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好照片的故事——走遍美国】布莱斯峡谷(2)

jan

<h3>  锡安国家公园距离布莱斯峡谷不到100公里,从锡安9号公路(卡梅尔山公路)出来,北上89号公路,很快就到了与89号分道扬镳的12号风景线(Scenic Byway 12)入口。</h3><h3> 4天前的11月30号,这里还是一片北国风光,今天已经是西部沧海。那些阳光下晶莹剔透的木杨,这会全都褪去了光彩,返璞归真,变回了自己本来的模样。厚厚的积雪,消融得只剩一层残渣,枯黄的草甸露出地表,黑牛们正悠闲的啃着它们的粮草。</h3> <h3>  我们转入12号公路,红峡谷不在半遮半掩。雪大面积消融,一大片红色怪石柱统统展头露脚,比4天前看上去,规模大了许多。</h3> <h3> 到了布莱斯城,我们没去峡谷公园,继续沿12号风景线前行。</h3><h3> 风景线名副其实,只是缺了天气的帮衬。没有阳光的反射作用,仅剩下了黑白灰三色,让这些怪古嶙峋的山岩看上去更显远古。</h3> <h3>  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National Monument Visitor Center (埃斯卡兰特大阶梯国家纪念碑游客中心),名称很大,地盘很小。</h3><h3> GSENM中心位于12号公路上一个名叫Cannonville的小镇上,由两栋小房子和两个小花园组成。花园内布置了一些铁板切割成的原住民塑像,有男有女,有劳作有捕猎,以展现美洲原住民的生活场景。</h3> <h3> 房屋内有一间美洲原住民的生活起居品展览室,展室里那张1873年的照片,看起来很有意思。这张原住民与拓荒者混搭的照片,如果从人物表情、穿衣戴帽及站相坐姿去解读,每个人心里得到的解答一定比官方的注解精彩很多。</h3> <h3>  紧邻Cannonville镇的是一个名叫Henrieville的小镇,19世纪70年代建成,小镇居民至今大多仍从事农业。</h3><h3> 小镇上这处山岩,远远望去像一座大型建筑或一座远古城市,也让人联想是这座小镇的前生。</h3> <h3>  12号风景线公路全长200公里,终点达国会礁国家公园随近。我们到达半程的Escalante Petrified森林公园后,决定放弃去国会礁公园。</h3><h3> Escalante森林公园没什么景致,Posey湖也因白茫茫的天,半结冰的水,万分失色。整个公园就我和先生2人,我爬上公园一小山坡,360度看下来,也没发现可留之处,倒是与公路并行的Escalante 河景致美妙,时不时拦下我的脚步。</h3> <h3>  厚厚的云层整整在天上横行了大半天,下午晚些时候才有一点破败迹象。我们已无心在这灰蒙蒙的岩石间继续浪费汽油,于是选择去酒店。</h3> <h3>  布莱斯峡谷外围这一片叫布莱斯城,12号风景线公路穿城而过,布莱斯城几乎被不同名称的酒店占领,城中少有的几间礼品餐饮店在白花花的雪地里大门紧闭。</h3><h3> 每年6~9月是布莱斯公园的旺季,12月~2月是最少人来的时候,我们踩着最少人的点到了这里。</h3><h3> 入住的Best Western酒店与鲁比酒店、鲁比商店和牛仔自助餐厅紧挨一块,酒店大堂及商店餐厅都集中在同一个建筑体中,所以,吃饭逛商店在温暖的同一屋檐下,睡觉则要在冰天雪地里走那么或近或远的一程才能到房间。</h3><h3><br></h3> <h3>  布莱斯峡谷的景观线约48公里,早上,在太阳光的伴随下,我们沿景观线一站一站的停靠,任由寒风敷面,乐此不彼。 </h3> <h3>  布莱斯峡谷实际上并不是峡谷,而是一个个圆形露天大剧场。剧场中,耸满被蚀刻的红色黄色粉红色岩柱Hoodoos。</h3> <h3>  科罗拉多高原在1600万年前被抬升,并被分割成不同高原,每个高原都被断层与其相邻的高原分开,且有各自的抬升速率。</h3><h3> 这种抬升产生了垂直节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节理受到侵蚀。柔软的粉色Claron石灰岩侵蚀后形成独立的悬崖,称为丘突,而抵抗力更强的白色悬崖形成了整块岩石(Henrieville小镇的灰白岩石)。