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 一将功成万古枯

子河

<h3> 袁文才王佐究竟是谁下令杀害的?</h3><h3>&nbsp;</h3><h3> 提起袁文才和王佐,略知中共党史的人恐怕无人不晓。这不仅是因为二人作为井冈山农民自卫军的首领,对创建中共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并使毛泽东得以成功实践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居功至伟,还因为他们是中共党史上首次“恩将仇报”被错杀的红军将领,而引起世人格外的关注。尽管事件已经过了近一个世纪,也早已给袁王平反昭雪,事情似乎已经水落石出了,但细究起来仍然扑朔迷离,疑窦丛生。前不久我在去瑞金和井冈山等地“红色之旅”时,听到参观者关于袁王被错杀事件问的最多的仍然是:袁王究竟是谁下令杀害的?我们不妨再翻“历史旧账”,根据现已披露的史料,还原袁王案件的始末。<br></h3><h3> 1927年10月,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失败的部队来到井冈山,受到袁文才和王佐两位“山大王”的真诚欢迎。随后朱德和彭德怀率领的起义部队也相继汇聚井冈山,开始了湘赣根据地蓬勃发展的时期。袁文才十分钦佩毛的才干和雄才大略,提出与毛结拜兄弟,欲拥毛为山大王,偏安一隅。毛不干,说共产党人哪有拜把子的?据说,袁为了留住毛,随亲自出面保媒,将永新县乡绅之女,已是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的贺子珍介绍给毛并为二人操办了婚礼。从1927年10月至1929年初,双方关系十分融洽,根据地党组织也对袁王二人给予高度信任,袁文才最高职务为湘赣边界工农政府主席和红四军参谋长,王佐任红五军第五纵队司令员。</h3><h3> 事情的陡然变化发生在1929年初。中共中央根据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决议精神,在《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中提出对“土匪武装”“仅在革命暴动之前宜加以利用。暴动成功后,应解除其武装,并严厉镇压……”的左倾决定。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苏区大多数领导并不赞成这一极端做法。因此1929年1月4日井冈山前委在毛泽东主持下召开会议传达中共“六大”决议时,因袁在场,未宣读上述决定。但不久袁文才在随毛去赣南途中仍然得知了中央这一指示,为免遭不测,即不辞而别回到井冈山并告知了王佐。袁王的错误做法受到根据地党组织的批评,并且袁也做了自我检讨,接受了党纪处分。至此似乎事件已平息,然而异常严峻的外部斗争环境和根据地极为复杂的内部矛盾最终使二人死于非命。<br></h3><h3> 诚如外省来广东的人被称为客家人一样,在湘赣一带本地人和外省人分称为土籍和客籍。土客矛盾由来已久,水火不容,代代相沿。湘赣边界地方党组织领导人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土籍,而以袁王为代表的军事干部则多为客籍,故在当地有“土籍的党,客籍的枪”之说。尽管根据地党组织曾为调节双方的矛盾绞尽脑汁,但未能阻止土客籍对立,后来演变成了湘赣边界党内以中共湘赣边区特委书记朱昌偕、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等为代表的土籍地方党政势力同以袁文才、王佐为代表的客籍军事势力间的激烈对抗。握有中共中央关于清除内部“土匪”尚方宝剑的土籍势力,抓住袁王二人在处理被俘获的国民党茶酃宁三县团防总指挥罗克绍的不当做法,导致朱龙等人最终决心除掉他们。据公开的资料记载,1930年1月中旬,受中共中央委派,中央巡视员彭清泉(潘心源)主持召开湘赣边特委、赣西特委和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根据“六大”文件和龙超清等人的情况汇报,作出了武力解决袁、王的决定。<br></h3><h3> 朱昌偕、龙超清等人"谎称"袁王二人要发动兵变,边界党组织危在旦夕,“使不明真相”的红五军军长彭德怀派出部队赶往事发地点平息“叛乱”。1930年2月24日,朱龙等人用“伪造的”毛委员来信,以出席军事会议为名,将袁王骗到永新县加以猎杀。