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民俗广场115

清凉

<h3>乡宁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临汾市西隅,吕梁山南端,西隔黄河与陕西为邻。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旧石器时期,有人类在此活动。春秋晋鄂侯居此,称鄂。战国先属韩后属赵,秦属北屈,汉为骐县。之后,又有昌宁、平昌、吕香等称,五代后唐始称乡宁县。 乡宁县面积2025平方千米,辖5镇5乡,人口24万。境内有有云邱山、万堡山、一线天、黄河峡谷等自然胜景,曾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残疾人康复示范县”等称号。</h3> <h3>戎子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座落在春秋时期晋鄂侯避居地乡宁县,西临世界著名的自然风光旅游景点黄河壶口瀑布。</h3><h3>酒庄选址于乡宁县城北塬,地处黄河中游,吕梁山南端,处于北纬35~36之间,平均海拔1050—1110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该区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左右,年均气温9.9℃,降水量570mm,年均无霜期为212天,处于酿酒葡萄种植的最佳适宜区。</h3><h3>其核心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h3><h3>山门、戎子景观大道、综合生产大厅、地下酒窖、</h3><h3>职工生活区、办公区、戎子生态公园、戎子博物馆、</h3><h3>戎子文化广场、晋文公庙、</h3><h3><br></h3><h3>戎子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的母亲,当地也一直流传着戎子酿酒的美丽传说,所以取名为戎子酒庄。酒庄坚持中国传统文化,酿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葡萄酒。</h3><h3>在设计上,采用中国古典式园林建筑风格,主要建筑项目有:</h3><h3>2700平米的地下酒窖,</h3><h3>14000平米的综合生产车间,</h3><h3>40000平米的戎子文化广场,</h3><h3>以及商务会馆,生态公园,仿古办公区等,并且重修了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晋文公庙。</h3><h3>经专家考证,酒庄所在区域的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酿酒葡萄生长,酒庄还引进世界先进的酿酒设备,聘请世界著名酿酒大师,柏图庄园首席酿酒师,让.克劳德.柏图(Jean-claude Berrouet)先生作为庄园首席酿酒师。酒庄采用“合谐融合”的发展理念,“天人合一”的酿造思想,传承历史文明,酿造民族经典。目标是,把酒庄打造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世界一流酒庄。</h3><h3>  </h3><h3>戎子是春秋时游牧民族狄戎部落首领狐突的女儿,2700多年前,狄戎部落曾在乡宁以北活动。当时,为了狄戎和晋国的和好、和平、和谐,晋国公子姬诡诸,即后来的晋献公,娶戎子为妻。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就是这位伟大母亲的儿子。</h3><h3>  戎子年轻的时候曾在这里采“葛藟”(葡萄的古称)酿葡萄酒。那时候,山里有很多野生的葛藟,每逢初秋,葛藟子成熟,一串串水灵灵的葛藟黑里透红,满山飘香。戎子常常和妹妹带领一帮姐妹们摘采葛藟食用。</h3><h3>  有一次,她们采了很多,装满了皮囊,装满了背篓,还是盛不下,于是,她们用石头在地上挖了个坑,把装满葛藟的皮囊放进坑里,用石板把坑口盖好,用土埋严,作了记号,等日后来取。</h3><h3>  过了一阵子,当戎子姐妹再来到放葛藟的地方的时候,囊中葛藟早已自然发酵,酒香扑鼻,醇香阵阵,她们试着喝了一口,只觉得甜中有酸,酸中有甜,后味略涩,十分爽口。二人赶紧背上皮囊,决定把这醇香满口的葛藟汁拿回去让父母和兄弟们品尝。</h3><h3>  这皮囊中的葛藟汁就是最早的葡萄酒,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缇齐,戎子姐妹在不经意间发现了它,并掌握了制作方法。</h3><h3>  此后,当地人民广植葡萄,大量酿造缇齐,成了晋文公日后宴请百官、招待四方诸侯的琼浆佳酿。</h3><h3><br></h3><h3><br></h3> <h3><br></h3><h3>戎子酿酒葡萄基地,地处优越的葡萄产区吕梁山南端的黄土高原,北纬35°41′30″—36°09′07″,东经110°— 111°,海拔1100m,全年有效积温3998℃,昼夜温差大于15℃,年平均气温9.9℃,年均降雨量570mm,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为平缓的黄土塬面,这里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地势和适宜的雨量、充足的光照、良好的排水通风等自然条件为优质葡萄酒生产提供绝佳的场所。