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摄影/文字:墨梅</h3><h3>时间:2018.9.14</h3><h3>(本篇系原创之作,禁止抄袭)</h3> <h3>此图来自网络</h3> <h3>去欧洲旅游已经到了第十天,我们也顺序来到了欧洲游的最后一站——法国巴黎。导游说,乘船游塞纳河应该是巴黎游的重头戏了。</h3><h3>登上游轮,你就会感受到塞纳河的风情万种,塞纳河是巴黎的母亲河,也是巴黎的魂。钢铁巨人埃菲尔铁塔、艺术殿堂卢浮宫、哥特式教堂巴黎圣母院、自由女神像和奥赛博物馆等就分布在美丽的塞纳河畔。</h3><h3>在流经巴黎市区的13公里的河道上,所架起的桥梁居然有36座之多。这36座风格各异的桥梁,横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之上,让巴黎显得更加迷人、浪漫和神奇。</h3><h3>登上游轮,你欣赏的不仅仅是河畔的风景如画,更重要的是让你感受到了巴黎的浪漫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美丽的塞纳河上欣赏时尚,感悟浪漫,难道你不认为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吗?</h3><h3> </h3> <h3>众所周知, 世界上的许多历史名城,都与河流有关。恰如泰晤士河润泽着伦敦,哈得孙河滋养着纽约一样,正是塞纳河的远远流淌,才使巴黎成为世界四大名城,也正是塞纳河的穿城而过,使得巴黎充满了浪漫风情和灵气。</h3><h3>登上游轮,乘船顺流而下,塞纳河这条法国的生命之河,舒缓、平静、宽阔,在太阳光下闪着金光。眺望塞纳河畔,两岸风景如画,各种名胜尽收眼底,但更加让人着迷的,恐怕还是那些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桥梁,当你穿越一座座扑面而来使人目不暇接的桥梁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h3><h3><br></h3> <h3>塞纳河,宛如一道半弧形划过巴黎市,将河流两岸划成不同风格及景观的地域。横跨河岸的每一座桥梁都有一段历史,它们完整地体现了巴黎古往今来历史时期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巴黎的桥是有名的,许多桥的命 名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关,也有一些桥的名字取之于著名人物。由于塞纳河将巴黎分成两半,南北之间只靠桥梁沟通,桥在巴黎人生活中的重要可想而知。其中最漂亮、最豪华的桥有10座。(其中我在桥名前加了数字)。巴黎好似一席流动的盛宴,而塞纳河,穿越巴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正是这盛宴的流动泉源。那么,塞纳河上的桥呢?它们又代表了什么?你想了解它们吗?那就跟着我的镜头去感知,去畅想吧!</h3> <h3>来自网络</h3> <h3>1.米拉波桥</h3><h3>米拉波桥是19世纪末金属建筑物的代表,因法国诗人阿玻利亚感叹时光流逝,写了一首题为“米拉波桥”的诗,而使这座桥名声大振,并被载入世界文学的史册。</h3><h3>这座桥桥身用青色的钢铁铸成,满是旧工业时代特有的罗纹、铆钉,增添了许多沧桑的味道,两边的桥墩各有青铜雕刻的海之女神像;米拉波桥附近的河岸最宁静,没有喧嚣的市井声音,就像那首依然刻在桥侧的短诗《米拉波桥》一样。</h3> <h3>米拉波桥</h3><h3>米拉波桥下赛纳水长流<br></h3><h3>柔情蜜意</h3><h3>寸心还应忆</h3><h3>多少欢乐事总在悲哀后</h3><h3>钟声其响夜其来</h3><h3>日月逝矣人长在</h3><h3>手携着手儿面面频相向</h3><h3>交臂如桥</h3><h3>却向桥头一望</h3><h3>逝去了无限凝眉底倦浪</h3><h3>钟声其响夜其来</h3><h3>日月逝矣人长在</h3><h3>恋情长逝去如流波浩荡</h3><h3>恋情长逝</h3><h3>何人世之悠长</h3><h3>何希望冀愿如斯之奔放</h3><h3>钟声其响夜其来</h3><h3>日月逝矣人长在</h3><h3>时日去悠悠岁月去悠悠</h3><h3>旧情往日</h3><h3>都一去不可留</h3><h3>米拉波桥下赛纳水长流</h3><h3>钟声其响夜其来</h3><h3>日月逝矣人长在</h3><h3>这首诗是诗人为了怀念他的情人所作。