这起事件开创了中共党史军史上采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杀戮军队高级指挥员的极其恶劣的先例。之后袁王的部下多人遭诛杀,部队被整编。二人被杀震惊了整个湘赣边界,其影响之恶劣,后果之严重,出乎始作俑者所料。袁王被杀后,袁文才的妻叔谢角铭和王佐的哥哥王云龙收拢残部,举旗“反水”,井冈山根据地随之丧失。红军曾数次试图收复,均遭惨重伤亡而未果,从此红军再也未能踏进井冈山一步,直至全国解放。</h3><h3> 事情似乎已经很清楚了。袁王被杀是中央特派员彭清泉直接拍板,由地方特委的朱昌偕和龙超清等人一手策划和实施的。然而令人不解的是:</h3><h3> 一、袁王作为红军的高级将领和创建红色根据地的有功之臣,在当地民众中威望很高。因此上级党组织对于处理袁王问题必然十分慎重。但是从上述介绍的情况看,在解决袁王的整个过程中,除了彭清泉主持召开的联席会议外,之前看不到上级党组织的相关决议、文件和指示,之后也看不到处置结果的报告和通报,这显然是不合乎常理的。</h3><h3> 二、以袁王的地位和身份,如无上级指令,彭朱龙等人胆敢擅自作主开杀戒,似也不合常理。<br></h3><h3> 如果他们得到上级的"密杀''令, 那么指令究竟来自何方?有权下令的只有两个机构:一是上海的中共中央,二是中央苏区党组织。如果是前者下的指令,那么就不存在任何不公布有关文件的理由,其中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如果是中央苏区党的领导机构下的指令,从已经披露的材料来看,似乎又不大可能。</h3><h3> 首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苏区大多数领导人,包括朱德、陈毅等并不赞成中共六大的相关决议,认为象袁王这样的农民起义军首领不仅是有功之臣,而且早已在革命战争中脱胎换骨。</h3><h3> 其次,毛泽东与袁文才关系密切。在工作上,毛一直将袁视为左膀右臂并委以重任。在私人关系上,袁极为信任毛,毛也非常尊重袁。毛的居所只有袁可以不事先通报随意出入。再加上袁作为毛喜结良缘的红娘,更进一层密切了两人的关系。当毛听说袁王被杀时当即表示''杀错了'',并说井冈山从此是回不去了。1965年毛重上井冈山时还专门接见了袁王的妻子。</h3><h3> 从上述披露的材料来看,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毛都不可能赞同杀掉袁王二人。但还是疑点甚多。</h3><h3> 第一大疑点:在现有史料中看不到在决定除掉袁王的整个过程中,中央苏区党组织和主要领导人的任何文件、指示或表态。有材料说:''1930年2月7日,位于湘赣边界的中央苏区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赣西南特委和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袁王二人正是在17天之后被猎杀的。彭朱龙等人处决这两个身份极为特殊的红军高级将领竟敢事先不凑准,事后不报告?而毛刘作为中央苏区和湘赣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对如此重大的、周密组织实施的处决行动竟然一无所知,只是事后才知晓?</h3><h3> 第二大疑点:仅从现有史料,很容易使人得出前述的结论,似乎彭朱龙等人是此案的主谋和执行者,并利用袁王二人对毛的信任,“伪造”毛委员来信使密谋得呈。但据查,彭清泉1930年12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牺牲,朱昌偕和龙超清则在1931年苏区肃清AB团时被错杀。死者不会说话,死无对证。如果他们在天有灵,不知是否会觉得冤比窦娥?</h3><h3> 第三大疑点:既然作为前委书记的毛泽东都认为''杀错了'',为何一不追究策划实施者的责任?二不及时平反,纠正错误,以挽回影响和损失?而是迟到20多年后才由江西省委出面平反,且未在全党公布?知错就改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又有何难言之隐?</h3><h3> 对于袁王究竟是被谁下令杀害的这个问题,袁的后人亦是讳莫如深,只是表示按官方的口径。所有这些成了诸多疑点和难以解释的历史空白。其实,所谓"伪造''毛委员来信的说法恰恰提供了一个重大线索。