庄园从国内外引进了丰富、优良的葡萄品种,采用系统、精细、科学的葡萄园管理模式,充分保证葡萄质量,为优质葡萄酒提供酿造物质基础。</h3><h3>系统、科学的葡萄园管理</h3><h3>拥有品类众多的世界著名酿酒葡萄品种 戎子酒庄酿酒葡萄基地占地3000余亩,主栽品种有:赤霞珠、品丽珠、梅鹿辄、霞多丽、马瑟兰、蛇龙珠、西拉等世界著名酿酒品种。这些品种在当地已经表现出极为优良的特性,非常有益优质葡萄酒个性塑造。</h3><h3>配备国际领先的滴灌网</h3><h3>基地配有国际领先的滴灌网,在降雨稀少的当地,酒庄能运用滴灌结合葡萄生长情况,保证葡萄良性生长的同时,还能自主进行限制浇灌,使成熟期葡萄享有充足的阳光、不受病害侵染,促使葡萄色素、多酚物质、单宁等内含物的积累。</h3><h3>采用系统、精细、科学的葡萄园操作规范</h3><h3>酒庄在葡萄苗木育种、大田移栽、修剪整形、病害防治、施肥控制、采收控制等过程都制定了详细的量化标准和系统规范。酒庄还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山西果树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达成科研战略合作协议,并聘请国内知名葡萄种植专家作戎子酒庄首席园艺师。</h3><h3>戎子酒庄技术研发中心</h3><h3>技术研发中心主要负责酒庄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技术质量攻关、科研的中长期规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艺技术管理、知识产权的管理、技术创新成果管理、科技信息的收集、对外对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的管理 、国内外科学技术交流的组织与管理等工作。</h3><h3>  技术中心采购并投入使用安捷伦先进的分析设备: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和石墨炉)等 。</h3><h3>主要酒种介绍</h3><h3>戎子干红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选用酒庄自产的优质葡萄,经橡木桶陈酿,窑洞瓶储等过程精心酿造和管理而成。</h3><h3>  桃红葡萄酒:原料选用庄园自产的优质酿酒葡萄赤霞珠,是采用先进的工艺、优良的设备,精心酿造而成的高品质葡萄酒。该酒酒体为玫瑰红色,具樱桃、覆盆子、苹果香,果香丰富,香气浓郁,酒香纯正,口感清爽,平衡协调,余香持久。</h3><h3>  玫瑰香甜型葡萄酒:选用酒庄自产的优质酿酒葡萄玫瑰香为原料,是采用先进的工艺精心酿造而成的高品质产品。该酒酒体呈深玫瑰红色,具草莓酱香,玫瑰花香优雅馥郁,口感细腻丰满,甜酸和美,回味纯正,余香久远 </h3> <h3>乡宁民俗广场是乡宁县2018年通过旧城改造而兴建的民俗文化广场,特邀城市文化品牌专家,雕塑艺术家宿青平创意设计。</h3><h3>民俗广场东西长280米,占地9680平米。由民俗窑洞,名吃雕塑,绿地广场,及公共厕所等景观设施组成。独居风情的民俗窑洞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坐落有致。构成乡宁县城特色鲜明的民俗景观。位于广场的名吃雕塑展现了乡宁具有特色的四大名吃,散发着浓浓的民生情怀,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h3> <h3>自古百姓食为天</h3><h3>乡宁名吃代代传</h3><h3>油糕花馍烤月饼</h3><h3>流水稍子饸饹面</h3> <h3>乡宁臊子面<span style="line-height: 1.8;">食材用料:</span></h3><h3>番茄酱10克</h3><h3>香菜1小把</h3><h3>豆角50克</h3><h3>豆腐50克</h3><h3>猪瘦肉200克</h3><h3>酱油10克</h3><h3>面粉300克</h3><h3>土豆1个</h3><h3>蒜2个</h3><h3>盐30克</h3><h3>味精10克</h3><h3>鸡精10克</h3><h3>青辣椒1个</h3><h3>葱半个</h3><h3>油20克</h3><h3>菜谱做法:</h3><h3>1.准备面粉</h3><h3>2.一边加冷水,一边揉面</h3><h3>3.揉到面都粘在一起,揉成一团,可能有些硬,有些不光滑,这时候就把面团用盆子罩住,让面团发一会儿</h3><h3>4.这个时候,可以准备臊子了,首先准备食材</h3><h3>5.豆腐,土豆,豆角都切成小块</h3><h3>6.猪瘦肉切成小块</h3><h3>7.锅内倒入少许油,七成热,倒入切好的猪瘦肉,放点儿盐,酱油,番茄酱,翻炒一下,</h3><h3>8.加入切好的土豆,少放些盐,翻炒2-3分钟,</h3><h3>9.然后加入豆角,同样翻炒2-3分钟,</h3><h3>10.加入清水,小火让土豆和豆角熬熟</h3><h3>11.这时候可以打开盖着的面团,发现光滑了好多,然后再稍微揉一下,就好了</h3><h3>12.