1907年春天,诗人认识了青年画家玛丽·罗朗桑,并狂热地爱上了她,但是几经周折最后又归失败。阿波里奈尔就写了《米拉波桥》回忆自己与玛丽·罗朗桑站在桥上望着塞纳河的情景。诗人感叹时间、爱情与流水一去永不回,世上的一切变动无常,只有“我心依旧”。<br></h3> <h3>杰奈勒桥</h3><h3>杰奈勒桥出名的地方在于它下面的小天鹅岛,矗立着一尊自由女神像。这尊自由女神像是1889年7月4日,即法国总统CARNOT就职典礼日期,由美国的巴黎社团复制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赠送给法国的,目的是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h3> <h3>2.比哈坎穆桥(又叫比阿盖姆桥)</h3><h3>离开米拉波桥向东,是一条横跨在塞纳河上的双层桥——比阿盖姆桥,桥的上层是地铁6号线的轨道,下层通汽车、自行车和行人。沿着人行道在河的中央处伸出了一个平台,上面是一尊青铜像,策马奔驰、手执长予,前进的方向正是埃菲尔铁塔的方向。也许比阿盖姆桥不是塞纳河上最美丽的桥,但是却能在这里看到巴黎最美的风景。</h3><h3>1878年此处曾建设一座名为巴溪桥的铁桥,1900年为了世博会的需要在此处建设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1902年完工,1949年为纪念1942年自由法国部队在利比亚沙漠取得的大捷而改名为比哈坎穆桥。</h3> <h3>比阿盖姆桥的局部</h3> <h3>来自网络</h3> <h3>3.伊阿纳桥 (又叫耶拿桥)</h3><h3>这座桥叫做“耶拿桥”,顾名思义是纪念拿破仑1807年耶拿战役胜利而建立的。后译音为伊阿纳桥,桥对岸的建筑是夏乐宫,也是另一次巴黎世博会(1937年举办)的旧址。</h3><h3>1853年,在桥梁两端四个塔的顶端安置四个雕塑:右岸是一个高卢战士和一名古罗马战士;左岸是一个阿拉伯战士和一名古希腊战士。</h3><h3>伊阿纳桥连接着南岸的埃菲尔铁塔、战神广场和北岸的集四大博物馆(人类、海军、电影、建筑装饰艺术博物馆)于一身的夏约宫。它本身没有太多醒目的雕塑、花样。但每天有无数人走过它,走向自己的梦想,它也由此成为了塞纳河上的十座名桥之一。</h3> <h3>德比利行人桥 (又叫 胡埃尔桥)</h3><h3>此桥始建于1899年,钢结构的设计和埃菲尔铁塔采用的技术是同一时期的,它是为1900年世博会而建的纪念桥,后得以和埃菲尔铁塔一样保留下来。桥名则来自于战死于 耶拿 战役的德比利将军。该桥1937年被破坏,1988年得以重建。</h3><h3> 德比利行人桥横跨塞纳河,它紧邻埃菲尔铁塔,是仅此于耶拿桥离铁塔第二近的桥,位于铁塔的东北方向。桥的设计还挺有特点。桥的上面有拱形,远远望去气势恢宏,很像一座现代桥。</h3> <h3>4.阿尔玛桥</h3><h3>阿尔玛桥得名于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的阿尔玛战役,英法联军战胜俄国军队。桥长153米,宽42米,1856年落成,拿破仑三世为其揭幕。</h3><h3>阿尔玛桥下的轻步兵雕像,巴黎人将其作为塞纳河发洪水时的水位测量仪。当塞纳河的水面到达轻步兵雕像的脚部时,关闭河堤的行人通道。当水到达雕像的大腿时,河流不可通航。1910年塞纳河大洪水期间,水面到达轻步兵雕像的肩部。阿玛桥是塞纳河上一座不起眼的桥,真正让它成名的原因是戴安娜王妃1997年殒命于此,就是阿尔玛桥右岸的隧道内的第11根柱子,让这朵“英伦玫瑰”猝然凋谢。阿尔玛桥也由此一夜成名。阿尔玛桥附近有一段非常短的地下隧道,隧道左边第十一根柱子,这就是黛安娜王妃出车祸的地方,现在那里塑了她的 小金 像。</h3><h3></h3><h3> </h3> <h3>荣军院桥</h3><h3>塞纳河上桥身最低的桥,始建于1826年。由于工程师缺乏经验和地面沉降问题在第二年重建,1854年、1878年、1879年多次重建,其中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发生在1879年,冰雪破坏了桥梁的承重结构导致桥梁坍塌。1956年桥梁进行了一次拓宽。</h3> <h3>5.