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清轩里品园林——2019年1月10日乐水行

孤鸿影

<h1><b>  听说自打1949年以来就大门紧闭的颐和园霁清轩近日悄悄地开放了,绿家园乐水行一行十多个人“喜大普奔”闻风而动,没等到周六活动日,今天在园林专家杨先生的带领下,悄悄地把整个霁清轩不留死角地游览了一遍。</b></h1> <h1><b>  冬日里旅游淡季的颐和园才显出皇家园林高傲气质。</b></h1> <h1><b>  经过谐趣园,杨老师先把我们先带到霁清轩西边的小湖码头上,在这里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讲皇帝泛舟湖上,在小码头“舍舟登岸聊延步”,然后经过玉琴峡上一座小桥,沿曲径走向霁清轩。</b></h1> <h1><b>  乾隆皇帝舍舟登岸的小码头。</b></h1> <h1><b>  玉琴峡上的小桥。</b></h1> <h1><b>  通往霁清轩的曲径。</b></h1> <h1><b>  这是谐趣园涵远堂。</b></h1> <h1><b>  从涵远堂西侧的石阶向上走就到霁清轩的垂花门。</b></h1> <h1><b>  垂花门外可以看到霁清轩简介牌,霁清轩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始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原为惠山园即谐趣园的一部分,嘉庆年后独成一院。</b><b>咸丰十年(1860),霁清轩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七年(1891)重建。</b></h1> <h1><b>  穿过垂花门就进入了第一重院落,主体建筑霁清轩就坐落于此。我在网上找到了杨先生倒背如流的乾隆皇帝的《霁清轩》诗,诗中写道他在此观雨的感受:</b></h1><h1><b> 快雨还欣值快晴。</b></h1><h1><b> 轻舻容与泛昆明。</b></h1><h1><b> 舍舟登岸聊延步。</b></h1><h1><b> 恰喜山轩号霁清。</b></h1><h1><b> </b></h1><h1><br></h1> <h1><b>  我没有看到霁清轩的匾额,或许就是没有。还有与一般皇家园林建筑不同的是,在园内所有建筑包括霁清轩、清琴峡、八角亭、四方亭及游廊各处都没有对联,而且这里建筑的梁、柱、窗棂等处都是绿底白色藤萝花彩绘,令人耳目一新。</b></h1> <h1><b>  建筑面积只有114.2平方米的霁清轩里有屈指可数的几件展品。</b></h1> <h1><b>  霁清轩背后的爬廊。</b></h1> <h1><b>  园东侧假山上的方亭。可以观看整座园林。</b></h1> <h1><b>  串起霁清轩建筑的游廊随山势起伏。</b></h1> <h1><b>  在霁清轩后面听杨先生讲园林故事。</b></h1> <h1><b>  建筑群的中心有天然石峡清琴峡,后溪河水东流入园,</b><b>一分为二,</b><b>一水向南,经玉琴峡流向谐趣</b><b>园;一水向东</b><b>流向东北的圆明园。</b></h1> <h1><b>  霁清轩西北建筑清琴峡,面阔三间。(画面正前建筑)</b></h1> <h1><b>  重檐八角亭。</b></h1> <h1><b>  杨先生讲我们面对的自然形成的沉积岩景观。</b></h1> <h1><b>  霁清轩弧形围墙。</b></h1> <h1><b>  又来到玉琴峡边上,听杨先生讲玉琴峡与清琴峡的区别。玉琴峡是惠山园八景之一。惠山园中根据寄畅园八音涧的造景手法,穿山引水,凿成两条溪谷。这两条峡谷,虽为人做,宛若天成,一条就是眼前的玉琴峡,北向南流入昆明湖。另一条是霁清轩内清琴峡,西向东流向圆明园。两条峡谷地势不同,水流缓急也不同。清琴峡水流平缓,而玉琴峡水流湍急。由于急缓不同,水声也就</b><b>不同,平缓的水声犹如抚琴清音,激流的水声如如同玉琴奏鸣。这也就是清琴峡和玉琴峡命名的由来。</b></h1> <h1><b>  经过风霜雨雪的洗礼“玉琴峡”、“松风”、“仙岛”、“罗月”、“泉流不息”字迹越来越模糊了。</b></h1><h1><b> 玉琴峡。</b></h1> <h1><b>  松风。</b></h1> <h1><b>  仙岛。</b></h1> <h1><b>  萝月。</b></h1> <h1><b>  泉流不息。</b></h1> <h1><b>  不要以为只有乾隆皇帝喜欢到处题辞,仔细看看上述这些石刻都是慈禧所题。</b></h1> <h1><b>  讲完玉琴峡的摩崖石刻,杨先生带我们绕到谐趣园北边围墙下,一座漂亮的花瓶门在山石后面的墙上,门是锁着的,杨先生说这是通往霁清轩的。想象着小门打开定可看到一副画,这就是造园艺术中的尺幅为框,取景成画。</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