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养生”——自身健康自做主

树琪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年伊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谨以此篇献给</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高兴生活、有乐“养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的朋友们</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祝大家健康快乐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过好每一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3> ——题记</h3><h3><br></h3> <h3><br></h3><h3> 时间已进入二零一九年。开年第一篇到底写什么?</h3><h3> 可写的内容实在是不少,思来想去,就写写大众“自我养生”吧!作为新的一年起始对朋友们美好生活的祝福。</h3><h3><br></h3> <h3><br></h3><h3> “养生”这个话题,大概是现如今最火爆、也最“泛滥”的一个词和一个现象了。好像各个电视台都有这么一档节目,网上随便搜一搜便能跳出无数段文字和视频的解读,书店里的养生书也五花八门,甚至在公园里饭桌上聊天中养生也是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h3><h3><br></h3> <h3><br></h3><h3> 不管是主动介入还是被动意识,大众意义上的“全民养生”已经成为当前一种生活发展趋势,得到了社会、家庭与个人的普遍认同,并逐步纳入到了自己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与日常的生活安排之中。</h3><h3><br></h3> <h3><br></h3><h3> 所谓“大众化”,是说大众所认识到的养生与专家们说的养生,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儿。普通大众眼中的养生,没有那么多精深艰涩的理论,基本是指饮食、健身、娱乐,最多再加上旅游、冥想什么的。专家们的养生就要专业复杂的多了,包括中医理论条分缕析下的道理、包罗万象的项目和眼花缭乱的安排。</h3><h3><br></h3> <h3><br></h3><h3>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众化全民养生现象的存在呢?要我说,这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之一。</h3><h3> 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和生活意识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五零后”、“六零后”的人群,在经历、见证、参与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在完成了自己历史使命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身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改造。</h3><h3> 养生,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h3><h3><br></h3> <h3><br></h3><h3> 仔细想想,这一点儿也不奇怪。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国家富强了,人们的日子好过了。或许“八零后”们对这个变化过程的认识还不大深刻,可“五零后”和“六零后”们就不一样了,无论是谁都应该并能够以自身的亲历,充分体验到这个伟大时代变革所带来的效果与红利。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巨大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有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才使得人们有条件、有能力去考虑吃饱喝足后的生活“质量”问题。</h3><h3><br></h3> <h3><br></h3><h3> 养生,作为时代的产物和专家们推崇的一种全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科学方法,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大家接受下来,在理念和实务两个层面都得到了发展与推进。