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守候

宁静的夏天

<h3> 在凌源的大山深处有这样的一户人家,要徒步翻过一座山才能到达。破败的茅草房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了,房子上面笘着当地特有的黄柏草,污渍斑斑的墙体上裸露的基石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痕迹。</h3> <h3>  两位老人共有三位子女,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已经结婚走出了大山,陪伴在两位老人身边的儿子人到中年尚未娶妻。</h3><h3> 老父亲已经80多岁,身体每况愈下丧失了劳动能力。老母亲负责家中的杂务和担水劈柴,儿子负责放养家中的20多头羊和圈里的几头毛驴。</h3><h3><br></h3> <h3> 儿子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小羊羔到母羊的圈里喂奶。</h3> <h3> 因为地处偏远,家中尚未通水通电,所以用水要到离家几百米的一口老井中去挑水。冬天的井水已经冻了一层薄冰,每次挑水要先用一根木棍把冰面砸开。老妈妈每次挑着满满的两桶水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步履蹒跚。</h3> <h3> 屋内仅靠着一个火盆取暖,靠东面的炕上还有两只刚刚出生的小羊羔。</h3> <h3>  老父亲曾经读过六年书,年轻时是队里的生产队长。初时我颇为不懂两位老人为何不迁到条件好些的山下去生活?当地政府部门也多次动员老人下山,并妥善安排了老人的生活,但老人家却执意不肯下山。归后细细想来这里虽然生活清苦,却也是少了世间的物欲横流、尔虞我诈。这里也许就是老人心中所坚守的最后的世外桃源吧。</h3> <h3> 老妈妈跪在地上锯断树枝生火做饭。一家三口的饭桌上一盆粗糟的饼子,还有一盆黑乎乎的不知道是什么的菜。</h3> <h3>  老父亲在给屋内的两只羊喂水</h3> <h3> 收拾完饭桌的老妈妈就这样默默的站在灶屋内,因为老人是聋哑人,所以从未见她发声。</h3> <h3>  虽经岁月的洗礼,但老妈妈的眼神依然清澈。</h3> <h3> 因为我们的第二次到来,老妈妈特意偷偷洗了一下脸,露出了洁净的面庞,想必年轻时也是一位清秀的女子吧。</h3> <h3>  老妈妈的目光深邃,眼中写满了故事……</h3> <h3> 一直倚门而望的老妈妈忽的嫣然一笑,许是我们的到来让她想到了远在大山外的儿女。想到了娇儿膝下的童年趣事……</h3> <h3> 老妈妈就这样一直望着通往山外的路,看得出来她在盼望着路的尽头出现女儿归家的身影,依然如幼时飞奔进母亲温暖的怀抱。</h3><h3> </h3> <h3> 母亲虽然不能出言呼唤女儿,但眼中的期盼是那样的深切……</h3> <h3> 希望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记得父母期盼你回家的身影,好好珍惜这世上唯一能给你百分之百爱的人,勿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