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语文:指向素养的语文项目化学习 -----鼓楼区语文课博会纪实

番茄是只猫🐱

<h3>  为了进一步落实学科育人理念,深化“儿童的语文”教学思想研究与实践,探索“指向素养的语文项目化学习”实施路径,促进儿童核心素养提升,根据鼓楼区学讲“三有三力”计划要求,2019年1月10日,来自鼓楼区各校的近三百名语文教师齐聚徐州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共同参加鼓楼区第八届“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博览会”。课博会由查晓红主任主持,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小语教研员、江苏省小语会理事长李亮博士,徐州市教研室刘春老师莅临指导,鼓楼区教体局赵智红局长参加了本次活动。<br></h3><h3> </h3> <h3>  活动分两个会场展示,四个教育集团学校分别呈现了四节风格各异的好课,既是各集团学校教学研究成果的充分展示,也为全区各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h3> <h3>  民主路小学拾景玉老师以“古诗中的儿童”为主题,围绕学习儿童诗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整合文本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拾级而上的台阶。通过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对儿童诗的阅读方法进行常态化的梳理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阅读古诗的经验,为学生今后阅读古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3> <h3>  大马路小学张堃老师执教《春联》一课,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春联、贴春联、诵春联、创春联,将课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勾连,让学生对春联的认知全面且深入,在创作中迁移运用,了解规则且发挥想象。课堂上所呈现的扎实绵密的文化知识,是大马路小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课程化重组的成果。</h3> <h3>  鼓楼小学孙媛媛老师执教《汉韵彭城——我为徐州代言》一课。在整体把握《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三篇课文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们立足徐州“两汉文化”通过课内探究、课外实地参观汉文化景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在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h3> <h3>  中山外国语学校李伟老师在学习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基础上,以“走进水浒”为主题带领学生延伸阅读《水浒传》整本书,学生在说英雄论好汉、讲故事演小剧的语文活动中,将阅读内化并再现,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享受活动达成、共同进步的快乐,实现了语文课堂中“乐学会讲”。</h3> <h3>  四位教师为我们呈现了四节各具特色的语文课堂,但是她们的课堂无不体现了“儿童中心”的立场,在她们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教师对于课堂投入的浓浓的情感,也惊异于孩子们所展现出的勃勃生气,更为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上不断迸发出的思维的火花而感到惊喜。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充分感受到孩子们的无限的潜能。</h3><h3><br></h3> <h3>  四节课后,四所集团校分别基于这四节课的成果展示,对所在学校的教研成果予以汇报。</h3> <h3>  大马路小学陈雯雯校长和王茜、王静两位老师做了《用儿童的方式涵养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语文表达》的主题汇报。这项研究也是2018年申报的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经历了三个阶段并以“单元整合”的形式,构建适合儿童学习的语文课程。汇报围绕整合适宜儿童的传统文化课程与探索涵养儿童的语文教学范式两方面展开,从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等方面,建构以“儿童的语文成长”为核心目标的基本实践样态。</h3> <h3>  中山外国语学校的王芳校长做了以《会学乐讲的语文课堂向阳而生》为主题汇报。通过对不同文本题材的反复琢磨,提出“问题驱动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构建了属于语文学科“会学乐讲”的课堂模式。针对不同题材、不同课型,提炼了关注文本核心价值、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促进问题的有效探究三种主问题类型,结合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想学、乐讲,为我们呈现出小语课堂生动、扎实的课堂新样态。</h3> <h3>  鼓楼小学的张茜主任做了《真实场景中的语文学习 一种新教学范式的探索》主题汇报。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立足于儿童立场。以儿童视角看问题是教师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小语的主题与灵魂。因此,将文本植根于现实生活,将课堂融入真实情景,才能帮助学生经历丰富与完整的语文学习体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h3> <h3>  民主路小学付军玲主任和拾景玉、孙娟、王秀萍三位老师以访谈的形式进行了《彰显课程品质 推进深度学习》的古诗课程汇报。汇报从顶层设计、教师导学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展开。拾景玉老师重点汇报了童心诗韵课程的板块设计、课堂实施中梳理出的三种课型和基本教学范式。孙娟老师从课程主题的确立、课程目标的设立、课程的具体实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王秀萍老师重点从学生的生长和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两个方面进行交流。课程设计更好地推进了深度学习。</h3> <h3>  特级教师刘春老师对四所学校异彩纷呈的课堂表现和精彩汇报给予高度评价,她认为四所集团校的课堂呈现及汇报完全契合了本次课博会的主题“指向素养的语文项目化学习”。刘春老师指出:项目化学习是一种语文学习的回归。语文学习是开放的,丰富的,综合的,而项目化学习则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补充。这种整合意识,是一种连接课堂内外,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性的表达。是儿童、教师、教材的有机链接。四位老师的课堂内容虽有不同,但却殊途同归:大马路小学的春联,中山外国语的水浒传,鼓楼小学的汉代三绝,民主路小学的古诗。课堂内容都来自于传统文化,做到了整合拓展和迁移,将古代的文化和现代的儿童进行了有效的链接。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思考空间、表达空间、交往空间、实践空间。这是一种方向也是一种探索。这正是语文核心素养所要追求的。</h3> <h3>  李亮博士对于鼓楼区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于四位老师在课堂中的项目化学习的努力和尝试表达了赞赏。李老师指出: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聚焦课堂,敬畏课堂,用研究的视角去关注课堂。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源,是根。语文教学应该以单篇课文教学为主,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儿童,在此基础上,运用整合的理念,设计课堂教学。语文学习活动设计中,需要有真实的场景和情景的设计,但更需要老老实实的去阅读语言文字。语文教学虽然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但基础的知识是需要学生扎扎实实的去掌握的。语文教学要聚焦核心知识,语文教学最需要了解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积累了什么,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学用结合,指向生活,这才是真正的语文。</h3> <h3>  本次语文课博会----“儿童的语文:指向素养的语文项目化学习”,以真实的课堂展示、主题鲜明的汇报以及专家的高位引领,向老师们更好地诠释了指向素养的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内涵、方法和路径。</h3> <h3><font color="#808080">文字:张晓辉 陈雯雯 王芳 张茜 付军玲 </font></h3><h3><font color="#808080">图片:刘亮 田嘉 孙燕 余洁 </font></h3><h3><font color="#808080">制作:杨茹旭 姚文鹤 杜馨</font></h3>

语文

课堂

学习

学生

儿童

老师

鼓楼区

教学

素养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