<br></h3><h3><br></h3> <h3><br></h3><h3> 也许有人会说,“全民养生”的说法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哪里有那么玄乎,看看自身和周边,很多人就从来没想过什么养生,该怎么吃还是怎么吃,该怎么睡还是怎么睡,一天天没什么变化,就是这么平平常常地过来了。</h3><h3><br></h3> <h3><br></h3><h3> 果真如此吗?可能要么是您把养生内容和意思“看扁”了,要么是您不自觉地“养了生”自己却认识不到。只要稍微理一理,就能整理出来一大堆的“养生”措施。</h3><h3><br></h3> <h3><br></h3><h3> 比如说,您的饮食结构或多或少总是有些变化的,不会是过去的土豆白菜窝窝头老三样,也不会见天馒头烙饼红烧肉,蔬菜水果鸡鸭鱼肉那是换着样来吧;比如您开始有了散步骑车游泳打球逛公园等一两项运动方式了吧;您有时间想着去旅游了吧;您工作之余、生活之中开始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一点点地付诸实现了吧;您开始愿意将您的“作品”分享给亲朋好友或是网络交流了吧;您也许开始为您的儿孙“幸福”搭钱出力有怨无悔地服务并从中得到“乐趣”了吧;您退了休后自认为差不多已经开始把一切都“看淡”了吧;您已经在做每年一次的体检了吧……</h3><h3> 所有这些,应该都是专家嘴里面说出来的身心健康的“养生”内容,其内涵之深、外延之广,几乎到了无所不包的境界。</h3><h3> 这样看来,您还没在“养生”吗?😄</h3><h3><br></h3> <h3><br></h3><h3> 说得这么热闹,其实对专家们说的全面养生理论我也不怎么明白,尤其是对比之下,不同资料、不同专家对于某些问题的说法,也有不同的诠释,听后让你不知该如何是好。</h3><h3> 后来,使我对养生感兴趣是缘于八年前我的一次体检。报告出来后,其中竟然列出了十多项指标不正常,着实让我这个自认为身体没有任何问题的“健康人”吓了一大跳。</h3><h3><br></h3> <h3><br></h3><h3> 我平日里喜欢运动、四肢比较发达;头脑不算复杂、心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我愁思不解、辗转难眠。因此,我对自己身体健康很有自信,除了年轻时的运动留下些关节方面的创伤外,五脏六腑也没感到过什么不适。所以从小到大,直到年过半百从没检查过身体。</h3><h3><br></h3> <h3><br></h3><h3> 八年前,在亲友和同事的劝导下我终于参加了一次单位组织的体检。令我惊讶的是,体检报告中竟然标明我的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胆固醇和尿酸等多项指标超标,还有什么甲状腺结节、眼动脉血管硬化、血液粘稠度偏高、颈动脉出现小的斑块等等!</h3><h3><br></h3> <h3><br></h3><div> 我愕然了!</div><h3> 我很难接受,也不理解,像我这样打小就一直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平日里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怎么一下子就有了那么多的“高指标”了呢?</h3><h3><br></h3> <h3><br></h3><h3> 大夫告诉我了一个比较专业难懂的医学术语,说我是典型的“无症状亚健康向不健康过渡”的疾病患者,甚至可以说已经是一个“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必须充分重视起来,积极开展治疗。<br> 首先要通过药物治疗,并配合调整饮食结构和加强运动,以软化血管、稀释血液,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降胆固醇、降尿酸。</h3><h3><br></h3> <h3><br></h3><h3> 看着眼前大夫开出的那一大堆药,我从心底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和排斥感,我不知道这一把药吃下去会怎样,今后是不是像我身边有些亲朋好友一样,要依赖这些药物,这不敢吃、那不敢动地渡过无奈的后半生。</h3><h3><br></h3> <h3><br></h3><h3> 家里人很紧张,强烈要求我即刻遵医嘱抓紧“治疗”,我的那些从医的亲友也警告说,不吃药发展下去会很严重!</h3><h3> 但我周边的同事也有劝导的,说不一定马上吃药,一吃就停不下来了,是药三分毒,对身体没好处的。</h3><h3><br></h3> <h3><br></h3><h3> 在一次聚会时,我的一位云南籍朋告诉我说,血脂血压不是高的那么多就不用吃药,他们那里人往往从小就吃三七粉。他们家乡到处种植的是三七,也从不把三七当名贵药材,只是长辈一代代传下来的习俗,大人小孩每天一小勺三七粉,有病治病没病防病。他们那里的人基本都没有血脂高、血压高的毛病。道理他说不出来,让我试试看。