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海拔1000多米的磨坪乡,号称秭归的“小西藏”,每年的11月底,当宜昌大多数地方秋意正浓时,迎来第一场雪的磨坪乡,就进入了寒冬季节,磨坪乡长海希望小学和磨坪初中的500多名学生,一边抵御严寒,一边努力学习。<br><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今年的冬天,磨坪乡的孩子们过得如何?1月7日,我和爱心企业——宜昌青叶子服饰用品有限公司,驱车4个小时,来到磨坪乡,了解了学生们的生活现状。<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p></h3> <h3>路上大雾弥漫,山路崎岖,但我们马不停蹄,一分钟都没有休息,直奔磨坪</h3> <h3>这是磨坪初中的校训,我觉得写得特别好“扎根高山,也能出彩”,的确,我十年来来磨坪,就是采访的一位从磨坪走出的秭归县文科状元,当年考取了北京大学</h3> <h3>磨坪初中新修的操场,是不是和城里学校的操场一样漂亮?</h3> <h3> 达到磨坪时,温度是0摄氏度。学校没有取暖设备,我在教室里看见,学生们几乎都戴着手套写字,有的学生脸上和手上都有冻疮,寝室里,每个学生的床上都摆着两大床厚厚的被子。因为太冷,我坐在寝室里,哈出来的气都是白色的,不一会儿双脚就冻得冰凉。 </h3> <h3>孩子们穿的都比较单薄</h3> <h3>看看这双小手,令人心疼</h3> <h3>这个孩子的脸上都冻伤了</h3> <h3> 今年29岁的周容是磨坪乡长海希望小学的校长,这几天,他和全校的20多位老师们格外忙碌。因为,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他还要操心孩子们的生活热水。周容告诉我,前不久学校的空气能核心机组冻坏了,学生没有热水洗澡,教学楼的直饮水机水管也冻住了,学生们喝水也成了问题。为了让学生有热水喝、有热水洗澡,学校将电水桶放在办公室外,白天不断电,循环烧热水让学生们喝。同时,还安排食堂师傅每天早上7点多和下午6点前,用炒菜的大锅烧8大锅热水,给住校的近300名学生分热水,让他们洗漱。</h3> <h3>因为洗澡水有限,孩子们都非常节约</h3> <h3>这口大锅,每天要负责烧孩子们的生活用水</h3> <h3><p> 我在寝室里看到,因为住校人数多,热水有限,每个学生只能分到一瓢水,刚刚没过脸盆底,学生们也格外省水,先打湿毛巾擦擦脸,再将就着洗洗澡,用过的水还用桶装着冲厕所。周容说,这几天他已经联系了厂家,更换能抗冻的核心机组,争取尽快让学生们用上充足的热水。</p><p> <br></p></h3> <h3>洗澡水刚刚没过盆子底</h3> <h3><p> 我在寝室里看到,因为住校人数多,热水有限,每个学生只能分到一瓢水,刚刚没过脸盆底,学生们也格外省水,先打湿毛巾擦擦脸,再将就着洗洗澡,用过的水还用桶装着冲厕所。周容说,这几天他已经联系了厂家,更换能抗冻的核心机组,争取尽快让学生们用上充足的热水。</p><p> </p><p> 与小学相隔不远的磨坪初中,也是饱受冰冻之苦,老师们为了让水管不冻住,每天晚上把水管里的余水尽量放空,如果有冰冻的情况,就连忙用开水解冻,保证了初中住校生们的生活用水。<br></p></h3> <h3>卫生间里有一层薄薄的冰渣子</h3> <h3>据周容介绍,因为地处偏远山区,磨坪乡又缺乏经济作物和产业,学生家庭大多比较贫困,据老师们统计,来自精准扶贫户家庭的学生有52人,实地走访的贫困生120人,留守、单亲学生156人,孤儿4人。虽然有一些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对口帮扶学生,学校的救助金也全部发放到位,但还是有有些学生家庭连每学期拿出不到2000元的生活费都捉襟见肘。</h3> <h3><p> </p><p> </p><p> </p><p>“我想为爷爷奶奶置套新衣服”</p><p>年幼时父母就离了婚,今年读五年级的张梦婷,长这么大都没见过他们几面,在她心里,爷爷奶奶是最亲近的人。当我问她,想要什么新年礼物时,她哭着说,“我什么都不缺,就想给爷爷奶奶添套新衣服,他们的衣服上都是补巴!”</p><p> </p><p> 张梦婷家住磨坪乡六家堡村,和大多数同学不同,每次放假回家,只要是天晴,她都是和奶奶走1个半小时的山路回家,为了节省祖孙俩六十元的车费。她告诉记者,爷爷奶奶非常辛苦,不仅要照顾她,还要照料90岁的太太。回忆起奶奶最近的两次摔伤,张梦婷泪如雨下,“都是为了给我挣学费才摔的”。</p><p> </p><p> 张梦婷说,两年前奶奶到林子里背柴火,因为太重,奶奶踩空了摔伤了胳膊,奶奶还瞒着她,但她看到奶奶身上的伤,吓得之哭。懂事梦婷在奶奶住院期间,跟着太太学做炒饭、下面条,学洗衣服。</p><p> </p><p> 梦婷说,爷爷奶奶对她非常好,她回家才给买肉吃,尽管家里很困难,每周还给她10元钱的零花钱,但梦婷都会存下2、3元,现在已经攒了一些了,当我问她,这笔钱准备给自己买什么时,她不假思索的告诉记者,“留给爷爷奶奶应急用,万一就是差我这点钱呢!”</p><p> <br></p></h3> <h3><p>为省钱,学校旁有群“陪读家长”</p><p>提起陪读,很多人都觉得是有钱人家的做法,但在磨坪小学,“陪读”却是一些家庭的省钱办法。7日,我们又走访了住在一间民宅地下室的邓少坤一家。</p><p> </p><p> 301班的邓少坤家住磨坪乡银坪村的大山上,骑摩托车从乡里回家要差不多一个小时。因为家里的田不多,为了养家,爸爸邓从根在山下打零工挣钱。4年前,眼看着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邓少坤的妈妈决定把家搬到乡里,和学校离得近一些。</p><p> </p><p> 搬家前,妈妈郑学春算了笔账,“儿子每个月回家三次,路费就要花100多,还有一个月200多的生活费,一年下来也要花2000多元,而且孩子爸爸也难得吃上家里的饭菜,租房能省下路费和生活费,肯定便宜些”。</p><p> </p><p> 刚搬到山下时,一家人住在离学校仅几步之遥的楼房里,公共卫生间,十几个平方,一年租金2900元。去年,邓少坤的妹妹出生了,为了节省开支,一家人搬到了离校较远的一间民宅,选择了租金1200元/年的地下室。记者实地走访看到,这个家只有一个房间,墙壁上都是黑漆漆的,两张大床背靠背摆着,家里没有任何家电,房里挂满了孩子们的衣服,和一些简单的厨房用品。</p><p> 邓少坤的新年愿望是要一套书。</p><p> </p><p> </p><p> <br></p></h3> <h3>邓少坤和爸爸妈妈、妹妹居住的地下室,1200元一个月</h3> <h3>在学校里,邓少坤是个爱看书的孩子</h3> <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