把面团切开</h3><h3>13.用擀面杖稍微擀一下,擀平</h3><h3>14.用绞面机,先用平面那一挡把面绞薄,</h3><h3>15.然后再用绞面条那一挡绞成面条</h3><h3>16.然后锅内大火烧开水,下面条</h3><h3>17.让面条煮一会儿,这时候把香菜和青辣椒切好</h3><h3>18.臊子熬好了,加入豆腐</h3><h3>19.然后加入切好的香菜和青辣椒,关火,加点儿盐,味精,鸡精</h3><h3>20.这时候面条也煮好了,捞出面条,倒上臊子,香喷喷,可以吃了</h3> <h3>压饸饹面<span style="line-height: 1.8;">《辞海》中关于“饸饹”的定义,解释为:“北方一种用荞麦面轧成的食品,参见‘河漏’。而对河漏的解释则是:“即饸饹,北方一种面食。王桢《农书-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或作汤饼,谓之河漏。”王桢是元代一位农学家,他的农学专著《农书-荞麦》中还有一句话,《辞海》上没有提及:“以供长食,滑细如粉。”也就是说,饸饹即是过去的“河漏”,外观滑滑细细像粉一样,在那时是一种家庭自己制作食用的食物,就像今天家里做的擀面条一样平常。 </span></h3><h3> 据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派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摸底统计,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延.一天,康熙按图索骥寻找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依法炮制。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 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间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这样一来做工讲究,味美价廉,备受民众喜爱的饸饹面,就成了我国北方地区独特的风味名吃。</h3><h3>还有一个传说特别有意思:</h3><h3> 郏县当地有一个古老的商纣王听闻苏护之女苏妲己相貌奇美,下诏纳其为妃,苏妲己就由其兄嫂护送前往国都朝歌,途中路经获嘉,下榻于当地驿馆,妲己之嫂颇通玄术,夜观天象知道会有妖魔不利于妲己,于是下厨用面粉佐以祛邪镇灾之物作了一碗面,亲自给小姑妲己端过去,走到门口,已经晚了一步,正好看到受石矶之命来秽乱殷商的九尾狐狸精正在吸取妲己的元神,其嫂法力有限,眼睁睁的看着九尾狐狸幻化成妲己模样,与妲己肉身合二为一,惊恐的说不出话。假妲己笑吟吟的问嫂嫂所端面食叫何名字,妲己之嫂见天命如此,痛心疾首,只是喃喃道“活啦,活啦……”。于是演变为今天所称的“饸饹”。 </h3><h3> </h3><h3> 材料准备:面粉,水,南瓜,土豆,胡萝卜,香菜(爱吃的可以放,不爱吃可以不放) 豆腐(重中之重</h3><h3><br></h3><h3>酱油 盐 蒜 葱 姜 辣椒面 </h3><h3>制作步骤</h3><h3>把精面粉倒入盆内,用水和成面团,饧好后,搓成10厘米长的圆条,(用包饺子的那种面就行)在水里蘸一下,投入饸饹床筛孔,将面压入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过清凉水。南瓜,土豆,胡萝卜,豆腐,各切成小方块,往锅里倒油,油热后,放切好的葱姜蒜,爆香后,放辣椒面,变红后,放南瓜,土豆,胡萝卜,撒盐,酱油,继续翻炒。炒的差不多了加入清水,没过菜,水稍微放多点,熬熟以后放入豆腐,两三分钟以后放入香菜,关火。把面盛入碗中,浇菜,即成~</h3><h3>(以上是普通锅的做菜方式,可能有些得时,用高压锅特别快,在高压锅里炒好菜,放水,气上来以后嘟嘟响,响五分钟关火,气自己放完了就好了。然后放豆腐香菜,就行。高压锅,用起来也还是有风险的,一定要保证高压锅没问题哈。)</h3><h3>以上是汤饸饹(素的)的做法,想吃荤的,在炒菜期间把想吃的肉切块,一起炒,(羊肉往往是绝搭,当然,吃不了羊肉的,可以放鸡肉,猪肉,哈哈)</h3><h3> 饸饹不仅可以吃汤的,也可以是炒的,面条煮好,过凉水,和平常炒面一样,这个是西红柿鸡蛋炒饸饹</h3><h3>锅里热油,把鸡蛋打进去。炒好放进碗里放少许油,葱蒜红辣椒扔进去,爆香,放入西红柿,炒出汁,放盐,酱油,把炒好的鸡蛋放进去,搅拌把面倒进去,搅拌,上色后关火~</h3> <h3>烤月饼<span style="line-height: 1.8;">乡宁空心月饼是吕梁山南端乡宁县的一款传统名吃点心,与所有仲秋月饼不同的是,他的成品呈空心状。近年来,乡宁空心月饼进军临汾市场,每到中秋节前后,满大街都是空心月饼的销售摊点和招牌。</span></h3><h3>皮薄馅饱,风味各异,颜色黄而不焦,甜而不腻,入口酥脆,外观乡宁空心月饼颇能诱发食欲,其制作工艺非常独特。</h3><h3>首先,和面就非常讲究,加水外还需要加熟油、鸡蛋,这样能保证烘烤后的月饼香酥可口。油、面、水,是要严格按照配方比例来进行的。</h3><h3>再就是拌馅料,空心月饼馅料更是区别其他月饼的核心技术之一。馅料主要成分为白糖或红糖、芝麻、花生仁、核桃仁、杏仁、枣泥、玫瑰、青红丝等。