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夜话】大龙潭往事

张树忠

<p>  鹤庆大龙潭的十一位死亡英名</p><p><br></p><p> 张树忠(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p><p><br></p><p> 2007年大理水勘院承担了鹤庆大龙潭水库除险加固的勘测设计工作。春天的某日,我们几位工程师下去踏勘。县水利局寸汝权副局长、县水工队队长李满林领着我们进入座落于大坝下游绿树丛中的水管所,一位五十余岁的管理人员接待了我们。他叫卜绍银,1955年出生于辛屯街子(我初中英语老师卜绍志的亲戚),1976年入职州水利施工队,而后调回家乡,他向我们逐一介绍了大龙潭的往事:</p> <p>  鹤庆是龙潭之乡,境内最大泉点就是大龙潭,流量达800至1200每秒升,如此大泉是少见的。据《鹤庆府记载》明朝正德年间张延俊组织辛屯民工修筑香米潭(今大龙潭和小龙潭)。《民国鹤庆县志》也记道:“在治北四十里逢密后山麓。潭周二百余丈,与香米潭近,二水合灌军民田地十有一村屯。先是提坝俱坏,深为民患,近者垦之,远则荒焉。至正德十一年,同知张廷俊甃石为坝,伐木为闸,俾水出入有时,远近俱利矣。军民立石,有郡人陆云逵记,今不传。”</p><p><br></p><p> 该水库虽然大明时期就修筑,但直到解放前,只是一个人工开挖的小水塘。真正规模化建设是从1953年起,竣工于1977年9月。建建扩扩,停停建建,历时二十四余年。并负出了十一位生命,死亡英名如下:</p><p>李寿山,男,25岁,连义村人。</p><p>何桂生,男,39岁,太平村人。</p><p>雇其弟,女,22岁,红星村人。</p><p>高育海,男,22岁,连义村人。</p><p>唐士雄,男,48岁,大登村人。</p><p>杨忠灿,男,18岁,大登村人。</p><p>李泽余,男,49岁,逢密村人。</p><p>褚茂友,女,60岁,双龙村人。</p><p>李庆祥,男,42岁,逢密村人。</p><p>张润林,男,45岁,双龙村人。</p><p>杨润囡,女,45岁,双龙村人。</p><p><br></p><p> 二十四年来,大龙潭水利建设之中,鹤庆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战斗,这十一位人贡献了自己的生命,还有好多人因工致残。我们参加除险加固调查的工程师们对此表示深切的怀念!敬仰!听寸汝权说,鹤庆县也已按省州有关政策规定,对死亡和伤残人员,落实了政策,并给予抚恤补助。</p><p><br></p><p> 也许有人会问,这十一位人为何而去?难道修一座小一型水库是那么困难吗?问者,一定不太了解历史背景和当时生产力条件。为了回答,我把卜绍银介绍大龙潭水库具体修建经过简述如下:</p><p><br></p><p> 1953年在离出水点200米处,修筑了一道土堤,长100多米,高仅2米,进行蓄水试验,不到一夜的时间,就漫坝冲毁闸口。</p><p><br></p><p> 1954年,鹤庆县处于旱灾年,在兴修水利扩大水源的高潮中,受益区群众对增加蓄水的要求十分强烈,李江同志率领水工队对该工程进一步作了勘查、测量,决定在原有基础上将坝埂加高四米五,并于当年实施,历时三个月,完成了计划,为当年春耕用水増蓄了水量。</p><p><br></p><p> 1956年合作化高潮中,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兴修水利,于是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兴建大龙潭水库的决定,由县水工队杨砚田、王子昌等同志前往勘测,于10月制作了设计规划报告,拟定在距离原下游一公里七百米处新建大坝,坝高八米。设有东、西、中三条输水涵洞,库容为一百六十二万立方。该工程于11月25日动工,开挖输水涵洞基础,储备石料,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努力,奋战一百三十二天,于1957年5月工程竣工。灌溉面积从八千零二十二亩,增至八千六百三十一亩。除增灌六百零九亩之外还改善了四千余亩。</p><p><br></p><p> 1959年至1960年,在大跃进的推动下,决定在原坝的基上加坝六米,设计坝高为十五米,该工程属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按计划完成,坝高仅增加一米。</p><p><br></p><p> 1963年再次扩建、加坝,库容由原来的一百八五万立方扩大二百三十六万立方,完成了延长三条输水道,修建滤水池等项工程,在大理州水工队(我大理水勘院老名字)的协助下,补作设计,并报上级审批,设计规模为:在原坝高九米的基础之上,加高二米五,翻修渗漏严重的中涵洞,同时也对东、西涵洞进行加固补漏,完善了东、西干渠的建筑物,但拦河坝仍未能按我院所设计完工,仅加高了一米五。</p><p><br></p><p> 1973年,在上级关于“挖掘潜力,消除隐患,搞好管理,更好地为农业服务”的方针指引下,水工队进一步作了規划、设计,并报州审批。设计加坝三米五,设计总坝高十四米,并沿西山脚开挖溢洪道。工程于1975年冬开工,按计划完成了东西输水道的翻修、放水设备的改造、大坝拼宽和加高、防浪护坡支砌等项目。于1977年9月全完成了计划。</p><p><br></p><p> 至此,总库容为二百九十五万立方,共用劳动力工日达一百五十一万工日。</p><p><br></p><p> 听完卜绍银介绍,在寸汝权、李满林等陪同下,我们踏勘了大坝的病险分布点以及库区。只见库岸青山密林,百鸟和鸣,库水清澈,湖光山色融为一体,一汪平湖,让我们这群水利工作者想起“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同时,我们再次对十一位牺牲的建设者表示敬仰,他们建设了如此美景而应感到欣慰了。我们向业主寸汝权表态,一定向十一位英名学习,与县水工队合作,尽职尽责做好大龙潭水库除险加固的勘设工作。</p> <h3>下列大龙潭照片由寸红亮拍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