亚历山大三世桥</h3><h3>被誉为“世界最美第一桥”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建于1986至1900年,是当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庆祝俄法结盟而送的礼物,大桥的名称也得自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力山大三世。俄法两国曾是世仇,拿破仑曾挥师攻打俄国,百年后两国一笑泯恩仇,而且意味深长地将桥通向拿破仑墓。桥梁南北两端的四个桥头柱上是腾空而起的金色飞马雕像,桥上的雕塑、饰品都是金色,花朵灯饰由带着翅膀的小爱神托着。传说只要和爱人坐上游船,穿过亚历山大三世桥,就会永远在一起。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镀铜骑士群雕像,桥身是一群水生动植物图案与一组花环图案,桥上做工精致的金属路灯在夜间更添魅力。</h3> <h3>来自网络</h3> <h3>协和桥</h3><h3>协和桥是介于协和广场和奥赛堤道之间的桥,是目前巴黎市内交通流量最大的桥梁,初建于1788~1791年,用摧毁巴士底狱的石块建成。过去曾称为路易十六桥、革命桥、协和桥,波旁复辟时期(1814年)复称路易十六桥,1830年再度恢复协和桥名称,直至今日</h3> <h3>利奥波德.赛达.桑戈尔行人桥</h3><h3>此桥原名索尔菲雷诺桥,是为纪念1859年索尔菲雷诺战斗的胜利由拿破仑三世1861年命名。该桥由三位建设过荣老军人桥的工程师建造,1961年改建为一座钢结构步行桥,1992年再次进行改建,成为单拱桥。2006年为了纪念此位名人诞辰100周年而更名。</h3> <h3>皇家桥</h3><h3>又叫多比亚克桥,1882年落成,1890年因大雪而受损,1893年重建。它建在卢浮宫与奥赛美术馆之间的塞纳河上,两建筑隔桥相望。奥赛美术馆,它与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一道并称为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h3> <h3>6.卡卢索尔桥(卡鲁塞桥)卢浮宫桥</h3><h3>卡卢索尔桥建于1831年,原名“圣佩尔桥“,因桥头正对塞纳河左岸的圣佩尔街而得名。1834年,国王路易.菲得把它改成现在的名字。这座桥初看虽然并不起眼,但这灰色的建筑,沉重的石头质地,褪去了花哨的修饰与后天的雕琢,是真正从中世纪流传到今天的巴黎的感觉。而今,桥的两端各保留了两座17世纪的雕刻。这座桥连接起巴黎最重要的两大博物馆,卢浮宫和奥塞美术馆。该桥因临近圣父街又被称作圣父桥,始建于1831年,1906年被拓宽,1930年因建筑老化而重建。又因连接卢浮宫,又叫卢浮桥。</h3> <h3>7.艺术桥(又称爱桥)</h3><h3>艺术桥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铸铁材料,似一个纤瘦内敛的女子,在或贵气或妖娆的美人堆中显出她的美貌来。艺术桥是座步行桥,没有汽车通行,是一座墨绿色的小桥,上部结构是由纤细的钢架支撑着,用一块一块的杉木铺成,桥中间种着鲜花和灌木盆栽,配上长条木椅,色调古朴,十分怀旧。在这里观赏卢浮宫和西岱岛最惬意不过了。它是巴黎第一座铁桥,1801年始建,1804年落成。艺术桥是专为行人而建的,这是一座连接卢浮宫与法兰西学院的步行桥。有塞纳河上的花园之称。艺术桥是在黄昏守望塞纳河夜景的最佳选择之一。</h3> <h3>来自网络</h3> <h3>来自网络</h3> <h3>来自网络</h3> <h3>8.新桥</h3><h3>新桥或许是塞纳河上最出名的桥了,它曾经是无数电影和照片中美丽的取景地,虽然被称为“新桥“,却是巴黎最古老的一座桥,它建于1578年,是巴黎建桥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塞纳河上第一座桥面上没有建房屋的石桥。新桥还是巴黎的商业中心,桥上很热闹,有书商,自编自演的艺术家、流动摊贩,甚至还有拔牙的。此桥不但最古老,而且也是巴黎第三长桥,巴黎第一座石拱桥(之前巴黎的桥梁都是木桥)。新桥1578年由亨利三世奠基,因法国之战而中断,1607年建成时已是亨利四世年代。新桥建成后就没有再被重建,至今法语仍将“经久耐用”的东西比作“新桥”。</h3><h3>桥墩顶部用半圆形“阳台”加以装饰,每个桥拱上还装饰有根据中世纪博物馆和巴黎卡那瓦雷历史博物馆的藏品为模型的、形状各异的头形饰物,有的怒目圆睁,有的闭目静思。时至今日,艺术家们也常到这里体验生活,桥一侧的Samaritaine商场也是时尚巴黎人经常光顾的所在。