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海边男孩

<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听一首琵琶曲,旋律如行云流水,又百转千回,婉转深情,优美动人。连续听了好几遍,就是不知道曲名,通过酷狗“听歌识曲”,方知是方锦龙大师的琵琶曲《高山流水》。过去经常听古琴和古筝的《高山流水》,算是烂熟于心,却一直不知道有琵琶版的存在。说起来还自诩酷爱音乐,可知远不是个知音识曲之人,也是惭愧! </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对《高山流水》特别钟情,是因为小时候看过一本书。那是刚上初中的时候,记不清从哪个同学那儿借来一本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晚上挑灯夜读,开篇第一卷便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看完文章掩卷长思,五味杂陈,真的为伯牙与子期感人又虐心的故事深深打动,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定定地半天缓不过神来。</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画·高山流水</h3></font></h3> <p class="ql-block">  书中道:伯牙将断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只两句,皆道着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二人打破尊卑之分,结拜兄弟,只因伯牙行程早定,约定来年仍在仲秋中五六日再见。</p><p class="ql-block">  可叹翌年的此时此地,伯牙开囊取琴再弹时,才泛音律,便觉商弦中有哀怨之声,原是那子期竟先他而去。伯牙闻言,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待醒来,又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最后挥刀断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只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正是: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矣!</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古琴曲谱·《高山流水》</h3></font></h3> <h3>  当然,话本毕竟是演绎了的,但伯牙子期的故事在《列子》和《吕氏春秋》中均有记载,想必并非毫无依据。我一直喜欢古典民乐,应该说和当年看了这篇话本有很大关系。其实,那时还不知道有《高山流水》的曲名,话本里并没有交代,更不用说听过这首曲子了。因为“文革”时期,除了革命歌曲,几乎听不到其他曲子的。我只是被伯牙子期的故事深深感染,看古人故事,替古人流泪,也对我的情感塑造产生过影响。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战国时已有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据明代《神奇秘谱》解题:《高山》、《流水》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遂分为两曲,明清以来曲谱更有大的变化。及至现代,琴家管平湖先生弹奏的《流水》堪为经典,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人类的“知音”。<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h3> <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古曲广为流传,概因其表达了古代文人雅士“巍巍乎志在高山,潺潺乎志在流水”的高雅情操,也包含了“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中国古代文化精神。《高山流水》除了琴曲外,还有多个流派的筝曲和前面提到的琵琶曲。不过,它们在曲调上并无共同之处,风格上也完全不同。如果非要说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相同的名字,表达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共同志趣。</p><p class="ql-block">  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时还是懵懂少年,真的以为操琴时遇上知音,那琴弦定然会断的。长大了才知道,琴弦怎么会说断就断呢?一种期望与寄托罢了!只是这么多年来,我心中仍坚守着伯牙子期的故事带给我的那份对寄情山水的向往和对寻觅知音的渴望,始终没变。如今再听《高山流水》:幽泉出山,风发水涌,群山奔赴,万壑争流!——哦,少年时的那份感动、那份向往与渴望,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2019.1.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