</h3><h3><br></h3> <h3><br></h3><h3> 后来我的一位中医亲戚也告诉我说,像我这样的症状,临床病历很多,主要是长期生活不规律、工作紧张压力大、不注重身心平衡的调适所致,如果还不是那么严重的情况,可以暂时不吃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工作状态以及锻炼身体减少体重、增强肌肉,就可以得到指标好转。</h3><h3><br></h3> <h3><br></h3><h3> 这么说的理论依据,就是我们国粹中医学中所说的“药食同源”和“五行相生相克”学说!</h3><h3> 我似信非信,但又不想吃药,想着大夫也建议过“配合调整饮食结构和加强锻炼”的说法,所以我就开始朝着这个方向试试了。</h3><h3><br></h3> <h3><br></h3><h3> 当然,信也好不信也罢,其结果倒是促成了我对养生的关注和信任,因为我自己这么多年的“养生”实践结果告诉我:</h3><h3> 养生就是养命,养命就是高兴地多活些日子!怎么能活得长、活得好、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就是要通过适合于自己的饮食起居、动静导引、形神相应、情致修炼等方法调试好身心,达到却病延年之目的!</h3><h3> 一个身心平衡、充满活力、能让自己和他人都活得高兴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快乐的人。而自我养生,则是达成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h3><h3><br></h3> <h3><br></h3><h3> 那么到底怎么做呢?</h3><h3> 我先是查了一些资料,看看不从系统中医理论方面而只从“中医养生”角度入手,能不能有什么“捷径”可走,“快速地”缓解我的那些不正常的指标。</h3><h3> 查来查去,一时半会儿还真查不到要领,因为无论是书籍、网络、电视还是专家们,给出的方法是太多了,说法不一,各有主张,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不知该信谁的好!</h3><h3><br></h3> <h3><br></h3><h3> 看来偷懒的办法没有,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那就只有慢慢边打听边看边摸索的笨办法了。</h3><h3> 首先,不管看懂看不懂,先把据称是中医奠基理论的《黄帝内经》从头到尾翻了一遍,然后捡那些自认为“管用”的大论反复看了几遍,以了解五脏六腑与五行天地四季时辰之间的关系。</h3><h3><br></h3> <h3><br></h3><h3> 第二,把《本草纲目》中有关生活中常用的食材药材找出来,画上勾,重点看其药理功能和应用范围、基本疗效。</h3><h3><br></h3> <h3><br></h3><h3> 第三,找几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方面的食物营养方面的书看看,对各自诠释的食物性能进行横向比较,归纳综合,取长补短,合并同类项,挑出若干种“有用的”备选。<br></h3><h3><br></h3> <h3><br></h3><h3> 第四,选几本营养书翻翻,看看那些食物成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究竟有多少,摄入量多少、如何搭配对营养膳食最有效。</h3><h3><br></h3> <h3><br></h3><h3> 第五,再找几本适合于身心健康的运动书看看,看有氧运动无氧运动什么的究竟和我以前的锻炼方式有什么不同,如何改进,重点在哪儿等等。</h3><h3><br></h3> <h3><br></h3><h3> 第六,再找几本营养食谱看看,看看人家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搭配,主要“治”些什么、效果如何,挑选些“好的”食例备查。<br></h3><h3><br></h3> <h3><br></h3><h3> 经过两三年边看边学边尝试边调整的过程,也算是弄出了一套适合于自己的“食疗运动养生”法。<br></h3><h3> 在日常饮食上,我选出了二十几种五谷杂粮,四十多种蔬菜,十几种水果,十几种坚果,大体上按照五行五季五色五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适当搭配制作,并在吃的过程中适当调整、基本固定。</h3><h3><br></h3> <h3><br></h3><h3> 在动静运动上,对我来说没有难度,只是在运动种类、强度大小、频度把握和动静平衡方面控制好,然后巩固成效、坚持下来。</h3><h3><br></h3> <h3><br></h3><h3> 在知行统一、情致修炼上,倒是费了些工夫。在养生中,精神层面的修养和对养生、生活本身的“知行”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甚至比饮食和动静还要重要。