糖料先要和面搅拌做骨料,芝麻花生等为辅料</h3> <h3>烤月饼<span style="line-height: 1.8;">乡宁空心月饼是吕梁山南端乡宁县的一款传统名吃点心,与所有仲秋月饼不同的是,他的成品呈空心状。近年来,乡宁空心月饼进军临汾市场,每到中秋节前后,满大街都是空心月饼的销售摊点和招牌。</span></h3><h3>皮薄馅饱,风味各异,颜色黄而不焦,甜而不腻,入口酥脆,外观乡宁空心月饼颇能诱发食欲,其制作工艺非常独特。</h3><h3>首先,和面就非常讲究,加水外还需要加熟油、鸡蛋,这样能保证烘烤后的月饼香酥可口。油、面、水,是要严格按照配方比例来进行的。</h3><h3>再就是拌馅料,空心月饼馅料更是区别其他月饼的核心技术之一。馅料主要成分为白糖或红糖、芝麻、花生仁、核桃仁、杏仁、枣泥、玫瑰、青红丝等。糖料先要和面搅拌做骨料,芝麻花生等为辅料。</h3><h3>用手揪面剂子,一般家庭主妇揪剂子的手头都很准。</h3><h3>这个步骤是包馅料。包馅时馅料是满的,饼体是实的。但馅料含糖料较多,经过下一工序烘烤后,糖料融化,体积减小,成糊状分粘在月饼内壁两侧,形成空心月饼。</h3><h3>乡宁空心月饼以其独特的味道、精湛的工艺,深受人们的喜爱,做为馈赠亲友则习以为常。包好馅的月饼要放进月饼模子成形,然后放入火炉烘烤至成熟。</h3><h3>月饼模子,几乎家家都有,一般是由枣木刻制。有的月饼模子甚至是上几辈人传下来的。模子里雕刻有嫦娥奔月、五女拜寿、封猴挂印、年年有余(鱼)、兔子、月亮等各种图案,大都是表现团圆吉庆的。</h3> <h3>烤月饼</h3> <h3>花馍<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乡宁的城乡,家家户户清扫房屋、添制新衣、购置年货的同时,家庭主妇们也开始用上好的头罗小麦面粉在捏蒸着各种各样的花馍。山里人过大年心劲大,为了在正月里能让客人吃上自家精心备制的花馍,通常都是由男人们下厨揉面。过年的花馍用面有讲究,由于发面少干面多,面硬的比较难揉。所以,老盔里的面要经过三、五遍反复翻拶、揉和才能揉成。之后,巧手的主妇便大显身手了。你随意走进哪一户家门,都能看到刚刚出笼的枣花馍、开瓣卷子(即,乡宁独有、中缝开裂的两瓣馍)和用做祭祖献爷的“猪头”还有花样繁多的老虎馍、兔儿馍、莲花馍,等等……</span></h3><h3>  在乡宁的民间传统里人们都知道“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这样一句话,可见人们对花馍的重视程度和对花馍制作工艺的讲究。推门进去,只要能碰上婚丧嫁娶、时节把头、满月祝寿您都会随时领略到花馍带来的新奇和惊叹。在乡宁县历史悠久的花馍绝活既有历史繁衍的成因,亦有特殊的地域环境造就。由于地处吕梁南端,水土气候的特别和异常,光照充足,小麦的生长周期都是“大日月”。因而,籽粒饱满、粉质纯白、富含筋丝,加上蒸揉麦棉的山泉水比比皆是。由是,从麦子的筛选、晾晒到面粉的加工,从制酵、发面到捏形、蒸制,以及成形和着色等,无处不精益求精。家庭巧妇们通过心思慎密的“二十四道工序”来具体操作心窍的工艺。一是用 “营造”来开始的驯化麦子序幕有:筛麦、簸麦、擦麦、淘麦、凝水、孽服、晾晒、阴干等来处理小麦成面以前的八个环节;二是以“硙磨”为中心的面粉进行曲有:装袋、上硙、铺底、插钎、碾磨、收箩、筛箩、过面等八个环节;三是把 “成型” 酝酿成精细的捏花高潮有:选面、起面、揉面、发酵、接面、捏形、温醒、笼蒸等八个环节。至于真正的捏花馍是还要剪子、刀子、锥子、梳子、模子等专用器械轮番上阵,采用:搓、捻、擀、剪、扎、切、按、卷、拨、揪、压、挑等十多种手法具体辅助实施,那个场面实在是空前绝后、无与伦比怎是一个热闹可以道得啊。</h3><h3>  外地人不知“馍”为何食,若说“馒头”或“蒸饼”,疑虑便可顿消。其实,“馍”乃方言,发音最古。“馍”从莫。莫是炎黄时期就有的一种可采之食,《诗·魏风》有“彼汾沮洳,言采其莫。”《陆玑疏》注曰:“莫,茎大如箸,赤节。节一叶,似柳叶,厚而长,有毛刺,今人缫以取茧绪。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为羹,又可生食。</h3><h3>  五方通谓之酸迷,冀州人谓之干绛,河、汾之间谓之莫。”故黄帝娶河汾之女,号曰“嫫母”。相传嫫母发明了石磨(因嫫母发明而称磨)后,人们磨粒成面、置甑蒸熟而食,将所蒸面食袭“嫫”音称之为“馍”,也有拟“磨”而写作“饝”。</h3><h3>  到了汉代,面食统称为饼。“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释名》)。溲面合并后,熟烹之法不同,又有不同名称,“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煮而食者,呼之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古今事物考》)。故自汉以来,“馍”又有“蒸饼”之称,后避宋仁宗讳,又称“炊饼”、“笼饼”。再后将扁圆形的面品专称为“饼”,但是在我们河汾一代人们仍呼为“馍”,如霍州的年馍、平阳的混沌、运城的羊肉泡馍、肉夹馍等,所用“馍”即是蒸面饼或烤饼。</h3><h3>  三国始,“诸葛亮南征,将渡泸水。土俗杀人首祭神,亮令以羊豕代,取面,画人头祭之,馒头名始此”(《事物纪原》),即诸葛亮取猪羊肉馅的蒸饼画上人头,替代“蛮头”以祭,后来馍又有“馒头”之名,或称“馒首”,宋后又将有馅的馒头分出独称“包子”。