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腊八节,吃腊八饭,今昔情感

奎先达坂西

<h3>今天是腊月初八,过“腊八”。在我们老家过腊八节有吃“腊八饭”的习俗。</h3><h3><br></h3><h3>昨天吃过早饭就见爱人翻冰箱,倒橱柜,找出一堆做腊八饭的食材。“这是东北大米,这是新疆大枣,还有红小豆、豇豆、豌豆、绿豆、薏米、黑米、花生……,看看,有十多样。”爱人边说边挑选着。选完,把豆类搭配好,倒盆里用温水先泡上。</h3><h3><br></h3><h3>现在社会安定,生活条件好,物资丰富。除了主粮外,家里也常备一些杂粮,平时想吃八宝饭或喝碗八宝稀饭,不用准备就能做,食材是现成的。肉丁稀饭、皮蛋稀饭也常熬,就是想喝个蛤蜊、鲜虾疙瘩汤什么的,出门一二百米就能买到海鲜,想吃就买,贵贱不计较,新鲜就行。</h3> <h3>记得我小时候想吃顿八宝饭可不容易。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是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比较苦,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且家家户户都很拮据。每年过腊八节,没有那家能吃上顿八宝饭。记得过腊八节的一早,母亲会用小米熬一锅稀饭,里面顶多放上一把花生,每人能喝两碗小米稀饭,每碗里舀几粒花生米,那时候小米稀饭里的花生米嚼着可香了。这虽然不叫八宝饭,也算是过腊八吃上顿好饭了。</h3> <h3>大概是我完小毕业那年过腊八,那是六十年代末,生活条件稍好一点了。头几天来了走街串巷换大米的,母亲就装了大半面袋子玉米,换了十斤沽河大米,一年就换一次,还舍不得。过腊八的头一天就准备做顿腊八饭,且要做八宝饭。我们兄妹几个知道后,高兴地跑到街坊邻居小伙伴跟前炫耀:我们家过腊八吃八宝饭。晚上吃过晚饭,母亲在那里数来数去:大米、小米、豌豆、绿豆、黄豆、花生,就六样,做八宝饭要八样,缺两样。母亲想了想,又去粮缸里抓了把麦粒,在蒜臼子里捣了捣,这算一样。再也找不齐了。</h3><h3><br></h3><h3>父亲在队上记完工回来知道后,便搬把兀子到门外,把挂在屋檐下留作种子的两串四季豆取下一串,剥出一把说:“明年种不了这些四季豆种,把这个算上就够了。”第二天过腊八节,母亲天不明就起来做腊八饭,我们还在睡梦中就闻到了八宝饭的香味儿,赶紧爬起来。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在腊八节吃到顿香喷喷的八宝饭。</h3> <h3>现在想想,从记事起,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社会进步快,变化大,我们都跟不上时代发展变化的快节奏了。国家安定有序,繁荣强盛,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老母亲曾对我说:“我和你爹呀是在胶东保卫战那年认识的,那时候天天打仗,牺牲的烈士数不过来,问问你爹,那年秋天水沟头阻击战打的多残酷,你爹他们连最后就剩七个人。谁还会想到能活到今天,这都九十多了。如今这好日子哪里找?孩子们都知足吧!”母亲说得极是。我们生在福中要知福,更要不忘初心,凡事多为国家着想。</h3><h3><br></h3><h3>这两年父亲身体也不太好,有次得了重感冒了住了一周院,一住院就天天嚷着出院。出院结算零费用。问我:“怎么能没有费用?”我说:“不是公费吗。”非要撵我去找医生问问。我找医生给开了90元的自费药。把发票给父亲看说:“医院算错了,有90元自费。”父亲眼睛也看不清,接过发票说:“当过兵的应该有觉悟,赶天咱自费去敬老院,老了不给国家添麻烦,不给儿女们添麻烦,这也是为国家安定复兴做贡献了。”话说到这就扯远了。</h3> <h3>昨天上午10点回老家看看父母亲,把父母需要的水杯、拖鞋、袜子、洗衣粉、卫生纸等日用品打电话告诉爱人。爱人忙去商场买回来,我回来再给父母亲送去。等4点半回到家,爱人把八宝稀饭熬熟了。我问:“不是明天才过腊八节,明儿早上吃腊八饭吗?”爱人笑笑:“你心思还是咱小的时候,过腊八盼着吃顿腊八饭。现在孩子们对这那还稀罕?节不节的,都一样!”我想想也是。</h3><h3><br></h3><h3>熬好八宝稀饭,爱人又炖了条鳕鱼,炒了三个菜,儿子一家四口回来吃晚饭,一家人亲亲热热,其乐融融。可能是孩子们平时都吃够了,每人连一小碗八宝稀饭都没有喝完。就是我呼呼啦啦喝了两大碗。</h3><h3><br></h3><h3>2019年1月13日于莱西</h3> <h3>作者简介:李勋修(奎先达坂西),山东莱西市人,1976年2月入伍,曾在原铁道兵五师和新疆军区某陆军师服役。<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