邻苗村的小姑娘合照(1970年)</h3><h3>(李璟提供)</h3> <h3>南渡江边戏水(1971年)</h3><h3>(李璟提供)</h3> <h3>晨星农场的校友到39连来聚会。</h3><h3>(李璟提供)</h3> <h3>晨星场校友爬树的功夫一样了得~~一群女汉纸</h3> <h3>1976年,李璟返穗前与部分学生在团部留影。</h3><h3>(李璟提供)</h3> <h3>记得是大会战挑土筑水坝15天左右。适逢天气较冷,盖棉被的日子,住在金字塔形状的大茅草房,两排平行大通铺。关键之处是两侧没有围墙,比较特别的“金字房顶的”下缘大概离地面不到一米高。躺在60公分高的床上床上完全可以看到外面的的风光。那一天休息,应该是下雨的原因。正睡得舒服之际,忽然看到房子外面两头大水牛打起架来,如同日本相扑那样,相持不下。天雨天加上泥泞,地滑的很,万一两头牛滑进房子里来那个不是开玩笑的。雨天,躺在被窝里多舒服,难得看斗牛那也是很兴奋,嘴里面在喝彩加油,心里面却极其担心两只大公牛滑进房里来,那可不是开玩笑的。。。。。。牛屁股已经离床边只有两三米的距离,我们都是被窝里穿着裤衩呢。</h3><h3> (陈启宁)</h3> <h3>39连(临江队)知青周日休息政治学习(摆拍),左1陈启宁</h3><h3>(陈启宁提供)</h3> <h3>1995年春节,几位曾经一起战天斗地的39连(临江队)华附知青回农场,在南渡江边留影。</h3> <h3>39连(临江队)部分知青合影。赤膊上阵,秀出那个年代出大力、流大汗练就的肌肉。(1969~1970)</h3><h3>(陈启宁提供)</h3> <h3>39连(临江队)</h3><h3>(陈启宁提供)</h3> <h3>杨子迪摄于胜利队胶林</h3><h3>(杨子迪提供)</h3> <h3>杨子迪(左)所在的胜利队</h3><h3>(杨子迪提供)</h3> <h3>建设兵团六师师部宣传队的华附校友:左起杨子迪、景小诗(初二)、孙杰辉(高二)、董建明(高一)、孙杰昭(初二)</h3><h3>(杨子迪提供)</h3> <h3>同一农场的校友也难得相聚,右起杨子迪、廖国钊(高三)、林赞元(初三2班)</h3><h3>(杨子迪提供)</h3> <h3>赴海南岛的同学(前排)出发前在广州太古仓码头留影。</h3><h3>(杨子迪提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