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春天的上海气温虽然不高,但气压较低,湿度较大,升腾的热量被大气笼罩着,有点让人透不过气来。A380载着“快乐东欧行”团队,途经法兰克福飞行时间11个半小时来到了北纬约50度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开始二十八天的东欧六国游。</h3><h3> 打卡,布拉格。</h3><h3> 捷克在人们心目中是个童话故事的世界,处处是美丽的童话世界。捷克又是一个浪漫的世界,同时捷克还是个内陆国家,欧洲的中心国家,哲学家尼采眼中的“神秘的代表”。是歌德笔下的“欧洲最美的城市”。也是捷克文学家卡夫卡的故乡,他曾描写布拉格就像“带着爪子的母亲,无论你走到哪里,最终还是会被布拉格拉回怀抱”。</h3><h3> 布拉格位于捷克的心脏,过去是波西尼亚的首府,也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当今“欧洲最美首都”的头衔其实要归功于战争时期多次放弃大规模的流血抵抗,从而避免整座城市被毁,生灵涂炭的命运。当下的布拉格,历史留下的弹孔和灰烬依然在百年建筑外墙上清晰可见。一条“伏尓塔瓦”河把布拉格分成老城区与新城区,整座城市由老城区发展而来,从十四世纪开始由神圣的罗马帝国黄帝查理四世在布拉格建都,并把山顶的城堡与宫殿联在一起,形成了布拉格堡。历代帝国不断扩建,虽然多有起伏,但老城还是逐渐发展,形成了依偎“伏尔塔瓦”河两个城区。</h3><h3> 布拉格在不同年代的人眼中又呈现出不同的色彩。50—60年代的人都记得1968年当时处在华沙条约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总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布拉格之春”改革,企图从红色阵营逃离。最后被苏联的坦克开进了布拉格,扑灭了刚刚窜起的火苗。70后对布拉格的认知也许是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捷克与斯洛伐克。在80,90后的人眼里布拉格是个浪漫的城市,周杰伦作曲并制作歌曲“布拉格广场”,由歌坛小天后蔡依林演唱,唱出了布拉格广场的浪漫,布拉格的美丽更让羡慕嫉妒恨。歌词中“彩绘的玻璃窗,装饰着歌德式教堂,谁弹一段,一段流浪忧伤,顺着琴声方向看见,蔷薇依附十八世纪的油画上,在旁静静欣赏在想你的浪漫,在看,是否多久都一样。梦醒来后我,一切都没有。我就伫立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那群白鸽背对着夕阳,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当今的布拉格穿行在街道中,夕阳西照金黄色阳光依附在鹅黄或白色墙壁上,显得金光闪闪,将一切的颜色染上了一层色彩的变化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变得更生动。红色的有轨电车是布拉格的主要交通工具,它们很节奏的在街巷中穿梭。它也是布拉格的标志。小巷都用石块或碎石铺街面,石块表面十分光亮与两旁的建筑物犹如时间的坐标,闪过的记忆好似流光,模糊又真实存在。如果你还未曾踏上布拉格,那么你会为它魂牵梦萦。如果你曾目睹它的芳华,那么你会止不住对它的思念,甚至想再次踏上见它的旅途。1992年第一个全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布拉格建筑色彩斑斓,犹如童话故事。布拉格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浸透千年历史,见证各朝各代帝国的兴衰。走进布拉格如梦如幻。走在街上,就像是穿越时空的漫步,历史和现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无论在布拉格的旅程是如何度过,临别时都会有一种感觉,只来一次是远远不够的。</h3> <h3><br></h3><h3> 来到布拉格的人们,首先想去的地方一定是查理大桥。其实查理大桥并不大,长520米,宽10米,但它的历史十分悠久。它建于1357年,1400年竣工,是布拉格母亲河伏尔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由一位中等身材,留有浓密胡子,还稍有驼背的大名鼎鼎的查理四世首先提出,也是这位其貌不扬的罗马帝国皇帝兼捷克国王查理四世之命所建。奠基日期是根据占卜师测定—1357·9 7 5 3 1,(这是英语的习惯写法日期在前,月份在后)即1357年7月9日5点31分。它是捷克现存的最大的古桥,也是连接布拉格老城与小城与布拉格城堡的交通要道。为了保护大桥,从不让机动车通过。古时候最多也就让马车过过而已。查理大桥有16座桥墩,用花岗岩石堆砌并用波西米亚砂岩的灰浆拌鸡蛋灌缝使其更加坚固。经过七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如初。桥面为砖石所砌。查理大桥以罗马天使为样板,是典型的歌德式建筑艺术与巴洛克雕塑完美结合,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大桥的一端入口边上。耸立着查理四世的全身铜像。桥两侧各有一座巴洛克浮雕的歌德式门楼。而在桥的入口处的桥头堡,威严壮观,典型的巴洛克式,四四方方桥黯黯灰灰的,赋有神秘和威严。桥头堡的正向立面有多位站着的各路圣人。顶部四面尖顶,中间扁平向上直插天空。大桥的两侧石栏杆上有三十座雕像,都是为天主教圣徒和保护身。造型有女神,武士,人面兽神和兽神人面人身像。每一尊雕塑都讲述着宗教发展和传说的故事。人们把查理大桥上的雕塑称为露天巴洛克雕塑美术馆。</h3><h3>在大桥右侧的第八尊雕塑为圣约翰雕像,高高的圣约翰神情很无奈地手中抱着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头顶由五颗星星串成一个圆环,脚踏一块石板,下面有一个由三幅铜制图案嵌入的基座,其中左右两边幅图为一条高高昂起头🐶狗,向着一位神职人员,视为忠诚。另一幅是一位女士向着神父忏悔。据说那位女士就是皇后。国王听说皇后去做忏悔,而当时做忏悔是当遇到非常重大事才会去做。所以国王命令神父讲出皇后忏悔的内容,圣约翰神父告诉国王,任何人的忏悔只有上帝和神父知道,不可能会有第三个人知道。