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缅甸之行是我这两年的第一次远游,选择缅甸基于三个理由,第一是它的神秘,第二旅游广告说是首航,第三,时间合适价格合适。</h3><h3>进入缅甸,接待我们的导游自我介绍是缅甸华侨,普通话说的不错,口才也不错,知识面也算丰富,口若悬河说了一堆与缅甸无关的东西,个人感觉他不喜欢中国,更不喜欢缅甸,所以这一趟下来对缅甸的了解基本上和来的时候一样😊</h3><h3>缅甸是一个佛教的国家,信奉的是南传佛教,氛围上看远不如藏传佛教,倒是从洒落在大地的佛塔上看到了他们的虔诚。</h3><h3>缅甸的贫富差距非常明显,</h3><h3>在这里你能看到豪华别墅,也能看到成片的草房。富能够想象到,因为这里是翡翠的产地,这里有非常著名的金三角,穷却没有想到还会在草房子里生活。</h3><h3><br></h3> <h3><br></h3><h3>马哈加纳杨僧院位于乌本桥头。是全缅甸最大的僧院。这里犹如一所僧人大学。学生人数接近2000人。场面壮观。每天上午十点。各国游客云集至此。目睹千名和尚一同用午餐的画面。缅甸僧侣一天只吃两餐。一餐在清晨四点。一餐在上午十点。过午不食,只能喝水。</h3> <h3>和尚们的伙食。荤素都有,鸡鸭鱼肉,水果蔬菜。茶水饮料一样不少。因为缅甸的僧人可以吃荤,一般情况下。化缘得到什么,就吃什么。</h3> <h3>马哈加纳扬僧院又叫千人僧院。小乘佛教僧院。有50多年历史。是缅甸最大的僧院之一。也是曼德勒著名的一道风景线。<br></h3> <h3>蒲甘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王朝——蒲甘王朝的首都。蒲甘位于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的平原上,是缅甸著名的历史宗教古城和旅游胜地,也是是东亚最重要的佛教遗址之一。</h3> <h3>在缅甸民众的心目中,创建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国王是个伟大英明的君主。他信佛教,拜立高僧阿罗汉为国师,把佛教定为国教,不遗余力地加以弘扬,并在蒲甘大兴土木,广建佛塔、佛寺。从此佛教深深根植在缅甸民众心中。</h3> <h3>这些佛塔建筑无论型、结构方面,还是用料、装饰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h3> <h3>“手指之处必有浮屠”,这是对蒲甘佛塔之多的形容。无论朝着哪个方向随手一指,总有数不清的佛塔在眼前,而每个塔又都有属于它们的故事。蒲甘的群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h3> <h3>当你登高远望,伊洛瓦底江东岸的蒲甘平原上,有无边无际的古塔涌到眼前,其神秘和瑰丽,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深地感悟到。</h3> <h3>瑞喜宫塔是蒲甘最古老的佛塔,也是最壮观、工程最浩大的塔,由阿奴律陀王于1031年动工兴建,1090年由其子江喜陀王建成。</h3> <h3>据传塔内珍藏着佛祖前额的皮肤、12世纪锡兰王送的一颗佛牙和中国皇帝送的一尊玉雕佛像。</h3> <h3>塔的周围环绕着53尊高大的雕塑,包括狮子雕、摩迦罗雕(一种形似鳄鱼的动物)和蟾蜍雕。</h3> <h3>塔的四面各有一座铜亭,亭内各有一尊精美绝伦的立佛。</h3> <h3>阿难达佛塔是塔寺一体的建筑。阿难达寺是整个蒲甘地区造型最美的一座佛教建筑,1091年由江喜王所建。</h3> <h3>阿难达寺建于蒲甘王朝的中期,此时的匠们已经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建造经验,相比早期单一简陋的佛塔,无论从砌砖、砖石混用,还是采光通风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h3> <h3><br></h3><h3>东西南北四个拱门,内个有一高18英尺独木雕刻的佛像1,分别用檀香木,柚木松木和玉兰木雕城,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其中一尊佛像,当你站在佛像前仰望时。佛像面容庄严庄重。后退20米处再看时,佛像开始微笑起来。面容慈祥可亲。</h3> <h3>缅甸翡翠塔,耗资100多亿,共用翡翠1500多吨,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翡翠塔。</h3> <h3>这座佛塔位于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是目前缅甸耗资最多的建筑,整个寺庙几乎都是用翡翠修建的,看着很宏伟,全部是翡翠,非常有古典气质,翠绿的翡翠让人眼前一亮。</h3> <h3>整块翡翠雕刻的佛像作品,信仰的力量!</h3> <h3>乌本桥,一千多米的桥完全由柚木铆合而成,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长的柚木结构桥。桥柱与桥柱之间相距3米远,桥柱有1000多根。整座桥相接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全靠斗榫。</h3> <h3>传说它是翡翠娘娘离开故乡大理经长途跋涉来到缅甸首府曼德勒,与缅甸王子相爱,手牵着手在金色夕阳下相互依偎通过木桥来到皇宫。后人为纪念这段爱情故事,将此桥称作爱情桥。</h3> <h3>至今缅甸曼德勒青年定情时都要手挽着手在爱情桥上走一走,祈求爱情美满幸福。</h3> <h3> 马哈木尼佛塔又称“大佛塔”,位于曼德勒的西南部,是一个佛教圣地,也是曼德勒香火最旺的地方,供奉的是马哈木尼佛像,相传为佛祖亲自开光。当地人将这座佛塔视为佛祖真身,认为他能带来所有的奇迹,在缅甸有着神圣地位。</h3> <h3>马哈木尼青铜佛像高约4米,关于它的由来有着很多不同的传说和故事,可以确信的是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一场大火烧毁了曼德勒城,但佛像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维一受损地方是纯金皇冠和金制品被溶化混在一起,重修工程一直延续到1884年。如今不断涌入的男性香客依习俗将金叶铺贴在佛像身上,经多年积累,金叶厚度已经超过16厘米,整个佛像身体变了形,这也显示出此佛寺香火之鼎盛。</h3> <h3> 马哈木尼佛塔周围居住着相当多的僧侣,因为他们认为居住于此就可得到佛祖的庇护</h3> <h3>平时年轻人结婚要先到马哈木尼佛塔跪拜、祈福,身着华服,场面隆重,气氛温馨。</h3><h3>女性是不能进入内部的,如果需要贴金只能委托男士进入帮助贴金。</h3> <h3>金色宫殿僧院是曼德勒少有的纯柚木僧院之一,位于固都陶佛塔南面不远处。这座建筑不仅是传统缅甸木构建筑的一个范例,也见证过一段皇室故事。</h3> <h3>起初这座建筑位于皇宫之中,是敏东王和皇后的寝宫,敏东王也是在这里驾崩的。他的继任者为避讳,将整座建筑拆迁到皇宫外现在的地方,将其变成一座僧院。</h3> <h3>僧院建筑为方顶重檐结构,内外门窗和墙壁上多柚木雕刻,整个庙宇全都坐落在数百个粗大的柚木支柱上,外围亦由柚木支柱卫护,是敏东王时期的典型风格。</h3> <h3><br></h3><h3>宫殿内供奉佛像,佛像外围柱脚立有塔状镂空雕塑,讲述释佛在人界59次轮回中发生的十个故事,雕廊画柱、精美绝伦。原来整座建筑里外都用金粉涂刷,所以人们称为金色宫殿僧院;可惜的是,在战争期间,寺里的和尚离开了,一些人把木雕上的金子刮掉了,现在仅能在外部高处的犄角旮旯处和内部看到残留的金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