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路遥

菜虫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永 远 的 路 遥<br><br></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王吉祥</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b> </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 路遥是我们的导师,他如兄长般的宽厚,如哲人般的敏锐,如巨人般的强悍,引导着、影响着我们这些在这片黄土地上匍匐的、卑劣的人。他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挺直脊梁,应该如何崇高、伟大。他是陕北的骄傲,我们敬仰他。<br> 路遥去了,陕北大地上一片灰暗,系白羊肚手巾的老农失去了亲爱的儿子;眼含热泪;胸中沉郁着苦闷,挣扎的年轻人失去了挚爱他们的兄长;这片贫瘠而又坚强的土地失去了辛勤的耕夫。多少人在期待着你在迷茫中指点迷津;多少人在热切中希望得到你的帮助;多少人把你做为心中的楷模。你却去了!在一片恸哭中,在一片心痛中,闭上你因劳累而沉重的双眼。</b></font></h1><h3><br></h3> <h1>  <b>  </b><font color="#ed2308"><b> 有人写过这样一句诗:陕北太穷了,养不活一个路遥。我说:“不”。他是劳累而死的,是一部百万字的,用全部心血、智慧、精气写成的《平凡的世界》累死的。</b> <b> </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 路遥虽然去了,但他的作品却永远的滋润、启迪着这个世界上还热爱着这个世界的人。我是在一个瓜棚里,用十天的时间,读完《平凡的世界》。一次又一次的热泪盈眶,一次又一次的欢愉自豪,一次又一次的折服咏叹!那时正是我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我第一次失恋之后的绝望之时。《平凡的世界》仿佛清晨的一缕阳光滋润我枯涸的心田,仿佛夏日的一丝凉风抚慰青春年少狂躁的心灵。看到孙少年在原西上学吃饭的描写,我仿佛就看到是自己的云岩中学上学时的情景,自尊而羞涩;看到孙少平和田晓霞,孙兰香和吴仲平,兰香和顾养民以及高加林和刘巧珍纯真,美丽的爱情,我仿佛觉得那就是自己在洛塬展放自己青春美丽与浪漫。更使我震撼的是这块黄土地上人面对逆境身上所发出的那种坚强,那种悍性。面对一场场灾难,面对一个个命运的悲剧,这些人是怎样的克服。<br> 读一本书如果能明白一个道理,能有一点感悟,能得到一种生活经验,就很不错了,何况路遥给我的是全部。写本文我是想寄托我的哀思和思念。文中观点是发自内心肺腑的感悟,顺祭路遥。<br> 本文中我之所以直呼路遥,而不称为路遥先生,是以为路遥是我大哥一样的人,如果称为路遥先生就太生非了。</b></font><b></b></h1><h3><br></h3> <h1> <font color="#ed2308"> <b> 一、 路遥的艺术世界与他生活过的现实世界——美丽的世界,苦难的世界。<br> 路遥作品中的背景,大部分是他生活过的陕北,包括自然环境,人物,时代背景,以及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这个世界虽然贫瘠,藏污纳垢,但总体路遥是想给我们描叙一个美丽的世界。这与他作品中的思想和所塑造的人物是分不开的。<br> 路遥作品中首先要表现的人的奋斗性,人的坚强,人的这种悍性。如果没有一种强悍的精神,没有对生活无比的热爱和渴望,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开花,绽放生命的美丽那是不可能。路遥作品就是要赞美这种精神。这种精神也许就是支撑他自己不断进步的精神。所以路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虽然落后,贫困,但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如果这个世界不美丽,生活在其中的人怎样会有如此美丽的精神。这种美丽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的优美。路遥作品中给我们描写了有《平凡的世界》里绿叶繁茂的枣坪,瓜果满地的自留地;《人生》中有一条大路两旁是高高的青纱帐,高加林和刘巧珍两人推着自行车,羞羞涩涩地相跟着。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才有那样美丽的爱情和人性。二是人物的人性美。路遥作品中人物身上的人性美,可以使人自我惭污,可以使人灵魂升华。例如:孙少安、孙少平对待家人的那份挚爱;孙少安、孙少平面对逆境那种与生活抗争的精神(这种抗争不是疲惫应对,而是战胜超越逆境)。巧珍、田晓霞、德顺老汉、王师傅,这些人时时处处表现出来的善良,淳朴,都像一颗闪闪的珍珠,使他的作品读起来让人受到一种崇高和自我敬仰的感觉。<br>  正是在他塑造的这些真、善、美的世界,引导读者走向心灵的升华,使读者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使读者受到教育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br>  路遥的生活经历十分坎坷。他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是一个苦难的历程。七岁时由于贫困,他被送给了他的伯父。他的上学经历更是捉襟见肘,《平凡的世界》中,描写孙少安、孙少平的部分上学过程,是他生活的写照,可以说他是在饥饿和屈辱的情况下上完小学和初中的。在这种坎坷的经历中,路遥还能对这个世界抱有如此大的热情和挚爱是很难得的。一个人在黑暗中总能看到光明,在绝望中总能看到希望,在丑陋中总能看到美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路遥对他生活的现实世界的观察、体悟、描述真是大师的风采。