国王听后大怒,就命人把圣约翰神父扔下了查理大桥。他为了保护告诫者的秘密而殉道。据说当圣约翰神父被扔下桥时天空中出现了奇异的天象,出现了五颗星星。而能被宗教封为神的必要条件一是对宗教的忠诚,二吉祥天象。所以圣约翰神父被封称查理大桥的守护神。保护着查理大桥,保护着伏尔塔瓦河两岸人民的幸福。在圣约翰雕像旁不远处,在大桥的正中央,也就是圣约翰被扔下大桥的地方有一个铁制的花型环圣约翰小铜像横卧在中间,正面地上有一颗铜釘。传说踏在黄铜釘上,手摸铜像许愿会很灵的,以致圣约翰铜像被摸得闪闪发亮。一旁的忠诚狗🐶更是被恋爱中人们互表忠心必摸之处。查理大桥无论任何时间段人流终年不息,人来人往,尤其是黄昏时刻,简直就是摩肩接踵。桥面上只见人头不见地,人们都懒得挪步,静静地欣赏周边美景,希望时间凝固。其实移动每一步脚步就有不同的美景出现。而清晨却是另一幅场景,更多的是拍婚纱照的,对对情侣,婚纱拖地,摄影团队不停在四周寻找拍摄角度,调整发光板角度,选择摄影光线。浪漫的环境,浪漫的氛围,让浪漫的人们都情不自禁,桥上走着走着,情侣们四片嘴唇绞在了一起。年老的伴侣也不甘落后,十指紧扣,情意绵绵,相互搀扶,令人感动!桥面还有一景,拍照者想方设法找寻各自心中最佳角度,猎取各自心中最好的背景。看拍照,也有拍,被拍照的,更有的是拍,拍,拍照的。真想把这美丽而动人的点点滴滴统统纳入相机中。不宽桥面有卖艺者,二人组,三人组或更多人的组合,弹奏世界名曲,演奏水平相当的高;有卖查理大桥各个时段最美的风景画;还有卖写生画的;剪影的。在拥挤的桥面上更增添了艺术风彩。大桥上轻松浪漫的场景让人感慨。人们心中默默念叨,再看一眼再看一眼,依依不舍……</h3> <h3>查理四世的雕像耸立在查理大桥的北岸,仿佛给每一位来宾介绍查理大桥上每一个雕塑故事以及大桥上的点点滴滴。</h3> <h3>清晨,阳光刺破云层,从布拉格老城方向照射过来,穿透了查理大桥的桥塔券洞,温柔地撒向了青石桥面。查理大桥的桥塔是世界歌德式建筑风格最杰出的瑰宝,塔身上有着巴洛克浮雕。查理大桥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艺术成为布拉格乃至捷克的标志性历史古迹。</h3> <h3>查理大桥的另一头南岸,塔楼略低矮一点,塔楼下的圆顶门洞通往老城。</h3> <h3>朝霞为布拉格城披上金色暖阳,远处红顶建筑群掩藏在绿色树林中,碧波粼粼的伏尔塔瓦河水映出防洪堤木栅的倒影,美伦美奂。</h3> <h3>晨光熹微,光影瞬息万变,查理大桥的两岸,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在水中倒影。</h3> <h3>查理大桥岸边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倒映在河水中,碧水绿树红墙,这就是布拉格城的魅力。</h3> <h3>清晨,阳光透过查理大桥桥洞斜射入伏尔塔瓦河,增添了梦幻仙境,浓浓暖意。</h3> <h3>清晨,难得一见的查理大桥桥面少了熙熙攘攘的嘈杂,暖暖的阳光照射在干净的石块路面上,多了一份温馨和清静。查理大桥承载着波斯米亚辉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的荣耀。</h3> <h3>查理大桥两侧护栏上有着30尊圣者雕像,左右对称,一侧15尊,每一座雕像都有着不同的述说。漫步在朝阳初升的桥面,褪去的游人如织的喧闹,桥上的雕塑,桥下的河流以及两岸的建筑都披上了金灿灿的外套,让人既温暖又感动。</h3> <h3>清晨,微风轻拂伏尔塔瓦河面,虽说已是开春好久了,河水依旧凉澈,湍流激起层层白浪。站在伏尔塔瓦河岸边眺望对面,阳光撒满大地,呈现一片红红的屋顶特别艳丽,金色的建筑外墙面也显得分外妖娆。</h3> <h3>站在伏尔塔瓦河畔,观看对岸景色,真是一步一景,移步又一景,光影之间,景色变幻莫测,如梦如幻,如痴如醉。</h3> <h3>浪漫的场景当然也不可缺那浪漫的人啊</h3> <h3><br></h3><h3> 在大桥右侧的第八尊雕塑为圣约翰雕像,高高的圣约翰神情很无奈地手中抱着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头顶由五颗星星串成一个圆环,脚踏一块石板,下面有一个由三幅铜制图案嵌入的基座,其中左右两边幅图为一条高高昂起头🐶狗,向着一位神职人员,视为忠诚。另一幅是一位女士向着神父忏悔。据说那位女士就是皇后。国王听说皇后去做忏悔,而当时做忏悔是当遇到非常重大事才会去做。所以国王命令神父讲出皇后忏悔的内容,圣约翰神父告诉国王,任何人的忏悔只有上帝和神父知道,不可能会有第三个人知道。国王听后大怒,就命人把圣约翰神父扔下了查理大桥。他为了保护告诫者的秘密而殉道。据说当圣约翰神父被扔下桥时天空中出现了奇异的天象,出现了五颗星星。而能被宗教封为神的必要条件一是对宗教的忠诚,二吉祥天象。所以圣约翰神父被封称查理大桥的守护神。保护着查理大桥,保护着伏尔塔瓦河两岸人民的幸福。在圣约翰雕像旁不远处,在大桥的正中央,也就是圣约翰被扔下大桥的地方有一个铁制的花型环圣约翰小铜像横卧在中间,正面地上有一颗铜釘。传说踏在黄铜釘上,手摸铜像许愿会很灵的。以致圣约翰铜像被摸得闪闪发亮。一旁的忠诚狗🐶更是被恋爱中人们互表忠心必摸之处。</h3> <h3>这里的地上有一枚铜釘,就是圣约翰神父被推下河中的原址。</h3> <h3>查理大桥上耶稣受难十字架塑像耸立在桥面一侧中央,维罗尼亚和抹大拿的玛丽亚分立两边,两人神情悲戚。</h3> <h3>晨曦,阳光刺破从布拉格老城方向照射过来,此时此景,仿佛就像一张明信片和一幅天然画卷,颜色搭配也十分丰满。</h3> <h3>晨曦温暖人心,但经历了六百多年的查理大桥也显疲惫,斑驳的桥身告知了一切,只有那桥头两侧的塔桥默默无闻的陪伴它。</h3> <h3>伏尔塔瓦河西岸丘陵上布拉格城堡,在蓝天白云下千年古城堡依然俊秀,这就是美丽的布拉格老城。只有亲身体验过布拉格老城的点点滴滴,才能从灵魂深处唤醒对美好事物崇敬!</h3> <h3>查理大桥旁也有小桥流水,稍一愣神,似乎置身于江南小城,宁静且舒适。</h3> <h3>晨曦微露,查理大桥慢慢地苏醒,青石块堆砌的古老塔桥显得有些苍老,疲惫。地上的石块铺就的路面也好像告诉来者,念天地之悠悠,六百多年历史的沧海桑田。</h3> <h3>查理大桥塔桥券洞深处有着幽幽巷子,布拉格老城就在不远处。</h3> <h3>查理大桥塔桥券洞下的有着花纹的青石块街面,充满艺术感,就像年轮蛋糕似的,也表示着千年的历史。