以此溯源析流,乃知“馍”名之后,方有“蒸饼”、“馒头”,虽囿于方言,难隐其古。</h3><h3>  馍,在我们乡宁乃至于晋南地区制法与其名一样古老。制作馍用“酵子”起面,不加碱。“酵子”地方又言“着和得”,是一块发酵晒干的面团。制作时先将干的“酵子”用温水泡开,倒入面粉拌匀和成团,发酵三四个小时(夏天),充分膨胀后,取新面粉掺入,置于案上连续揉搓至光滑均匀,再揪剂分揉成型,用面布盖住,醒半个时辰,即可上笼,大火蒸熟。</h3><h3>  这种加酵子制法,最为古远。《周礼·天官·醯人》有“羞豆之食,酡食糁食。”汉代郑司农注云:“酡食以酒为饼,民人用酵糟”,即以酒釀或酵面来发面而蒸,为周宫廷和民间美食。因发面要技巧,发得不好,整块面团便会酸臭败坏,故民间传之不广,唯在晋南河汾地区世代相袭最擅此技。</h3><h3>  以此技而制的馍,又暄又大又白又甜,不需菜便能美美地过一把瘾。人们爱馍,还赋予了许多礼仪内容。如岁时节日:亲戚来了,要蒸花卷馍;过年串亲戚,要蒸混沌馍;正月十五,要蒸生肖馍;清明祭祖,要蒸子推馍;小年到了,要蒸枣山馍。再如人生礼仪:小孩满月,蒸一个圐囵馍;贺婚送礼,蒸一对石榴馍;老人过寿,要蒸寿桃馍;老人过世,要蒸包容馍。</h3><h3>  于是馍在人们手里变得寓意不同、形状各异,馍上的花鸟鱼虫竞显技艺,又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叫“花馍”。与河汾一代接邻地区蒸馍技艺也争奇斗艳,如阳城的狮头馍、长子的高桩馍、高平的佛手如意馍、雪花铺层馍\陕西的云馍、棒棒馍等。星移斗转,时序迁变,精致的馍文化在一代代农家主妇的巧手捏制当中,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景致。</h3><h3>  花馍一年四季和各个节日的特点、花样来,如数家珍:正月初一过大年,这是乡宁人心目当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大年夜要准备交夜接神、献爷敬天地供奉的猪头、枣花、枣山、枣篮、枣盘馍。据说,供奉类似“猪头”一样造型的花馍,是传承着汉民族远古时期的猪首崇拜。吃了这种像横8字一样,用红枣和小麦面粉捏制而成的“枣花”馍,在新的一年里,增长智慧,遇事心有主意,办事事半功倍。也有“枣花”与佛教里的“造化”读音相偕,枣花是拉长了的“太极图”之类的说法。你看,两只游弋的面鱼顶着用红枣镶嵌的圆眼旋转般做着“太极图”状态般的运动,可谓像模像样的不即不离。</h3><h3>  元宵节要蒸像半个枣花一样造型的的“旋旋子”,也有叫“踅踅子”的,寓意着,让年味的喜庆旋转着慢慢的涣散、留恋着淡忘。吃了它,期盼着一家人老少平安,四邻和睦相处,亲情融融。</h3><h3>  正月二十,要蒸“仓板板”,造型各异的“添仓”馍馍,如:小猫、小狗、小兔子。要放置在米缸、面瓮、瓦罐和粮食斗、面升子、瓷盔子里。预示着来年缸满斗溢、五谷丰登。</h3><h3>  清明的前三天,要蒸“寒食节”祭祖上坟用的——“子柱”、“顶子”、“娃娃子”、“滚坟鱼”、“燕燕”。而且,这些造型的花馍里都要分别不同寓意包裹着三个核桃、五颗枣,或一枚鸡蛋。 “子柱” 不仅上面盘着蛇蛇子,里还要夹裹上一层麦麸面,表示后辈有福气。核桃、枣、鸡蛋的意思,无非是后代有人、早发、吉利的取意。</h3><h3>  五月端午艳阳天,家家捏蒸老虎馍。老虎为兽中之王,是勇猛、强盛的象征。农家人吃老虎馍时,期望着晚辈都像山中老虎一般,虎虎有生气,能成大器。</h3><h3>  八月中秋,烤月饼或是蒸做月饼馍是当地人非常传统的风俗。吃着月饼遥望圆月,在家思念远方亲人,游子不忘故土由此可见一斑。</h3><h3> </h3> <br><h3>  另外,人生从幼童到终老,年年岁岁满月、过生日、赎身、结婚、祝寿蒸的花馍同样也“含糊不得”:</h3><h3>  月娃子满月要蒸“牛箍栏”(注:“箍栏”者,用神力来管束生命的象征。“牛箍栏”者,由于家牛很容易和力量联系在一起,牛自然常被农耕民族的艺术家视作表现对象的借代词汇,因此,有了牛的力量神的智慧,这个“牛箍栏”的管控力度一定威力无穷。)或叫“项圈馍”、鼓鼓馍、枣花长馍,鼓鼓馍象征从此敲响了人生征途的鼓点,枣长花馍寄托着父母对儿女的殷切期盼:快快成长,早成栋梁。</h3><h3>  周岁娃娃吃的鱼馍,寓意生活富裕。一岁食鱼,岁岁有余。</h3><h3>  小孩十二岁,俗称要在娘娘庙举行“赎身”仪式,除了通常的礼仪,还要蒸项圈馍。民间有说法:项圈就是护身符,食之后可保佑儿女顺利度人生。</h3><h3>  年轻人结婚时蒸的是花糕馍和男女双方谈婚论嫁过程中,色彩绚丽,争奇斗艳,如用酵子做的“彩凤朝阳”、“神龙戏珠”、“龙凤呈祥”等,迎亲、陪嫁礼仪上捏制的人物、花鸟、鱼虫、龙凤等,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它象征着夫妻幸福美满,花好月圆。</h3><h3>  老年人过寿时蒸的是寿桃馍。外形好似一颗心,里头要包裹红糖馅子,体现一颗儿女向长辈孝敬、尊崇、礼献、祝愿的诚心。祝愿长辈寿比南山,福如东海。</h3><h3>  屋里的老人殁啦,家人和主要的子侄、外甥都要蒸四个“主灵献食”(即大寿桃)、四盘子“花食”、四盘子“花点”及300或150个数量不等的“小献食”,以作祭奠的礼仪。寿桃在这里除了高寿之外,也有隐含着人的一辈子终于从“受苦受罪”的劫数中得以解脱,逃了出来的意思。