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神奇的歌陂村(简介)作者—蒋祖基

念三郎后

<h1><b>浮雕古壁画 ( 3 稿 )<br></b><b>一,壁画来历<br></b><b> 浮雕古壁画,原镶嵌在御书楼的后墙上,御书楼倒塌后,古壁画却幸存于世。<br></b><b>二,建筑时间<br></b><b> 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主人穷困,曾卖到文桥陈家村,有识之士又赎了回来,(在搬迁中损坏一龙头)因此有"嘉庆元年(1796年)夏日复修"的记载。<br></b><b>三,建筑选材<br></b><b> 选用花岗岩(砂石),坚硬耐磨,立体感强,雕刻逼真,色彩和谐,能随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变色,(看似无色胜有色)。<br></b><b>四,创作意图<br></b><b> 依据全州清道光12年编撰的《梅潭蒋氏世谱》中记载:“御書楼,楼在歌陂村太僕卿遵箴公建所藏皆上手詔及累代誥身賜賚等物今楼尚存,瀧溪譜。”御书楼是蒋遵箴所建,作为楼中装饰的石壁画理所当然是蒋遵箴的杰作。从壁画的内容方知创作意图:1,感谢浩荡皇恩;2,感激养父、生父的养育之情。蒋遵箴,小名双喜,字淑泗,号松屏。(壁画中有一双喜鹊和松树,暗喻主人公。)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光禄寺卿、光禄大夫。<br></b><b>五,壁画简介<br></b><b> 壁画为四柱三间,硬山顶,须弥座;高5.8米,宽5.6米,厚0.5米,占地28平方米。顶部砌砖、盖瓦,两端有马头翘檐。正面上额书写"天眷两如",两端小字注明"嘉庆元年,夏日复修"。下面的横额石上镂空雕刻了三条龙,左右各有一条大龙,中间烘托着一条小龙,意为“双龙抱子”。壁画分一明间,两次间,采用浮雕工艺,技艺精湛,独具匠心,线条灵活流畅,描绘栩栩如生。左次间雕刻着三只仙鹤,姿态各异,富有灵气;明间雕刻着松树,山峰,大海,双鹊翱翔,天门……<br></b><b>右次间为十只梅花鹿,情态万千。整个画面寓意深邃,依次为:松鹤延年,德高如山,双喜盈门,恩泽似海,鸿福齐天,官禄绵远,十全十美。这样对上额的"天眷两如"做了诠释一一因上天的眷顾,何止是两方如意呢,不是多方面都满足了吗?所以说两是个概数,是广义的。浮雕古壁画构思独特,设计巧妙,以简洁的表达方式,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前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科书。<br></b><b>六,文物定位<br></b><b> 浮雕古壁画定为全州县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它的文史价值和珍贵程度,建议升格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h1> <h1><b>美丽神奇的歌陂村(简介)<br></b><b> 歌陂村自宋庆历七年建村以来,历经970年。一条夷襄河(徐霞游记称谓),远道而来,一条清流穿村而过,沿河古木参天,香樟郁郁葱葱。一条青龙山,延绵一百多里,龙尾一摆,停留在歌陂渡口。因而就有了"龙头出龙水,龙尾在歌陂"的传闻。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歌陂村的布局成了中国风水学中的经典之作。<br></b><b> 明朝中叶考中进士7人,贡士IO人,举人30多人。官至大中大夫,吏部尚书,省部级高官11人,县州,府官30多人。<br></b><b> 有古民居55栋,祠堂1O栋,特别出名的云谷祠堂,建于明朝,内有10根金丝楠木立柱,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b><b> 还有一幅浮雕古壁画建于明万历年间。用料讲究,雕刻精湛,栩栩如生,喻义深邃。保护完好,它能随着时间,天气,温度的变化而变色,堪称一绝,具有极高的人文和艺术价值。因此名扬中华,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早就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b><b> 有经历500多年的(石拱桥)吏部桥,诰封碑,神道碑,公议禁碑,古牌坊,义士墓。小桥,流水,青石板钉子路,刻有"光禄"字样的明朝红砖青瓦。湘桂古绎道凉亭还在,亭旁清泉潺潺。村子就是一座博物馆。<br></b><b> 村外还有两大天坑,天坑直通地下河,进出口方可划舟探险。地下溶洞,钟乳石倒垂,景色迷人。溶洞里有鱼类的活化石一一盲鱼。<br></b><b>歌陂有八景,分别是:<br></b><b>七星伴月,浮雕古画,御书楼阁,光禄祠堂,镜潭古渡,银河浣带,水岩垂钓,幽岩探胜。<br></b><b> 来吧,歌陂欢迎你!</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