</h3> <h3>窄窄小巷青石块路面,被岁月磨得铮光油亮,却丝毫不失当年风范,两边古老的房屋依依相偎,不离不弃。</h3> <h3>清晨,初升的太阳,阳光明媚,又十分温柔,照射整个布拉格老城,从伏尔塔瓦河西岸看对岸又是一个美丽的场景。</h3> <h3>看着远去的查理大桥,回头眺望,依依不舍,童话故事里的春天,也许会再见!</h3> <h3>每一处的停留都有着另一种感受,犹如明信片上景观令人感动,你来或你不来,它依然存在;你走或不走,它还在那里。来过的人还想来一次,没来过的人更应该来一次,一生不来此处一次,肯定心留遗憾!</h3> <h3>查理大桥,伏尔塔瓦河和永远看不够的两岸景色,渐行渐远,且行且珍惜。</h3> <h3>伏尔塔瓦河畔有个野天鹅栖息小岛,人称天鹅岛。这里是游人与自然界最亲近的地方,这里的天鹅和谐地与你我同在,一点儿都不陌生。据说周杰伦婚纱照就在这里拍摄。</h3> <h3>提恩教堂是布拉格广场上最高大,最醒目的建筑,也是布拉格广场的地标了。</h3> <h3>布拉格城堡于公元9世纪建立,一直是布拉格王室的所在地,城堡中保留了许多雄伟的建筑和历史文物,现今仍是捷克总统的居所。圆立柱形的筒状建筑,看似很小巧玲珑,也漂亮精致,殊不知它竟然是旧皇宫时期的监狱牢笼。</h3> <h3> 火药塔--捷克首都布拉格原先13座城门仅存的唯一的城门,哥特式建筑,也是布拉格地标之一。最早是布拉格城堡北部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后来用来存放火药,所以被人们称作“火药塔”。火药塔也是进入布拉格老城的通道,著名的国王加冕典礼游行都要经过此处。</h3> <h3>火药塔,原本是作为护城河要塞,后来要用作存放火药而称为“火药塔”。也是捷克首都布拉格市原先13座城门中硕果仅存的城门。黑色的塔楼犹如被火药熏蒸似的,其实它取之海边的砂岩石长期的氧化而成。火药塔楼也是进入老城区最重要的通道。</h3> <h3>座落在“火药塔”一边的斯梅塔那音乐厅,音乐厅正门两边的一层是高级餐厅。建于1911年,原址是皇家法院,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在此宣告独立的场所,以致这栋建筑名声大噪。</h3> <h3>布拉格广场上还有一座天文钟楼,中世纪建筑。这座大钟至今走时准确,也是当地人们每天驻足校对时间的地方。天文钟是一座精美别致的自鸣钟钟楼,建于1410年,根据当年地球中心说原理设计,上面的钟一天绕一圈,下面的钟一年绕一圈。每天中午十二点,十二尊耶稣门徒从钟前依次现身,6个向左,6个向右随着一声雄鸡鸣叫,窗子关闭,随后报时钟声响起。这次天文钟楼大修,未能看到如此盛景,略带遗憾。</h3> <h3>会跳舞的房子-暗喻一对舞者,它脱颖于新巴洛克,新歌德,新文艺运动之间的建筑,是布拉格这座古城中另类的建筑物。房屋造型充满曲线韵律,蜿延扭转的双塔犹如两个相拥而舞的舞者,左边的玻璃房子就像一位女士一条腿向后延伸,上身紧贴着身旁的男士(右边的水泥楼房),两栋建筑物极像他们舞影婆娑。</h3> <h3>一座城市的制高点总能看到看全这个城市的全貌,布拉格城市制高点也是如此,有着千顶之城的布拉格教堂林立,还有着各种色彩屋顶的建筑,以红色尖顶为主。还有幽深的街道,整洁的青石路面,</h3> <h3>通往布拉格天文钟楼顶层的电梯</h3> <h3>高处远眺,布拉格老城全貌,充满活力且灵动。各个时代的建筑,各种风格的建筑融合在一起,深绿色的树林中隐隐约约看到铜绿色的圆顶,大片大片的橙红色房顶中又夹杂了其他色彩建筑,没有凌乱的感觉,又恰如其分,这就是布拉格老城。</h3> <h3>从教堂顶层看看布拉格广场,方方正正的布拉格广场,广场中间是个大舞台,整天音乐声声,人潮涌动,人声鼎沸,欢乐无穷。四周红顶黄墙建筑层层叠叠,向远处铺去,那页页红顶红得那样鲜艳,让人不忍离去。</h3> <h3>布拉格广场的四周街道错综复杂,简直有点晕头转向。狭窄的街巷四通八达却又迷踪串户,走着走着又回到了最初的出发点。</h3> <h3>布拉格广场四周满满的都是餐饮店,到处都是休闲的人群,来到这里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享受世界上美妙景色,如果你走累了,选择坐上马车四处溜达溜达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h3> <h3>布拉格是古老的,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它是第一个整座城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时间并没有改变多少布拉格城貌,随处可见13世纪以来的建筑。</h3> <h3>游人如织的布拉格广场,各个国家的的游客,男女老少都要驻足停留,拍摄难见的美景:各个年代,各种建筑风格的房屋以及色彩斑斓房屋外立面,步行街面和上街沿青石块整齐铺设,向街巷的深处展伸,其实游客本身就是一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氛围增添了布拉格广场美妙旋律,身处其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我心已醉……</h3> <h3>弗朗茨·卡夫卡被称为欧洲现代文学三巨头之一,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布拉格。他曾经站在旧城广场5号Oppelt House窗前,看着窗外的广场说;“我一生都关在了这个小圆圈里”。弗朗茨·卡夫卡博物馆大院,两位男士站在一幅捷克地图轮廓上撒尿的铜雕塑。至今也没有搞明白该雕塑真正含义。弗朗茨·卡夫卡曾说到:我的生命和灵感,全部来自伟大的查理大桥。从某种意义上说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卡夫卡与梵高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生前不得志,死后被认可;他不仅是个天才,而且还是个奇才;视爱好如生命,以及,他们都命短。没有伟大的友谊,就没有卡夫卡和梵高。</h3> <h3>圣维特大教堂,是捷克历代皇帝举行加冕典礼的场所,有着“建筑之宝”的美誉。教堂外立面上精致的浮雕图案,对称的塔楼小尖立柱层层叠叠,塔顶最高处更是精美绝伦,尖塔,尖拱门和浮雕是歌德式教堂外观三大特色。