</h3> <h3>来自网络</h3> <h3>圣米歇尔桥</h3><h3>也叫王桥,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7世纪后期,路易十四自己掏钱建了这座桥,以后成为巴黎人举办庆典的地方。历史上法国伊丽莎白公主和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结婚庆典以这座桥为中心,当时吸引了50万人前往观赏。它的南岸是思想家伏尔泰工作过的楼,他1778年5月30日在这个小楼辞世。旁边还有作家阿那多尔法兰西写作10年的地方。桥墩上的“N”是奥斯曼男爵亲手所刻的拿破仑三世皇家标志。</h3> <h3>来自网络</h3> <h3>9.圣母院桥</h3><h3>圣母院桥由两岸分别向河中伸出一段石头墩柱,中间是一段优美的金属弧度,正是这并不被太多人注意的圣母院桥,连接着巴黎的两个中心:巴黎圣母院和市政厅。这座桥是著名建筑师Jean Joconde的作品,1507年建成,后根据需要多次改建,目前的这座桥是1919年建成的,但保留了1853年桥体中连接两侧河岸的部分。</h3> <h3>阿荷高勒桥</h3><h3>18世纪初,随着城市的发展,才有连接西岱岛和罢工广场和现在市政厅广场的需求。1828年,一座支撑在单桥墩上的吊桥被建成。而阿荷高勒这个名字则来自于1830年在此罹难的一位起义者的名字。</h3><h3>1854年,为了改善巴黎的城市规划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新的阿荷高勒桥建成。没有任何桥墩架在水面上,这在当时是很超前的技术而且相当大胆的设计。随着1888年桥体的下沉,阿荷高勒桥经历了几次维修。之后在塞纳河右岸桥台建造了一个镂空的通道供行人通行。1994年至1995年进行了一次桥面修复工程。</h3> <h3>兑换桥</h3><h3>早在罗马时代,该处就建有桥梁用以连接西铁岛与塞纳河右岸。14世纪至17世纪,巴黎的兑换商们(富有的珠宝商和金银匠们)开始在这座桥附近聚集,这座桥及周边的居民区在1621年因一场大火而被摧毁。兑换商们1647年重新修建了这座桥,1786年又曾重建。桥上也和米歇尔桥一样装饰着拿破仑三世皇家标志“N”。</h3> <h3>路易菲利普桥 </h3><h3>路易菲利普桥,始建于1833年,1848年革命期间被焚毁,现在看到的桥是1860年建成的。路易·菲利浦桥垂直跨过塞纳河连接圣-路易岛与塞纳河右岸上的市政厅。它长100米,宽16米,于1862年竣工。该桥于1833年由法 兰西 国王路易·菲利浦提出建造。最初的版本是一座吊桥。1848年 法国 大革命期间遭受大火的洗礼,重修后应景地被命名为"革命桥。1862年, 巴黎 人以原貌重新修建了这座桥,并将名字又恢复为路易·菲利浦桥。这座桥共有三个桥拱,由混凝土桥墩支撑。每个桥墩上都有一个石头花环装点,花环中围绕着金属蔷薇花饰。路易·菲利浦桥与其同时代的贝西桥,是孪生兄弟,外观上仅仅是栏杆不同,而拱、石头和标志装饰都是一样的。</h3> <h3>玛力桥</h3><h3>这座桥是17世纪前建的,距今300多年了。玛力桥建于17世纪初路易十三时代,桥的名字来自建桥者———建筑师玛力。他将每个桥墩都塑了凹刻洞。桥南是圣路易岛,岛上的房子看上去和桥一样古老,建筑物已经倾斜,著名雕塑家罗丹的女弟子卡弥儿·克罗黛工作室墙皮都脱落了,可隐约看见裂缝。</h3> <h3>索尔菲雷桥</h3> <h3>苏利桥</h3><h3>19世纪时该桥由两部分组成,连接左岸的称为君士坦丁桥,连接右岸的称为达弥耶特桥,前者1872年因洪水被毁,后者1848年革命期间被毁。现在的桥建成于1877年8月25日,是Haussmann男爵系列大型工程的一部分,将左岸、右岸和岛屿连接在一起。</h3> <h3>都尔奈勒桥,又叫德拉托内尔桥</h3><h3>巴黎都尔奈勒桥是连接圣-路易岛与塞纳河左岸交通的主干道。可是最初,他并不是这里的“原住民”,在都尔奈勒桥“落户”这里之前,曾经有过几座桥肩负着连接圣-路易岛与塞纳河左岸的重任。</h3><h3>这座桥始建于1370年,起初是木制的,至1651历经磨难,经历了三次反复的坍塌(三次均为木制桥)。最终人们于1664年至1656年这里建造了一座6拱石桥,并以都尔奈勒这个名字命名。桥面上坚固的石头隆起严重减慢了车辆通行速度。修缮工程开始于1847年,相邻堤岸也被加高(为了保证接近拱的高度),同时为了加固桥体安装了钢质骨架。但最终还是难逃坍塌的命运。</h3><h3>现在使用的都尔奈勒桥建造于1924到1928年之间。