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勤得利--滨水旅游城(招商)

星火燎原

<h3>  在祖国的东北部边疆,在共和国版图的鸡冠上,有一座新兴的农垦城镇——那就是勤得利农场。这里曾经是一片亘古荒原,但经过农场人60年的辛勤耕耘,这里已经建设成为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被人们誉为“塞北江南”,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国边陲的大地上。</h3><h3> 勤得利农场地处三江平原东北部的同江市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47°47′-48°13′、东经132°53′-133°55′之间。东与同江市临江乡、鸭绿河农场接壤;南和浓江农场为邻;西与青龙山农场、同江市街津口乡交界;北靠黑龙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40公里,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h3><h3>  勤得利农场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主要是“一心,两带,七点”的空间结构。(一个中心:以勤得利场部为核心接待中心,为整个勤得利农场旅游区提供服务,处于旅游区的核心位置与交通要地,作为整个旅游区的铺垫与引导。两带:一是S313省道景观带,依托道路两旁稻浪碧海,欣赏大农业景观,突出现代农业风貌,展现“全域美”。二是额图渔村月亮湾景观带,沿途层林山峦,道路九曲十八弯,如置身天然氧吧,呼吸间绿意盎然,尽头可“登山望月”,畅游赫哲族渔村文化。七点:勤得利依照“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理念,以勤得利本土特色生态为依托,充分发挥勤得利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面实施"精致农业、绿色工业、魅丽勤得利",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多元发展,打造七个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即:1、北大荒鱼展馆,2、北大荒农业科技园区,3、额图月亮湾,4、兀惹古城遗址,5、五星山,6、界江风光,7、荣家寨石林)</h3><h3><br></h3> <h3><font color="#39b54a"><b>科技之光—北大荒现代农业科技园区</b></font></h3><h3> 北大荒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农业开发示范推广为基础,集科研、生产、示范、培训和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多功能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科技园区总面积1000亩,有旱田500亩、水田500亩。 </h3><h3> 2009年,农场将科技园区由原科技服务中心搬至距场部10公里同抚公路南侧后,投资400余万元动工兴建广场、喷泉及配套设施。广场的建设具有深刻的寓意,喷泉、假山代表勤得利的山山水水,有十根龙柱围绕四周,像十条腾飞巨龙忠诚地守卫着黑土大地。广场中心的雕塑明珠代表着米都,燕鱼代表着腾飞,表达建三江绿色米都与时俱进,展翅腾飞。</h3><h3> 每年6-10月份,是科技园区最美的时候,园区内的特色旱田作物,是勤得利旅游景观中的一大亮点。</h3> <h3><b><font color="#ff8a00">鲟鱼故乡—北大荒鱼展馆</font></b></h3><h3> 北大荒鱼展馆隶属于北大荒勤龙渔业,是黑龙江省最大的鱼展馆,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冷水性鱼类展览馆。勤龙渔业基地基础建设投资6000余万元,基地面积8894.16平方米,鱼展馆总建筑面积3235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100平方米,馆内有各类鱼标本165个,涵盖了包括史氏鲟、达氏鳇及“三花五罗十八子”在内的几乎所有黑龙江流域内的珍稀鱼类。馆内最珍贵的展品当属镇馆之宝——体长3.4米、体重超过600斤的达氏鳇标本。</h3><h3> 鳇鱼号称“淡水鱼之王”,属软骨鱼类,物种起源于距今一亿三千万年的白垩纪,现在中国境内超过200斤的鳇鱼已非常罕见,达氏鳇和史氏鲟均是全世界唯有黑龙江流域才有的珍贵鱼类。</h3><h3> 北大荒勤龙渔业是黑龙江省最大的渔业养殖基地,它坐落于勤得利农场千年的辽代古城---兀惹城区域内,北距黑龙江主航道1500米。基地以1.2万亩的勤得利湾天然水面为依托,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先导,以鲟鱼养殖为主线,形成了集苗种繁育、增殖放流、成鱼养殖、精深加工、宣传展示、旅游休闲“六位一体”的鲟鱼产业化基地。</h3> <h3><b><font color="#b04fbb">青江览胜—月亮湾</font></b></h3><h3> 月亮湾位于额图渔村西一公里处。滚滚东流的黑龙江流经此处,突然向南岸山间一块平地甩出一条弧形的江叉,如弯月落平川,因此大家便称其为“月亮湾”。</h3><h3> 在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月亮湾这地方是一片金色的沙滩,沙滩上寸草不生,一尘不染,是那时居住在额图的兀惹人祭祀江神和族人聚会的地方。有一年夏天,王母娘娘和七仙女来到这里,王母娘娘从头上取下一支玉簪,站在江边,面对苍山,手持玉簪挥手划一圆弧,沙滩边缘立刻出现了一条碧水不惊、静静流淌的河流,这河流在星空映照下,闪闪发光,如天上悬着的弯月一般。月亮湾紧贴郁郁葱葱的额图山,每年都有众多摄影发烧友闻名来此,以登上山岗摄下月亮湾的全貌为荣。