他能在细小中看到伟大,并且在他的作品中描述出来,让读者同时感悟到。例如:在《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孙少安砖厂倒闭了,孙玉厚准备向孙少平写信要钱,他没有让经常写信的、自己的弟弟孙玉亭写,而是让田福高写。这个细节能深刻地反应人物当时的心理。象这样的细节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尤其是不能深刻的观察生活和领悟生活的大家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的。<br>  现实世界是一回事,艺术世界又是一回事。能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写出催人奋进,令人感动的艺术世界,让读者觉得不脱俗,不做作,路遥真是了不起。</b></font></h1><h3><br></h3> <h1> <b> <font color="#ed2308"> 二、劳动创造了人<br> 路遥的作品中,有许多对劳动的描写和阐述,体现了他的劳动观。<br>  他的劳动观主要有两个方面。<br>  首先,劳动能给劳动者带来尊严。路遥作品的背景大多数是农村,尤其大多数是在贫瘠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黄土高原。要在这样的地方生存,就必须具有与天斗、与大自然抗争的悍性,一个人只有在这样的斗争中才能确立自己在这个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就如同在某些动物中,凭借力量来确立地位是一样的。在中国历史上历代都是鄙视劳动的,就包括今天也是一样的。但在真真正正的劳动人民中,却是以劳动来评价一个人。在他们的心目中,劳动是天经地义的,是值得人最尊敬的,最能体现一个人价值的所在。他们尊重每一个勤恳劳动者。<br>  其次劳动是治疗苦难的良药。有人认为路遥崇尚苦难。我反而觉得路遥是告诉人们如何战胜苦难。生活是多彩的,有时流过的是坦荡平原,有时流过的是险岭峡谷。当生活走入低谷时有的人悲观绝望,有的人垂头丧气。路遥却告诉我们一种如何战胜苦难的方法,那就是劳动。孙少平是这样的,当田晓霞死亡的噩耗降临在他头上时,他通过在井下牛马般的劳动,度过那段噩梦般的日子。惠英嫂,在丈夫死后如花一样,迅速凋零,是少平的爱和劳动使她回复了常态。孙少安砖厂倒闭了,劳动使他重新树立起信心。生活中苦难如同一次波浪冲击,而迎击的却是劳动这面盾牌。只有劳动能战胜一切苦难。</font></b></h1><h3><br></h3> <h1>  <font color="#b04fbb">  <b>三、挚爱这方土地、这一群人。<br>  路遥是饱含热情和热泪来塑造他作品中的人物的。因为这些人就是他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他写这些人物时,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记叙,而是自己就融入故事中。仿佛站在那里唾味星子乱溅的就是村里的某个能人。满脸核桃纹,愁肠愁肺的不是高玉德老汉,而是自己那勒着白羊肚手巾的老父亲。黄土地的穷山僻壤里,只要有一束花朵盛开,路遥就会携取;如绳的河流,路遥都会发现。他如同一个儿童只能看到母亲的美丽,看不到母亲的斑驳,如同一只四眼狗一样忠诚,而不狡诈,他偏爱着这方土地,这群人。也正是他的挚爱,感动着读者。<br> 这是一群善良而尊严的人。在当今这个人欲横流,道德论丧的社会,他们越加显得可爱。田润叶在李向前失去双腿那一瞬间所萌发的人性中潜在的善良,不由的人不落泪,生活总是要让人尝够了苦难之后,才给一点蜜糖。孙少平在煤矿上结识了善良、好客的师傅一家,才使他艰难的生活中有一丝光亮。同时他们也是一批自尊自爱的人。面对困难他们不悲哀,面对美好他们坦然。他们质朴如同山崖上棵棵老枣树,不管是东南西北风,到了春天总要吐绿发芽。</b></font><font color="#39b54a"><b></b></font></h1><h3><br></h3> <h1><font color="#ed2308"> <b>  四、跌宕起伏的情节与一颗颗明珠—信天游。<br>  路遥的作品情节大部分安排的都十分跌宕起伏很大。总是从极致的艰难中,孕育出一丝一缕幸福的嫩芽,嫩芽生长着,强壮着,到了人们因为幸福不远时,总有一股妖风,把人打入谷底。高加林是这样的:丢失教师工作,就遇到巧珍的爱情,得了黄亚萍的爱情失去了通讯员的工作,灰溜溜回到村里,却得到巧珍再次的抚慰。孙少平也是这样的:丢掉郝红梅的爱情却得到田晓霞的爱情。丢掉教师的工作,却成了煤矿工人,就在人们因为一切好了的时候,田晓霞死了,当人们心里黑暗下来时我们又看到惠英嫂这一丝光亮。孙少安的生活也是此起彼伏,成功——失败、再成功——失败;希望——失望、再希望——失望。<br>  这样跌宕起伏的情节,使人一读起来就手不能释卷,读完之后还不能释怀。真是绕梁三日而余音不绝。<br>里面一首首的信天游,更是一颗颗璀灿的明珠,撒于文中。“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读起来不由人面前浮现了静静河中,鸭鹅相偎,岸上青年男女媚目传情,多么祥和浪漫。这与《诗经》中的“关关鸠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真是异曲同工。</b></font></h1><h3><br></h3> <h1>  <font color="#ed2308"><b>  可惜,路遥去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导师的离去使青年人失去了指路者,使父老乡亲,失去了朋友,使农民失去了为自己说话,说自己话的人,但我们依然能从先生的心血中汲取奋斗的勇气,自我拼搏的营养。在人生的困境中不自卑,不自贱,能自省,能明白。我们不能使自己伟大,但我们可以像路遥一样让自己崇高。</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