设计者用3个不对称的钢筋混凝土桥拱表现了河水的不对称。桥头是巴黎保护神——圣-热那维埃夫的雕像。这座14米高的雕塑作品是兰登斯基1928年设计。看来这巴黎保护神还真是神灵,从此都尔奈勒桥“身体”十分健康,直到如今桥体也十分的坚固。</h3> <h3>远远望去的这个建筑,是巴黎圣母院的后面,它的左岸,是阿西卫士桥,右边是圣、路易桥,画面非常漂亮!</h3> <h3>来自网络</h3> <h3>阿西卫士桥</h3><h3>阿西卫士桥,也有翻译成阿舍为舍桥,又叫大主教桥。它位于双倍桥后面,是一座石桥,是塞纳河上最窄的桥。这座桥和艺术桥是最浪漫的桥,艺术桥被钉上木板后,许多情侣将阿舍为舍桥的栏杆上挂满了层层叠叠同心锁,如今,这座桥被视为情侣的圣地。</h3><h3>此桥建于1828年,为3拱石桥,该桥取名于1831年2月骚乱中被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毁的宗主教府。该桥自从1828年建好后一直征收过桥费直到1876年。共计45年,尽管阿西卫士桥经过几次维修,但自从建造以来该桥一直保持原样。实际上该桥高度太低和桥面宽度窄小导致了很多船航行困难也造成了众多事故。阿西卫士桥,还是欣赏巴黎圣母院后面的最佳位置。</h3> <h3>来自网络</h3> <h3>圣、路易桥</h3><h3>圣路易桥,是连接西岱岛与圣-路易岛的一座只能供行人通过的桥。全长67米,宽16米,修建于1970年,它的最初版本建于1627年左右,当时是一座木质的行人桥,因塞纳河的涨水而毁坏了。1709年,它被一座七拱木桥所取代,外观被刷成红色,因此命名为红桥,1795年又毁于洪水。1861年,一座单拱金属桥连接两个小岛在此处修建。而这一次不是洪水,而是撞船事故让其毁于一旦。1941年,在这里架起一座临时的人行桥,直到1970年才建成目前的最终的版本。多灾多难的的圣-路易桥今天拥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静美安宁的它无疑是散步、出游和发现塞纳河边动人景致的好去处。</h3> <h3>来自网络</h3> <h3>10.双倍桥</h3><h3>双倍桥在永远灰色的或者青铜色的塞纳河桥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h3><h3>此桥源于1515年,人们请求弗兰索瓦一世在塞纳河靠近的较窄处修建一座小桥,以便于在附近安置一些病人。1626年该桥建成,因为这座桥最初是为巴黎主宫医院所建造,附近居民过桥时就不能影响到病人和照料病人的嬷嬷们,于是规定桥宽的三分之一供行人行走,禁行的桥宽恰恰是它的两倍,桥名由此而来。如今禁行的规定不在,而步行桥的传统一直保留至今。还有一种说法与“买路费”有关:小桥格外的拥挤,附近居民们为了取得固定的通行权利每人要支付2个法币,一个人加一匹马为6个法币。这条通行税一直保留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这座桥就以此而命名。</h3> <h3>佩蒂特桥,又名小桥</h3><h3>该桥仅长40米,是塞纳河上最短的桥。9世纪时曾经有一座相应的“大桥”存在过,后被兑换商桥所代替。现在的小桥是1853年重修的,左边就是巴黎圣母院。</h3> <h3>奥斯特利茨桥</h3><h3>这是拿破仑宣扬战功的又一处建筑。1804年,他称帝后不久,便亲自督军与俄国沙皇和奥地利皇帝统帅的俄奥联军,在奥斯特利茨地区展开激战,结果法军大胜。这是法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次历史性胜利,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所以,巴黎市区内,以这次战役命名的街道、广场、码头、车站、桥梁,不下五处。</h3> <h3>(本篇说明:因为游览只是匆匆而已,为了让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塞纳河上桥的历史和出处,本人翻阅了大量材料编写而成,本篇材料型文字以及少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见谅。感谢网络平台的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h3><h3>请看下篇:欧洲行法国篇(三)艺术殿堂卢浮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