因为经历久远的年代,以致教堂融入了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式风格。大门上还有查理大帝与4位主要建筑师的半身浮雕像。</h3> <h3>圣维特大教堂像世界上许多伟大的教堂一样,建造需要很长很长时间,它始建于1344年但直到1929年才完工。教堂花了将近800年的时间才完成并容纳了许多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的罗马帝国皇帝的坟墓,其中包括圣瓦茨拉夫的坟墓。</h3> <h3>圣维特大教堂里的巴洛克风琴有超过4400根风管,由约瑟夫·莫尔泽于1932年建造在这座16世纪的文艺复兴阁楼上,将管风琴安置在教堂最古老的地方,尽管启动所有管道的管风琴不够响亮,也无法填满整个125米长的教堂。2017年教堂希望建造一个新的阁楼,以容纳一个拥有8000多根管道的现代化的管风琴,将成为欧洲最大的管风琴,预计投资1亿克朗(约350万美元)。</h3> <h3>圣维特大教堂是捷克国内最大的教堂,也是歌德式建筑的典范,天花板看起来至少有60米高,但实际上是个错觉,这是由于狭窄的拱门产生的视觉差,真正高度只有33米。教堂内部修建得十分精致,漂亮。</h3> <h3>圣维特大教堂内部用了27000块花色玻璃组成的“创世纪”主题的作品,光影抚弄,迷离游移。当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的斑斓色彩并映射到地面上,那一道光束神圣又神秘,在教堂内的彩色玻璃窗和高高地拱廊营造出一种神秘梦幻氛围,给人似乎沐浴在神圣艺术中,顿时被色彩与历史的壮观所震撼。</h3> <h3><br></h3><h3>感叹布拉格</h3><h3> 横跨伏尔塔瓦河的桥梁有十七座,其中最老最美的一座是查理大桥。建于1357年的查理大桥至今已经六百多年了。桥与人不同,人要活到老,可能较容易;但要在老的同时活得美,便不太容易。查理大桥的体量,无论是工艺还是设计,这座古桥都是按千年大计建造的,还有持续六百多年的呵护与精心保养,看看保养大桥是如何进行的。清洁工们清晨是用吸尘器清理桥面上的垃圾,他们小心翼翼,身上背着长长吸管,拉着吸尘器,开大吸尘器风量,沿着石块铺成的路面的缝隙边走边吸。这才使得查理大桥每天都是干干净净。使得大桥成为古而不旧,老而不朽的经典。桥护栏上三十尊圣人雕塑神袛不同,形态各异。传说只要用心抚摸,就会获得幸福。于是圣内波穆克的手足和底座,因经万千手的摩挲而光滑铮亮。感叹:也许只有粗糙与光滑同在,黯灰与鲜亮并存,才能使一座城市坚毅而又丰腴、深沉而又生动吧!历史总要被现实触摸得到,才会愈发雄浑有力。现实总要被历史延伸得到,才不至于缺乏根基。布拉格是东欧最大移民城市之一,几百年来欧洲各地贵族,文人,商家汇聚此地,文化中最显著的差异便是建筑,或高或低,或圆或方,或大或小的建筑。罗马式,歌德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随处可见,交融并存把布拉格的曲折迂回的街道串联起来,就连犄角旯旮,都保持着中世纪的原样。查理大桥的两侧岸边简直就是个建筑物露天博览馆,各个时期的建造风格水乳交融。很多建筑物呈现几种不同建筑风格;更有一幢三层楼房三种建筑风格叠加。西方建筑一般以不同年代而形成的建筑风格。比如:歌德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和罗马式等等。而东方建筑特别是中国建筑,建筑物大都以地域区分;比如:徽派建筑以青砖黛瓦马头墙为特色,西南云贵地区有独特吊脚楼,福建地区的土楼,以及上海的石库门和北京的四合院。这种独有的建筑物是不会随地域搬迁。也不会随时代改变而改变。这就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区别。</h3><h3> 提恩教堂—提恩(国税局)前圣玛丽亚教堂。11世纪是一座罗曼式教堂,13世纪改建为早期歌德式泰恩教堂,14世纪改建为后期歌德式教堂。教堂为左右两幢相同结构相同外形的主楼。楼体修长,顶部有三层尖塔越往上体积缩小,一,二层为四面结构,四角竖着尖顶。最高的第三层竖着一根尖顶。难怪布拉格被称为千顶城市,其实又何止千顶。仔细看教堂体形右边的比左边的略宽点,以致被人们称作亚当与夏娃。教堂外立面呈黯黑色,可以说是庄严神圣,但在夜间尤其是月光下,则略显阴森恐怖,教堂内部拥有大量歌德,文艺复兴以及巴洛克早期的艺术精品。亦有许多名人长眠于此。而肃穆的教堂外则是另外一个场景,布拉格广场上歌舞升平,人流熙攘。广场四周各式餐厅、酒吧、旅馆林立。广场里还有好多卖冰淇淋的,烤猪肘的,烤香肠的……林林总总,应有尽有。日不落的布拉格广场,“我要送你日不落的爱恋,心牵着心把世界走遍。我要送你日不落的想念,寄出代表爱的明信片”。 </h3><h3> 火药塔是布拉格老城的一座歌德式城门是该市地表性建筑之一。修建于1475年,是依照查理大桥桥头堡为模型而设计建造的,也是布拉格市13座城门中维一保存下来的高塔。因为曾经存储过火药,所以被称作火药塔。最初兴建时,它是当时的市议会送给国王的加冕礼物,它通过小桥连接皇宫。</h3><h3> 圣维特大教堂是歌德式建筑的精彩范例,其中有许多波西米亚国王的坟地。也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教堂。建于公元925年,如今的圣维特大教堂是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在原教堂的基础上建造。圣维特大教堂是历代皇帝举行加冕典礼的场所,有“建筑之宝”美誉。教堂大门上有查理大帝与四位主要建筑师半身浮雕。教堂内典雅宽广,西边墙上的艺术极品是“玫瑰之窗”。最经典的是手工彩绘玻璃,来自于捷克绘画大师阿尔丰斯·穆夏的“慕夏之窗”。画的是西里尔与圣美多迪乌斯传教布道的场面,人物栩栩如生。是他们把基督教带入了东欧他们也是斯拉夫文字的创造者。内部还可以看到1927年完工的用了二万七千多块花色玻璃组成的“创世纪”主题作品。光影抚弄得迷离游移,当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的斑斓色彩映射到地面上时,那一道光束神圣而神秘。教堂内的彩色玻璃窗和高高拱廊营造一种神秘梦幻氛围。整个人似乎沐浴在神圣的艺术中,被色彩与历史的壮丽所震撼。圣殿内侧的圣约翰之墓是1930年由洛克建筑师艾拉运用20吨纯银打造。装饰以浮雕木刻的华丽教堂内厅藏有查理四世的纯金皇冠,金球及金牌。还有他的坟墓,据说圣骨至今不腐。