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游褒禅山记

逍遥游

<h3>双休日去异地参加同学儿子的婚礼,顺便去安徽含山县的褒禅山游玩。</h3><h3><br></h3><h3>褒禅山因王安石写过一篇《游褒禅山记》而闻名。虽然褒禅山离南京不太远,也就两小时车程,但一直没有去过。周六同学儿子的婚礼在晚上,于是和夫人决定早餐后即前往褒禅山,一睹王安石笔下的景色。</h3> <h3>褒禅山旧名花山,亦称华山。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在此结庐,死后葬此山,其弟子即将花山改名为褒禅山。褒禅山主要有三座山峦组成,东为灵芝山,以盛产灵芝得名。中有起云峰,"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碗儿岭,相传一罗汉食后投碗于此而得名。山上绿树青翠,山中洞穴曲折,泉水清冽,终年流泻不竭。此山景观秀美壮观,陆龙腾诗赞曰:"杖黎山下几何看,谁说看山不为山。只爱云深山泼墨,苍岭万对有无间"。</h3> <h3>中午我们驱车来到褒禅山脚下,下车处就是景点入口处,这里是一片大广场,名叫"王安石文化广场"。广场中央整块花岗岩底座上有一仿古司母戊青铜大鼎,鼎的背面镌有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全文。下方四周为唐宋八大家铜雕像。当年王安石在前往舒州任职途中,游历此山,举火探洞,并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名篇《游褒禅山记》。这篇散文被选入高中生必读课文,记得还曾背诵过其中的精彩段落,也被港澳台选入语文教科书,大增褒禅山声名。</h3> <h3>我们买了门票,先游华阳洞。经过一条长长的林荫道,来到一座巨大的王安石雕像前,雕像座上有列宁的一句话:"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来到华阳洞前,这里一块巨壁上刻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全文,洞口有舒同书写的"天下第一名洞"石碑。我们正要进洞游览,被一人拦住,说是此处是水路,进洞须乘船,船票另买,否则需爬至半山腰进洞。于是我们买了船票,乘船游览。华阳洞是个天然石灰岩溶洞,长五千多米,开发游览为一千六百米。有前洞、后洞、天洞、地洞,"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可泛舟,洞洞相通"。乘上船,才想起刚才没问清楚当年王安石是从何处进洞游览的,于是问船老大,回答是前洞。前洞有王安石写的"华阳洞"和"万象皆空"的刻石。我们从水路进入洞内不远,就是一条暗河,因为游览的人不多,五个人就开了船。说是开船,其实是洞内有一条绳,船老大只需攀拉前行。洞内彩灯闪烁,钟乳石倒影在水中,微波荡漾,煞是好看。一路上"莲花倒影"、"枯木逢春"、"荆公斗笔"、"吟诗台"、"禅窟石佛"、"老龙布雨"、"百年好合"、"三面佛"、"五老听经"、"达摩面壁"等景观,或形似,或神似,有的小巧玲珑,有的气势磅礴,个个栩栩如生,大开眼界。</h3> <h3>出得洞来,豁然开朗。是时初冬,山间树木枯黄,山寒水瘦,但空气依然清新,心舒神畅。不远处有慧褒道场遗址,是石头砌成的洞屋,屋前场地上有古木石凳。这是慧褒禅师结庐修行之所。其旁有知青林场,是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锻炼之所,有知青宿舍等遗址。</h3><h3><br></h3><h3>沿着当年王安石走过的大唐古驿道而下,就到了现代重建的褒禅寺。这寺院依山势而建,顺台阶而上,有一座上有"慧空禅院"、"慧褒道场"的精美大牌楼,这也是寺院的山门吧。我们见时间不早了,还得赶路,便从褒禅寺下来,又回到了景点出口,驱车而去。</h3> <h3>当年,王安石本可众览褒禅山之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但他盲从别人,对游洞有所怠慢,故不能尽情地享受游洞之乐。今日,我们因时间安排不够,未能尽兴游览,故也留下深深之遗憾。</h3><h3><br></h3><h3>其实,我们的生活亦是如此,不可能处处都一帆风顺,考虑安排得万无一失。生活中难免会出现我们不可预知的偶然情况,所以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必灰心丧气、怨天尤人,记住把失落弃于过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善于享受当下生活中的多姿多彩,这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