</h3><h3> 这些棕色、红色、粉色来自赤铁矿Fe2O3,黄色来自褐铁矿FeO(OH)NH2O。</h3><h3> 布莱斯峡谷是世界上岩柱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像一个巨型的天然石俑殿堂。公园区域暴露的地层是大阶梯中最年轻的部分,中间部分在锡安公园,最古老的部分在大峡谷国家公园。</h3><h3> 注:大阶梯是指一系列巨大的沉积岩层,从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和大阶梯-埃斯卡兰特国家纪念碑向南延伸,穿过锡安国家公园,进入大峡谷国家公园。<br></h3><h3> 19世纪70年代,地质学家克拉伦斯·达顿首次将这个地区概念化为一个巨大的楼梯,从大峡谷底部向北延伸,每一层的悬崖边缘形成巨大的台阶。达顿将地球历史的这一结构从最年轻的(最上面的)岩石往下分成五个阶段:粉色悬崖 ,灰色悬崖 ,白色悬崖 ,朱砂悬崖以及巧克力悬崖(大峡谷岩石为巧克力色)。(本段来自搜狗)</h3> <h3>  这根Hoodoo,即怪岩柱,最上层是较硬的白云岩,下层是最弱的泥岩,被侵蚀得最严重,中间层是石灰石。从外观上基本能看出这根岩柱三个部分受蚀的程度差异。</h3> <h3>  岩缝里白天存积的雨雪夜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挤压缝隙,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岩缝由小变大,最后形成各种天窗洞门。当这些洞窗继续受蚀,顶部击穿后,一块大岩石又变成了两块小的独立岩柱。</h3> <h3>  黄松、冷杉、白杨及高海拔草甸等等400多种植物盖满公园任何一个有机可乘之处,让这一地区拥有全美最好空气质量。公园周围无大型光源,使之成为北美最黑暗的公园之一,夜间可以用肉眼看到约7500颗星星 。每年6月,这里举行天文节,为天文爱好者们提供无以轮比的观星享受,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助兴。</h3><h3> 我们到的这个时间点,夜间温度在-10℃以上,躲被窝是唯一的选择,数星星,想都没想过。</h3><h3> </h3><h3> </h3> <h3>  绕公园景观线一圈,布莱斯露天大剧场(长19公里,宽5公里,深240米。),宝瓶星座高原(AquariusPlateau)、亨利山脉、赤岩断崖、白岩断崖等等,统统被我拉入了镜中。</h3> <h3>  走完景观线回到公园中心位置,已经是夕阳西下前的黄金时段。公园有两个重要的景点“日出点”和“日落点”,我们记不清哪一个是去过的,哪一个还没去过,于是选了“日出点”驱车过去,到了才发现是来过的地方。赶尽又折返去“日落点”,等到了目的地,发现这里才是布莱斯峡谷最上乘的地方,可惜最佳拍照时间已过,最后随便拍了几张,依依不舍懊悔不已离开。</h3> <h3> </h3> <h3>  为弥补前一天的遗憾,一大早交了房卡后直奔峡谷“日落点”,并暗下决心,一定走到谷底看个究竟。</h3><h3> 通往谷底的步道蜿蜒倾斜而下,被积雪封盖的路面已经被先到的人们踩出了路的迹印。我走了两步,发现还是踩雪稳妥,因为踩过的印迹又滑又硬,普通运动鞋根本无法在上面行走。</h3><h3> </h3> <h3>  踩着路边缘的雪以蜗牛般的速度下了几道弯,路越走越难。正在犹豫是否继续向前时,大步流星走来两个白人中年妇女,她俩那步伐,就像是在晴朗的公园阔步锻炼,而我却靠着墙边像虫一样蠕动。我猜想她们一定是穿了走雪地的钉鞋,而我的平底运动鞋很难支撑我走完剩下的五六道弯,探究谷底的行动就此夭折。</h3> <h3>  回走上山的路比下山容易了好多,碰到一对从纽约州来的同胞,给他俩拍完合照,也请男同胞帮我拍了一张。</h3> <h3>  回到山顶,把“日落点”四周拍到拍无可拍,彻底弥补了前一日所留下的遗憾,安安心心离开了布莱斯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