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曹操地下运兵道

老李成蹊

<h3>  2018年到亳州,当时太忙没有整理照片,现逐一后补之。今首先说说曹操的地下运兵道。谯望楼是曹操运兵道的入口,是一座仿汉主体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地上六层分别为建安文学馆、序厅、书画厅、服饰厅、乐府厅、赋诗厅。地下一层为地下长城军事奇迹展厅,经过这一层,来到穿越时空隧道,就可以进入曹操地下运兵道了。史料记载,东汉末年曹操兴建的谯望楼高八仞,相当于现在的20多米高,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以军事瞭望以及宴请宾客、吟诗作赋,以及为修建运兵道做屏障等,是当时谯郡最高的建筑。</h3> <h3>  曹操运兵道又称曹操藏兵道,位于亳州市老城内主要街道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分别通达城外。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曹操运兵道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曹操运兵道包括谯望楼和古地道两个部分。整个地道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布局奥妙,变化多样;立体分布,结构复杂;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已发现八千余米,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被誉为“地下长城”。古运兵道出口处的一块石碑上刻有“衮雪”二字,衮雪是至今发现的曹操留下的唯一书迹。汉代八分(隶书)体。气宇轩昂,字如其人,运兵道则出土“魏王”文字砖,此处手书则为运兵道内砖刻。衮雪二字取材于中国《汉魏十三品》书法佳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驻兵汉中褒谷口运筹国事,见褒河流水汹涌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写“衮雪”二字,随从提醒:“衮字缺水三点”。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谈。</h3> <h3>  现存运兵道,因非一个朝代修筑使用,故结构不一,宽窄不同,高低不等。古地道结构有四种:第一种是汉唐时期的土木结构,也就是土道木顶。这种地道是早期修筑的;第二种是砖土结构,也就是土道砖砌券顶;第三种是砖木结构,也就是砖道木顶,这种结构往往与砖土结构互相交织,砖、土、木三者并存,没有规律;第四种是宋、元时期的浑砖结构,即全部用砖砌筑,这种结构在现存古地道中最为常见,可分为砖券、砖墙、砖墁三部分,砖券一般为拱形券顶,也有人字形券顶。砖墙为地道壁,一般是用单砖跑砌,也有单砖丁砌的,还有单砖站砌的。砖墁大多采用单层条砖十字纹,大隅首指挥室地墁是站砖拐子锦铺法,而且还有砖垫层。</h3> <h3>  据史书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术取得战争胜利,曹操在讨伐董卓失败时,曾率军返回家乡,以图再起,但因其兵少将寡,曹操为不暴露弱点,出奇制胜,曹操在家乡修筑的地下军事防御战道,也就是亳州古地下道,他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地道内暗暗送出城外,再从城外开进城内,反复多次,迷惑敌人,出奇制胜。</h3> <h3>  地道非常非常的窄,宽的地方2个人侧身可通过,窄的地方只能1个人正面走,无法侧身。地道不是很高,目测1米8吧,一人多高,比较适合小巧的身形通过,可见古代士兵的身高不是很高,当然也不会很胖,不然会被卡住的。</h3> <h3>  运兵道结构复杂,布局奥妙,有单行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立体交叉道四种形式,并设有猫耳洞、障碍券、障碍墙、陷阱、拌腿板等多种军事设施。从双行道下来,到达的这个地方是曹操的办公室,也就是中心指挥点,这个地方是离地面最高的地方,大约六米多高。这里面出土了很多围棋子,而且高度比较高,宽度也比较宽,而且这个地方是中心点,无论怎么走,东西南北都是相通的,所以说这个地方为就是曹操的办公室。</h3> <h3>  中国古代地上建筑星罗棋布,但像曹操地下运兵道这种体系兼备,工程浩大的地下军事建筑却为数不多。曹操地下运兵道以市内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门延伸,由青砖筑成,总长度8000多米,宛如地下长龙,古地道有单行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立体交叉道四种形式。地道以浑砖结构为主,即全部用砖砌筑,地道顶部青砖紧密排列形成弧形穹顶,受到重力时砖块平均受力,不易坍塌。由此可见这种建筑模式已被熟练运用,对古代建筑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h3> <h3>  地道的结构复杂,就像个大迷宫,一定要根据导视图走,不然根本走不出去。地道内灯光昏暗,有探险的感觉,继续往前走吧。</h3> <h3>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h3> <h3>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h3> <h3>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h3> <h3>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h3> <h3>  从地下运兵道的路线图来看,对游客开放的只是整个地道的一小部分。《三国志》中记载曹操曾多次运用地道取得胜利,如官渡之战,又如攻邺城。</h3> <h3>  到了障碍券,要弓腰进去。地道每隔一段距离建有通风口,障碍。还有一些军事设施比如猫耳洞、掩体、障碍墙、绊腿板、陷阱等,都是东汉时军事家们的智慧结晶,很是佩服。</h3> <h3>  雄浑有力的“运兵道”让人看了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时光立刻倒退到东汉末年,当时的军事家曹操在亳州修建地下军事防御战道,把为数不多的士兵用地道悄悄运出城,再从城外开进城内,反复多次,迷惑敌人,出奇制胜。</h3> <h3>  曹操运兵道在地下蜿蜒延伸,似无尽头,纵横交错,犹如一座地下长城。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古代地道战术的总汇,“它远远超过了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被誉为“地下长城”是当之无愧的。这是对运兵道最好的评价,运兵道不虚此行。</h3>