</h3><h3>  林林总总的花馍,如花儿一样的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她向世人描述着乡宁大地古老的食品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根祖情结,传承着乡宁人对传统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瑰宝的尊崇,也向一代又一代的儿孙讲述着老辈们的希望和托咐。</h3> <h3>花馍<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乡宁的城乡,家家户户清扫房屋、添制新衣、购置年货的同时,家庭主妇们也开始用上好的头罗小麦面粉在捏蒸着各种各样的花馍。山里人过大年心劲大,为了在正月里能让客人吃上自家精心备制的花馍,通常都是由男人们下厨揉面。过年的花馍用面有讲究,由于发面少干面多,面硬的比较难揉。所以,老盔里的面要经过三、五遍反复翻拶、揉和才能揉成。之后,巧手的主妇便大显身手了。你随意走进哪一户家门,都能看到刚刚出笼的枣花馍、开瓣卷子(即,乡宁独有、中缝开裂的两瓣馍)和用做祭祖献爷的“猪头”还有花样繁多的老虎馍、兔儿馍、莲花馍,等等……</span></h3><h3>  在乡宁的民间传统里人们都知道“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这样一句话,可见人们对花馍的重视程度和对花馍制作工艺的讲究。推门进去,只要能碰上婚丧嫁娶、时节把头、满月祝寿您都会随时领略到花馍带来的新奇和惊叹。在乡宁县历史悠久的花馍绝活既有历史繁衍的成因,亦有特殊的地域环境造就。由于地处吕梁南端,水土气候的特别和异常,光照充足,小麦的生长周期都是“大日月”。因而,籽粒饱满、粉质纯白、富含筋丝,加上蒸揉麦棉的山泉水比比皆是。由是,从麦子的筛选、晾晒到面粉的加工,从制酵、发面到捏形、蒸制,以及成形和着色等,无处不精益求精。家庭巧妇们通过心思慎密的“二十四道工序”来具体操作心窍的工艺。一是用 “营造”来开始的驯化麦子序幕有:筛麦、簸麦、擦麦、淘麦、凝水、孽服、晾晒、阴干等来处理小麦成面以前的八个环节;二是以“硙磨”为中心的面粉进行曲有:装袋、上硙、铺底、插钎、碾磨、收箩、筛箩、过面等八个环节;三是把 “成型” 酝酿成精细的捏花高潮有:选面、起面、揉面、发酵、接面、捏形、温醒、笼蒸等八个环节。至于真正的捏花馍是还要剪子、刀子、锥子、梳子、模子等专用器械轮番上阵,采用:搓、捻、擀、剪、扎、切、按、卷、拨、揪、压、挑等十多种手法具体辅助实施,那个场面实在是空前绝后、无与伦比怎是一个热闹可以道得啊。</h3><h3>  外地人不知“馍”为何食,若说“馒头”或“蒸饼”,疑虑便可顿消。其实,“馍”乃方言,发音最古。“馍”从莫。莫是炎黄时期就有的一种可采之食,《诗·魏风》有“彼汾沮洳,言采其莫。”《陆玑疏》注曰:“莫,茎大如箸,赤节。节一叶,似柳叶,厚而长,有毛刺,今人缫以取茧绪。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为羹,又可生食。</h3><h3>  五方通谓之酸迷,冀州人谓之干绛,河、汾之间谓之莫。”故黄帝娶河汾之女,号曰“嫫母”。相传嫫母发明了石磨(因嫫母发明而称磨)后,人们磨粒成面、置甑蒸熟而食,将所蒸面食袭“嫫”音称之为“馍”,也有拟“磨”而写作“饝”。</h3><h3>  到了汉代,面食统称为饼。“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释名》)。溲面合并后,熟烹之法不同,又有不同名称,“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煮而食者,呼之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古今事物考》)。故自汉以来,“馍”又有“蒸饼”之称,后避宋仁宗讳,又称“炊饼”、“笼饼”。再后将扁圆形的面品专称为“饼”,但是在我们河汾一代人们仍呼为“馍”,如霍州的年馍、平阳的混沌、运城的羊肉泡馍、肉夹馍等,所用“馍”即是蒸面饼或烤饼。</h3><h3>  三国始,“诸葛亮南征,将渡泸水。土俗杀人首祭神,亮令以羊豕代,取面,画人头祭之,馒头名始此”(《事物纪原》),即诸葛亮取猪羊肉馅的蒸饼画上人头,替代“蛮头”以祭,后来馍又有“馒头”之名,或称“馒首”,宋后又将有馅的馒头分出独称“包子”。以此溯源析流,乃知“馍”名之后,方有“蒸饼”、“馒头”,虽囿于方言,难隐其古。</h3><h3>  馍,在我们乡宁乃至于晋南地区制法与其名一样古老。制作馍用“酵子”起面,不加碱。“酵子”地方又言“着和得”,是一块发酵晒干的面团。制作时先将干的“酵子”用温水泡开,倒入面粉拌匀和成团,发酵三四个小时(夏天),充分膨胀后,取新面粉掺入,置于案上连续揉搓至光滑均匀,再揪剂分揉成型,用面布盖住,醒半个时辰,即可上笼,大火蒸熟。</h3><h3>  这种加酵子制法,最为古远。《周礼·天官·醯人》有“羞豆之食,酡食糁食。”汉代郑司农注云:“酡食以酒为饼,民人用酵糟”,即以酒釀或酵面来发面而蒸,为周宫廷和民间美食。因发面要技巧,发得不好,整块面团便会酸臭败坏,故民间传之不广,唯在晋南河汾地区世代相袭最擅此技。</h3><h3>  以此技而制的馍,又暄又大又白又甜,不需菜便能美美地过一把瘾。人们爱馍,还赋予了许多礼仪内容。