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通缉》虽远必追

江东文化

<h3>  随着《红色通缉》专题片的播出,让反腐败追逃追赃这个话题再一次引发热议,人们在迅速关注和纷纷点赞的同时,更加惊叹于党中央惩治贪腐的万钧雷霆。<br></h3><h3>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提升到国家政治和外交层面,纳入反腐败工作总体部署,为开展国际追逃追赃工作作出了方向性的引领。</h3><h3> 短短数年间,一张张红色通缉令发往全球,一个个曾经逍遥法外的贪腐人员又回到公众视野,或是引渡,或是自首,又重新站到了人民的审判席前,接受正义的审判,接受法律的制裁。</h3><h3> 据网上披露 ,2014年以来, “天网行动”连续开展,中国向全球公布百名红通人员名单,截至2018年12月,共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5000多名,其中“百名红通人员”56人,追回赃款100多亿元。</h3><h3> 这一切,彰显了惩治贪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决心和信心,也体现了我们惩治腐败的智慧和方法,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h3><h3> 习总书记曾经指出,人民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为此,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在国内正风肃纪、反腐惩贪的同时,海外追逃追赃是反腐败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战场。</h3><h3> 由此,红色通缉,全球行动,无形之网铺天盖地。《红色通缉》讲述的就是一个个海外追逃故事,同时也展示了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h3> <h3>  曾几何时,出逃是贪腐者逃脱惩罚的理想路径,异国他乡也成为贪腐者的避罪天堂。虽然大多数外逃者生活都不如意,但一旦脱离了管辖的地域和空间,总好过于罪与罚的惩处,于是就成为贪腐者纷纷效仿的方式。一时间,出逃成风,外逃难禁。贪腐者一旦外逃,好像就逃出生天,逍遥法外,找到了重生之地,开始了新生活的“幸福时光”。</h3><h3> 然而,一切并不像他所预想的那样。</h3><h3> 一方面,一张张红色通缉令发出后,让出逃者成为过街老鼠,头上顶着贪腐者的可耻头衔,让他们无处藏身,每天都惴惴不安,过着东躲西藏的苟且生活。</h3><h3> 另一方面,紧随红色通缉令之后的,是一点点拉紧的天网,国内国外同步用力,一步步缩小他们的生存空间,出逃者始终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h3><h3> 更为重要的是,出逃者所在国也不愿意承担包庇之名,容留“公害”,纷纷向他们发出协查令、通缉令,配合我追逃组织行动,让他们在驻在国也只能是不断逃亡,从而形成了追逃追赃的天罗地网。</h3><h3> 诚如片中所展示的,外逃生活并不像外逃者预想的那样能安逸享受,他们不是在颠沛流离地逃亡,就是在异国监狱里逗留。最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回国自首,向党和人民谢罪,接受审判和裁决。</h3><h3> 腐败是全球公害,消除腐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共识。贪腐者即使逃得再遥远,依然逃不出红色通缉的范围。</h3><h3> 《红色通缉》区分五集来回顾,从《引领》到《织网》,从《出击》到《携手》,再到《筑坝》,全过程讲述了追逃追赃工作的初衷到取得的战果,形成的体制机制,紧密而又全方位。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有逃必追,一追到底。“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短短几年间,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不敢腐的震慑始终强化,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紧,不想腐的环境悄然形成,反腐败斗争成果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转变。</h3><h3> “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这一切,就在眼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