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三人行,必有我师"

陌上暖色

<h3>  我看书喜欢穿插着看,就是同时开启好几本,因为觉得读书就好比和朋友相处,只和一个人玩,太过单调和乏味。之前我还偶尔因为自己这种读书习惯略感惶恐,以为这也是自己没长性的具体表现,后来才知道马克思也是这种读法。因为据说这样才最适合大脑休息,转换和接受信息最为合理,既有先哲引路,我霎时就放下心来,心安理得的同时开启多路读书旅程。</h3> <h3>  最近和我玩的分别是冯唐,张宏杰,还有琼瑶。完全迥异的三种画风,三种流派,三种风格。每天在他们之间跳跃转换,随着不同的心情和不同的人物对话,真的挺有意思的!</h3> <h3></h3><h3> 冯唐的那种德性,读过他书的人都知道,我最早看他的一本书是《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当时觉得特别不能忍,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写文字公开发表的人怎么能把生殖系统以及男女关系当作比喻当做祝词,随时随地码在白纸黑字字里行间呢?后来好像还看过一本《天下卵》,一样不喜欢,现在都不记得书里面表达过什么了。最近读他的这本书是《活着活着就老了》,杂文集。开卷的原因,一来是微信读书推荐给我的,二来是这个题目让我心思触动了一下,三来,听说他的杂文写得比小说好。翻开两篇一看,果然比小说好!</h3> <h3>  文字还是痞,并且傲,中国文人几乎没有被他放在眼里的。攻击韩寒卫慧,嘲讽余秋雨张艺谋甚至王朔。看完他两本杂文,才勉强发现三个他服劲的人,分别是李渔,司马迁,曾国藩。他受这三人影响巨大,所以满嘴黄腔,但喷的唾沫星里都是二十四史的味道,还不时能闪现出人生哲理的光芒!</h3><h3> 比如他说,"文字是我们的宗教,愿我们继续倒行逆施。不要求两三年升半职,要求两三年出一本冷僻的书。心里一撮小火,身体离地半尺,不做蝼蚁,不做神,做个写字的人。"比如他还说,"工作最好做你喜欢做的和擅长做的,哪怕你喜欢做的和擅长做的是码字、洗菜或者锄草。工作时最好周围有一小群你喜欢的也喜欢你的人,现世里,工作往往占据你大部分有效时间,如果周围的人无趣,生命容易无趣!"</h3><h3> 这些正常的句子,听着也很过瘾,很提神,比一般鸡汤有味道,更像霍香正气水!</h3> <h3>  冯唐的作品,评论是呈两极分化的。有惊为神作,有被骂作垃圾。可是存在即合理,看不惯他又干不掉他,说明牛人是有牛人的道理!冯唐原名张海鹏,70后,自幼熟读孔孟,是协和医院学医八年的博士后,美国留过学,在人精辈出的麦肯锡做到合伙人然后投奔组织成为大国企总裁,他的出版商描述他"眼镜镶金边,袖口绣名字,皮带不是H的那是嫌它土,手里随便捏块石头那是杨贵妃她二姨传下来的古玉。”</h3><h3><br></h3> <h3>  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否定别人,觉得只要是自己不喜欢的人,就各种看不惯,看不顺眼。以前不喜欢冯唐的痞,现在依然不喜欢他某些时候的文字风格,可是我不得不承认他很厉害,他看很多的书,有很多人生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坚持他自己的风格。哪怕有些书在大陆都不能出版,可是他依然要探寻文字表达的极限,单是这一点,就很酷!</h3> <h3>  和冯唐比起来,张宏杰就正儿八经多了。冯唐就好比那个酒后陪你侃大山的人,而张宏杰呢,就像你中学时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像邻居家借你课本的腼腆大哥哥,像工作中对你进行耐心指导的主管。所以读冯唐的书的时候,我常常是横着读斜着读厕所里读......一边读还一边儿呵呵傻笑,但是看张宏杰的书我就正襟危坐,认真思考,还记笔记!</h3> <h3>  认识张宏杰,是从《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开始,又看了《曾国藩的正面侧面》,很喜欢他用文学的语言讲历史,也很佩服他的文学素养和史料积累。看他简历才知道,这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七零后作家,大学时期学的是经济管理,曾经在一家建行任客服。可是他竟然在那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里写出了这么多专业有趣的文史作品。事实再次证明,一个人如果能够到达众人仰望的高度,那么他一定曾经在别人看不到的角落里默默地努力和坚持着。</h3> <h3>  所以说张宏杰虽然跟冯唐文风完全不一样,但是两个人有着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他们都有很丰富的学识,很深厚的积累,很执着的追求。其实在我接触张宏杰之前,我的一个朋友就曾经把他推荐给我,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忽略掉了。可是优秀的人,光芒不会被掩盖,迟早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和接受!</h3> <h3> 最近看的是张宏杰的《历史的局外人》,收录了他几篇早期的历史散文。更多的篇幅,讲述了他是怎样从银行职员走上文史之路的。他的历程告诉我们,这世上其实不存在什么怀才不遇,只有积累不够,努力不够,水平不够!不要抱怨自己足够努力却运气不好,需知努力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努力到极致,运气自然就会来!</h3> <h3> 我还看了琼瑶的《雪花飘落之前》。这不是一个爱情小说,这是一个关于生老病死的沉重命题。琼瑶这一生,泡制了太多浪漫,可在人生最后的阶段,却不得不面对最大的苟且一一丈夫平鑫涛成为失智老人,像植物一样无意识躺在病床上。到底是应该放弃治理结束这种行尸走肉的生活?还是应该依靠"插管"等手段苟延残喘?她在这本书里,记录了她的挣扎与无奈。</h3> <h3>  年少的时候是很迷琼瑶的,但现在我真的不怎么适应她那种感情特别充沛的叙述方式。固然她说和丈夫平鑫涛感情很好,我也无法想像她所描述的那种深情的凝视,激烈的呼喊是怎样戏剧性的画面。而且我对文字里她对自己责任的推脱,也有种隐隐的不适感。我想一个人如果参与影视剧太多的话,可能人生也就像在表演了。但不管她的文字里带了多少矫饰的成分,还是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病痛的绝望透过字里行间,带给人心灵的压抑。</h3> <h3>  虽然是本很浅显的书,但是我也是分着好几个夜晚才读完的,因为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就不得不陷入什么是活着的思考。我不敢把相同的境况往身边任何一个人身上设想,即便是自己问自己,你愿意毫无意识地躺在病床上,延续没有质量的生命?还是愿意尽早结束只剩痛苦的人生?我竟然给不出自己答案!</h3> <h3>  虽然我最后把这本浸透琼瑶激烈痛苦的书读完,虽然我没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决定我一定要更加好好的爱惜自己,让自己健康的,充实的,有质量的活着!也希望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珍惜自己,善待生命,有尊严的来,也能有尊严地去!</h3> <h3></h3><h3> 书本真的是很有趣的东西,它把把那些原本遥远的人送到你的身边,变成你的伙伴、你的朋友、你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管他们有什么样的性格,不管他们擅长什么样的文字,你总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可以学习的东西。有了这些玩伴和朋友,至少,不会孤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