而搞清毛委员来信的真伪则是揭开"谜底"的突破口。但仅凭现有史料难揭谜底。苏共档案解冻后显示,斯大林时代编撰的联共(布)党史不过是领袖个人意志的产物。看来,要想填补空白,消除疑点,只有待中共档案解冻之日了。让事实来说话,方可还历史本来面目。人们期待这一天。<br></h3><h3><br></h3><h3></h3><h3> (说明:本文只是旅游见闻,而非专题研究,故掌握史料未必准确、全面。欢迎国内党史研究专家核准史实,提供史料,填补空白,答疑解惑。)</h3> <h3><br></h3><h3>瑞金红军烈士纪念碑</h3> <h3><br></h3><h3>井冈山上的冰挂。之前井冈山下雨结冰,致使车辆无法上山。谁知第二天突然接到通知说可以上山了。真走运</h3> <h3><br></h3><h3>黄洋界云海,上山时还大雾弥漫,到了黄洋界竟云开雾散,能见度尚可。虽未阳光普照,但已属难得了</h3> <h3><br></h3><h3>黃洋界阵地遗址,如今成了到井冈山必看的景点</h3> <h3><br></h3><h3>黄洋界上炮声隆,这是扼守黄洋界的炮台遗址</h3> <h3><br></h3><h3>黄洋界上贺子珍的雕像。不像英姿飒爽的女红军,倒像是舞台亮相的女演员,粉质气太重</h3> <h3><br></h3><h3>江西宁冈龙江书院,1928年4月朱毛会师的地方,后成为培训干部的学校,被誉为红军的第一所"黄埔军校"</h3> <h3><br></h3><h3>毛泽东在井冈山茨坪镇大井村的旧居。1927年10月,毛初到井冈山就住在这里。这是王佐的地盘。井冈山以黄洋界为分界线,以东到茨坪是王佐的地盘。以西到茅坪是袁文才的地盘。毛之后搬到茅坪八角楼居住<br></h3> <h3><br></h3><h3>瑞金沙洲坝的红井,就是小学课本里《吃水不忘挖井人》中讲的那口井。远处是毛委员亲自挖井的雕塑</h3> <h3><br></h3><h3>红米饭,南瓜汤,通常是当年红军艰苦生活的写照,如今却成了高级食品,当地餐馆一碗红米饭15元。味道的确香甜可口,劲道润滑</h3> <h3><br></h3><h3>井冈山茅坪革命遗址</h3> <h3><br></h3><h3>井冈山茅坪毛泽东旧居八角楼。想起了在那个造神年代响遍全中国的歌曲《八角楼的灯光》:八角楼的灯光哎照四方,我们的毛委员在灯光下写文章。革命风雷笔下起,五洲四海红旗扬......''</h3> <h3><br></h3><h3>八角楼因楼上天井呈八边形而得名。紧挨着八角楼,隔壁就是当年袁文才的住处,现辟为袁生平事迹陈列室</h3> <h3><br></h3><h3>参观陈列室的游人来来往往,谁也没有注意到坐在门口的一位老妇。经询问才得知她是袁文才的小女儿,袁被害那年出生,今年89岁。她还有个姐姐今年99岁,尚健在。每天她只要有空就坐在这里,多年如此。坐在这里仿佛就能感受到父亲的气息<br></h3> <h3><br></h3><h3>袁文才、王佐遗像</h3> <h3><br></h3><h3>陈列室讲述的袁王二人被杀害的经过</h3> <h3><br></h3><h3>湘赣边界特委对袁王二人的处理意见</h3> <h3><br></h3><h3>永新县尹家巷22号,袁文才被猎杀之地</h3> <h3><br></h3><h3>袁文才烈士之墓</h3> <h3><br></h3><h3>位于井冈山茨坪镇大井村的王佐烈士墓</h3> <h3><br></h3><h3>景区开游览车的司机就是本地土籍人,他对袁王案件的情况始末很熟悉,介绍了不少背景情况,但也无法说清,杀袁王二人究竟是谁的指令<br></h3> <h3><br></h3><h3>位于江西井冈市茅坪村的象山庵,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因庵后有象山而得名。1928年5月毛泽东与贺子珍在此举办婚礼。毛时年35岁,贺18岁</h3> <h3><br></h3><h3>婚礼场景再现</h3> <h3><br></h3><h3>毛贺新婚洞房</h3> <h3><br></h3><h3>象山庵依山傍水好幽静</h3> <h3><br></h3><h3>袁文才的夫人谢梅香讲述当时接待贺子珍并为毛贺二人举办婚礼的情况</h3> <h3><br></h3><h3>江西永新县贺子珍纪念馆前矗立的毛泽东与贺子珍的雕塑</h3> <h3><br></h3><h3>丰碑一一 一将功成万古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