</h3> <h3><b>风陵地貌—荣家寨石林:</b></h3><h3> 荣家寨石林位于农场荣家寨林业站,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以林间小溪、怪石、冰湖等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森林浴、林间小溪探源等为主要旅游内容,是融森林生态旅游、探险游、健身游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h3><h3> 全景区面积为4平方公里,车行在森林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完全融入到森林的怀抱,一条溪水引领着游人行至林场接待中心休闲观光。在这里,你将被欢快的流水声吸引,寻声而往,踏着长满青苔的石墩,穿梭在密不见天的树丛中,脚下潺潺的流水,使人仿佛进入了海底世界。在荣家寨山脊最高端,五块巨石堆砌在一起酷似佛像,由此得名佛祖石。以佛祖石为中心的方圆几百米内奇石林立,怪石丛生。有鳄鱼石、仙人洞、啸天吼等巨石构成的奇特景观,浑然天成,妙趣横生。</h3> <h3><b><font color="#ff8a00">登城抚古—勤得利古城</font></b></h3><h3> 勤得利古城—即辽代“兀惹城”、明代“乞勒伊城”遗址,位于勤得利港黑龙江畔的西山南坡,古城呈不规则形,城墙周长约2公里,以夯土为墙,无瓮城马面之设。古城北、西墙保存较好,外高5-6米,内高3-4米,墙基下宽6米,上宽1米。此城两面河水环绕,两面雄山夹峙。西城墙紧靠勤得利河,这一段地势陡峭,怪石嶙峋,城墙依山势而修,高耸嵯峨,易守难攻。</h3><h3> 古城区域2000年前就有挹娄人在此生活,辽代此城称为兀惹城(见张泰湘著《兀惹丛考》),是那时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兀惹人的首府。兀惹人凭借兀惹城,曾多次挫败辽朝入侵的大军。到明朝永乐七年,设立了经营东北的一条重要交通线——被史学界称其为“东北亚丝绸之路”的海西东水陆城站,共设驿站四十五处,全程超过2500公里。勤得利古城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驿站,当时叫“乞勒伊城”。</h3><h3>如今,勤得利人依托古城遗址,利用这里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于2000年投资百万元,建起了古城山庄旅游区,2009年农场又投资修建了旅游步道,昔日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信使往返的古驿站,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千年兀惹古城遗址之断壁残垣,仿佛诉说着港湾沧桑悲壮历史。</h3><h3> 走进古城山庄,怡美的自然风光,独出心裁的仿古建筑,尽收眼底。用柞木交叉擎起的水上餐厅,是座悬空而建的屋舍。置身这里,听脚下江水欢唱,观面前百鸟齐飞,青翠的山野菜,诱人的江鱼宴,让人留连忘返。古城遗址顶峰有一怪石形似骆驼,后人称其为“骆驼峰”。</h3> <h3><b><font color="#ff8a00">赫哲渔村—额图</font></b> </h3><h3> 额图位于勤得利中俄界江——黑龙江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因在额图山脚下而得名。</h3><h3> 据史料记载,远在明朝,这里便居住着以渔猎为生的“乞列迷”(赫哲人先祖)人,并且是明代建立的经营东北的一条主要交通线“海西东水陆城站”之一的“考浪鼓”(史学界有争议,有的史学家考证为“弗能都鲁兀”站)驿站。到清代,乞列迷人改称赫哲人,额图是赫哲人的部落。据《同江县志》记载:“民国初有赫哲人20户”。</h3><h3> 额图山清水秀、乡情古朴,西有“大河赤壁”的西石砬子。登顶北望,大河上下水势滔滔,俄罗斯远山湿地尽收眼底。西望,弯弓如月的西大河如月落平川,碧水不惊,岸边树绿草青,被誉为“月亮湾”。山下江边,更有传说神奇的“祈望石”。东去十里,便是额图湾名特优商品鱼养殖基地,十里长堤、一湾碧水、鹳飞鹤舞、鱼翔浅底,到此不仅可亲近自然、放飞心情,还可品尝到赫哲名菜——杀生鱼。若荡舟过江,登上江心岛,那光洁如洗、一尘不染的沙滩,令人流连忘返。沙滩戏水、闲庭信步,或做各种游艺,人水合一,陶醉其中,彰显生态野趣,休闲惬意。</h3> <h3><b><font color="#39b54a">世界一流—智能化浸种催芽基地</font></b></h3><h3> 勤得利农场水稻智能化育秧基地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水稻芽种生产基地,占地面积270亩,是农场总投资1400万元建成的。其中,现代化育秧大棚 180栋,厂房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配备智能化浸种催芽设备9套,可为农场及周边乡镇30万亩水田提供优质芽种;全场实现了统供芽种100%,通过统供芽种实现了水稻生产分期浸种、分期催芽、分期播种、分期插秧的目标,保证了在最佳农时范围内完成插秧任务,为培育旱育壮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3><h3> 每年春播之后,我们都会将育秧大棚进行综合利用,种植芋头、雪莲果、莲藕、草莓、棉花、西瓜、香瓜、地瓜、芝麻、生姜、玉米等作物供游人观赏及采摘。近年来,农场又在基地附近投资修建了特色步道长廊、引水风车等景观以丰富其旅游内涵,增强观赏性,目前基地已经成为农场乃至整个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展示窗口。</h3> <h3><br></h3> <h3><b><font color="#167efb">黑龙翘首—勤得利灌区渠首</font></b></h3><h3> 勤得利灌区位于三江平原东北部,黑龙江中游右岸,隶属于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是垦区第二大灌区。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6万亩,涵盖勤得利、鸭绿河、浓江三个农场,并且可为33万亩的洪河自然保护区补水。