如岁时节日:亲戚来了,要蒸花卷馍;过年串亲戚,要蒸混沌馍;正月十五,要蒸生肖馍;清明祭祖,要蒸子推馍;小年到了,要蒸枣山馍。再如人生礼仪:小孩满月,蒸一个圐囵馍;贺婚送礼,蒸一对石榴馍;老人过寿,要蒸寿桃馍;老人过世,要蒸包容馍。</h3><h3>  于是馍在人们手里变得寓意不同、形状各异,馍上的花鸟鱼虫竞显技艺,又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叫“花馍”。与河汾一代接邻地区蒸馍技艺也争奇斗艳,如阳城的狮头馍、长子的高桩馍、高平的佛手如意馍、雪花铺层馍\陕西的云馍、棒棒馍等。星移斗转,时序迁变,精致的馍文化在一代代农家主妇的巧手捏制当中,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景致。</h3><h3>  近日,笔者在采访中问起,热情好客的大婶介绍起花馍一年四季和各个节日的特点、花样来,如数家珍:正月初一过大年,这是乡宁人心目当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大年夜要准备交夜接神、献爷敬天地供奉的猪头、枣花、枣山、枣篮、枣盘馍。据说,供奉类似“猪头”一样造型的花馍,是传承着汉民族远古时期的猪首崇拜。吃了这种像横8字一样,用红枣和小麦面粉捏制而成的“枣花”馍,在新的一年里,增长智慧,遇事心有主意,办事事半功倍。也有“枣花”与佛教里的“造化”读音相偕,枣花是拉长了的“太极图”之类的说法。你看,两只游弋的面鱼顶着用红枣镶嵌的圆眼旋转般做着“太极图”状态般的运动,可谓像模像样的不即不离。</h3><h3>  元宵节要蒸像半个枣花一样造型的的“旋旋子”,也有叫“踅踅子”的,寓意着,让年味的喜庆旋转着慢慢的涣散、留恋着淡忘。吃了它,期盼着一家人老少平安,四邻和睦相处,亲情融融。</h3><h3>  正月二十,要蒸“仓板板”,造型各异的“添仓”馍馍,如:小猫、小狗、小兔子。要放置在米缸、面瓮、瓦罐和粮食斗、面升子、瓷盔子里。预示着来年缸满斗溢、五谷丰登。</h3><h3>  清明的前三天,要蒸“寒食节”祭祖上坟用的——“子柱”、“顶子”、“娃娃子”、“滚坟鱼”、“燕燕”。而且,这些造型的花馍里都要分别不同寓意包裹着三个核桃、五颗枣,或一枚鸡蛋。 “子柱” 不仅上面盘着蛇蛇子,里还要夹裹上一层麦麸面,表示后辈有福气。核桃、枣、鸡蛋的意思,无非是后代有人、早发、吉利的取意。</h3><h3>  五月端午艳阳天,家家捏蒸老虎馍。老虎为兽中之王,是勇猛、强盛的象征。农家人吃老虎馍时,期望着晚辈都像山中老虎一般,虎虎有生气,能成大器。</h3><h3>  八月中秋,烤月饼或是蒸做月饼馍是当地人非常传统的风俗。吃着月饼遥望圆月,在家思念远方亲人,游子不忘故土由此可见一斑。</h3><h3>  另外,人生从幼童到终老,年年岁岁满月、过生日、赎身、结婚、祝寿蒸的花馍同样也“含糊不得”:</h3><h3>  月娃子满月要蒸“牛箍栏”(注:“箍栏”者,用神力来管束生命的象征。“牛箍栏”者,由于家牛很容易和力量联系在一起,牛自然常被农耕民族的艺术家视作表现对象的借代词汇,因此,有了牛的力量神的智慧,这个“牛箍栏”的管控力度一定威力无穷。)或叫“项圈馍”、鼓鼓馍、枣花长馍,鼓鼓馍象征从此敲响了人生征途的鼓点,枣长花馍寄托着父母对儿女的殷切期盼:快快成长,早成栋梁。</h3><h3>  周岁娃娃吃的鱼馍,寓意生活富裕。一岁食鱼,岁岁有余。</h3><h3>  小孩十二岁,俗称要在娘娘庙举行“赎身”仪式,除了通常的礼仪,还要蒸项圈馍。民间有说法:项圈就是护身符,食之后可保佑儿女顺利度人生。</h3><h3>  年轻人结婚时蒸的是花糕馍和男女双方谈婚论嫁过程中,色彩绚丽,争奇斗艳,如用酵子做的“彩凤朝阳”、“神龙戏珠”、“龙凤呈祥”等,迎亲、陪嫁礼仪上捏制的人物、花鸟、鱼虫、龙凤等,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它象征着夫妻幸福美满,花好月圆。</h3><h3>  老年人过寿时蒸的是寿桃馍。外形好似一颗心,里头要包裹红糖馅子,体现一颗儿女向长辈孝敬、尊崇、礼献、祝愿的诚心。祝愿长辈寿比南山,福如东海。</h3><h3>  屋里的老人殁啦,家人和主要的子侄、外甥都要蒸四个“主灵献食”(即大寿桃)、四盘子“花食”、四盘子“花点”及300或150个数量不等的“小献食”,以作祭奠的礼仪。寿桃在这里除了高寿之外,也有隐含着人的一辈子终于从“受苦受罪”的劫数中得以解脱,逃了出来的意思。</h3><h3>  林林总总的花馍,如花儿一样的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她向世人描述着乡宁大地古老的食品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根祖情结,传承着乡宁人对传统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瑰宝的尊崇,也向一代又一代的儿孙讲述着老辈们的希望和托咐。</h3> <h3>炸油糕<span style="line-height: 1.8;">农历四月初八,是乡宁县城"结义庙"古会,又名"油糕会"。逢会期间,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县城,油糕摊多达三五十家,国营、集体均有,赶会者以饱吃油糕为乐趣。乡间一些年纪大或患病在家的,不能到县城赶会,也要托人捎买几包油糕,在家分享其乐。 乡宁油糕用料考究,制作独特,是尧乡风味小吃之一。