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由王洛宾1939年创作的,这首歌集藏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三个民族民歌特点于一身,又采用西方七声音阶的调式谱写。1994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h3><h3><br></h3><h3><br></h3> <h3><br></h3><h3> 这首歌优美抒情的上下两个乐句,朴素简洁的比兴歌词,自然和谐,生动流畅的旋律,充满了浪漫情怀。升华了爱情和生命的意义,美妙无比的旋律,宛如天籁之音,弥漫开来,扎根心田,回味无穷。真正是一首跨越地域、语言、种族和时代的华人声乐艺术佳作。</h3><h3><br></h3> <h3><br></h3><h3> 这首歌传唱甚广,被巴黎音乐学院编入东方音乐教材。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世界许多著名歌唱家都演唱过。最有名的当属1998年,在中国台北地区跨世纪之声音乐会上,美国爵士女歌手戴安娜·罗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中的卡雷拉斯、多明戈,都以此曲压轴,好评如潮。</h3><h3><br></h3> <h3><br></h3><h3>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由于王洛宾特殊的个人经历,这首歌在长期的传唱中,仅以“青海民歌”的名义出现,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词曲作者。直到1988年,《歌曲》杂志第一署名王洛宾,西部歌王才重新走入大众视野。</h3><h3><br></h3> <h3><br></h3><h3> 说起王洛宾的人生起伏,不由人感慨万千。他1934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1937年在山西参加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前往兰州等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这段经历使他迷上风格迥异的西部音乐,唤起了无穷的创作激情,从那时起就与大西北结下终生不渝之缘,先后创作改编了《达板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极富西部风情的歌曲。</h3><h3><br></h3> <h3> 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h3><h3><br></h3> <h3><br></h3><h3> 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音乐大师,一生却入狱十八年。1941年以“共产党嫌疑"入国民党监狱服刑三年,后被多方营救出狱。造化弄人的是这期间,他被喜欢音乐的青海军伐马步芳赏识,继续从事音乐创作,埋下了悲惨的种子,1960年又被共产党判刑入狱十五年。</h3><h3><br></h3><h3><br></h3> <h3> 令人敬佩不已的是无论狱内狱外,他都坚持创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老而弥坚!如果不是乐观和长寿,也许就没有后来他和三毛的爱情故事了。</h3><h3><br></h3> <h3><br></h3><h3> 对于这段旷世奇恋,很多人都曾写下过优美凄凉的文章,我却认为大师晚年的最后一首情歌便是最好的诠释: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且莫对我责怪;为把遗憾赎回来,我也去等待;每当月圆时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你永远不再来,我永远在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爱!</h3> <h3>注:图片取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