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环境是潜在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瑞吉欧认为:“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环境作为“第三位老师”,作为幼儿园的一种隐形课程,应具有教育、记录的功能,并能不断地激活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h3><h3> 我们的主题环境创设即是基于此种理念,强调围绕主题活动内容,设计与之相吻合的主题墙或活动情境,布置活动区角;强调环境的“中介和桥梁”作用,要能物化目标、物化内容。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实施中,要鼓励幼儿和家长参与环境的创设,充分体现环境的教育性、互动性、参与性、过程性和艺术性,以实现环境与课程、教学、幼儿以及家长之间的多元互动,实现“环境”与幼儿、教师、家长的不断“对话”。</h3><h3><br></h3><h3> 1.主题墙</h3><h3><br></h3><h3> (1)活动室墙面</h3><h3> “冬天的故事”这一主题,不仅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还引导幼儿去观察在寒冷的冬天里,社区、广场、马路上有哪些人在工作,引导幼儿去主动关注寒风中仍然坚守岗位的人和孤苦、流浪的人,引发幼儿较深层次的社会性情感。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装扮教室,筹办新年联欢会,营造欢乐新年的喜庆氛围。师幼共同创设“冬天的故事”主题墙,并将主题墙分为“寒风中的人”、“庆新年”、“剪窗花”版块,师幼通过共同收集活动资料和材料,进行一系列的绘画、制作、装饰、表演等活动,体验主题活动带来的丰富而温暖的情感,让孩子们感受冬天的快乐!<br></h3> <h3>2.活动区</h3><h3>(1)语言区</h3> <h3>语言区墙面设置了好书推荐、图书制作步骤图、图书修补步骤图三个板块。好书推荐版块根据主题推荐绘本《不怕冷的大衣》、《冬天的童话》、《十二属相》。</h3> <h3>(2)探索乐园</h3> <h3>根据主题布置墙面“冬天里的动物”,让幼儿了解几种熟悉的小动物的过冬方式,萌发关心、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和探索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h3> <h3>投放温度表,让幼儿认识温度表,学会观察记录每天的气温。</h3> <h3>(3)美工区</h3> <h3>墙面分为“我欣赏”、“使用剪刀的方法”、“制作步骤图”三个版块,帮助幼儿更好的参与到美工区活动中。“我欣赏”版块根据主题张贴“美丽的腊梅花”图片,供幼儿欣赏。“制作步骤图版块,张贴”灯笼”步骤图,供幼儿参考。</h3> <h3>增设废旧pvc管的组合,便于幼儿使用美工材料的取放。</h3> <h3>投放编围巾材料,让幼儿学会用纸盒、毛线编围巾,培养幼儿坚持做事的好习惯。</h3> <h3>看,孩子们在认真的编围巾!</h3> <h3>我的作品</h3> <h3>投放太空泥,让幼儿用压、捏等技能包饺子。</h3> <h3>投放灯笼半成品,让能力弱的幼儿在上面涂画,装饰灯笼。</h3> <h3>投放手提袋、报纸、废旧泡沫纸材料,让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冬季服装。</h3> <h3>投放扣子、胶棒、双面胶,学习制作小花,爱心卡等,送给在寒风中工作的人。</h3> <h3>《美丽的梅花》作品</h3> <h3>幼儿作品悬挂在吊饰下方,增强幼儿的积极性!</h3> <h3>幼儿作品展示在作品墙,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和荣誉感。</h3> <h3>(4)数学区</h3> <h3>根据主题增设《认识球体、圆柱体》版块,投放乒乓球、塑料小球、薯片桶、纸筒、露露瓶实物,让幼儿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异同。</h3> <h3>投放日历,让幼儿了解日历的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关系,学会看日历。</h3> <h3>(5)建构区</h3> <h3>增设小汽车模型,小动物辅助材料,在熟练利用技能搭建的基础上,收集的辅助材料能让作品变得更美观,更具有个性。</h3> <h3>增设塑料筐:方便幼儿在搭建前材料的搬运,搭建中材料的运输,搭建后材料的收纳、整理。</h3> <h3>孩子们在认真搭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