人们把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比作王;把弗洛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比作王后;圣维特大教堂则被誉为美艳的王妃。</h3> <h3>卡罗维发利小镇</h3><h3> 卡罗维发利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以西120公里处的小镇。小镇长约二公里,清澈的泰普拉河蜿蜒穿镇而过,街道沿河兴建,河两边建筑十分古色古香,色彩艳丽,楼房紧紧挨着,幢幢楼房都洋溢着维多利亚时代风格。如果称这些中世纪原汁原味的建筑群为美丽漂亮,那简直是对它的亵渎。如果称它为精致,也不够正确的表述,在此我必须承认,找不到更确切的词汇来表达对这些古老经典的建筑赞美,为了对这些建筑的尊重,暂且用精致来表达。</h3><h3> 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季凉爽,是个消闲和避暑的好地方。这里温泉资源十分丰富,矿泉水从地下2000多米深处喷出来。这里温泉的发现民间相传:14世纪查理国王率队在此地打猎,勇敢的国王打中了一只鹿,被射中受伤的鹿🦌跛着腿跑进了山洞,国王命人守着洞口,可是不久鹿就冲出山洞跑了。国王觉得不解,命人挖开洞口,见到洞内热气腾腾,地下不断涌出热水来。国王觉得不惑为什么受伤的鹿会自愈呢。于是分折化验了这水样,结果这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治疗人体多种疾病都有奇效。尤其对消化器官和身体代谢紊乱的疾病更有效。所以卡罗维发利温泉也就是查理温泉。</h3><h3> 从15世纪开始,卡罗维发利就成了富人的养身休闲之地,那些达官显贵纷纷在此地营造安乐窝。六百多年来不断地建造,不断提升,把二公里长街道变成一个缤纷多彩建筑世界,相邻或不相邻的建筑没有相同。俄国的富人们也曾在此辉煌过,买下很多豪宅,在此大肆挥霍。以致一段时间俄语成了这里的流行语。今天俄罗斯人虽然大部分离开了,但还有好多毫宅依然在出租商用。</h3><h3> 查理温泉现在有十三眼。有一眼被用来生产当地啤酒。其他十二眼温泉的出水温度都不同,最高的有72度,最低的也有54度。其中一眼温泉喷射高达16米,温泉出口都被有柱廊厅罩着。磨坊长廊长约500米,宽20米。1792年时就建起了木质磨坊廊厅,以便人们在雨雪天里也能在温泉口旁活动和徜徉。这在当时卡罗维发利是独一无二的。后来1871年用十年时间加宽了廊柱部分,如今124根廊柱支撑着做工精细的廊顶。廊下容纳着五眼温泉;磨坊泉,水仙女泉,瓦茨拉夫大公泉,里布谢泉,和崖泉。回廊有铁制品的和木制品。整个回廊建筑呈巴洛克风格,皇家气派十足,是温泉城中当之无愧的大哥大。当然小镇也是旅游,休闲,散心和度假的胜地。英国女王,沙皇彼得大帝,托尔斯泰,高尔基,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普希金,果戈里,歌德等等名人都曾慕名而来。捷克人民慷慨的为全世界到此地的人们开放温泉饮用,任人随时随意饮用。</h3><h3> 沙尔瓦温泉回廊,两个青铜圆顶凉亭连接长长的白色回廊,回廊四周镂空花饰,极其漂亮,高雅精致。难怪为茜茜公主最爱。五个温泉回廊各具特色,回味无穷。小镇一头是THERMAL宾馆也正是今晚住的酒店。这个酒店正是卡罗维发利每两年一次电影节举行颁奖典礼地方。1988年中国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的电影《芙蓉镇》就在此获奖的。《皇家赌场》,《布达佩斯大饭店》在此拍摄地。所以卡罗维发利镇是建筑工程的博物馆一点也不为过。</h3> <h3>卡罗维发利普普酒店,是一家五星级宾馆,号称“东欧最豪华的饭店”。更让酒店出名的是在这里曾经拍摄了“007”系列电影《007大战皇家赌场》,和《布达佩斯大饭店》也在此取景拍摄。酒店内部蓬荜生辉,富丽堂皇,犹如宫殿般装潢,让人特想体验一把的冲动。</h3> <h3>卡罗维发利小镇以一条特普拉河为纵贯小镇东西街道,小河两岸都是各具匠心的精致楼房,色彩斑斓,没有雷同,小河中不远的地方还有着小喷泉来点缀河边环境。</h3> <h3>整个卡罗维发利小镇被绿色植被包围,四周青山绿水,镇中河水潺潺,各具特色的建筑,这里是富人的天堂。</h3> <h3>卡罗维发利温泉小镇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疗养旅游,这里的温泉中含有30多种有益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大帮助。</h3> <h3>卡罗维发利不仅拥有色彩斑斓的小镇建筑和温暖人心的温泉,更拥有环绕小镇的绿色森林和山峦。</h3> <h3>卡罗维发利小镇楼舍,幢幢精致,漂亮,这些都是几百年前的有钱人建造的供自己来度假或泡温泉之用,也给小镇添色不少。</h3> <h3>卡罗维发利小镇中大都是4层左右的楼房,高度相差不大,每一幢楼舍都是极具冲击力,各具特色的建筑简直像一个建筑露天博物馆。</h3> <h3>卡罗维发利小镇特普拉河畔各具特色的建筑,这幢叫作“好兵帅克”餐厅,有着独特的外观,上翘着的屋檐有点像是“帅克”的帽沿,值得细细观看。每一幢楼都是那么的精致,如果有时间顺带着把每一幢楼房的内在文化,人文故事慢慢品味那真是人生一大乐事!</h3> <h3>市场广场温泉回廊,采用的是瑞士木造风格,门楣四周点缀着无数星芒状雕饰,像蕾丝花边,整个回廊呈白色格局,给人一种典雅无华的感觉,回廊内有着五处温泉出水口,其中在最西侧墙壁上一幅是描绘卡罗维发利发迹的壁画下方出水口,正是大名赫赫的“查理四世”温泉。</h3> <h3>现有124根廊柱支撑着的做工精细的廊顶的“磨坊”温泉。廊厅长500米,宽20米。廊厅中容纳5口温泉,温泉水温最高的达74度,最低的也有54度。有了廊厅,能让人们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同样享受饮用温泉。</h3> <h3>此处的温泉出水口温度是69度,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盛放温泉,随意喝,随意取,不收任何费用。</h3> <h3>公园温度回廊,这座出现于1881年的回廊是由两座青铜顶凉亭组成,彼此之间以白色的铸铁长廊相连接,纤细的雕花装饰图案显得特别优雅,一口提供温度为47度的温泉出水口,也是可以直接饮用的12座温泉之一。