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街 的 记 忆,宁国市小溪口旧貌

孙 振 东 【 原 创】

<p class="ql-block"><b>  在安徽省宁国市河沥溪有一条古老的街道——小溪口。它位于宁国城市以东,街面呈直角,由石阶自南而下向东拐向正街。全长两华里余。</b></p> <p class="ql-block"><b>  老街建于明嘉靖年间,那时的小溪口水陆交通便捷,商业发达,市井繁荣,码头,戏楼,糖坊,伞厂,布店,药房……店铺不下百家,是县城与浙西及诸邻县的物资集散地之一,市容之盛,人口之多远近闻名。故有“小小宁国县,大大河沥溪,”之说。而小溪口是当时最最繁华昌盛所在。它的码头之兴隆足以撑起皖南水运贸易的半壁江山,辉煌使它人丁兴旺,万事顺达。</b></p> <p class="ql-block"><b>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河沥溪正日益被工、商、旅游业的繁华蒸腾升温。它凭借境内山环水绕的地理位置,开发的步伐一刻不停,窄长的路面被拓宽,道路两旁高楼林立,商铺鳞次栉比,市场繁荣昌盛。它有老虎山踞东,风形山拱北,巫山耸中。同时也是东、中、西三大河流的河谷盆地。如今,巫山立交桥早已将县城与河沥东西两部联结成十里长街,整个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面貌焕然一新。</b></p><p class="ql-block"><b> 老街小溪口则不同,在喧嚣的背后,在现代文明的左冲右突中,它更像是被岁月遗留下来的一截历史。安然不动地静默在那里,头枕着东津河畔沉睡着,静静地沿袭着它古老的生活方式。</b></p> <p class="ql-block"><b>  走进老街,拾级而下,你有一种古意苍苍铅华落尽的感慨,它傍水而建,街道两边有十来个深浅不一宽窄不同的小巷胡同,像老街的枝蔓蜿蜒伸展着,曲径通幽,也像老街的儿女,虽成家立业却不离母亲的左右。守护在老街的身旁。再看那沿街的房子,斑驳的高墙上镶嵌着饱经岁月沧桑的雕花门廊,落满厚厚尘埃的木楼栏杆依稀可见当年的朱红痕迹。它像一位红颜消尽的女子,没有了青春可却有着生命的热望,守着老房旧宅无声无息的度日。有一种看淡流光的从容。</b></p> <p class="ql-block"><b>  老街的路一律由青石板铺就,由于经年历月的磨损,中间的大块青石有的已烙上浅浅的独轮车辙。临街的店铺有的整齐化一,有的犬牙交错,没有高楼深院,没有雕梁画栋。居住者大多是市井百姓,有卖甜酒汤圆的,有卖油条麻花的,也有修伞补鞋的,还有烧开水炉子的,沿街小摊上摆放一些针头线老,在繁华市面上冷落了的营生到这里都可以找到。</b></p><p class="ql-block"><b> 大多数的房子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韵味,木门木楼木窗子,看到这些,老街小溪口的老就泛出了幽深。随意走进一间老宅,都有长长的甬道,光线暗淡,透气性差,甬道的尽头才是正房。站在过道里,小小的穿堂风轻旋岁月而来,恍惚间,人就不知进入了哪个世纪,仿佛那木门还依稀泛着当年的油光,而那灰墙隔壁也变的粉白明亮起来,似乎昔日门外的热闹喧嚣声也一浪一浪扑面而来……回望街面,那寂寥的青石板路仿佛还回荡着旧时的吆喝叫卖声……</b></p> <p class="ql-block"><b>  时间在这一刻定格,过去的在历史中绚烂,颓败的在现实中杂陈。看着眼前的一切,想着它们的前尘后世,我感慨万千,时光如流水,转瞬即逝,留下来的只是时间带不走的老宅和老街,而老街上的人却物是人非,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源远流长……</b></p> <p class="ql-block"><b>  夏日的黄昏,老街的两旁总是坐满了乘凉的人,她们仍然延续着古老的纳凉方式,有的高声大嗓的说笑,有的低声细语的谈心,而一些老人则喜欢沉默,他们靠在躺椅上,摇着芭蕉扇,神清悠闲淡然,自在宁静,像老街一样,犹如一条古老的河流在默默地流淌……</b></p> <p class="ql-block"><b>  岁月如歌,一路向前,今日的老街确实很老,昔日的风采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颓败与衰落,古民居年久失修,一间间在倒坍,年轻人基本上都到市内新建的小区中,享受现代生活了。这里虽然只居住着习惯在此生活,又不愿意离去的老人们了,但他们却流淌着人间烟火的温情,悠悠地哼着小调,敲着属于自己的慢板。近几年也来过几拨人,架起仪器,测量街面,丈量房屋,说是要开发,毕竟岁月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的痕迹,改变一下环境,让旧貌换新颜,也是人们心中期盼已久的事,可老街不急,老街的历史已装得下山川岁月了,还在乎这一朝一夕?</b></p> <p class="ql-block"><b>  庆幸的是2023年已经启动对这古老的街道进行彻底维修和保护工程,用不了多久它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游人,成为宁国旅游的一大亮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