比如如何在具体生活中理解运用好“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内外兼顾”、“智识相长”等方面的说法,这些避不开“人生观”“生活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必须要有一个积极正向的人生态度,保持一份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br></h3><h3><br></h3><h3><br></h3><h3>十谷糊(薏米、芡实、山药、红豆、黑豆、莲子、百合、南瓜、红枣、桂圆肉、核桃仁、黑芝麻)</h3> <h3><br></h3><h3> 结果呢,两年后,我的体重减少了23公斤,达到“微胖”最佳状态;血糖、血脂、胆固醇、尿酸等指标都恢复了正常;四年后,血压也达到了基本正常。<br></h3><h3><br></h3> <h3><br></h3><h3> 总结一下这些年来我自认为合理合适的自我“养生”过程,开始觉得是一件挺复杂、够麻烦的事,现在习惯了也就不觉得有多复杂、反而很简单。</h3><h3> 我以为,在目标上,养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既:养好精气神,达到气血充盈通畅、筋骨柔韧强健、形神互涵合一。</h3><h3><br></h3> <h3><br></h3><h3> 在基本做法上,就是按照自己归纳的“三组六字真言”调整好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坚持下去,既:饮食、动静、知行。<br></h3><h3> 如此,差不多就能得到一个相对健康些的身心,滋养好一个有活力的机体,过上一个愉悦且有情趣的生活。</h3><h3><br></h3> <h3><br></h3><h3> 什么道理呢?按照中医养生理论道理就在于: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生命的活力,最重要的在于对自身三宝“精气神”的滋养。</h3><h3> 精,身之本,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起到滋养脏腑、化生物质、延续生命的作用。</h3><h3> 气,生之基,是生命的动力。呼吸自然清气与饮食水谷精气相结合,化为运行、维持人的生命力的推动力。气聚则生,气散则息,气充则精足血盈神旺,气弱则活力衰。</h3><h3><br></h3> <h3><br></h3><h3> 神,机之根,生命的主宰。神,来自于精气血;气血运行受神的主导。神在,则精神意识思维就在,神强,则魂魄意志思智就强。</h3><h3> 精气神三者密切关联、不可分割。先天之气化为精,后天之气则为精所化,精气互化不能分开;精生神,神御精,精足则气充形健神旺。固精、调气、静神、动形和养血,达成精气神互济,既能达到养生目的。</h3><h3><br></h3> <h3><br></h3><h3> 其标志为:</h3><h3> ——气血充盈通畅。气血归于广义之精的内涵。气血充盈,百脉皆宜;气血通畅,无瘀无滞;养好气血,是养生第一要务。</h3><div> ——筋骨柔韧强健。筋柔韧,人不老;骨强健,力不衰。筋骨壮,肌肉硬,身体就健康。</div><h3> ——形神互涵合一。形体与精神互为表里,身体与心志要内外统一,只有身心内外形成整体一致,才能保证体内阴阳平衡、气血和调、中正自然、健康长寿。</h3><h3><br></h3> <h3><br></h3><h3> “落实”好三组、六字“真言”,是达成滋养调整、抗衰益寿、去病防病和养生目标的基本途径,也可以说是必由之路。</h3><h3> ——饮食是基础。人活着就得吃喝,只要还能吃喝人就能活。但吃法不同,活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没有科学合理、适合自己身心特点的饮食结构,身体各个方面、特别是五脏六腑就会不协调、不调和,出现影响健康的问题。反之,则能解决已经存在的健康问题。多少还是要讲究一下食物性能(四气五味浮沉升降归经)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因人制宜,全面膳食,合理撘配,综合应用。</h3><h3><br></h3> <h3><br></h3><h3> ——动静很关键。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一内一外,动静互涵,对身心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在于静养,生命更在于动静的平衡。只有做到动静结合、形神共养、内外和谐,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h3><h3><br></h3> <h3><br></h3><h3> ——知行是保证。精神活动失调,是引发体内疾病的诱因。而以乐观的精神、开阔的胸怀、恬静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达成心理与生理、精神与物质、个人与社会的平衡,则是养生的主宰。