</h3> <h3>卡罗维发利公园温泉回廊,白天游人熙熙攘攘,因为一侧紧靠公园故称“公园温泉回廊”。</h3> <h3>“岩石温泉”,泉水来自于地下30米处,出水量较小,泉水温度50左右,终年不断。</h3> <h3>玛利亚小镇</h3><h3> 玛利亚温泉小镇位于捷克西部,靠近德国,距卡罗维发利40多公里,是捷克第二疗养地。小镇依偎在捷克森林的东麓,伏尔塔瓦河支流普拉河畔。这里原来是一片沼泽地,是一座修道院的产业1865年建立小镇。全镇共发现140眼温泉和矿泉,其中有40多眼可供饮用。沐浴或用温泉泥治疗皮肤病,各泉温度和成份各不相同,含铁和碱盐,宜于治疗消化,呼吸,神经系统疾病。街道上可看到人们拿着特别烧制的杯子,一边喝着温泉水,一边漫步街头。说实在的矿泉水味道并不好,有点咸咸的,甚至有点苦涩。不同泉眼的矿泉水滋味都不相同,有的更咸或者苦涩味更大。小镇中心街尽头有一座长方形华丽建筑,就是镇中最大的温泉柱廊。柱廊北端有白色列柱构成的十字泉展览馆。一到傍晚,这里的喷泉会伴随着不同音乐喷出不同形状的水柱。在绿树成荫,宁静优雅的环境中观看喷泉表演,令无数游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玛利亚小镇更出名的是1823年德国大文豪歌德曾经在此地疗养,这位当年已74岁的老翁竟然爱上了旅馆主人的19岁孙女。当歌德求婚的时候,遭到周围所有人的反对是可想而知的,结果也是悲催的。当时引起社会很大震动。歌德虽然爱情失意,却写下了《玛利亚温泉哀歌》动人诗篇。玛利亚温泉是全欧最佳疗养地之一,小镇被森林环绕着,沿着缓缓的斜坡向外扩展。因而别名叫“绿色海洋环抱的城镇”。登高远望,就会领略到这一称誉是多么的贴切。一幢幢淡淡绿;白色或淡黄色的房屋宛如浮在绿海中的帆船,时隐时现。城内风景优美,树木如盖,草地如茵,花木盛开犹如一幅锦绣风景画,因而有“捷克花园里的花园”的美称。</h3> <h3>歌德回廊给玛利亚小镇频添不少香艳气,当年74岁的歌德就在此回廊中与19岁少女邂逅,并一见钟情。可以想像歌德是一个拥有多么健康的心智和多么精力充沛的血气老人。</h3> <h3>在这浪漫的环境中,74岁的大文豪歌德先生对时年19岁少女,房东太太的女儿乌尔丽克小姐一见倾心,乌尔丽克那湛蓝的大眼睛太迷人了,深深地吸引着歌德先生!其实当歌德先生注视她时,她也早已捕获了他的目光。老翁少女眉目传情,歌德先生神魂颠倒,再也不能自拔,时间久了,爱的激情在歌德先生心中荡漾,终于到了不可遏止的地步。歌德先生像一个少男似的向乌尔丽克小姐大献殷勤,并且也曾有娶她为妻的念头,为她写了不少情诗,最著名的是《玛利亚温泉悲歌》。</h3> <h3>整个玛利亚小镇显现一种静谧之美</h3> <h3>百威小镇</h3><h3> 捷克南部百威小镇拥有400年的酿制啤酒的历史,这里出产的啤酒闻名于欧洲大陆。虽说是小镇,却是两个捷克全国之最:四边各长133米的正方形中心广场是捷克最大的广场;广场中央20多米高的塑像喷泉是捷克最高的喷泉。塑像顶部的大力士参孙,双手撑开狮子的上下颚,泉水从狮子口中直喷而出。人们原以为德国人是喝啤酒大王,到了捷克才知道捷克啤酒生产与消费更惊人,人均啤酒消费量连续八年为全球之最。“百威”啤酒的发源地是捷克🇨🇿而不是美国。“百威”这个名字不但与原来的洋文名字谐音,而且中文的发音也很响亮。为国人所不知的是“百威”啤酒为了维护这块牌子而打的一场旷世大战。</h3><h3> 百威啤酒的阿道夫·布希出身德国酿造世家,1857年移民美国,定居在密苏里的圣路易市。后来他与早年移民美国的艾哈特·安海斯的女儿结婚。翁婿二人联手开创了安海斯·布希啤酒厂,选中“巴德威泽”名字作为自己产品的品牌。而捷克的“布杰约维采”与德语中“巴德威泽”相同。而捷克布杰约维采生产的啤酒历史更悠久。因此捷克人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在布杰约维采生产的啤酒名字就叫“巴德威泽”。他们反驳美国控告的理由是:德语中“巴德威泽”是形容词,不是名词。当时注册的也是巴德威泽啤酒厂不是以巴德威泽为品牌。从1911年开始就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了100多年,至今硝烟未散尽,所以“百威”啤酒,中文念得挺顺口,又能得到众多人群的喜爱的牌子,其背后的故事,并不是像它的读音“巴德威泽”那么顺溜的。当今捷克的“百威”与美国的“百威”依然同时存在,商标上的图案,颜色基本相同,只是花纹上略微有些差别。</h3><h3> 百威小镇虽然不大,但卖啤酒的商店,酒巴却非常之多。可以形容为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光着膀子的小伙,一手拿着五,六个🍺啤酒杯,一手托着放小点心,茶点,坚果类的盘子在酒店里穿梭。在他们看来初夏时节正是喝啤酒的最佳时节。</h3><h3> </h3> <h3>布杰约维采小镇最著名的是镇中心的“啤酒广场”,正方形的广场中心有个大喷水池,环绕广场四周啤酒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的。</h3> <h3>在“啤酒广场”的一侧,是镇政府机关,彩色外立面上精致的浮雕,高耸的钟楼俯视着整个广场,巴洛克式融合哥德式建筑给广场增色不少。</h3> <h3>胡波卡城堡</h3><h3> 在布杰约维采的郊外,伏尔塔瓦河畔有个赫卢博卡小镇。小镇的最高处胡波卡城堡🏰。13世纪是个小古堡,原属波西米亚国王的私人领地,到16世纪的时候由德国贵族接受了城堡。在19世纪的时候,当时的女主人从英国归来,仿照英国的温莎城堡改建为一幢歌德式的建筑。这座远离城市的白色城堡也成为捷克腹地一个独特的地理符号。由于城堡外墙为白色,所以人们也称它为白堡。有捷克最美城堡的佳誉。城堡内饰富丽堂皇,显示当时贵族身份,阳台和堡垒极其精致,蕾丝的窗户和白色的厅堂圆柱令人耳目一新,别出心裁。并在建造时就使用了电灯装置。房内壁炉,卫生设施一应俱全。完全与小温莎城堡相匹配。城堡的花园鲜花盛开,异国情调的植物丰盈。映衬着白堡更加醒目。</h3> <h3>走进胡波卡城,城塔笔直挺立,城楼层层叠叠,城楼平台相通。拱形窗户,镂空花样阳台,外立面上的灯罩,雕塑以及顶楼的排烟囱特别别致。最高处城垛高耸入云,像卫士一样守护着城堡。</h3> <h3>胡波卡城堡,白色的外立面,精致的造型,犹如童话世界里的宫殿。住在这里好像置身于世外桃源。</h3> <h3>克鲁姆洛夫小镇</h3><h3> 捷克中部隐藏着一个令人窒息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的小镇—克鲁姆洛夫。