工程概算投资9.5亿元,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预计投资5.77亿元,灌溉面积超过44.87万亩。</h3><h3> 2011年已经完成渠首泵站的建设。灌渠引进的是黑龙江水,黑龙江水无污染,水温高,有机质含量高,生产出来的稻米品质好、口感佳,产量也相对较高。全部建成后,年可增产粮食6亿斤。目前,设在黑龙江边三家子岛处的勤得利灌渠渠首,发挥着灌溉、发电、环保的作用,勤得利农场以灌渠为依托,正积极开发集漂流、休闲度假、现代化设施农业和生态园林城镇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届时将成为建三江及周边地区人们双休日度假旅游的休闲胜地。</h3> <h3><b><font color="#39b54a">龙江悟妙—界江风情</font></b></h3><h3> 勤得利拥有中俄界江82公里,境内的勤得利港与俄罗斯隔江相望,黑龙江谷雨开江,五月泛舟,七月垂钓,十月赏秋,初冬踏雪,腊月冬捕,一年四季均有景可观赏。</h3><h3> 每年冬去春来,大江冰开,已成为了千年不变的规律。每年的4月中旬,黑龙江都要上演一场开江的大戏。这戏有文戏和武戏之说,戏虽不长,但却轰轰烈烈,震撼人心,成为黑龙江一景。</h3><h3>随着冰面解冻,沉睡冰下四、五个月的鱼儿也都被唤醒而“鱼贯而出”,这些鱼儿由于整个冬天的忍饥挨饿,体内的脂肪已经消失殆尽,废物也排放得异常干净,其肉质变得非常紧密、不肥不烂,因此鱼肉便会异常鲜美。</h3><h3> 开江之后数月,乘船泛舟龙江之上,既能欣赏到江南岸秀美的自然风光,又可领略北岸俄罗斯村庄的异域风情,沿途两岸不仅保持着原始生态,又多姿多彩,沿江两岸有百余公里的高山峡谷、宽阔无垠的平原、茂密的森林和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等,界江两岸星罗密布的滩涂湿地一片难觅的“净土”,各种珍禽奇鸟,窝穴遍野,聚散逍遥,无拘无束。三五成群的白鹤、丹顶鹤、白天鹅在湖面尽情嬉戏、在空中自由飞翔,堪称鸟类的天堂。冬季大江冰封之后,尤其是12月末至次年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是渔民进行大规模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这种古老的捕鱼文化源于史前,盛于辽金,因冬季捕鱼易于保存运输,所以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千年不变。</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勤得利农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招商公告</b></h3><h3></h3><h3> 勤得利农场地处祖国边陲,三江平原东北部,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位于同江、抚远两个国家级口岸之间,距抚远东极机场109公里、建三江湿地机场123公里,辖区土地面积20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4万亩,省级同抚公路穿境而过,毗邻中俄界江黑龙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h3><h3> 勤得利农场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既有美丽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和奇特的原始景观,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国家级史氏鲟种鱼繁育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黑龙江流域鱼展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境内有黑龙江垦区第二大灌区—勤得利灌区;这里有82公里大界江风光旅游观光带、历史悠久的勤得利古城遗址、闻名遐迩的月亮湾、奇妙怪异的荣家寨石林、壮美秀丽的喇嘛哄大湿地、鬼斧神工的五星山。随着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即将落成通车和抚远黑瞎子岛国际贸易区的开发,勤得利农场已经迎来了旅游业大发展的春天。</h3><h3> 2016年开始,黑龙江省地球物理勘察院对勤得利农场进行地热勘查,2017年5月作出大地电磁测深工作报告,通过野外物探数据采集、室内综合研究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等工作,初步查明了勤得利农场地热资源形成的地质背景条件,并通过资料收集、大地电磁测深(MT)/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勘查,初步查明了测区断层并提出建议钻孔位置。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能源,利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勤得利农场将依托地热资源的优势,重点招商开发地质温泉度假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通过“温泉+X”的模式,深度融入区域内精品旅游专线,形成特色旅游景点,全力打造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健康养生为一体的温泉度假新天地。</h3><h3> 我们将本着热忱欢迎、精诚合作、互利双赢的态度,采用合作、合资、委托开发等方式,面向社会诚邀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该地热资源。意向单位可以于招商公告发布之日起,提出项目策划方案,经评审论证后,选择条件最优者签订招商协议。 </h3><h3> </h3>

得利

农场

黑龙江

古城

界江

基地

北大荒

月亮

额图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