</h3><h3><br></h3> <h3><br></h3><h3> 一、饮</h3><h3> 每天喝的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既:水,汁,汤。三者功能不一,各有其责。</h3><h3> 1.水。白开水每天喝4杯左右,约1600毫升。早晨起床一杯,中午饭前半杯,下午运动前半杯、运动后半杯,晚饭前半杯,临睡前半杯,半夜起夜后半杯。</h3><h3> 专家们说茶是好东西,要按季节适当喝些绿茶、红茶、普洱茶、枸杞菊花茶什么的,这不适合我。我基本不喝茶,只是偶尔象征性喝点。</h3><h3> 2.汁。一是现磨咖啡加牛奶,上午10点左右或午饭后一杯,约300毫升;二是新鲜蔬菜水果混合后榨汁或自制奶昔,每天下午一杯,约400毫升。</h3><h3> 3.汤。基本上是用比较淡的肉汤肉糜煮多样蔬菜,晚上一碗。</h3><h3><br></h3> <h3><br></h3><h3> 二、食</h3><h3> 每天必须的五谷杂粮(碳水化合物)、肉蛋(油脂和蛋白质)、蔬菜水果(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要大体平衡。</h3><h3> 1.早餐:苹果一个,黄瓜一根,红薯半个,鸡蛋一个,牛奶麦片杏仁粥一小碗,凉拌小菜一碟(洋葱、胡萝卜、芹菜、包心菜、紫甘蓝、木耳、海藻等);</h3><h3> 2.上午加餐:牛奶咖啡一杯,坚果适量;</h3><h3> 3.中餐:二米饭或馒头花卷二两,肉汤炖菜一盘,蔬果沙拉一盘,隔天吃鱼一条;</h3><h3> 4.下午加餐:自制奶昔或蔬果汁一杯;</h3><h3> 5.晚餐:十谷杂粮粥或蔬菜软面条一碗,水焯青菜或蒸菜一盘。</h3><h3><br></h3> <h3><br></h3><h3> 三、动</h3><h3> 动以练形,有利于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利九窍,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活力,延缓衰老。主要进行有氧运动、肌肉训练和筋络拉伸交叉练习。</h3><h3> 1.有氧运动,比较固定的项目是游泳、骑车、太极拳。春秋季游泳骑车交替进行,距离和强度以达到锻炼目的为适宜;夏冬两季主要是游泳,可适当增加密度和强度;太极拳五冬六夏均可以,适宜即可。</h3><h3> 2.肌肉训练,主要是拉力器、哑铃、俯卧撑、平板支撑和单双杆等器械练习。每周健身房一次完整训练,隔天一次在家选择性习练,以保持一定身形和肌肉,不伤身既好。</h3><h3> 3.柔韧性训练。作一般性拉伸,伸伸腰,压压腿,做做操,按按摩,保持形体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即可。大体上可分三段,既早晨起床、运动前后和临睡前,每次时间大约十分钟至一刻钟即可。</h3><h3><br></h3> <h3><br></h3><h3> 四、静</h3><h3> 静以养神,有利于致虚守静、心境空明、心无妄用,起到强神健脑、少私寡欲、调摄情志、摄生防病的作用。做好睡觉、调息、冥想三道“功课”。</h3><h3> 首先是睡好觉,睡觉养精。这是最重要的静养。主要是养成规律,规律是睡好觉的前提。每天晚上10点半上床,11点左右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可以做梦,但不乱想;可以遐思,但绝不失眠。我的习惯是白天从不睡觉,现在仍是如此。</h3><h3> 其次要调好息,调息养气。我的调息可能和方家调息办法差异较大,严格讲也不能算作调息。我好像不能完全做到“入静”脑子一片空澄,也练习不了什么都不想的“打坐”,也不会通过静坐吐纳而“意守丹田”,“气贯周天”什么的,更遑论贯通十二层楼、打通“任督二脉”了。我就是想通过动静结合保持我的心肺功能、呼吸顺畅。所以我把动中取静、静中呼吸作为主要调息方式。比如打太极拳时重在意念引导下的气息相和;游泳过程中重在呼吸的顺畅;有时也有意识地做一些腹式呼吸、深呼吸等等。</h3><h3> 第三是发好呆,冥想养神。更多的情况下,冥想不是梦想,发呆不是痴呆。冥想是一种深度思考,发呆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选择性忘记。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刻,往往是把现实的事情想明白了,把过去了的东西忘掉的时刻。如果能够把平常不管有用没用,心里脑子里装着的那么多的“放不下”放下了,把那些“牵绊”割舍了,就不会觉得很累;就会感到突然发了“呆”,脑子里出现一片空白,一下子“忘路之远近”,流连在一片似曾憧憬和“见过”的“桃花林”里,进入到了自己心灵与生命中的那个美好世界。</h3><h3><br></h3> <h3><br></h3><h3> 五、知</h3><h3> 知者,修也,道也。对于养生来说,就是要知道和明白,人要“高兴地”活着的道理和方法,与提高心地、修德怡神之道密切相关。德全,能使人身心安详舒泰、阴阳气和、延年益寿。这就是“仁者寿”、“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身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的道理,修心养性裕德为养生首务。