克鲁姆洛夫有6000多年的人类居住历史,13世纪开始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克鲁姆洛夫”的意思是“水边一片高低不平的草地”。1204年由南波西米亚豪族维特克家族在此建造城堡。克鲁姆洛夫也是南波西米亚的迷人小镇,是世界上最美的几座小镇之一。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双遗产。世界遗产委员对克鲁姆洛夫小镇的评价是:小镇五个多世纪的平安发展,它的建筑被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是欧洲中部中世纪古城的杰出典范。</h3><h3> 由于200多年来远离现代文明,没有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小镇的街道和建筑物都原汁原味保存着中世纪的风格。在城的高坡上建立了城堡,古堡塔,古堡塔呈圆柱形,色彩鲜艳是一座富有神秘气质。城堡在最高处,守卫着克鲁姆洛夫内城。城堡的城墙很高很高。在城墙上可以俯视整个克鲁姆洛夫小镇;尖尖的教堂顶,蜿蜒的伏尔塔瓦河环绕着小镇,灯火阑珊的街景,密集的橘黄色的居宅,一览无遗。在欧洲的古城堡上,没有一个像克鲁姆洛夫城堡那样慷慨的让游客在城墙上淌徉。映入眼帘的是满眼满眼的令人惊叹的美景。极目眺望,远处墨绿色大树,前面的草地黄色的和浅绿色相间,近处色彩艳丽的各式各样的,古色古香建筑错落有致,地面是近一个世纪前铺设的鹅卵石和长方形石块。风光旖旎,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浪漫。地球上美丽的地方总是与水相伴,伏尔塔瓦河像一条项链挂在克鲁姆洛夫城堡上。如果世界上有童话小镇,那就是克鲁姆洛夫小镇,没有唯二。13世纪中叶持续几百年的建造装饰和维护,尤其14—17世纪是小镇最鼎盛时期,有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也有歌德,巴洛克式等等不同风格建筑。克鲁姆洛夫是一座如此迷人小镇,是如此宜人的中世纪小镇。尤其至今仍完好地保存了中世纪的建筑群,还有恬静田园般的生活气息。夜晚,正方形小镇广场进入了又一种浪漫。广场长凳上二位歌手,吹着单簧管,弹着吉他唱起了歌曲,二声部高低分明,起落有致,和声也恰到好处。轻轻地唱着,旋律优美,人们有站着,也有坐着,但都被美妙歌声陶醉。地上放着一个竹筐,任人投入钱币,有捷克克朗,也有欧元,还有一些认不出来的钱币。竹筐一边还放着他们制作的自己演唱的CD。晚风习习,坐在长凳上,可以闭上眼睛,尽情享受异国他乡的风情。仿佛自己在梦幻西游。</h3><h3> 克鲁姆洛夫为捷克第一美丽小镇,一点不为过,这是本人的看法。欧洲最美童话小镇的地位无法,也始终无法超越。太美的感受让人真的依恋不舍,美轮美奂的景色深深的刻在脑海里,永远永远都不会磨灭——回味无穷!</h3> <h3>登上古堡最高城塔,举目四望,整个小镇就在眼下,河岸四周的房屋,一律用橙黄色的屋瓦,屋顶的曲线轻轻舒展,错落有致,小镇中间便是高耸的教堂尖顶。</h3> <h3>伏尔塔瓦河水流湍急,河畔圣维特大教堂屹立,教堂白色塔楼相嵌灰色条纹,修长的塔身上有着铜绿色圆形塔顶。教堂的尖塔耸峙云际,是一座歌德式融合巴洛克式风格建筑,它是当地人们信仰中心和这个小镇的发展源头。</h3> <h3>克鲁姆洛夫古堡是建筑在一个不太高的山崖之上,古堡塔楼像一个九层塔,一层一层叠加上去。怪怪的色彩,精细雕琢塔身,细细观察,每一层的设计都不重样,做工惟妙惟俏。</h3><h3><br></h3><h3></h3> <h3>克鲁姆洛夫小镇两个制高点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更加衬托出小镇的妩媚妖娆。</h3> <h3>克鲁欧洛夫小镇制高点是古堡塔,也是小镇最明显的坐标,古堡塔身色彩有点另类,有点俗丽,圆形的塔楼呈现红色,是那种像褪了色的红,塔顶是绿色色彩,整体显得十分不协调,怪怪的,在小镇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它是仅于次布拉格古堡的捷克第二大古堡。</h3> <h3>从克鲁姆洛夫古堡塔洞俯瞰小镇,一个中世纪的小镇完完全全呈现在眼前,红顶白墙房屋错落有致,塔楼,教堂,小桥流水,绿荫蔽日,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堂,这里不愧是联合国誉为“双遗产”的小镇。</h3> <h3>克鲁姆洛夫小镇,宛如一个马蹄形小岛,被伏尔塔瓦河环抱,岛中心以城堡为主的中世纪建筑,保存之好,令人惊叹。桃红柳绿,红顶白墙,依山傍水,石板街面,流水桥堤构成了古镇的美景。</h3> <h3>窄窄的河流,清澈湍急,两岸的房屋面面相觑,沿着河畔店铺林立,也是赏景休闲最好地方,这里只有河水涮涮声,如果在此泡上一壶好茶,闭上眼睛,真是赛过活神仙。</h3> <h3>伏尔塔瓦河犹如护城河,保护着克鲁姆洛夫小镇,站在桥上低头看湍急河流,抬头看色彩斑斓的古堡塔楼,河岸两边不同形状不同时代的建筑相互辉映,置身其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我心已醉。</h3> <h3>夜色渐浓,晚风撩人,在风景如画的小镇里,游客游性正浓,在古老狭窄的小巷中穿行,慢慢体验着中世纪乡村生活,享受着21世纪各种美味佳肴。标志性建筑古堡塔楼在小镇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h3> <h3>克鲁姆洛夫小镇上的建筑就是这样任性,从没有相同的建筑相邻,也没有高低区分,就是随意的,任性的各自按自己喜欢的样式建造,可也就是这种任性,构成了克鲁姆洛夫小镇特有的味道,也让人们知道错落有致为何物。</h3> <h3>蓝天白云,小桥流水,在克鲁姆洛夫小镇坐上无动力小船环游小镇,一定心情大好。真让人羡慕嫉妒恨啊!</h3> <h3><br></h3><h3>斯洛伐克之行</h3><h3> “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这是捷克大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名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一句名言。