它以香甜酥脆闻名省内外,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特色</h3><h3>黄、脆、香、甜。</h3><h3>教您乡宁油糕怎么做,如何做乡宁油糕</h3><h3>1.锅里烧水至沸,把面倒入锅内,待面喷起泡时,用木棍充分搅拌均匀(面硬可适量加水),待烫面不粘手时,即可将面翻到案板上。</h3><h3>2.拿一块干净的湿布把烫面摊开,用筷子划成小块放气。面晾凉后,按500克烫面150克干面的比例,分两次掺入揉匀。天热晾放2小时,天冷堆放7-8小时,可使油糕发软。包糕时,按500克烫面50克干面的比例掺和揉匀,可保持油糕皮脆。</h3><h3>3.在案板上放一块平面光滑的小铁片,将切成面剂的烫面团用手掌在铁片上压成薄片,包上白糖馅即成糕坯。糕坯用小铁片压扁,既光且圆,以每500克面包30个为宜。</h3><h3>4.油锅置火上,烧至100℃左右时,下糕坯炸制。炸时一次不要下得太多,要来回翻动。</h3><h3>5.炸出的油糕要放在空气流通的篮筐里即可。</h3><h3>制作要领</h3><h3>1.注意火候,锅内油花四溅是火大,皮易黑,糖难溶,炸不熟,味不佳;</h3><h3>2.油面平稳,只冒泡是小火,糕脱皮易破裂,糖外流,味道也不好;</h3><h3>3.只有在油平缓翻滚时,糕坯下锅就漂起来的火候最合适。</h3> <br><h3>特乡宁油糕特色</h3><h3>黄、脆、香、甜。</h3><h3>教您乡宁油糕怎么做,如何做乡宁油糕</h3><h3>1.锅里烧水至沸,把面倒入锅内,待面喷起泡时,用木棍充分搅拌均匀(面硬可适量加水),待烫面不粘手时,即可将面翻到案板上。</h3><h3>2.拿一块干净的湿布把烫面摊开,用筷子划成小块放气。面晾凉后,按500克烫面150克干面的比例,分两次掺入揉匀。天热晾放2小时,天冷堆放7-8小时,可使油糕发软。包糕时,按500克烫面50克干面的比例掺和揉匀,可保持油糕皮脆。</h3><h3>3.在案板上放一块平面光滑的小铁片,将切成面剂的烫面团用手掌在铁片上压成薄片,包上白糖馅即成糕坯。糕坯用小铁片压扁,既光且圆,以每500克面包30个为宜。</h3><h3>4.油锅置火上,烧至100℃左右时,下糕坯炸制。炸时一次不要下得太多,要来回翻动。</h3><h3>5.炸出的油糕要放在空气流通的篮筐里即可。</h3><h3>制作要领</h3><h3>1.注意火候,锅内油花四溅是火大,皮易黑,糖难溶,炸不熟,味不佳;</h3><h3>2.油面平稳,只冒泡是小火,糕脱皮易破裂,糖外流,味道也不好;</h3><h3>3.只有在油平缓翻滚时,糕坯下锅就漂起来的火候最合适。</h3> <h3>炸油<span style="line-height: 1.8;">农历四月初八,是乡宁县城"结义庙"古会,又名"油糕会"。逢会期间,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县城,油糕摊多达三五十家,国营、集体均有,赶会者以饱吃油糕为乐趣。乡间一些年纪大或患病在家的,不能到县城赶会,也要托人捎买几包油糕,在家分享其乐。 乡宁油糕用料考究,制作独特,是尧乡风味小吃之一。它以香甜酥脆闻名省内外,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span></h3><h3>特色</h3><h3>黄、脆、香、甜。</h3><h3>教您乡宁油糕怎么做,如何做乡宁油糕</h3><h3>1.锅里烧水至沸,把面倒入锅内,待面喷起泡时,用木棍充分搅拌均匀(面硬可适量加水),待烫面不粘手时,即可将面翻到案板上。</h3><h3>2.拿一块干净的湿布把烫面摊开,用筷子划成小块放气。面晾凉后,按500克烫面150克干面的比例,分两次掺入揉匀。天热晾放2小时,天冷堆放7-8小时,可使油糕发软。包糕时,按500克烫面50克干面的比例掺和揉匀,可保持油糕皮脆。</h3><h3>3.在案板上放一块平面光滑的小铁片,将切成面剂的烫面团用手掌在铁片上压成薄片,包上白糖馅即成糕坯。糕坯用小铁片压扁,既光且圆,以每500克面包30个为宜。</h3><h3>4.油锅置火上,烧至100℃左右时,下糕坯炸制。炸时一次不要下得太多,要来回翻动。</h3><h3>5.炸出的油糕要放在空气流通的篮筐里即可。</h3><h3>制作要领</h3><h3>1.注意火候,锅内油花四溅是火大,皮易黑,糖难溶,炸不熟,味不佳;</h3><h3>2.油面平稳,只冒泡是小火,糕脱皮易破裂,糖外流,味道也不好;</h3><h3>3.只有在油平缓翻滚时,糕坯下锅就漂起来的火候最合适。</h3> <h3>砖雕</h3> <h3>古香古色的建筑</h3> <h3>夜幕下的民俗窑洞</h3> <h3>石雕</h3> <h3>石雕</h3> <h3>夜幕下的砖雕</h3> <h3>书法之乡雕塑</h3> <h3>书法之乡雕塑</h3> <h3>夜幕下的民俗广场</h3> <h3>石雕</h3> <h3>石雕</h3> <h3>夜幕下的名吃雕塑</h3> <h3>夜幕下的名吃广场</h3> <h3>烤月饼</h3> <h3>压饸饹面</h3> <h3>炸油糕</h3> <h3>花馍</h3> <h3>夜幕下的广场</h3> <h3>中国独有的粮食加速器——膨化机主机</h3> <h3>中国独有的粮食加速器——玉米膨化器副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