</h3><h3> 能够不为社会上的乱象所困惑,不为生活中的欲念所迷惑,不为情境中的烦恼所左右,不为人际中的矛盾所干扰,则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正确思维、规范行为解除来自内心的散乱和对外界事物的错误认识,启发智慧、调和精神、净化陋习、改善习惯,才能静心息虑,找回自性,为正确养生提供动力。</h3><h3><br></h3> <h3><br></h3><h3> 六、行</h3><h3> 行,当然就是行动、行为了。凡事不能仅仅停留在“知”的层面上,一定要有生命的感受和行为的体验。只有在内无所蓄、外无所逐、心神宁静、畅遂情致的恬淡状态下,把“知”的外在道理和方法,经过身心整合变成具体行动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标。</h3><h3> 每个人兴趣、喜好和关注点不完全是知的问题,也包含了每个人的自身感受和偏向。因此,知里面有行,行里面也包含了知。知行是一体的。养生之行,应该以调养情致为中心,开朗乐观,愉快满意,心清气顺,冲淡平和,则五脏六腑就会气机协调、精气充实、形神一致,有助于新陈代谢平衡,提高免疫功能和抗衰老能力,少病延年。</h3><h3> 养生效果最终体现在知行统一之上,需要的是一种坚持。要重在生活化、长期性和规律性,建立起足够的信心、专心和恒心,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就一定会有身心健康的效果。</h3><h3><br></h3> <h3><br></h3><h3>附录一:我的食材</h3><h3> 一、五谷杂粮</h3><h3> 1.红薯,土豆,山药,芋头</h3><h3> 2.大米,小米,糯米,薏米,糙米,黑米,紫米,红米,黄米,玉米,黑小米</h3><h3> 3.黄豆,黑豆,红豆,绿豆,红腰豆,鹰嘴豆,芸豆,白扁豆</h3><h3> 4.燕麦,荞麦,青稞,大麦仁、小麦仁</h3><h3><br></h3> <h3><br></h3><h3> 二、蔬菜水果</h3><h3> 1 .蔬菜:南瓜,冬瓜,苦瓜,黄瓜,丝瓜,莴笋,百合,白萝卜,莲藕,西兰花,菜花,圆白菜,紫甘蓝,大白菜,西芹,胡萝卜,西红柿,豆角,尖椒,茭白,香菇,金针菇,口蘑,蘑菇,木耳,菠菜,茼蒿,蒿子秆,空心菜,紫菜苔,苋菜,油麦菜,小白菜,盖菜,香菜,大葱,大蒜</h3><h3> 2.水果:苹果,香蕉,柠檬,梨,葡萄,橙子,菠萝,金桔,西瓜,草莓,樱桃,桃,百香果</h3><h3><br></h3> <h3><br></h3><h3> 三、肉蛋类</h3><h3> 1.肉类:牛肉,羊肉,鱼肉,鸡肉,虾肉,瘦猪肉,排骨,棒骨</h3><h3> 2.其它:鸡蛋,牛奶,酸奶,卤水豆腐,香干,豆腐丝</h3><h3><br></h3> <h3><br></h3><h3> 四、油脂类</h3><h3> 1.坚果:核桃,花生,南瓜子,腰果,杏仁,山核桃仁,葵花籽,葡萄干,红枣,桂圆肉,枸杞子</h3><h3> 2.食油:橄榄油,亚麻油,胡麻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菜籽油</h3><h3><br></h3> <h3><br></h3><h3>附录二:我的活动方式<br></h3><h3> 1.运动:打扫房间,买菜烹饪,逛街,拍摄;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哑铃、拉力器、俯卧撑、平板支撑,拉伸;自驾旅行。</h3><h3> 2.静养:睡觉,发呆,听音乐,读书,写点诗文。</h3><h3> 3.交际:与亲朋好友聊天、聚餐、文笔交流,购物,有时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h3><h3><br></h3> <h3><br></h3><h3>附录三:我最喜欢的“养生”设备</h3><h3> 1.一套比较完整的烹饪、烘焙设备;</h3><h3> 2.一套使用顺手的咖啡萃取设备;</h3><h3> 3.房间、客厅、餐厅均配有音响;</h3><h3> 4.大小相机及主要镜头一套;</h3><h3> 5.功能较好的四驱SUV车一台;</h3><h3> 6.比较舒适的听音躺椅一把;</h3><h3> 7.不同类型的卡式录音带、CD磁盘和黑胶唱片若干;</h3><h3> 8.喜欢读的书籍若干册;</h3><h3> 9.比较舒适的鞋;</h3><h3> 10.比较舒适的床。</h3><h3><br></h3> <h3><br></h3><h3>豆腐蒸巴沙鱼<br></h3> <h3><br></h3><h3>蒸小油菜<br></h3> <h3><br></h3><h3>蒸南瓜胡萝卜茄子<br></h3> <h3><br></h3><h3>自制小面包<br></h3> <h3><br></h3><h3>红烧黄鱼豆腐<br></h3> <h3><br></h3><h3>西红柿鸡蛋羹(西红柿、木耳、蘑菇、豆腐、土豆、鸡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