形象,生动描绘了捷克斯洛伐克这座西斯拉夫宗祠下,生活着两个宗亲:捷克与斯洛伐克。历史上1918年10月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实际上也是拉郎配,是为了迎合当时的历史现实。直至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在“天鹅绒”革命的大变局时期,以非暴力的,和平,温柔的方式解体了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共同消除了哥俩唯一矛盾—被迫搭伙过日子,各自独立,没有纠缠于历史与私利,轻装上阵,各奔前程,无论捷克,还是斯洛伐克都要向前走。从1000多年的历史来看,两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捷克族和斯洛伐克族,并分别成为了各自的主题民族。分离才是捷克与斯洛伐克的主流,合并只是迫不得已的结果。 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解体,斯洛伐克共和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内陆,属于内陆国,面积约五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50万。首都是布拉迪斯拉发,与布拉格,布达佩斯东欧其他首都不同,布拉迪斯拉发显得简约,朴实。当地市民最引以为傲的是,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沉淀,如今市内的街头巷尾有着上百座大小不一的雕塑,不仅点缀了一座城市,更影响甚至改变了城市的精神面貌,也使得布拉迪斯拉发城市独具特色。</h3><h3> 布拉迪斯拉发面积很小,犹如国内一个县城。显得有些破旧,尤其是近来的斯洛伐克国家经济状况并不如意。可那里的人民却不担心他们的生活,乐观开朗的心态使得大街小巷充满着音乐声。老城广场周围各种🎵音乐表演很多,组合演出,单个演出随处可见。还有很多闻名遐迩的雕像。</h3><h3> 《好客的礼貌先生》 这座雕像被作为布拉迪斯拉发城市好客的一个标志。小城的雕像还有很多正等着你或你们来一一揭示!法国美学大师亚塞佩特朗曾留下这样一段名言:“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无异于一片荒漠;一座没有雕塑的城市,便是一个缼失精神内核的荒原”。布拉迪斯拉发无处不有的众多趣味雕塑,给这座简约,朴实的城市增添了数不尽的乐趣、美感与历代风尚。</h3> <h3>布拉迪斯拉发总统府简约大方,这也是斯洛伐克人民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h3> <h3>布拉迪斯拉发市政厅是幢14世纪古老的石制建筑,经过几百年修缮后仍保持原有风貌。是斯洛伐克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斯洛伐克国内最古老的市政厅。</h3> <h3>布拉迪斯拉发是座较为神秘而鲜为人知的城市,虽然刚刚开放旅游不久,但一切却是那么尽善尽美。许多欧洲人称它为“东欧的最后一片净土”。虽然布拉迪斯拉发市不像其他欧洲国家的首都那样繁华奢靡,但它简单,古朴,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h3> <h3><br></h3><h3> 布拉迪斯拉发还有很多闻名遐迩的雕像。雕像《我正在工作》,亦称《工作中的男人》。创作于1997年是布拉迪斯拉发最著名的标志性雕像,也被全球艺术大师评为世界25座最具有创意的雕塑之一。布拉迪斯拉发市民称雕像中男人为“库米儿”。这是在马路路面的井口盖板打开处,“库米儿”身着工作服,好像刚刚完成下水道维修工作,正爬在井口休息。脏兮兮两手还带着下水道的泥浆。而“库米儿”的嘴边露出一抹憨厚的笑容。形象十分逼真,而又十分有趣。此处人气非常旺,要求合影的人非常的多。布拉迪斯拉发人民对该雕像还有二种解读;一是:一个典型的社会主义时代工人并不在意工作环境以及完成工作后的喜悦。二是:一个工作后的师傅爬在井口偷窥女性的裙底。你信哪个呢?还有一个传说,如果你想要实现一个愿望,你就摸摸他的头,然后也趴在地上把秘密告诉他。之后一定会实现,而他也会永远为你保守这个秘密。</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在老城广场上,法国大使馆门前。一尊弯腰挽臂,趴在一张长椅后面的拿破仑塑像十分“平易近人”。他个子矮小,幽默的模样好似正在与坐在椅子上的游客近距离聊着天呢。据说1805年圣诞节当日,拿破仑就是在布拉迪斯拉发与奥地利签署了《普雷斯堡和平条约》。和平是民心所向。雕塑家特意在此设立了这座雕像,寓意可谓深远!另一种解释是:雕像是拿破仑士兵。是一个当年拿破仑军队中掉队的法国士兵,他留在了斯洛伐克,想在法国大使馆前等待签证!</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老城里临街房屋都是商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远远望去,一家饭店前面,一座银白色雕像站立在那里,众多游客围观着。走近一看,这座名为《好客的礼貌先生》雕塑,一个绅士打扮的男士手持礼帽🎩,正在热情,潇洒地招揽着顾客。哈哈,有这么多游客整天围着他转,这家饭店真是赚着了,必定财源滚滚通四海。据说这是个真实人物形象的刻画。1897年,一名学者因为抗不住各种压力,精神发生了问题,就一直穿着西装站在此地向路人们问好,给美女鲜花。现在这座雕像被作为布拉迪斯拉发城市好客的一个标志。</h3> <h3>老城广场附近有着好多个体或组合使用不同的乐器,非常投入的演奏各种音乐。这位老兄以一辆摩托车为主体,集架子鼓,吉他,电子琴等乐器于一体,演奏着具有民族特色的乐曲,吸引游客驻足观看,游客可随意施缘。</h3> <h3>这是一对夫妻档音乐组合,那女士操着像锅底的圆形盆状当地民族乐器,以敲击摩擦演奏出悠扬动听悦耳声音,伴随着古吉他的弹拨各成一曲西斯拉夫古老的乐曲。</h3> <h3>布拉迪斯拉发古朴无华,到处洋溢着艺术的氛围,画家也出现在街头为你我画肖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